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届高三政治学科考前训练题(热点主观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3 17:49:22
2010届高三政治学科考前训练题
2010.05.15
使用说明:
1.本资料为2010届高三政治学科考前训练题,供在最后阶段复习使用。
2.本资料围绕九大热点问题,提供相关背景材料,提出若干问题与参考答案,并给出思维拓展。教师可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本校学生的实际,对本资料进行加工完善;要重视过去复习过程中没有关注的考查角度。本资料仅提供可能的考查角度和解题思路,不要视为今年高考的猜题押宝。
最后阶段复习建议:
务必回归教材,查漏补缺,夯实基础!要求学生落实每一个考点尤其是核心考点的掌握!教师要督促检查!
一、转方式、调结构
 
【背景材料】
1.从2009年以“保增长”为首要任务,到2010年重点放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上,要真正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机统一起来,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稳增长、调结构、促民生”主导2010年宏观调控思路。
2.经济结构内涵(是什么?):包括所有制结构、分配结构、消费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经济发展(增长)方式结构等。
3.我国目前经济结构存在的问题:投资、消费、出口比重不合理;城乡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平衡;区域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平衡;产品结构不合理,产能过剩;科技投入少,缺乏核心技术;投入多,产出少,经济效益低等等。
【问题设计】
(1)从《经济生活》角度,为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提出合理化建议。
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大对产能过剩的行业进行调整,大力发展新兴产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③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着力解决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④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优化消费结构,促进消费、投资、出口协调发展;(+经济增长方式“三个转变”)
⑤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形成合理有序的分配秩序;
⑥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优化对外贸易结构,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2)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结合材料,有针对性地回答)
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②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保护耕地,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③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㈠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加快苏北和苏中经济发展,发展农业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开拓农村市场;㈡坚持和完善我国分配制度,形成合理有序的分配秩序,努力缩小收入差距;㈢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就业机制,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增加人们的预期收入,增强消费信心;㈣推进城镇化建设,提高城镇化发展水平;
④通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大对产能过剩的行业进行调整,大力发展新兴产业(低碳产业);苏北沿海三市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旅游业;政府引导产业有序转移;
⑤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优化对外贸易结构,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对外开放发展战略;
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和科学管理形成竞争优势。
⑦加强宏观调控,发挥财政对资源合理配置的促进作用,加大科研投入,提高科技贡献率。
【思维拓展】
(1)解题提示:解决上述问题涉及到的《经济生活》主要考点:价值规律;消费观;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公司经营;宏观调控;“科学发展观内涵+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举措(具体措施)”。注:答题时,应依据材料中的关键词+存在的问题生成答案。
(2)运用《生活与哲学》或《政治生活》相关知识,分析上述问题。
二、促进收入分配公平
【背景材料】
1.2009年9月,国务院发布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2020年之前基本实现对农村适龄居民(年满60岁)的全覆盖。
2.新华社2009年4月6日受权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意见》提出了“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近期目标,以及“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的长远目标。
3.2009年9月16日,经国务院同意,《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央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的指导意见》正式下发。指导意见进一步对中央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作出了规范。
4.同工同酬——《劳动合同法》修改。
5.2010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问题设计】
(1)我国政府努力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经济学依据。(为什么?)
①居民收入是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之一。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联系。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缩小收入差距,有利于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
②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促进收入分配公平,有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调动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效率的积极性;有利于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注重收入分配公平,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
(2)请从《经济生活》角度,说明如何实现收入分配公平问题?
①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加快苏北、苏中经济发展,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努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②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③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增加低收入者收入,形成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④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政府要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加强宏观调控,加强对收入分配进行调节,整顿分配秩序,打破行业垄断,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3)温总理说:“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请从《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角度,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经济生活》:
①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收入分配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分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②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公平分配,才能维护劳动者权益,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③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体现,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是坚持以人为本、贯彻科学发展观要求,有利于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政治生活》:
①公平正义,主要体现为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保障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权利和利益;引导公民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等。
②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实现公平正义,有助于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助于政府依法行政,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有助于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让人民生活的更有尊严、更加幸福。
【思维拓展】
(1)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说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所体现哲学道理.
