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考前强化训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5:01:41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考前强化训练1
海有鱼曰马嘉,银肤燕尾,大者视晬儿。脔,用火薰之,可致远。常潜渊不可捕,春夏乳子,则随潮出波上,渔者用此时帘而取之。帘为疏目,广袤数十寻,两舟引张之,缒以铁,下垂水底。鱼过者,必钻触求进,愈触愈束愈怒,则颊张鬣舒,钩著其目,致不可脱。向使触网而能退却,则悠然逝矣。
知进而不知退,用罹烹醢之酷,悲夫!
(摘自《南宋文录录》)
注释:①晬儿:婴儿满百日或满一周岁者称啐儿。②脔(luán):切成碎块的肉。③潜渊:潜进深水。④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⑤缒:用绳子拴着从上面往下送。⑥鬣:兽颈上的长毛,这里指鱼鳍。⑦醢(hǎi):切成肉泥、肉酱。
阅读训练
1、给加着重号的字注音。
(1)大者视晬儿__________ (2)广袤数十寻__________
(3)缒以铁____________ (4)用罹烹醢之酷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
(1)大者视晬儿( ) (2)春夏乳子( )
(3)渔者用此时帘而取之( ) (4)则悠然逝矣( )
(5)用罹烹醢之酷( )( )
3、下列句子中“之”的词性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用火薰之 B、渔者用此时帘而取之
C、两舟引张之 D、用罹烹醢之酷
4 翻译下列句子。
(1)脔,用火薰之,可致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向使触网而能退却,则悠然逝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知进而不知退,用罹烹醢之酷,悲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是一则寓言。这则寓言告诉人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孙叔敖为婴儿之时,尝出游,见两头蛇,杀而埋之,归而泣,忧而不食。母问其故。叔敖对曰:“儿闻见两头蛇者必死。向吾见之,恐去而死也。”母曰:“蛇今安在?”曰:“恐他人又见,杀而埋之矣。”母曰:“无忧。吾闻有阴德者,天报以福,汝不死电。”及长,为楚令尹,未治而国人信其仁也。
(选自《新序》)
注释:①尝:曾经。②向:刚才。③去:离开。④阴德:暗中有德于人的行为。⑤治:治理,管理。
阅读训练
1、解释加着重号的词的意思。
(1)归而泣__________ (2)向者吾见之__________
(3)蛇令安在__________ (4)叔敖对曰__________
2、区别加着重号的词的用法。
(1)母问其故__________ (2)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__________
(3)杀而埋之__________ (4)忧而不食__________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向者吾见之,恐去母而死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未治而国人信其仁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运用什么刻画方法,刻画了幼时孙叔敖怎样的形象?读罢此文谈谈你对孙叔敖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饶忠祥设计)
叶奕绳尝言强记之法:“某性甚钝。每读一书,遇所喜即札录之,录讫朗诵十余遍,贴之壁间,每日必十余段,少也六七段。掩卷闲步,即就壁问观所录,日三五次以为常,务期嘴熟,一字不逸。壁既满,乃取第一日所粘者收笥中。俟再读有所录,补粘其处。随收随补,岁无旷日。一年之内,约得三千段。数年之后,腹笥渐满。每见务为泛滥者,略得影响而止,稍经时日,便成枵腹,不如予之约取而实得也。”
(选自《蒿庵闲话》)
注释:①讫(qì):完毕。②掩卷:合上书本。③务期:一定要达到。④笥(xì):竹箱。⑤俟(sì):等到。⑥务为泛滥者:务为,力求;泛滥,此指多而杂乱。⑦影响:此处指印象。⑧枵(xiāo)腹:空腹,指毫无学问。⑨约:简要,精练。
1、“就”作动词有“接近”、“趋向”的意思,还有“达到”的意思。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即就壁间观所录(到,到达)
B、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接近,趋向)
C、颓然就醉(接近,趋向)
D、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靠近,接近,此处有欣赏之意)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遇所直即札录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数年之后,腹笥渐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表达了作者什么观点?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此文后你有何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孙怀伦设计)
马嘉
1、(1)zuì (2)mào (3)zhuì (4)lí 2、(1)看起来像(2)哺乳,生养(3)似帘的捕鱼工具。这里作动词,即张帘(4)跑(5)因此 遭难3、D 4、(1)把它的肉切成碎片,用火薰烤,香味可以传到非常远的地方。(2)假使碰到网就知道退却,就悠然离去了啊。(3)只知道进却不知道退,因此遭到烹煮和制成肉酱的灾祸,实在是太可悲了啊!5、只知进而不知退。必将酿成大祸。
参考译文:
大海中有种鱼叫马鲛,银色的皮燕尾式的尾巴,其中大的像周岁婴儿那么大。把它的肉切成碎片,用火薰烤,香味可以传到非常远的地方。它时常潜入深水面不易捕捉,在春夏之季生养幼鱼,就随潮水冒出水面,渔民利用这个时候布设帘网捕捉它们。帘网是那种网格做得很巯的网,纵横几十寻,两只小船牵引着将它张开,坠上铁块,将网垂入水底。过往的鱼,必定钻撞想继续前进,越拉越被束缚又更怒撞,就腮颊张开鱼鳍展开,被钩在网眼中,永远不能脱身。假使碰到网就知道退却。就悠然离去了啊。
只知道进却不知道退,因此遭到烹煮和制成肉酱的灾祸,实在是太可悲了啊!
孙叔敖埋蛇
1、(1)回家(2)刚才(3)哪里(4)回答2、(1)缘故(2)所以(3)连词,表顺接④连词,表因果3、(1)刚才我见到了两个头的蛇,恐怕离开母亲而死了。(2)还没有治理,百姓已经都相信他的仁爱了。4、语言、动作、神态等方法。天真、幼稚,极富有爱心的一个人。
参考译文:
孙叔敖小的时候,曾经到外面游玩,看见一条两个头的蛇,就杀了蛇并把蛇埋了,回家后就哭个不停,忧伤而不吃饭。母素问他原因。孙叔敖回答说:“我听说见了两个头的蛇的人一定会死,刚才我见到了,我恐怕要离开母亲而死了。”母亲说:“蛇现在在哪里?”回答说:“我恐怕别的人再见到这条蛇,就打死它埋了起来。”母亲说:“不要忧虑。我听说暗中有德于人的人,上天会用福来报答他的。你不会死的。”孙叔敖长大后,做了楚国的令尹,还没有开始治理,百姓都已经相信他的仁爱了。
约取而实得
1、A 2、(1)遇到自己喜欢的(内容)就摘录出来。(2)几年以后,(我)腹中(记忆的文章)和竹箱中(储存的文章片断)都渐渐地满了。3、每见务为泛滥者,略得影响而止,稍经时日,便成枵腹,不如予之约取而实得也。4、答案不唯一,例如答成:“学习要认真塌实,不能浅尝辄止”等。
参考译文:
叶奕绳曾经谈到(读书)加强记忆的方法,(说):“我天资迟钝。每当阅读一本书,遇到喜欢的内容就把它摘录下来。摘录完毕,朗诵十多遍,(然后)把它贴在墙壁上。每天一定(摘录张贴)十多段,至少也要六七段。(有时)合上书本,闲适散步时,就靠近墙壁,观看摘录(的文章片段)。每天看三五遍成了习惯。一定要达到非常熟练(的程度),一个字也不漏掉。墙壁贴满以后,就把第一天所贴的收到竹箱中。等到再读书有摘录时,补贴到那个地方。(这样)随时收取,随时补贴上,一年到头不空一天。一年之内,大约可以摘录和记得三千段。几年以后,腹中记忆的和竹箱中储存的(文章片段)渐渐地满了。我常常看到(一些)一心贪多而杂乱无章地阅读的人,(他们)略微有点印象就不再阅读了。(这样)稍微经过一段时间,就腹中空空了,不如我精练地阅读而能得到实际的收获。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考前强化训练2
治国先富民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以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凌上犯禁,凌上犯禁则难治也。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选自《管子·治国》)
注释:管子:又称管敬仲,名夷吾,字仲。春秋初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谋略家、哲学家。他辅佐齐桓公对内减轻农民负担,发展武装力量,增加财政收入:对外采取“尊王攘夷”的外交策略。他秉政三年,齐国大治,成为“五霸之首”。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加着重号的词语。
(1)是以善为国者 ( )
(2)民富则安乡重家 ( )
(3)奚以知其然也 ( )
2、翻译句子。
(1)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2)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
3、上面简短的文字中。体现了管仲什么样的远见卓识?
