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毛泽东学管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3:50:01
凤凰网读书 >连载 > 正文
“让开枪的人都手哆嗦”
向毛泽东学管理 解析毛泽东成功管理、整军治国的最大秘密
字号
 
战争常伴随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和艰辛,要求军人必须有一股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压倒一切困难,战胜一切强敌的狠劲,有一种英勇顽强的精神。
毛泽东曾经把这种精神概括为“不怕牺牲,不怕疲劳和连续作战(即在短期内不休息地接连打几仗)的作风”,①将其列为著名的“十大军事原则”之一,并且指出:“如果一个革命的人民和军队不怕痛苦,不折不挠的英勇的反抗敌人,他们一定会胜利的。”②因此,不论过去、现在或者将来,都应发扬猛打、猛冲、猛追的战斗精神。
姜戎在小说《狼图腾》中曾经对狼性中贪婪、残暴和野蛮的一面有过淋漓尽致的刻画,其中有更多积极的因素值得发掘和学习借鉴:狼的强悍进取、勇敢无畏的精神,不屈不挠的竞争精神,坚韧刚毅的团队精神,以及奋不顾身的战斗牺牲精神,实际上与解放军那种英勇顽强的精神是一致的。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38军首次作战出师不利,受到彭老总批评。窝了一肚子火的38军军长梁兴初,动员部队时就强调:“要不惜一切代价,克服一切困难,保证完成迂回任务。”接到命令后,38军全体官兵不惜一切代价插到三所里,切断了平壤与价川的联系。
战役打响后,彭德怀跟洪学智、邓华守在作战室,等着消息。别的部队不断有战报传来,唯独38军113师一直没有音信。他们一夜没有睡,一直在等,直到第二天清晨,电台里传来了113师的信号。一对坐标,他们已经到了指定地点——三所里。
原来,113师为了保证插到预定地点,实行了无线电静默,官兵们冒着零下30多度的严寒,翻山越岭,14个小时急行军140里路,赶在了全机械化的美军前,成功穿插三所里与龙源里。38军激战两昼夜,不顾敌人疯狂突围,死守阵地,打退美军多次进攻,使敌南北两部相距不到一公里却始终无法会师,迫使其大部转道新义州才避免了全军覆灭的下场。
在这次战役中,美第八集团军司令沃克中将在仓皇逃窜中车祸身亡。若不是美军仗着武器装备好,千方百计包括用直升机将被包围的部队接走,很可能朝鲜战争就此结束。此役一举扭转了整个朝鲜战局。当战报传到志愿军司令部时,彭总挥笔写下嘉奖令:“中国人民志愿军万岁!第38军万岁!”万岁军的美名由此得来。
沃克死后,接任美第八集团军司令的李奇微在军事会议上大发雷霆:“看看中共军队,他们总是在夜间行军,他们习惯过清苦生活,甚至吃的是生玉米粒和煮黄豆。他们能用牛车、骡马和驴子来运送武器和补给品,甚至靠人肩扛背驮。可是我们呢?我们的军队离了公路就打不了仗,不重视夺占沿途高地,不去熟悉地形、利用地形,不愿扔开使部队伤亡惨重的汽车而代之以步行……一句话,你们之所以变得对公路这样依赖,就是怕吃苦,总想坐汽车舒舒服服去打仗,到最后连人带汽车一块完蛋!”
柳传志到现在还清清楚楚地记得上军校时班主任讲过的亲身经历:在辽沈战役中,班主任所在的部队,一个战斗力很强的团,有一次到黄永胜的部队里去配合作战。黄永胜与该团团长约定好占领某制高点的时间。到达指定地点后,全军发动总攻。团长一心想完成任务,可真打起来时,却怎么也拿不下来,眼看时间快到了,再拿不下来的话要影响总攻了。黄永胜急眼了,立即把自己的精锐部队换上,上去就打下来了。班主任亲身感受到精锐部队的过硬作风,为达目标不顾一切,“让开枪的人都手哆嗦”!
从那以后,这种精神在柳传志心灵深处埋下了种子。每逢联想经营管理遇到困难时,他想的是,不能后退,只有死攻,一定要不顾一切地把这件事情做成。
联想公司刚创业时,柳传志亲自登门联系业务,曾被人轰了出来。可因为有了这种精神,他不气馁,不服输,经过多方努力,终于将那笔生意做成了。多年之后,柳传志想起此事仍感慨万千:“被人轰出去那是什么感觉,我40岁的一个技术人员被人给轰出去了。但这件事我还真做成了。在当时就是一心想做,要给公司其他人做出样子。用这种事互相激励。”后来他提出的“把百分之五的希望变成百分之百的现实”,即来源于部队这种英勇顽强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