(2)“新农保”实施后,有人认为:“国家养老了,‘养儿防老’这一传统思想已经过时了”,请运用《文化生活》或《生活与哲学》知识,评析这一说法。
三、发展低碳经济
【背景材料】
1.2009年12月7——19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在丹麦哥本哈根召开,192个国家代表参会,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即2012年至2020年的全球减排协议。
2.温家宝出席哥本哈根大会,承诺到2020年我国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40%至45%。此承诺对中国和世界人民负责,不附加任何条件,不与任何国家的减排目标挂钩。
3.《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政府要抛弃“先污染,后治理”、“边污染,边治理”的治污思维,让民意对环境评价具有发言权,甚至否决权;今后一些综合规划和专项规划如果不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则不会被批准。
4.国家能源委员会成立。
5.“地球一小时”活动:2009的目标是让个人、家庭和企业尽可能多的参与进来,关闭灯光和其他电器一个小时。
【问题设计】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提出建议。
①国家: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新兴产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加强宏观调控,引导和扶持低碳经济发展;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
②企业: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依靠技术进步和科学管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低碳技术的开发和运用,提高资源利用率,节能减排。
③个人:树立正确消费观,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养成低碳生活习惯和方式。
(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我国政府积极发展低碳经济的依据。(为什么?)
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政府是人民利益的捍卫者和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发展低碳经济有利于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利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②政府有履行经济建设和公共服务的职能。积极发展低碳经济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③我国政府积极发展低碳经济,既是维护我国国家利益的内在要求,也是主动承担国际责任、维护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的体现。
④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较量。我国政府积极发展低碳经济,有利于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增强对外经济的主动权。
(3)运用《政治生活》知识,概括在节能减排等问题上中国政府所展现出的国际形象。
①中国政府是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积极履行经济建设和社会公共服务等职能,努力打造服务政府、法治政府形象;
②中国政府是对各国人民以及人类未来高度负责的政府,在维护自身国家利益的同时,积极维护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在节能减排上作出重要贡献,赢得世界赞誉;
③中国政府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政府,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节能减排上,谋发展、促合作,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
(4)草拟“低碳生活”倡议书(提纲),并写出相应的哲学依据。
①要树立节约意识、低碳生活意识等;依据:意识的能动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意识;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②从家庭和个人实际出发用电、用纸等;依据: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
③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一点一滴节约;依据:量变与质变的辩证统一关系;
④要坚持废物利用,减少用纸,循环利用教科书等;依据: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要创造条件促进或防止转化;
⑤实现低碳生活会遇到困难和挫折,但经过努力最终会实现;依据: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要相信前途是光明的,又要准备走曲折的路;
(其它如树立全局观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也可)
(5)从《文化生活》角度,提出发展低碳经济的举措及其理由。
①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的认识活动、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发展低碳经济,需要在社会开展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
②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要发展低碳经济,就必须要大力发展教育、科学事业,努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优化产业结构。
③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发展低碳经济,需要我们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④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发展低碳经济,需要我们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加强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思维拓展】
(1)运用《生活与哲学》知识,分析发展低碳经济、实现低碳生活的重要性。
(2)运用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说明在全球减排问题上要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3)运用政府职能知识,说明我国如何发展低碳经济?