4、请结合初中历史知识,说一个管仲的故事。
5、阅读完文字,你认为管仲的思想对我们现在建设和谐社会有借鉴意义吗?简单谈一谈。
阮裕焚车
阮光禄①在剡②,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阮后闻之,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③?”遂焚之。(刘义庆)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阮(ruan)光禄:阮裕,曾经做过金紫光禄大夫,所以称他为阮光禄。②剡(shan):地名,今在浙江新昌。③何……为:干什么。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意欲借而不敢言 ( )
(2)何以车为 ( )
(3)阮后闻之 ( )
(4)遂焚之 ( )
2、依据注释,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借者无不皆给。
(2)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
3、这个故事表现了阮裕怎样的性格?
金壶丹书(《晏子春秋》①)
景公②游于纪③,得金壶,乃发视之,中有丹书,曰:“食鱼无反,勿乘驽马。”公曰:“善哉,如若言!食鱼无反,则恶其鳋④也;勿乘驽马,恶其取道不远也。”晏子对曰:“不然。食鱼无反,毋尽民力乎!勿乘驽马,则无置不肖于侧乎!”公曰:“纪有书,何以亡也?”晏子对曰:“有以亡也。婴闻之,君子有道,悬于闾;纪有此言。注之壶,不亡何待乎?”
注解:①《晏子春秋》:一部记载晏子言行的散文著作。晏子,名婴,春秋时齐国的国相,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②景公:春秋时齐国的国君。③纪:原是一个诸侯国,后为齐国兼并。④鳋(sao):鱼腥味。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乃发视之 ( )
(2)勿乘驽马 ( )
(3)则恶其鳋也 ( )
(4)何以亡也 (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善哉,如若言!
(2)君子有道,悬于闾。
3、写出这则故事所蕴含的一个道理。
4、请另外讲一个晏子的故事。
治国先富民
1、(1)……的人(2)就(3)这样2、(1)大凡治国的道理,一定要先使人民富裕。(2)所以,治理得好的国家往往是富的,乱国必然是穷的。3、治国之道,必先富民。4、老马识途——管仲;管夷吾举于市——《孟子·生于忧患》;管鲍之交。5、略。
译文:
大凡治国的道理,一定要先使人民富裕,人民富裕就容易治理,人民贫穷就难以治理。凭什么这样说?人民富裕就安于乡居而爱惜家园,安乡爱家就恭敬君上而畏惧刑罪。敬上畏罪就容易治理了。人民贫穷就不安于乡居而轻视家园。不安于乡居而轻家就敢于对抗君上而违犯禁令。抗上犯禁就难以治理了。所以,治理得好的国家往往是富的,乱国必然是穷的。因此,善于主持国家的君主,一定要先使人民富裕起来,然后再加以治理。
阮裕焚车
1、(1)却(2)用(3)听说(4)用火烧2、(1)倘若有人向他借用,阮裕没有不借的。(2)我虽然有车,但使人不敢来借,要车又有什么意义呢?3、直率、助人为乐的性格。
译文:
阮裕在剡县作官,曾经有一辆非常好的车子。倘若有人向他借用。阮裕没有不借的。有一次有人因葬母亲而需要用车,想借车(但想到阮裕的车太好了),而不敢开口问阮裕借车。后来,阮裕最终知道了这件事,感叹说:“我虽然有车,但使人不敢来借,要车又有什么意义呢?”于是把那辆车烧毁了。
金壶丹书
1、(1)打开(2)劣马(3)讨厌(4)为什么2、(1)好啊!说的确实是这样!(2)君子有治国的方略。要把它公布到大街小巷上。(大意写出即可)3、示例:一个国家如果不能将治国良策付诸实践,那么再好的国策也只能是一句空话。一个人如果只是将修身的格言置于座右,却并不打算实行,他就不可能获得长进。4、略。
译文:
齐景公在原纪国的土地上游历时,捡到一个金壶。打开来,里面有一张用红笔写的纸条:“吃鱼不要反复吃,不要乘坐劣马。”景公说:“有道理!吃鱼不要反复吃,是因为不喜欢它的腥味。不乘坐劣马,是不喜欢它走不了远路。”晏子说:“不是这样啊!吃鱼不要反复吃,是说不要用尽老百姓的力气。不要乘坐劣马,是说不要放不肖之人在国君身边。”齐景公说:“纪国有这样深刻的言语,为什么会亡国呢?”晏子说:“有这样的言语也会亡国。我听说:君子有治理国家的好策略,一定会公行于天下。纪国有这样的言语。却藏在金壶里,怎能不亡国呢?”
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羞对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其所以不得之故,乃狗劣也。欲得良狗,人曰:“君宜致力于耕作。”猎者曰:“何为?”人不对。猎者自思,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于是退而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市得良犬,于是猎兽之获,常过人矣。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阅读训练
1.下列加着重号的词含义不同的一项是(
)。
A.齐人有好猎者/好读书,不求甚解
B.既克,公问其故/其所以不得之故
C.人不对/隆中对
D.东市买骏马/家富则市得良犬
2.选出下列句子中“然”字的意思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例:百事也尽然
A.屋舍俨然
B.然则何时而乐耶
C.吴广以为然
D.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3.翻译下列句子。
(1)入则羞对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
(2)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
4.文中的好猎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结合原文谈一谈你的看法。
5.从好猎者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一)
阮文达予告归①,搜罗金石②,旁及钟鼎彝器③,一一考订,自夸老眼无花。一日,有以折足铛④求售者,再三审视。铛容些许,洗之,色绿如瓜皮,大喜,以为此必秦汉物也,以善价⑤得之。偶宴客,以之盛鸭,藉代陶器。座客摩挲⑥叹赏,文达意甚得也。俄而铛忽砰然有声,土崩瓦解,沸汁横流。恚然,密拘⑦其人至,键之室⑧,命每岁手制赝鼎若干,优其工价⑨。此后赠人之物,遂无一真者。
注释:①予告:清代,官吏年老要求告老回乡。②金石:铜器及其铭文和石刻(凿)及其刻文。③彝器:古代祭祀用的铜器(供具)。④铛:如釜,有足。折足,断足。⑤善价:高价。⑥摩挲:用手反复抚摩。⑦密拘:秘密拘留。⑧键:锁。⑨优其工价,付给丰厚的工钱。
阅读训练
1.下列加着重号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①有以折足铛求售者
②以善价得之
③以为此必秦汉物也
④以之盛鸭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④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俄而铛忽砰然有声,土崩瓦解,沸汁横流。
(2)恚然,密拘其人至,键之室,命每岁手制赝鼎若干。
3.你对阮文达印象最深的一点是什么?
