关于是否将市场机制引入教育的思考--许许萍萍的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2:55:09
关于是否将市场机制引入教育的思考Apple 发表于 2007-9-11 20:39:00

好久没看书了,放了个暑假BLOG都没更新了,今天好不容易去看书了,看书的过程中有些观点刺激了我的想法,想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下意见,我的意见是属于较为极端的,呵呵。
首先来谈谈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这个问题虽然已经很多人关注了,很多人也对它进行了探讨,我想要说的是关于基础薄弱学校的改进,说到这个问题难免要谈到教育公平和效率的问题,我们追求的最终目的肯定是为了实现学生之间的平等,但是学生之间的平等必须通过所上的学校之间的平等来实现,因为我们存在着所谓的示范中学、重点学校、薄弱学校的问,最理想的当然是所有的学生都按各自所需上最好的学校,但是这是不可能实现的,学校有所谓的“好”学校和“差”学校之分,上好的学校就等于一脚已经踩进了大学的门槛了,而事实也证明,在相对较差的学校里,无论是所享用的教育资源还是所得到的机会都是比较欠缺的,再加上校风、学校管理方式等问题,在这样的学校里,要想升入较好的高中或者是大学的话无疑是困难很多的,但是偏偏政府又出台了一个“就近入学”的政策,划区上学,也就是说住在市中心的居民的孩子就可以上居于市中心的学校,而在农村的学校就要去农村中学,或者城郊中学读书。对于这个我是执怀疑的态度的,就拿我们镇来说(不过相信其他地方也一样),处于市中心的高中是我们那里数一数二的中学,而在城郊那些中学则是都是些三流学校,现在想想还真有点后怕、如果当初我的父母不是搬到了市区来,那么我也很可能就进不了我们那的最好的哪个一级达标校,那么也就很可能学业的道路就不是这样了,虽然这里面考试成绩也是其中重要的因素,但是据我所知,在农村的孩子要上我们那的学校要经过很多很麻烦的手续,还要再考什么试啊,收什么费啊,不然就只好去读哪个农村中学,这就好比住在北京的学生想对我们来说要上清华北大比我们容易些的道理一样,虽然就近入学也是保证学生公平的一种,但是在我看来这是造成更大的不平等。于是所谓的“择校热”产生了,很多家长不甘心这样的安排,于是想尽办法也要进好的中学,想想如果我是家长我也会这么做,上好的中学毕竟就为上好的大学铺好了路啊,如果孩子上不了好的大学,那么以后找工作的起点就比别人低一点,毕竟现在还是学历社会,但是“择校热”的出现引来了一大堆的争议,有人说,择校必然会加剧学生之间等级分化,那么如果让农村的孩子上农村中学,城镇的孩子上城镇中学的话,这样不会造成学生等级分化吗?而且是让本来就比较劣势的农村的孩子都没有机会上好的中学,在我看来,择校的行为是有助于学校之间的竞争的,让好的学校获得好的生源,就好象让一个能干的人获得更高的工资一样,是无可厚非的,这样就会促进比较不好的学校去改进自己,提高学校效能,办出自己的学校特色,这样以来,市场机制就被引进到教育中来了,教育变成一个大的市场,学校的办学质量和服务成了消费者选择的对象,这里的消费者主要是指学生的监护人——家长,学校应该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办学质量和服务来吸引家长,吸引生源,如果借由苏格拉底的观点,这样好的学校就应该存活下来,而不好的学校就应该被淘汰,这样有限的教育资源才能集中到有效的配置中去,当然这么做的前提是国家对教育的宏观调控是公平的,即要平等地分配教育资源,根据莱伊的观点,分为“边际平等”和“整体平等”,“边际平等”即不管学校原有的基础如何,将现有的资源平均分配给各学校,显然,这种做法是不大可取的,“整体平等”是将更多的教育资源分配给起点低的学校,缩小起步高低不同的学校之间的差距,从而促进教育均衡发展,那么这就涉及到公平与效率的问题了,但是就我看来,就教育的领域来说,公平还是要先与效率的,这和经济不同,因为每个人都要接受教育,这是作为国家公民的最基本的权利,因此,我们固然不要追求大平均主义,但是第二种方法还是比较可取的,如果国家能保障学校竞争起点的公平性,那么在教育中引入市场机制还是比较可取的,类似的做法有美国,从最初的限制择校到最后的发放教育券的做法是一样的,如果能在教育中引进市场机制,那么我所谈的教育经营、营销也就有了一定的基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