四、加强民族团结
【背景材料】
1.2009年7月5日晚,新疆乌鲁木齐发生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
2.2009年8月25日胡锦涛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做好新疆工作关键是要处理好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始终坚持一手抓改革发展,一手抓团结稳定,自觉做到“三个不动摇”,即:一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二是要坚持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不动摇;三是要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不动摇。民族团结是新疆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是做好新疆一切工作的重要保证。
3.教育部、国家民委2009年7月16日印发《全国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工作部署视频会议纪要》,我国将把民族团结教育纳入小学阶段考查和中、高考及中职毕业考试范围,试题分值不低于政治科目分数的15%。
4.国务院2009年9月27日发表的《中国的民族政策与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白皮书指出,目前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进入历史最好时期。其中,内蒙古经济发展速度连续7年居全国之首,新疆经济发展连续6年保持两位数增长,西藏生产总值比1959年增长65倍。中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各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交流融合、休戚与共,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共同开发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共同推动了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
【问题设计】
(1)请探究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取得成就的政治原因。
①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②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保人民当家作主;
③我国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履行经济、文化等各项职能,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优惠政策;
④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建立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   主义民族关系;
⑤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调动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积极性。
(2)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谈谈加强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①民族的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
②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是实现公民政治权利和其他权利的重要保证。
(3)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谈谈如何加强民族团结(或:如何维护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①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保人民当家作主;
②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履行好各项职能,依法打击破坏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分裂行为;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优惠政策;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的伟大民族精神;
③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实现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④公民要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与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民族分裂的言行作斗争,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关心身边少数民族同学的学习和生活;
(4)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说对中小学生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性。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等;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社会实践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②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有利于丰富中小学生的精神世界,增强中小学生的精神力量,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帮助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③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有利于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或: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有利于社会稳定、国家统一。)
④加强民族团结教育,能够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帮助中小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提高思想道德修养。
(以下四点为全国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工作部署视频会议纪要中,对在中小学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的认识,大家可以作为补充):
1.要始终坚持用党和国家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教育青少年,为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新中国成立60年来的实践证明,国家的稳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各项事业的顺利开展,国家的团结统一和繁荣富强,社会和谐、科学发展,都要求必须切实维护民族团结。在新形势下,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责任,是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基础。深刻认识民族团结教育事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事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事关国家的长治久安。
2.加强学校民族团结教育,自觉维护各民族的紧密团结,是中华民族核心利益的根本要求。
民族问题始终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认真处理好的一个重大问题,决定了不断增强民族团结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全局的一项重大工作,是关系祖国统一、领土完整、边防巩固的一项重大任务。在全国中小学全面、深入、持续地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是中华民族核心利益的根本要求。
3.大力推进学校民族团结教育,不断增强各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取得最终胜利的根本保证。
胡锦涛同志指出,民族关系是我们这个多民族国家至关重要的政治和社会关系,民族团结是国家长治久安、兴旺发达的保证,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共同进步是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坚定不移地维护民族团结,大力宣传民族团结的先进典型,进一步构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党的十七大要求,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不断巩固和发展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壮大爱国统一战线,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4.不断提高学校民族团结教育的实际效果,是正确处理民族问题,防止境外渗透,大力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长远大计。
(5)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怎样对中小学生加强民族团结教育。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要加强民族团结就要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各种活动,增进各民族人民团结的感情;
②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各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要维护民族团结必须充分尊重各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增强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③要增强民族团结,必须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④要增强民族团结必须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思想德修养,教育公民树立“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⑤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要积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建设和谐文化。
(6)请你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华民族能够团结统一的原因。
①经济对文化具有决定作用,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能为民族团结统一提供物质保证;
②中华文化具有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的包容性,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铸就中华文化,使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③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思维拓展】
(1)从《生活与哲学》角度,分析胡锦涛讲话蕴含的哲理。
(2)从整体与部分关系的道理,分析说明加强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请大家从《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的角度,分别归纳、整理与民族团结、民族关系相关的知识点,这项工作一定要做好!!!
五、民主与法制建设
【背景材料】
1.“同票同权”:1953年制定的选举法,根据当时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全国人大代表中农村与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的比例为8:l。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城乡人口结构比例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2010年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适时修改《选举法》,规定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
2.“同命同价”:《侵权责任法》。
3.拆迁条例:“强行拆迁——强制搬迁”;“征求意见”。
4.“钓鱼执法”事件。
5.“活得更有尊严”:2010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
【问题设计】
(1)请从《政治生活》角度,说明我国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有何政治意义?