4.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二)
项王(项羽)已定东海①来,西,与汉俱临广武②而军,相守数月。当此时,彭越③数反梁地④,绝楚粮食,项王患之。为高俎⑤,置太公其上,告汉王(刘邦)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汉王曰:“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⑥,必欲烹而翁,而幸分一杯羹。”项王怒,欲杀之。项伯曰:“天下事未可知,且为天下者不顾家,虽杀之无益,只益祸⑦耳。”项王从之。
注释:①东海:泛指东方,东边。②广武:城名。⑧彭越:字仲,擅将兵,拜魏相国。④梁地:先秦时期属梁国。⑤俎:砧板,肉案。⑥若:同汝、尔。若翁,你的父亲。⑦益祸:加重祸患。
1.解释下面加着重号的词的意思。
(1)彭越数反梁地,绝楚粮食,项王患之
患:____
(2)今不急下,吾烹太公
下:____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而幸分一杯羹。
(2)天下事未可知,且为天下者不顾家,虽杀之无益,只益祸耳。
3.请简要分析项羽和刘邦这两个人物形象。
文言文阅读(一)
1.C 2.B 3.(1)在家里就感到愧对他的家人,在外面就感到愧对他的朋友。(2)得不到想要的(狗),我就努力耕田劳动,这样就会有收获,然后不就可以买到好猎狗了吗?4.好猎者是一个善于思考,虚心要强的人。当打猎“不得兽”时,他就觉得“羞对家室,愧对知友”,可见其要强心理。当有人为他建议,应致力耕作时,他能自思,从而接受建议,可见其善思虚心的品质。(言之有理即可)5.人在遇到困难时,不可勉为其难,有时退是为了更好地进。(言之有理即可)
译文:
齐国有一个喜爱打猎的人,荒废时日很久,没有捕到猎物。在家里就感到愧对他的家人,在外面就感到愧对他的朋友。他不能捕到猎物的原因,是猎狗弱小。他很想得到一只好猎狗.有人说:“您应该在耕地劳作上竭尽全力。”打猎的人说:“为什么呢?”这个人不回答。打猎的人自己想了想,得不到想要的(狗),我就努力耕田劳动,这样就会有收获,然后不就可以买到好的猎狗了吗?于是他就不再去打猎。急切地去耕种。急切耕种家里就富裕起来。家中富裕就可以买到好的猎狗。从此以后,他打到的猎物,常常比别人多。不仅仅打猎如此.所有的事情都是这个道理。
文言文阅读二则
(一)1.C(①拿,②④用,⑨认为)2.(1)突然铜铛发出很响的破裂声音,整个器物顿时土崩瓦解,滚烫的汤水满桌流开。(2)文达很恼火,暗地里把售假的人拘留起来,锁闭在房间里,要求他每年制造一定数量的假鼎。3.道德品质恶劣。4.示例:自己受欺不能再去欺骗别人。
参考译文:
阮文达被朝廷准许退休,他便搜罗铜器和石刻,包括铜钟铜鼎祭祀礼器,还一一加以考订,自己夸耀老眼看得很准。一天,有个拿了一件断了足的铜铛的人上门销售。文迭再三审察细看。这件铜铛容量一升左右,清洗以后.绿色如西瓜瓜皮。文达非常高兴,认为这肯定是秦汉时期的器物。出了高价买了下来。有次请客,他用这件铜铛盛了鸭肉.代替陶锅。在座的客人一边抚摩,一边赞赏,文达十分得意。突然铜铛发出很响的破裂声音,整个器物顿时土崩瓦解。滚烫的汤水满桌流开。文达很恼火,暗地里把售假的人拘留起来,锁闭在房间里,要求他每年制造一定数量的假鼎,并付给他丰厚的工钱。从此,文达送人的古器物。没有一件是真品了。
(二)1.(1)害怕(2)投降2.(1)我的父亲便如同你的父亲了,你一定要烹煮你的父亲,到时间请分给我一杯肉羹。(2)天下的事情往往未可预料,而且争夺天下的人是不顾念家庭的。你虽杀了刘邦的父亲,不会有一点好处.只能加深祸害而已。3.项羽:鲁莽草率,不深思熟虑。刘邦:机智,顾国舍家。(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项羽击退侵犯东河的汉军彭越部队,回驻东广武城,隔广武涧与汉西广武城对峙,两军相守数月。正当此时.彭越几次返回梁地,断绝了楚军的粮食供应。项羽害怕了。特地安置了高高的案板,把刘邦的父亲放在上面,对刘邦说:“现在你不赶快投降,我就烹了你的父亲。”刘邦说:“我与项羽曾经一起以臣属接受楚怀王使命。还都说:你我约定为兄弟。我的父亲便如同你的父亲了,你一定要烹煮你的父亲,到时间请分给我一杯肉羹。”项羽大怒,准备杀了太公。项伯说:“天下的事情往往未可预料,而且争夺天下的人是不顾念家庭的。你虽杀了刘邦的父亲,不会有一点好处,只能加深祸害而已”项羽听从项伯的话,没有杀烹太公。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考前强化训练3
某氏园中,有古木,鹊巢其上,孵卵将雏。一日,鹊徊翔其上,悲鸣不已。顷之,有群鹊鸣渐近,集①古木上,忽有二鹊对鸣,若相语状,俄儿扬去。未几,一鹳②横空而来,“咯咯”有声,二鹊亦尾其后。群鹊见而噪,若有所诉。鹳又“咯咯”作声,似允所请。鹳于古木上盘旋三匝③,遂俯冲鹊巢,衔一赤蛇吞之。群鹊喧舞,若庆且谢也。盖④二鹊招鹳援友也。
注释:①集:栖,躲。此处为聚集,会合。②鹳(ɡuàn):一种较凶猛的鸟。③匝(zā):圈。④盖:原来。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的含义。
(1)悲鸣不已()(2)顷之()
(3)若相语状()(4)遂俯冲鹊巢()
2.下列几个选项中,加着重号的词语用法与例句相同的项有()。
例句:鹊巢其上
A.一狼洞其中 B.其一犬坐于前
C.斗折蛇行 D.泉而茗者
E.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F.策之不以其道
3.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1)未几,一鹳横空而来,“咯咯”有声,二鹊亦尾其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群鹊见而噪,若有所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喜鹊在“孵卵将雏”时不是高兴,却“悲鸣不已”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面对喜鹊的悲鸣,其他喜鹊是怎样做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写道:“忽有二鹊对鸣,若相语状,俄儿扬去。”它们说什么?去干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了这个短文,你有什么感想?写一段话,说说自己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凤兰设计)
去杭州百里许,有一古刹①,香火颇旺。一夕,有盗逾墙而入。犬吠,僧觉。盗劈僧首,立仆。遂越②货而亡。翌日③,二小僧入室见之,讶甚。乃诣官府诉之,其犬亦从。途经一酒肆④,见五六酒徒狂饮。犬伫足不前,僧怪之。俄而犬跃入肆,啮一徒不置。僧疑为盗,缚而送官。吏审之,果然。盖犬有智也。
注释:①刹(chà):寺庙。②越:抢劫。③翌(yì)日:指第二天。明日,明天。④肆:店铺。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的含义。
(1)去杭州百里许( ) ( )(2)香火颇旺( )
(3)僧觉( ) (4)遂越货而亡( )
(5)乃诣官府诉之() (6)僧怪之( )
(7)啮一徒不置()( ) (8)盖犬有智也( )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1)二小僧入室见之,讶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犬伫足不前,僧怪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自己的话说说《智犬破案》中犬之“智”的具体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依据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冯守富设计)
