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越院士等专家共话创新性人才培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6:52:16
发表日期:2006年6月5日   出处:《计算机教育》    作者:吴晓桃   已经有456位读者读过此文
3月9日,“2006年英特尔杯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嵌入式系统专题邀请赛”在北京拉开帷幕。在新闻发布会上,与会专家与记者就本次大赛 的意义、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企业用人与学校供人的不和谐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创造环境  鼓励学生释放芳香
(王越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组委会主任、嵌入式系统专题邀请赛组委会主任、北京理工大学名誉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 院士)
(1)创新性人才:偏重应用  注重合作
本次的嵌入式比赛起的仅是一个桥梁作用,其主旨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能将所学的课与实践结合。我们这里指的创新,是技术上的创新,而且是偏应用的创新。其中,并不涉及科学新规律的发现。我们这次的竞赛,也主要是在工科院校展开。我们的重点不是看学生做了什么产品,而是通过产品将学生的适应性、基础和能力加强。学生毕业出来后遇到各种问题,他有基础和能力去发挥创造与解决问题。
国外的大学生,实际应用的思想比较活跃,而我们的学生做的作品虽然技术含量很高,难度也比较复杂,但实际应用性还不够,因此,我们还要培养他们面对未来应用的思维方式。技术难度和实用性应该是要互补的。在比赛过程中,我们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些技术支撑,如上海交通大学的第一线网站(http://nuedc.sjtu.edu.cn),第二线还有熟悉这个平台技术性能的专家。老师对学生的支持不能越界,学生要独立完成,老师不能代包。
竞赛除了要有创意,还要设计、制造、调试,其间,整个团队的成员是务必需要合作的。这个团队,不只包括参加比赛的三个人,还包括 更大范围内幕后一万多人的支持。这些都需要大家紧密思考、紧密分工、紧密协调、互相支持。合作期间,不能互相埋怨,贻误时机。
(2)领军性人才:能力越大  责任越大
创新性人才有各种含义,从最基本的来说,是科学的发现和想象能力。许多科学家说,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尤其是 顶层科学家,更应该用科学的思维,在科学的角度上指方向、指发展、指问题。
顶层构思是领军人才或项目工程总设计师应该起的作用,同时,总工程设计师还要与众多分领域专家紧密合作,互相支持,互相补充,才能完成许多大的重要的工程项目。如国际上的阿波罗号,我国的神州六号,这些都是大型工程科学项目。技术上的抓总是很重要的,这需要创新性、系统性思维来集成。
我们的大型工程项目,需要的不光是蓝领人才,更需要具有总体性、交叉性的人才。这种人才是很宝贵的,也不是凭空而降的,必须一步 一步由基础往上发展。领军性人才的基础知识、思维方式和文化理念是很重要的。
总设计师或首席科学家应该能容忍和支持别人,能够承担起责任、义务。出了问题,他要首先承担责任。这是文化的理念、人文的理念。
人才的培养是很复杂的。人才培养贵在人才的成长,我们不能说,我们的教育一定能培养出一个什么人,而是要创造一个环境、一个氛围 ,鼓励学生在这个环境、氛围中开出鲜艳的花朵。
我们所搞的竞赛只是一个基础、一个促进。
(3)基础性人才:重点大学的主旨
让一个大学生直接介入企业的大型复杂项目不太现实,全世界也很难有这种能够完全去配合的大学生。企业要让大学生一上岗就马上发挥 他最大的经济效益,这个难度和复杂度可想而知,这也与大学培养的目标不完全一致。
高等教育是分层次、分对象的。坦率地说,重点大学的方针是培养基础性人才,而应用性人才的培养,还要寄厚望于职业学院。应用性人 才的工作和人格应受到社会的尊重。“神六”中有许多检查设备是靠高级技师手工做的。你能说这样的人才不重要吗?