①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有利于贯彻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体现社会主义民主的真实性;
②有利于保障城乡居民平等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政治权利,更好地体现人人平等、地区平等、民族平等;
③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充分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④有利于优化代表的结构比例,更好地体现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⑤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促进社会和谐。
(2)修改《选举法》,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
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我国经济社会状况的变化,决定了我国需要对按城乡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作出调整;
②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要求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我国选举人大代表按城乡人口比例作出调整是依据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城乡人口比例结构以及人口素质等情况变化作出的;
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城乡人口比例结构以及人口素质等情况的变化决定了对按城乡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作出调整。
(其它答案:如实践与认识的辩证统一关系;发展的观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辩证否定观;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等也可)
(3)政府为什么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②我国政府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坚持为人民服务宗旨和对人民负责原则;
③政府必须要履行好政治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坚持以人为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4)政府如何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注意:用背景材料中的具体事例论证)
①政府要坚持为人民服务宗旨和对人民负责原则;
②政府要全面正确履行好各项职能,即保障人民民主和国家长治久安、组织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③政府要坚持依法行政,审慎行使权力,科学民主决策;
④政府要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接受人民的监督,努力提高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
⑤政府要坚持以人为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5)“同票同权,同工同酬、同命同价”,体现《政治生活》的什么道理?
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②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社会主义民主具有真实性;
③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坚持为人民服务宗旨和对人民负责原则,依法行政;
④政府坚持以人为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⑤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⑥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思维拓展】
(1)谈谈“城乡按相同比例选举代表”对坚持和完善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意义。
(2)运用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分析我国相关法律制度(《选举法》、《侵权责任法》、《劳动合同法》等)修改的必要性。
六、加强党的建设
【背景材料】
1.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党的建设首位,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要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作决策、定政策充分考虑群众利益和承受能力,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切实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2.2009年12月24日,中共中央在中南海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就当前经济形势和2010年经济工作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会议上强调,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的第一要务。
3.“坚决反腐败,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为此,2010年2月23日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准则用 52“不准”规范党员干部行为。
【问题设计】
(1)运用政党知识,指出背景材料1中党建相关做法(下划线部分)的理由。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②这是中国共产党性质和宗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③这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如何理解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
①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②社会主义事业必须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从根本上说,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和党的性质决定的;
③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始终保持现代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才能为现代化建设创设稳定的社会环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思维拓展】
(1)青海玉树地震发生后,胡锦涛总书记中断外事活动,提前回国,表示“要和人民在一起,投入抗震救灾工作。” 请指出总书记的言行所体现历史唯物主义道理。
七、中国外交
【背景材料】
1.2009年是中美建交30周年;2009年11月17日,胡锦涛主席与来访的奥巴马总统举行会谈,两国发表《中美联合声明》,重申“致力于建设2l世纪积极合作全面的中美关系,并将采取切实行动稳步建立应对共同挑战的伙伴关系”
2.中国的轮胎特保案做出最终裁定:对从中国进口的所有小轿车和轻型卡车轮胎征收为期三年的惩罚性关税。中国常驻世贸组织代表团在一项声明中说,美方对中国输美轮胎采取特保措施,是违背世贸组织规则,滥用贸易救济措施的错误做法。中方希望各方能够体会到中方坚定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决心,共同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尊重多边贸易规则,共克时艰,推动全球经济尽快复苏。
3.第五届中欧领导人峰会暨中欧工商峰会于2009年11月30日在江苏南京举行。
4.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十七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2009年11月14日在新加坡召开,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并发表讲话《合力应对挑战推动持续发展》。会后发表的《促进持续增长,密切区域联系——亚太经合组织第十七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宣言》(简称“新加坡宣言”)称,要通过自由开放的贸易与投资,支持亚太地区经济增长与繁荣。