铨①九龄,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皆成诵;暇②更录唐宋人诗,教之为吟哦声。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尝寝;少痊③,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母有病,铨则坐枕侧不去。母视铨,辄无言而悲。铨亦凄楚依恋,尝问曰:“母有忧乎?”曰:“然!”“然则何以解忧?”曰:“儿能背诵所读之书,斯解也。”铨诵声琅琅然,争药鼎沸④。母微笑曰:“病少差④矣。”由是母有病,铨即持书诵于侧,而病辄能愈。
注释:①铨:蒋士铨,清代著名学者。②暇:空闲。③痊:病愈。④争药鼎沸:与烧滚的汤药争着发出响声。④差:同病愈。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的含义。
(1)暇更录唐宋人诗() (2)未尝寝()
(3)辄指壁间诗歌( ) (4)然则何以解忧()
(5)铨即持书诵于侧( )
2.选出下列加着重号的词意义、用法不同的一项。()
A.铨则坐枕侧不去 委而去之 B.然则何以解忧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铨即持书诵于侧 战于长勺 D.铨诵声琅琅然 满目萧然
3.翻译下列句子。
(1)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尝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儿能背诵所读之书,斯解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是母有病,铨即持书诵于侧,而病辄能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儿能背诵所读之书,斯解也”感人至深,表达了母亲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对待母亲,蒋士铨能“坐枕侧不去”、“诵声琅琅然”、“持书诵于侧”,结合你的亲身经历,谈谈在做人方面你的所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艳梅设计)
二鹊救友
1.(1)停止(2)用在表示时间的副词后,补足音节,没有实际意义(3)好像(4)副词,于是、就 2.ADF(提示:例句与ADF都是名词活用作动词现象,BC是名词作状语,E是名词的意动用法) 3.(1)不一会儿,一只鹳从空中飞来,发出“咯咯”的声音,两只喜鹊也跟随在它后面。(2)喜鹊们见了便喧叫起来,好像有话在诉说。 4.一条红蛇正威胁着卵雏。 5.群鹊都赶来援助,其中两只又积极去求援兵。(群鹊鸣渐近,集古木上,忽有二鹊对鸣,若相语状,俄儿扬去。未几,一鹳横空而来,“咯咯”有声,二鹊亦尾其后。群鹊见而噪,若有所诉。) 6.可能是说去搬救兵——鹳。因为它们回来时,同行的还有一只鹳,且成功帮助它们抓去了天敌红蛇。 7.略
译文:
某人的花园里有一株古老的树,在它上面有一个喜鹊筑的巢,母鹊孵的鹊蛋快孵出幼鸟了。一天,一只喜鹊在巢上徘徊飞翔,不停地发出悲伤的嚎叫。一会儿,成群的喜鹊都渐渐闻声赶来,聚集在树上,忽然两只喜鹊在树上对叫,像在对话一样,不一会儿扬长而去。不一会儿,一只鹳从空中飞来,发出“咯咯”的声音,两只喜鹊也跟随在它后面。喜鹊们见了便喧叫起来,好像有话在诉说。鹳又发出“咯咯”的叫声,似乎在答应鹊的请求。鹳在古树上盘旋了三圈,便向鹊巢冲了下去,叼出一只红蛇并吞了下去。喜鹊们欢呼起舞,像在庆祝,并向鹳致谢。原来两只喜鹊是去找鹳来救朋友的啊!
智犬破案
1.(1)距离;左右(2)很(3)察觉,发觉(4)逃亡(5)前往,到……去(6)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怪(7)咬;放弃(8)原来 2.(1)有两个小和尚进入看见了尸首,非常惊讶。(2)狗停止不再前进,僧人对此很奇怪。 3.有勇有谋。一智是警觉,能够及时发现盗贼,提醒僧人注意;二智是记忆,在第二天可以准确地从五六个人里面发现盗贼。狗没有思维能力,能够把这两点做到,可谓其智了。 4.时间顺序。依据是文中有表示时间的“翌日”、“俄而”,还有揭示行动的“遂”、“乃”。 5.一是说做了坏事会遭到报应;二是通过文章赞颂那条狗的机智,让我们认识到珍爱动物,珍爱自然,其实就是珍爱我们自己。
译文:
离杭州一百里的地方,有一座古老的寺庙,香火很旺盛。一天晚上,有个盗贼翻墙进入(寺庙)。狗大叫不止,一名僧人发现了盗贼。盗贼将和尚砍倒在地,于是就带着货物逃走了。第二天,有两个小和尚进入看见了尸首,非常惊讶。于是到官府告状,狗也去了。路上经过一个酒馆,看见五六个酒鬼在喝酒。狗停止不再前进,僧人对此很奇怪。突然狗跳进酒馆,咬住其中的一个酒鬼不放。和尚怀疑他是盗贼,绑起来送到官府。官吏审问后,果然就是他。原来狗也很聪明。
鸣机夜课读记
1.(1)抄写(2)曾经(3)就(4)这样那么(5)拿着 2.B 3.(1)母亲就抱着蒋士铨在屋内来回行走,不曾入睡。(2)儿子如果能背诵读过的书,这就可以解除(我的)忧愁。(3)从那以后,母亲一有病,蒋士铨就拿着书在母亲旁边背诵,而母亲的病就能痊愈。 4.蒋士铨回忆少年时母亲悉心培育他的经历。 5.望子成材,期望殷切。 6.从“孝敬父母,不辜负父母的殷切期望”的角度回答。
译文:
蒋士铨九岁时,母亲就教他读《礼记》、《周易》、《毛诗》,他都能背下来;空闲时母亲就抄唐诗宋词,教给蒋士铨,让他用抑扬的声调念诵吟咏。蒋士铨每次生病,母亲都抱着他在屋内行走,不曾入睡;不久,蒋士铨的病痊愈了,母亲就指着墙壁上的诗歌,教给儿子小声吟咏,让儿子把它当作游戏。母亲生病时,蒋士铨就坐在母亲枕边不离开。母亲看着蒋士铨,竟无话悲伤起来。蒋士铨也随之哀痛悲伤,舍不得离开,曾经问母亲说:“母亲,您有什么忧虑吗?”母亲说:“是的。”“既然这样,那么用什么办法来解除您的忧愁呢?”母亲说:“你如果能背诵读过的书,这样就可以解除(我的)忧愁。”蒋士铨背书的声音十分响亮,与烧滚的汤药争着发出响声,母亲轻轻一笑说:“病好多了。”从此以后,母亲一生病,蒋士铨就拿着书在母亲旁边背诵,母亲的病就能痊愈。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考前强化训练4
蝜蝂①者,善负小虫也。行遇物,辄持取,印②其首负之。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仆③不能起。人或怜之,为去其负,苟能行,又持取如故。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
(选自《柳河东集》)
注释
①蝜蝂(fù bǎn):一种黑颜色的小虫,善背东西。②印:抬头向上。③踬(zhì)仆:跌倒。
解析
这是柳宗元的一篇寓言。蝜蝂贪得无厌,见物就取;自不量力,至死不悟。
这和聪明的人比起来,显得愚蠢多了。但柳宗元正是借用这个小虫子来讽刺那些贪财敛物、登高弄权的贪官们,他们和这个小虫子一样没有好下场。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加着重号的词的含义。
(1)虽困剧不止也
(2)卒踬仆不能起
(3)又好上高
(4)极其力不已
2、指出下列各组中加着重号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 )。
A、善负小虫也惩恶扬善
B、其背甚涩不求甚解
C、物积因不散因地制宜
D、为去其负去国怀乡
3、与“为去其负”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
A、环滁皆山也
B、孔子云:何陋之有?
