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墨:灰姑娘变白天鹅的历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1:40:22

导语:

作为主持人,她的履历堪称完美:1991年保送进入中国人民大学,学习国际金融;1992年赴美留学;1996年以最高荣誉毕业于美国达特茅斯大学,毕业后加入国际著名投资银行摩根斯坦利,先后在纽约总部及香港分公司参与完成超过700亿美元的企业收购及公司上市项目;2001年底加入凤凰卫视担任财经节目主持人至今。想了解她的心路历程,可以去看《墨迹》;想了解她的明星气质,请接着往下读——

 

 

正文:

采访前,我们给曾子墨采访提纲的第一个问题是:

如果让你满足一个标题党的好奇心,你更愿意让人看到什么样的曾子墨:

A.  曾子墨:我不会被我的过去所打败

B.  曾子墨:我的每个阶段都精彩

C.  曾子墨:聪明的人不会有瓶颈

D.  曾子墨:其实我不在乎优秀标准

然而,见到她本人,相比较ABCD的简单选项,我们更愿意走近曾子墨,尝试去了解她的精彩。

 

曾子墨是个直接的人。“在做您的专访前,很多同行都劝我放弃。他们说你说话不坦诚。这次采访,您能坦诚点吗?”早在2003年,曾子墨在节目中就这样单刀直入地要求受访人保持真实,甚至因为提问太过尖锐遭遇受访人当场离席的尴尬。那天,她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挫折感,一直反省着也许应该把敏感的问题藏到后面,也许单刀直入的提问不如张弛有序的效果好……七年后,她仍然在试着平衡性格里的简单和直接,“一上来就咄咄逼人地问尖锐的问题,可能会让对方不舒服。刚开始也觉得对方回避挺可怕的,但回避其实也是一种态度,不说也是一种态度。”学着跳出去,退一步其实海阔天空,有时候事情未必都纠结于一个是或者否的答案,十年的媒体生涯也让曾子墨的内心有了更多层次。

 

曾子墨是个“永远在路上”的人。四年的投行生涯是“永远在路上”,只是不是在飞机上,就是在办公室里。主持做了十年,也仍然是“在路上”,走的都是山路和心路。在《财经点对点》中,她已不再满足于在演播室内与高端人物或专家学者进行封闭式的思想碰撞,于是尝试着“走出去”,把视线投射到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城市拆迁问题上,投射到艾滋孤儿身上,《社会能见度》的诞生就是要围绕对国计民生有重要影响的主题,尝试用财经视角透视社会问题。“刚开始的时候工作很新鲜,所有的东西都愿意去尝试,慢慢地会觉得好多的题材不再新鲜,不能带来兴奋感。瓶颈期的感觉可能会是这样。”但曾子墨更愿意把它理解为爬坡的过程,“速度没有开始那么快的状态,未必就是瓶颈,可能是在思考自己,可能是在调整自己,也可以是积蓄能量。工作也不可能一直是一个速度,一直在往上走。接受有的时候会无能为力,接受有的时候不满意,就是这样。(抽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