5.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建立,中国和东盟的协议商品将采取零关税政策。
【问题设计】
(1)分别运用《生活与哲学》、《政治生活》知识,分析中美两国“将采取切实行动稳步建立应对共同挑战的伙伴关系”所蕴含的道理。
《生活与哲学》:
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随着两国力量对比和国际形势的变化,应该确立适合的策略与关系。
②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要求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中美建交30年来,随着两国力量对比和国际形势变化,双边关系日益巩固,定位也在不断变化。两国由建交,到合作领域不断扩大,再到双边关系有了新定位,这体现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③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我们既要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又要准备走曲折的路。中美建交以来,两国摩擦时有发生,经历过不少波折,但总体上还是向前发展的。
④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求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看到对立。看待中美关系,我们既要看到两国共同的国家利益,坚持合作共赢,又要看到利益的差别和对立,坚持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和则两利,斗则两伤”)
(也可用发展的观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辨证否定观等知识分析)
《政治生活》:
①国家利益是国家间关系的决定因素,国家间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利益的对立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中美两国在很多领域存在共同利益,能够采取切实行动稳步建立应对共同挑战的伙伴关系;
②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发展中美上述关系,是我国外交政策宗旨的体现;
③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是当今时代的潮流。发展中美上述关系,不仅有利于两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而且有利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事业作出贡献。
(2)从《经济生活》角度,说明我国如何应对贸易争端,维护经济安全?
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掌握核心技术,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落后产业;
③利用财政、税收等经济手段加强宏观调控,保持国际收支平衡;规范市场秩序,加强行业自律,支持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依靠科技和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培育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积极参与区域合作;
④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
⑤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形成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新优势;
⑥增强经济安全的防范意识,利用世贸规则,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维护国家利益。
(3)从《国家与国际组织常识》角度,说明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的意义。
①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广泛参加各种国际组织,主动参与各个领域的多边外交活动,倡导建立和谐世界。
②中国高度重视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和区域合作。
③中国积极发展与区域国际组织的关系,高度重视同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合作,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而努力。
④中国加强同国际组织的合作和交流, 经济融合日趋加深。在重点领域的全面展开合作⑻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拓宽了我国的发展空间。也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
【思维拓展】
(1)从《政治生活》角度,说明我国应如何应对贸易争端,维护经济安全?
(2)运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说明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应对金融危机、气候变化)的重大意义。
八、发展文化教育事业
【背景材料】
1.《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2.《文化产业振兴规划》。
3.整治互联网和手机媒体淫秽色情及低俗信息专项行动。
4.“双百”人物评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问题设计】
(1)请从《经济生活》角度为振兴我国的文化产业提出建议。
①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的手段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政策倾斜和扶持力度,加强市场监管,规范文化市场秩序;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提高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战略,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②企业:依靠科技和管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面向市场,生产适销对路的文化产品,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③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注重物质消费与文化消费协调发展。
(2)请用《政治生活》知识回答,党和政府为什么要重视解决教育公平问题?
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平等的享有受教育权利。
②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
③政府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利益的捍卫者,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④党和政府重视解决教育公平问题,有利于实现和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提高全民族素质,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实现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3)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政府整治腐朽、落后文化的理由。
①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可喜变化的同时,文化市场的商业性和自发性,也引发了令人忧虑的现象。腐朽、落后文化,腐蚀人们的精神世界,侵蚀民族精神,阻碍先进生产力发展,危害社会主义事业。
②政府整治腐朽、落后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需要;是弘扬主旋律,发展面向大众、反映人民利益、为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的需要;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引导人们树立共同理想,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需要。
(4)运用《文化生活》知识,针对网络文化中的不良信息,我们应如何应对?
①对文化市场,政府加强管理,正确引导,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②公民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要自觉参加健康有益的网络文化活动,提高眼力,拒绝污染。
【思维拓展】
(1)从《政治生活》角度,如何净化网络环境?
(2)从《经济生活》角度,如何净化网络环境?