C、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D、为乡里所患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
(2)人或怜之,为去其负,苟能行,又持取如故
5,读了本文,你有何感想?请简要谈谈。
(李传冬 设计)
生而眇{1}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槃。”扣②槃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③烛而得其形。他日揣龠④,以为日也。日之与钟、龠亦远矣,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
(选自《东坡小品·日喻》)
注释:①眇(miǎo):目盲。②扣:敲打。③扪(mén):用手摸。④龠(yuè):古代一种乐器,形状像笛子,但比笛子短。
新解:
“眇者识日”的故事出自《东坡小品·日喻》,苏东坡讲这个故事是强调接触实际和直接体验对于学习的重要性,说明学习上只有通过自身的不断实践,才能深入了解客观事物,获得真正的知识和技能。
但是,换一种眼光看问题,我们就会发现那个“眇者”闹出了把钟、笛当太阳的笑话,与那两个“有目者”有直接关系。因为“眇者”有先天性生理缺陷,他无法看到太阳究竟是个什么样子。可是那两个“有目者”却不考虑“眇者”的实际情况,且没有抓住太阳的主要特征,只是就太阳某一方面特点而各持一端,一个讲“日之状”,一个讲“日之光”。这样对一个从未见过,也无法见到太阳的人去讲什么是太阳,尽管引譬设喻,最终也只能是枉费苦心,因为这两个“有目者”违反了“因材施教”的原则。
当然,“眇者”也是有过错的。人家讲形状,他偏去听声音,人家讲光亮,他偏去摸形状。这样去认识事物,怎能不误入歧途?
阅读训练
⒈“问之有目者”省略了什么?请从文中找出原词补充出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⒉“眇者”为什么会把“钟”和“龠”当作“日”?请用原文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⒊“扣槃”、“扪烛”的行为和下列哪一个成语的意思相同?()
A.盲人摸象 B.缘木求鱼 C.掩耳盗铃 D.利令智昏
⒋“盲人识日”的错误在哪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⒌传统上习惯把“眇者”看作贬抑对象,如果换个角度思考,进行逆向思维,你就会发现“眇者”有许多值得肯定和称道的地方。请把你的发现写出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余俊设计)
好书之人有三病:其一,浮慕时名,徒为架上观美,牙签锦轴①,装潢炫曜,骊牝②之外,一切不知,谓之无书可也。其一,广收远括,毕尽心力,但图多蓄,不事讨论,徒污灰尘,半束高阁,谓之书肆③可也。其一,博学多识,氓氓穷年,而慧根短浅,难以自运,记诵如流,寸觚莫展④,视之肉食面墙诚有间矣,其于没世无闻,均也。夫知而能好,好而能运,古人犹难之,况今日乎?
(选自《无杂俎》)
注释:①牙签锦轴:用象牙做的书签,用丝绸装裱的轴。②骊牝:指外表、形式。③书肆:书店。④寸觚莫展:一个字也写不出来,比喻没有创造,没有发挥。
阅读训练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的含义。
(1)浮慕时名,徒为架上观美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记诵如流,寸觚莫展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博学多识,兀兀穷年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事无大小,悉以咨之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简明的话概括“好书之人”的“三病”。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自始至末读之、思之、整理之、发明之,不得已而后辨难之,万不得已而后排击之,惟求有益于身,有用于世,有功于古人,有裨于后人。
(1)这段话有道理吗?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这段话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现在市场上出售一种装潢书橱,上面画好了一排排整齐的书,摆在家里,能显示浓重的文化氛围。据此,请你自拟标题,写一篇简短的议论文,150字左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赵云德设计)
南霁云①之乞救于贺兰②也,贺兰嫉巡、远③之声威功绩出己上,不肯出师救。爱霁云之勇且壮,不听其语,强留之。具食与乐,延霁云坐。霁云慷慨语曰:“云来时,睢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因拔所佩刀断一指,血淋漓,以示贺兰。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云知贺兰终无为云出师意,即驰去。将出城,抽矢射佛寺浮屠④,矢著其上砖半箭。曰:“吾归破贼,必灭贺兰!此矢所以志也。”愈贞元中过泗州,船上人犹指以相语。城陷,贼以刃胁降巡。巡不屈,即牵去,将斩之。又降霁云。云未应。巡呼云曰:“南八⑤,男儿死耳,不可为不义屈!”云笑曰:“欲将以有为也。公有言,云敢不死?”即不屈。
注释:①南霁云:唐代张巡部下的重要将领。②贺兰:唐代河南节度使。③巡、远:指唐代张巡和许远,他们抗击安禄山反叛,城陷被杀。④浮屠:佛塔。⑤南八:南霁云在弟兄中排行第八。
阅读训练
1.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的意思。
(1)延霁云坐() (2)云虽欲独食()
(3)此矢所以志也( )(4)贼以刃胁降巡( )
2.选出与例句中加着重号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例句:以示贺兰
A.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B.何不试之以足(《郑人买履》)
C.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曹刿论战》 D.以啮人(《捕蛇者说》)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吾归破贼,必灭贺兰!此矢所以志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后人曾有诗云:“李唐社稷今何在?不及将军尚有祠!”赞美张巡和南霁云的精神流传千古。人们赞美南霁云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选文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林 海设计)
眇者识日
⒈生而眇者。⒉日之与钟、龠亦远矣,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⒊B⒋“盲人识日”的错误在于只是依据间接的、片面的经验来认识事物,因此得出违反客观实际的错误结论。⒌①勇于求学,不以求知为耻;②没有思想束缚,大胆探索,敢于尝试,勇于类推和应用。(只要有理有据,能自圆其说,以理服人即可)
译文:
一个生下来就是瞎子的人,不知道什么是太阳,他就向眼睛好的人询问。一个人对他说:“日之状如铜盘。”盲人就敲铜盘听到了它的声音。后来他听到钟的声音就以为是太阳。另一个人对他说:“日之光如烛。”盲人摸蜡烛知道了其形状。后来他摸到一支短笛,便以为是太阳。太阳和钟、笛相差甚远,可盲人却不知道它们之间的差别,因为他从来没有见过太阳,只是从别人那里间接地听到的啊!
好书者三病
1.(1)但(2)无(3)记(4)毕2.(1)追求虚名,把书作为装饰品,而不阅读学习。(2)多方搜集,只图占有,却不研究探讨。(3)终年苦读,也“博学多识”,但不能把知识灵活运用,一生没有什么建树。 3.(1)有道理,因为读书要研究方法,勤于思考,并且分辨是非优劣,读书的目的是有益于自身,服务于社会。(2)自始至终读书,在读书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对书中的问题和道理分析整理,贯穿联系,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而发明创新;遇到疑难问题探讨分辨,发现错误的观点驳斥批判。总之,读书只求对自身有益,对社会有用,对古人有功,对后人有利。 4.略。
译文:
爱好书的人有三种易犯的毛病:一种是浮浅地仰慕时尚的读书虚名,只是为了书架上好看,象牙书签锦缎轴面,装潢得美观炫目,可是除了一些像动物分公母、毛色有黑黄的表面知识以外,什么都不知道,这叫做没有书也是可以的。一种是,广为收揽、远地搜求,费尽心力,只求多收藏,不去探索研究,只是沾染了灰尘,多半束之高阁,这叫做书铺子可以了。一种是,广学多记,一年到头地在那里抠,可是智慧才思缺乏,难以自己运用这些知识,虽然背诵如流,可是自己的创见一点也写不出来,这跟不读书不看报的鄙陋高官和不懂世事、知识面极窄的迂腐学者虽然有区别,但他们都将因无益于社会而永世默默无闻又是一样的。至于真的懂书而又能喜好它,喜好它又能运用它,古人也以为是很难的,何况在今天呢?