虽然中国现在需要大量服务性、业务性人才,重点大学也可以涵盖应用性人才,但是,重点大学的主要目标还是在于培养有领军性、综合性,有交叉能力,能够处理复杂技术能力的人才。
即使一个优秀的博士生,进入到一个复杂的科研项目,也不能一上来就解决科学上的前沿技术问题,也不可能他一出学校就担任总设计师,担任领军人物。但是他有这个潜能。
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规范和流程,通常不至于少了某个人就玩不转了。如波音飞机公司,它肯定有自己的一套工艺流程和软件系统,波音公司不可能因为少了某个人就瘫痪了。反过来说,人是很重要的,如果把领头的人去掉了,仅靠机器,仅靠软件,是要受到影响的。
企业用人是个社会问题、文化问题、经济问题,需要长期的探讨。
我们的高等教育不是万能的,但是我们的基础还是扎实的。
(4)应用性人才:职业院校的方向
如果企业需要在某种专用平台或专业规范上直接就能够上手的人才,那么企业可以与职业学院作一定的协商。职业学院的学生在第二或第三年的实习中,就可以在此平台上把他学的课程知识与实践训练结合,那么学生毕业后即可到对口的企业工作,就能够直接上手。而重点大学和更多的本科院校,则是做一些基础性思维和能力培养与研究的工作,而非直接应用、直接上手的工作。如果要求所有的学校都能够实现学生毕业后马上就能够上手工作,那么这样的分类和要求就会很多很多。而普通大学和基础性大学,还是更应着重基础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和方式的培养。企业急需的不同层次的可以直接上手的应用性人才,建议企业与职业学院分门别类地合作。这对企业和职业学院都是有利的。
譬如企业明年需要20个懂C++技术的人才,那么你可找职业技术学院去培养。如果后年企业的需求又变了,需要懂Java技术的人才,那么你可以再去找职业技术学院,请他们在新的平台下培养新的技术人才。这样职业学院的学生毕业后就能够立马上任。职业学院可以根据企业的需求培养不同方面、不同类型的人才。
任何人才的培养都是需要一个过程,一个周期的,不是一蹴而就的。企业与学校应该在互相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紧密协调、合作。
总的说来,培养各种各样的人才是学校永恒的话题。
创新萌芽 燎原之火
(张晓林 嵌入式系统专题邀请赛组委会委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
实际上,大学培养的大学生是有“待创造能力的人”。如果学生的功力厚,基础扎实,那么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他可以稍加学习便能上手。不是说,学生在大学里就一定要知道飞机有多少个零件、某个工艺有多少个流程。但是在大学里要训练他,学习系统性考虑问题的方法,以及积累高质量解决问题的经验。这是本科院校需要做的。
我们的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的核心是创新,但是创新的概念很大,很难回答创新究竟是何定位。我们现在谈的创新,各式各样的都有,从最权威的到最大的,它的内核和外延已经成了专门的专家去研究的问题。而这些,让普通高校和学生去做,实在有些勉为其难。我认为,我们的创新定位应该是让学生具有或理解创新的理念,初步具有创新的思维和能力,能够通过在先进平台上的制作或研究,来逐渐理解创新路线。
如果学生能够在这种竞赛平台下把所学知识综合化,产生一种思想,如果学生理解了如何创新,我们的竞赛目的也就达到了。我们不可能在几个月的竞赛时间里,让学生拿出一个创新来,我们的创新定位,不是技术创新,不是科学发现。真正的技术创新和科学发现是很难实现的。技术创新的结果可能是一个整体,甚至是一个体系,这些让学生去做,可能吗?不过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模型化的学习过程,理解创新,具有创新的理念,那么在今后的学习或工作中,他就会具有创新的萌芽。近几年,大学生的不断扩招,再加上考试制度的制约,使这种思想的萌芽太少太少。我们开展这个竞赛的目的,是力图让学生迸发出这种创新思维的火花。这种火花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可以让学生在未来更大范围内产生一种思想。到那时,我们才能谈一种真正的创新成果。
美国高校为何重视领导力
(黄征宇  英特尔中国区手持产品及平台市场经理)
我在美国工作的时候,也接触过一些从中国来的同事。他们开会的时候,鲜少发表意见,感觉他们的领导能力有所欠缺,不过技术能力却很强。美国的大学录取学生,主要是看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领导能力。学校不仅要看你是如何的优秀,还要看你培养了哪些优秀的朋友。为何美国的高校如此看重学生的Leadership 呢?
领导能力,它包括一些你已经具备的能力和素质,还包括一些你尚未有的潜在的能力或素质,这其实已经包含了创新能力。
在中国,有许多刚毕业的大学生,可能要用一年或一年半的时间,才能完全适应企业的需求。而在美国的很多公司,采用的都是这种方式,“要么沉下去,要么活下来。”美国的企业给员工的适应时间是很短的,一般要你在2~3个月内就必须马上适应,否则你就要走人了,企业根本不可能给你一年或一年半的时间让你去学习、去适应。
为什么美国的学生能够适应这个环境呢?这可能跟他们的教育有关。一是美国的学生很早就开始在公司实习;二是,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学校很早就开始培养他们的领导能力。美国的学生在无人催他们、帮助他们的时候,他们会自己想,我应该去学这些东西,我应该去做这些东西,我只有自己站起来,才能在这个公司做好。他们的主动能力很强,他们不会等到领导叫他去做什么他才去做什么领导叫他去学什么他才 去学什么。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领导能力。
英特尔开展的各种竞赛活动,也是旨在提高学生的领导能力,包括创新和协作精神。
企业、学校如何无缝衔接
(朱文利  英特尔中国区教育事务总监)
一般来说,企业的确不可能花一年半载的时间来培养学生使其适应工作。因此,培养人才的过程又延伸回了学校。这也是我们英特尔为什么要开展大学教育计划的原因。我们开展的大学教育计划,正是为了让企业与学校更好地无缝衔接。虽然我们开展的各种活动不能完全改善这种现状,但是我们至少可以起到一个促进、推动作用。
我们中国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素质能力与美国学生相比,或许在某些程度上的确存在差距,那么我们该如何弥补呢?
我们举办的竞赛是精英赛,是一部分人参加的比赛,但是它可以影响到所有的学生。因为通过这样的竞赛,可以让老师进行教学改革,促进实验室的建设。教师提高了,那么学生就提高了。培养学生,主要还是学校的事情,但是企业也应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好自己的职责。比如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尽量扩大学生的实习面。我们英特尔,在上海交通大学就有一个很大的研发中心,可以容纳1000多人,这个实习区,离上海交通大学只有200米的距离。我们欢迎更多的学生来我们的园区实习,我们也希望更多的企业能够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总之,英特尔是很看重与大学合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