(3)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开展“双百”人物评选的积极意义。
(4)“双百”人物的事迹,对我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启示。
(5)针对学习国语与英语之争,谈谈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
九、上海世博会
【◆上海世博会志愿者主口号
“世界在你眼前,我们在你身边”。
◆上海世博会志愿者副口号
志在,愿在,我在(My Will,My Help,My Joy);城市有我更可爱(Our City,Your Joy);2010,心在一起(2010,We’re Together as One)
【问题设计】
背景:上海世博会将是一次探讨新世纪人类城市生活的伟大盛会。21世纪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时期,目前全球总人口有55%居住于城市。因此,对未来城市生活的憧憬与展望是一项全球性的课题,它与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和人民都休戚相关。作为首届以“城市”为主题的世界博览会,在上海世博会184天的展期里,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将围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充分展示城市文明成果、交流城市发展经验、传播先进城市理念,从而为新世纪人类的居住、生活和工作探索崭新的模式,为生态和谐社会的缔造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生动的例证。
(1)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上海世博会突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主题的哲学思考。
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城市人口的剧增、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决定着人类必须调整未来城市发展策略。
②意识对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意识。未来城市的发展需要以城市发展经验、先进城市理念为引导。
③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要求我们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确立“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是为了使城市发展更加符合规律,实现可持续发展。
④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上海世博会确立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体现了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⑤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城市发展带来一系列新问题、新课题,推动着人们去研究、去解决,这体现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展示城市发展的文明成果,验证可持续发展理念,这体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⑥事物是普遍联系、变化发展的,要求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各国政府和人民将围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充分展示城市文明成果、交流城市发展经验、传播先进城市理念,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体现了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⑦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居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这要求我们要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体现了抓主要矛盾的道理。
⑧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要求我们坚持共性与个性相统一。上海世博会积极探索城市发展新模式,指导未来城市的发展,体现了在矛盾普遍性指导下研究和解决矛盾的特殊性。
⑨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正确的价值选择与价值判断要自觉地站在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背景:中国馆主题短片《和谐中国》以《论语》中的三句警句概括了中国的“过去、现在与未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讲述中国人民用30年时间加速发展,迈进“城市化时代”;“君子和而不同”,展现一天之内的每时每刻,中国现代城市都是如此丰富与多元;“从心所欲不逾矩”,则揭示了中国社会在崇尚个性化发展的同时,也尊崇社会伦理。
(2)运用《生活与哲学》知识,阐释上述三警句对我国城市发展的指导意义。
①“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指导我们在发展城市时,要坚持发展的观点,重视量的积累;
②“君子和而不同”,指导我们在发展城市时,要坚持用对立统一观点看问题,坚持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③“从心所欲不逾矩”,指导我们在发展城市时,要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坚持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背景:在上海世博园区参观,不难发现一种有趣的“反差”。有些是最“超前”的:高科技,智能,挑战极限;有些则是最“落伍”的:古旧,手工,神秘莫测。传统性和现代感兼具的展品更是引来观者如潮。比如,中国馆内用高科技投影技术制作的《清明上河图》,日本馆内会用小提琴拉《茉莉花》的智能机器人等,都是人气最高的展品。世博会凝聚着人们对所处世界最深刻的思考,这种思考追溯过去,引向未来。
(3)结合《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知识,阅读上述材料,你发现了什么?