《张中丞传后叙》选段
1.(1)引、请 (2)即使 (3)作标记 (4)使……投降 2.C 3.我这次回去,(如果)打败了叛贼,一定回来灭掉贺兰!这一箭就作为我报仇的标记。 4.因为南霁云忠贞刚烈,誓死抗敌,如“拔刀断指”,嫉恶如仇,如“抽矢射佛寺浮屠”;忠勇豪壮、深明大义、舍生取义,如“即不屈”,从容镇定、不屈而死。
译文:
南霁云向贺兰请求救援,贺兰嫉妒张巡、许远的名声威望和功劳业绩超过自己,不肯出兵援救。贺兰喜欢南霁云的英勇和豪壮,不听他求救的要求,硬要留他下来,陈设酒肉,具备歌舞,邀请南霁云入座。南霁云情绪激昂地说:“我南霁云来的时候,睢阳城内的人已经有一个多月没东西吃了。我即使想一个人吃,道义上不忍心这样做,即使吃也咽不下去。”于是抽出随身佩带的刀砍断一个手指,鲜血淋漓,来给贺兰看。满座的人非常震惊,都感动奋激得为他掉泪。南霁云明白贺兰终究不会有为自己出兵的意思,就飞马离去了。快要出城的时候,抽出一支箭射向佛寺的高塔,箭射中在塔上,有一半箭头穿进砖里。他说:“我这次回去,如果打败了叛贼(安禄山),一定回来灭掉贺兰!这一箭就作为我报仇的记号。”我于贞元年间,路过泗州,船上的人还指着中箭的塔砖,告诉我当年的情况。睢阳城失陷时,叛贼用刀威逼张巡投降。张巡不屈服,随即被拉走,行将斩首。又威逼南霁云投降。南霁云没有回答。张巡对南霁云呼喊道:“南八,大丈夫一死罢了,不能屈从不义的人!”南霁云笑着回答说:“我原想要有所作为。现在您既然说这话,我敢不死吗?”于是他就没有屈服,誓不投降。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考前强化训练5
杨天一言:见二鼠出,其一为蛇所吞;其一瞪目如椒,意似甚恨怒,然遥望不敢前。蛇果腹蜿蜒入穴,方将过半,鼠奔来,力嚼其尾,蛇怒,退身出。鼠故便捷,欻然遁去,蛇追不及而返。及入穴,鼠又来,嚼如前状。蛇入则来,蛇出则往,如是者久。蛇出,吐死鼠于地上。鼠来嗅之,啾啾如悼息,衔之而去。友人张历友为作《义鼠行》。
(选自《聊斋志异》)
阅读训练: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的含义。
(1)蛇果腹蜿蜒入穴
果腹:___________________
(2)嚼如前状
前状: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其一为蛇所吞 友人张历友为作《义鼠行》
B.蛇追不及而返 及入穴
C.方将过半 方欲行
D.衔之而去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3.翻译下面句子。
鼠故便捷,欻然遁去,蛇追不及而返。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国有许多与鼠有关的成语或歇后语。试把下面的歇后语补充完整,并写出四个带“鼠”的成语。
(1)老鼠掉进米缸里——( )
(2)老鼠咬象鼻——( )
(3)老鼠钻书箱——( )
(4)出洞的老鼠——(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鼠在人们的印象中是不受欢迎的,本文作者是持什么态度来写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鹿旭斌设计)
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王圭)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选自《世说新语》)
阅读训练:
1.解释一词多义。
使:魏武将见匈奴使_______________使崔季(王圭)代__________________
使至塞上___________________常蹲其身,使与台齐________________
以:自以形陋____________以天下事为己任_______________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___________何不试之以足____________
2.与“魏武闻之”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是吾剑之所从坠 B.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C.观之正浓D.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
3.翻译句子。
(1)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觉得曹操为何“使崔季(王圭)代”,又“自捉刀立床头”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曹操追杀匈奴使的原因是什么?你从中能看出曹操的什么性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朱秀芹设计)
魏武(即魏武帝曹操)少时,尝与袁绍好为游侠。观人新婚,因潜入主人园中,夜叫呼云:“有偷儿贼!”青庐中人皆出观,魏武乃入,抽刃劫新妇,与绍还出。失道,坠枳棘中,绍不能得动。复大叫云:“偷儿在此!”绍遑迫自掷出,遂以俱免。
(选自《世说新语》)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的含义。
(1)尝与袁绍好为游侠 尝:___________ (2)因潜入主人园中因:_____________
(3)青庐中人皆出观皆:___________(4)遂以俱免遂:___________
2.与文中“遂以俱免”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徐喷以烟 B.俱以假山显
C.以其境过清D.投以骨
3.翻译句子。
(1)魏武乃入,抽刃劫新妇,与绍还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失道,坠枳棘中,绍不能得动。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曹操劫新妇用的是什么计策?你觉得在本文中曹操是机智勇敢还是奸诈?请说明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朱秀芹设计)
义鼠
1.(1)吃饱肚子(2)原来的样子 2.C 3.鼠本来就敏捷,很快就逃离,蛇追不到而回。 4.第一问:(1)因祸得福(2)不识大体(3)咬文嚼字(4)东张西望 第二问:梧鼠技穷 抱头鼠窜 贼眉鼠眼 胆小如鼠 5.礼赞弱者(老鼠)战胜强者(蛇)的机智、勇敢和正义。
译文:
杨天一说:看见两只老鼠出来,其中一只被蛇吞吃;其中(另)一只眼睛瞪得像花椒的果实般大,好像十分愤怒,但远远望着不敢上前。蛇吃饱肚子,蜿蜒曲折地进洞;(蛇)刚刚将蛇身经过了一半,另一只老鼠跑来,用力咬嚼蛇的尾巴。蛇发了怒,退回身子出了洞。老鼠本来就敏捷,很快就逃离,蛇追不到而回。等蛇想进洞时,老鼠又来了,如以前那样去咬嚼。蛇想进洞鼠就来,蛇岀洞鼠就跑开,如此反复好长一段时间。蛇只好出来,在地上吐岀死鼠。另一只鼠马上过来嗅嗅死鼠,“啾啾”地悲鸣着好像在哀悼叹息,(然后)用口衔着死鼠离去了。朋友张历友为这事作了一篇《义鼠行》的文章。
魏武见使
1.使:使者、命令、出使、让。以:认为、把、凭借、用。 2.C(解析:题目与C项都是代词。A.结构助词,不译;B.音节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不译;D助词,的)3.(1)(曹操)认为自己形貌粗陋,不足以称雄于外国。(2)(曹操)听到这个消息,就(命令手下人)追去杀了这个匈奴使者。 4.因为曹操既担心自己的相貌不能够臣服匈奴使者,又怕崔季(王圭)不按他的命令接见、报告,是以要亲自监督。 5.两种情况曹操都会杀了他。因为匈奴使识破了他命人代见,自己“捉刀立床头”的真相;或因为匈奴使认为魏王还不如捉刀人具有英雄气概。由此可见曹操的狡猾、奸诈、疑心重,自信不足又爱面子等性格特征。
魏武游侠
1.(1)曾经(2)于是(3)都(4)终于 2.A(解析:“遂以俱免”是“遂以之俱免”的省略,“以”应解释为“用”。B.凭借;C.因为;D.把) 3.(1)(曹操)于是进入(房内),抽出佩刀劫了新娘,和袁绍一起跑出去。(2)(他们)走错了路,跌进了枳刺丛中,袁绍(被困在里面)不能动弹。 4.调虎离山计。第二问各抒己见,言之成理即可。
明帝说日
刘义庆
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①消息,潸然②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度意告之③。因问明帝:“汝意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④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⑤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洛下:洛阳方面。这时洛阳被匈奴占领。②潸然:流泪的样子。③具以东度意告之:把晋王朝东迁的原委具体地说给他听。④居然:不费力。⑤昨日之言:指“日远“的说法。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的意思。
(1)潸然流涕() (2)元帝异之() (3)集群臣宴会( )
2.用“/”为下面这个句子划出正确的朗读节奏。
汝 意 长 安 何 如 日 远
3.元帝“潸然流涕”的原因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一段中元帝对明帝的回答为何“异之”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二段中元帝“失色”的原因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认为明帝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治国之道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以①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②,安乡重家则敬上③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陵④上犯禁,陵上犯禁则难治也。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选自《管子·治国》)
注释:
①奚以:即“以奚”,根据什么。②重家:看重家业。③敬上:服从上司。④陵:同“凌”,凌辱。
阅读训练:
1.解释文中加着重号的词语的含义。
(1)道( ) (2)畏( ) (3)故( )
2.用“/”为下面这个句子划出正确的朗读节奏。
是 以 善 为 国 者
3.翻译下列句子。
(1)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作者主张治理国家的方法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当今我国建设和谐平安社会的政策,你对作者的政治主张有何评价?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见之谓明
韩非子
楚庄王欲伐越,庄子谏①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庄子曰:“臣患②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蹻③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④。”
(选自《韩非子·喻老》)
注释:①谏:规劝君主、尊长,使其改正错误。②患:担心。③庄蹻:楚国的大盗,实为人民起义领袖。④明:眼睛明亮,这里指明智。
阅读训练:
1.解释文中加着重号的词语的含义。
(1)丧( ) (2)禁( ) (3)见( )
2.用“/”为下面这个句子划出正确的朗读节奏。
王 之 弱 乱 非 越 之 下 也
3.翻译下列句子。
(1)政乱兵弱。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庄子是如何谏阻楚庄王攻打越国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帝说日
1.(1)泪(2)诧异,奇怪(3)召集 2.汝/意长安/何如日远3.有人从长安来告诉他洛阳的消息,引发了他“东度”的回忆,所以“潸然流涕”。 4.回答巧妙,理由出人意料。5.明帝说的跟昨天说的不一样。 6.明帝是一个机智聪颖,有爱国之心的人。
译文:
晋明帝才几岁时,坐在父亲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他洛阳的消息,(元帝听后)流下了眼泪。明帝问父亲为什么哭泣,元帝把晋朝东渡的事都告诉了他。于是问他:“你认为长安和太阳相比,哪一个远?”明帝回答说:“太阳远。没听说有人从太阳那边来,显然可知太阳远。”元帝对他的回答感到惊异。
第二天元帝召集许多臣僚举行宴会,把明帝答话的奇特告诉了他们,再次重新问明帝。明帝竟回答说:“太阳近。”元帝变了脸色,说:“你为什么改变昨天说的话呢?”明帝回答说:“抬头只见太阳,不见长安。”
治国之道
1.(1)方法(2)害怕(3)所以 2.是以/善为国者3.(1)人民富裕就容易治理,人民贫困就难以治理。(2)因此,善于治理国家的人,一定先使人民富裕,然后再好好治理。4.作者主张治理国家的方法是使老百姓先富裕起来。 5.提示:对作者在当时的政治主张要给予肯定,然后分析他的不足。
译文:
大凡治理国家的方法,一定要首先使人民富裕起来。人民富裕了就容易治理,人民贫穷就难以治理。怎么知道这个道理的呢?人民富裕,就安于居住在家乡,看重自己的家业。安于居住在家乡,看重自己的家业,就会服从上司,害怕犯罪。服从上司,害怕犯罪,那么国家就容易治理。人民贫穷,就不安于居住在家乡,看轻自己的家业。不安于居住在家乡,看轻自己的家业,就会反抗上司,违反法令。反抗上司,违反法令,那么国家就难以治理。所以说,治理得好的国家往往是富强的,而混乱的国家必然是贫弱的。因此,善于治理国家的人,一定首先要使人民富裕起来,然后再好好治理。
自见之谓明
1.(1)丧失(2)镇压,禁止(3)认识 2.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3.(1)内政混乱,军事力量软弱。(2)所以,认识事物的困难不在于认识别人,而在于认识自己。4.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能只看到别人的缺点,而看不到自己的缺点。5.结合两国的实情,循循善诱,“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使楚庄王的理由不攻自破。
译文:
楚庄王想要讨伐越国,庄子规劝说:“大王为什么要讨伐越国呢?”楚王说:“他们的政治混乱,军队软弱。”庄子说道:“我害怕智慧像眼睛,可以看见百步以外的事物却不能看见自己的睫毛。大王你的军队,自从败给秦、晋两国后,丧失了数百里的土地,这是军队软弱。庄蹻在我国境内做了盗贼,但是官吏们不能阻止,这是政治混乱。大王政治混乱军队软弱,并不在越国之下,想要讨伐越国,这就是智慧像眼睛一样。”楚王就停止了讨伐越国。所以,了解某件事的困难,不在于认识别人,而在于认识自己。所以说:“能够自己认识自己,才是所谓的明智。”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考前强化训练6
秦破赵于长平①,坑众四十万②,遂以兵围邯郸③。诸侯救兵列壁而不敢前④,邯郸垂亡⑤。平原君无以为策,家居愁坐,顾府吏而问曰⑥:“相府有何未了公事?”吏未及对⑦,新垣衍在坐⑧,应声曰:“唯城外一火窃盗未获尔⑨。”
(选自《艾子杂说》)
注释:
①长平:今山西高平县西北。②坑:活埋。③邯郸:赵国都城。④列壁:陈兵营垒,坐观双方成败。壁,古时军营周围的防御设施。⑤垂:将近。亡:灭亡,指沦陷。⑥平原君:赵胜,赵惠文王之弟,号平原君,任赵国相国,战国四公子之一。顾:回头看。⑦对:回答。⑧新垣衍:即辛垣衍,辛垣是复姓,衍是名。战国时曾在魏国做将军。⑨火:同“伙”。尔:用法同“耳”,可译为“了”、“罢了”。
导读:
《艾子杂说》是一部寓言集,共收入三十九则故事。艾子是作者虚构的一个滑稽多智的人物,贯穿故事始终。本书旧题宋代苏轼撰。本文描写了一群昏官庸吏的形象,他们钻营讨好,粉饰太平,对大事毫无主见,在小事上却抢先发言,一副阿谀奉承的丑态。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的含义。
(1)秦破赵于长平 破: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遂以兵围邯郸 遂: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列壁而不敢前 前:_____________________
(4)相府有何未了公事 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5)唯城外一火窃盗未获尔 火: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①秦破赵于长平②苛政猛于虎也
B.①诸侯救兵列壁而不敢前②眈眈相向,不敢前
C.①平原君无以为策,家居愁坐②策之不以其道
D.①邯郸垂亡②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B.唯城外一火窃盗未获尔
C.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只增笑耳
D.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
4.翻译下列句子。
(1)诸侯救兵列壁而不敢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相府有何未了公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唯城外一火窃盗未获尔。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下列句子中提炼成语。
(1)诸侯救兵列壁而不敢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平原君无以为策,家居愁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寓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你觉得新垣衍是一个怎样的人?说说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门连杰 孙长丽设计)
东海有鳌①焉,冠蓬莱②而浮游③于沧海,腾跃而上则干④云,没而下潜于重泉⑤。有红蚁者闻而悦之,与群蚁相要乎海畔,欲观鳌焉。
月余日,鳌潜未出。群蚁将反,遇长风激浪,崇涛万仞⑥,海水沸,地雷震⑦。群蚁曰:“此将鳌之作也。”
数日,风止雷默,海中隐如岳,其高槩⑧天,或游而东,或游而西。群蚁曰:“彼之冠山,何异我之戴粒,逍遥封壤⑨之巅,归伏乎窟穴也。此乃物⑩我之适,自己而然,我何用数百里劳形而观之乎?”