《文化生活》:
①文化是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不同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上海世博会,成为世界各国展示各自民族文化的重要舞台。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的必然要求,因此,要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各民族文化在平等关系中交流。世博会上各民族文化平等交流,共同促进了世界文化的繁荣。
③文化创新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世博会上传统性和现代感兼具的展品引来观者如潮体现了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充满生机与活力。
《生活与哲学》:
①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它不仅能反映事物外部现象,而且能把握事物本质规律,因此,要坚持可知论。世博会凝聚着人们对所处世界最深刻的思考,这种思考追溯过去,引向未来。
②事物是普遍联系、又是变化发展的,因此要用联系和发展观点看问题。上海世博会上不同文化相互交流,推动了世界文化的发展。
③矛盾双方是对立统一的,因此要坚持一分为二看问题。世博园区“超前”的、“落伍”的并存;传统性和现代感兼具的展品并存。
④辩证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是联系的环节、发展的环节,其实质是扬弃。它要求人们树立创新意识,立足实践,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推实践的创新与发展。中国馆内《清明上河图》、日本馆内智能机器人拉的小提琴《茉莉花》体现了创新意识。
背景:上海世博会副主题是: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城市经济的繁荣;城市科技的创新;城市社区的重塑;城市和乡村的互动。
(4)结合上述副主题,从经济、政治、文化角度,说明城市如何才能让人们生活更美好?
《经济生活》:
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扩大内需,尤其是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
③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加强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改善人民生活;
④促进收入分配公平,提高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力促社会和谐。
《政治生活》:
①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②政府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科学民主决策,审慎用权,自觉接受人民监督,依法行政;
③政府要认真履行好自己的职能;(结合材料具体分析)
《文化生活》:
①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平等对待各民族文化,促进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②立足城市实际,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借鉴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实现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③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彻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
④加强文化市场管理,正确引导,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
(5)“城市有我更可爱”是上海世博会志愿者的一个口号。请从经济、政治、文化角度,说说你准备如何行动,让你生活的城市更可爱?
《经济生活》:
①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养成勤俭节约、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的生活方式;
②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之有道”,把钱用于有利于国家社会、他人和自己全面发展的地方;
③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积极就业,服务奉献社会,用合法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④树立诚信纳税意识,积极监督税收的征收和使用;
⑤作为市场经济活动的参与者,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学会和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政治生活》:
①积极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②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依法行使权力与履行义务;
③坚持党的领导,遵循法律法规,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积极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文化生活》:
①自觉接受教育,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
②学习和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③积极参加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做中华文化的传播者、践行者。
(6)青奥会的举办,将对江苏省南京市的经济、社会生活、城市发展等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请从《经济生活》、《政治生活》角度,分别就办一届“绿色青奥、活力青奥、人文青奥”提三条建议。
《经济生活》:
①树立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理念统领整个筹办工作,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
②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发挥财政作用。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提升城市的国际化水平。
③坚持扩大内需方针,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增加就业,促进旅游业发展。
《政治生活》:
①政府履行政治、经济、文化、公共服务职能,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精神文明建设。
②公民依法行使监督权利,积极参与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大力提升全民的文明素质和健康素质。
③坚持以人为本,激励青年奋发向上、创新创业创优的精神。青年是最具活力的群体。要突出青年特色,吸引青年广泛参与,开展丰富多彩的交流活动。
【思维拓展】
背景: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结晶。然而,当下高密度的城市生活模式,每天都在引发空间冲突、文化摩擦、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上海世博会首创“城市最佳实践区”,就是想把全世界城市共同遇到的发展瓶颈和解决方法,通过案例展示,一起来研究探讨,启迪思路。
(1)上海世博会首创“城市最佳实践区”,体现了哪些哲理?
背景:城市如何让生活更美好?有专家提出,要让生活更美好,在城市发展中就应该建构“分享的城市”应对社会难题;建构“节约的城市”应对生态危机;建构“和谐的城市”应对文化冲突。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解读专家建议。
背景:胡锦涛在上海世博会欢迎晚宴上致祝酒辞时说:这是中国的机遇,也是世界的机遇。
(3)请从《经济生活》角度,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国家与国际组织常识》
重要考点:
1.理解民主与专政的关系+懂得必须维护国家统一;
2.理解国际组织的作用+说明中国在联合国的地位和作用;
3.理解美国的三权分立与权力制衡+分析美国三权分立制的利弊与实质;
4.理解美国利益集团的活动方式及其政治作用;
5.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说明民主集中制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说明必须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绝不照搬西方的政治体制模式+了解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