(选自《师旷论学》)
注释:
①鳌(áo):相传为海中大龟。一说为海中大鳖。②蓬莱:又名蓬壶,传说为古代仙山名,在渤海中。③浮游:没有目的地漫游。④干:动词,冲入。⑤重泉:深水。⑥仞:周制七尺(一说八尺)为仞。这里的“万仞”为夸张写法,非实指。沸:沸腾。⑦地雷震:言波涛冲击海岸,就像打雷震动大地一样。此:这个。将:当是。作:兴起。岳:高大的山。⑧槩(gài):同“概”,平、齐。逍遥:悠然自得的样子。⑨封壤:蚂蚁洞外面的土堆,也叫蚁冢。封是把土堆高的意思。巅:顶。窟穴:指蚂蚁洞。⑩物:他物,这里指鳌。然:如此。何用:哪里用得着。形:身体。
简析:
这则寓言通过红蚂蚁看东海巨鳌的故事,告诫我们:做人,需要多一份虚心,少一份骄傲;多一点不断努力的上进心,少一点盲目自大。
阅读训练:
1.下列加着重号的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群蚁将反
A.有红蚁者闻而悦之 B.与群蚁相要乎海畔
C.此乃物我之适 D.彼之冠山
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的含义。
(1)冠蓬莱而浮游于沧海 冠:________________
(2)或游而西 或: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己而然然: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何用数百里劳形而观之乎 劳: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下列“之”字在句子中的含义。
(1)有红蚁者闻而悦之 之:___________________
(2)此将鳌之作也 之:___________________
(3)何异我之戴粒 之: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何用数百里劳形而观之乎 之:___________________
4.翻译下面的句子。
(1)数日,风止雷默,海中隐如岳,其高槩天,或游而东,或游而西。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彼之冠山,何异我之戴粒,逍遥封壤之巅,归伏乎窟穴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则寓言采用了夸张的笔法,写了东海里的大鳌,引发了人们的好奇心。东海巨鳌的大体现在哪里?作者极力渲染东海巨鳌的用意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文章第三段中群蚁的话,谈一下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文婷设计)
胡澹庵①见杨龟山②,龟山举两肘示之,曰:“吾此肘不离案三十年,然后于道③有进。”
张无垢④谪横浦,寓城西宝界寺。其寝室有短窗,每日昧爽⑤,辄执书立窗下,就明而读,如是者十四年。洎⑥北⑦归,窗下石上,双趺⑧之迹隐然,至今犹存。
前辈为学勤苦如此。然龟山盖少年事,无垢乃晚年,尤难也。
(选自《鹤林玉露》)
注释:
①胡澹庵:北宋官员。②杨龟山:即杨时,北宋学者,晚年隐居龟山,人称龟山先生。他四十岁时还“程门立雪”,向大学者程颐求教。③道:指学问。④张无垢:即张九成,南宋官员,自号无垢居士,因触犯秦桧而被降职。⑤昧爽:拂晓,黎明。⑥洎:到。⑦北:向北,名词作状语。⑧趺:脚。
阅读训练
1.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着重号的字和“洎北归”的“北”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A.不耻下问(《〈论语〉十则》)B.温故而知新(《〈论语〉十则》)
C.孔子东游(《两小儿辩日》)D.虽乘奔御风(《三峡》)
2.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字的含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就明而读    就:即,连词。
B.然龟山盖少年事 盖:大约,表推测。
C.无垢乃晚年   乃:是,表判断。
D.辄执书立窗下  辄:就,连词。
3.选出对“胡澹庵见杨龟山,龟山举两肘示之”的句意理解正确的两项。()
A.是向友人炫耀他读书的用功刻苦。
B.是向友人说明,他学问上的长进是和他两肘三十年没离开过书案有直接关系。
C.是告诉友人,做学问实在太苦了。
D.说明学问上要想有所建树,就必须勤学苦读。
4.本文虽表现的都是勤学苦读,但在描写两人的写法上却不一样。请联系短文举例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洎北归,窗下石上,双趺之迹隐然,至今犹存。”这几句用了什么写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知道“程门立雪”的典故吗?它说明了什么?请你再写出两个勤学苦读的典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赵云德设计)
窃盗未获
1.(1)击败(2)于是,就(3)上前(4)办完(5)同“伙” 2.A 3.C 4.(1)诸侯派出的救兵都陈兵营垒坐观成败,不敢上前救援。(2)相府里有什么没办完的公事吗?(3)只是城外有一伙盗贼还没有捕获罢了。 5.(1)“坐观成败”或“作壁上观”(2)束手无策 6.通过描写一群昏官庸吏的形象,讽刺了他们钻营讨好、粉饰太平的嘴脸。 7.是一个对大事毫无主见,在小事上却抢先发言的阿谀奉承的庸吏形象,他是这些钻营讨好、粉饰太平的庸吏的代表。
译文:
秦国在长平击败了赵国的军队,活埋了俘虏四十万,就率领军队包围了邯郸。诸侯派出的救兵都陈兵营垒坐观成败,不敢上前救援,邯郸即将沦陷。平原君没有用来应对的办法,在家中闲呆,忧愁地坐着,回头看着相府里的官吏问道:“相府里有什么没办完的公事吗?”官吏还没来得及回答,辛垣衍在场,应声回答说:“只是城外有一伙盗贼还没有捕获罢了。”
大鳌与蚂蚁
1.B(提示:例句“反”是通假字,通“返”,回去。A.悦,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悦。B.要,通“邀”,邀请。C.适,形容词活用作名词,自得其所。D.冠,名词活用作动词,把帽子戴在头上) 2.(1)名词活用作动词,把帽子戴在头上。(2)副词,有时。(3)代词,这样。(4)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 3.(1)代词,代这件事。(2)用于句中,补充音节,没有实际意义的助词。(3)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凑足音节,没有实际意义的助词。(4)代词,代它(大鳌)。 4.(1)几天过后,风停了,雷声也寂静了,海里隐约像座山,它高和天齐了,有时候向东边飘移,有时候又向西边飘移。(2)它头戴山,跟我们戴饭粒有什么不一样,逍遥自在地在小土包上,回家趴在蚁穴中。 5.说东海里有大鳌,大到头戴着蓬莱在大海里遨游,腾跃起来就可以碰到云,淹没下潜就能到极深的水底。于是群蚁来海边观看就是很合情合理的。这么庞大的鳌出场非同一般是自然的,于是就有了狂风激浪,浪高万仞,海水沸腾,雷声震动,声势动人。至此,鳌已让人油然而生敬意,夸张的目的就达到了。而后再写蚂蚁们竟然把大鳌惊天动地的壮举和它们微不足道的行为相提并论,实在是有眼不识泰山。这样文章的讽喻告诫效果一下就体现出来了。 6.作者写这则寓言,意在告诫我们:做人,需要多一份虚心,少一份骄傲;多一点不断努力的上进心,少一点盲目自大。 7.答案不唯一,言之成理即可。
译文:
东海有鳌,头戴着蓬莱在大海里遨游,腾跃起来就可以碰到云,淹没下潜就能到极深的水底。有种红蚂蚁听说了很高兴,(便)和众多蚂蚁相邀来到海边,想观看鳌。
一个多月过去了,鳌潜伏水底没有出来。众蚂蚁准备返回,却见狂风激浪,巨浪有万仞高,海水沸腾,地底雷声震动。众蚂蚁说:“这表示鳌马上要出来了。”
几天过后,风停了,雷声也寂静了,海里隐约像座山,它高和天齐了,有时候向东边飘移,有时候又向西边飘移。众蚂蚁说:“它头戴山,跟我们戴饭粒有什么不一样,逍遥自在地在小土包上,回家趴在蚁穴中。这就是万物在自然中自得其所,自然而然,我们何必跑几百里劳神来观看它呢?”
前辈勤学
1.C(例句中的“北”和C项的“东”都是方位名词用作状语,意思分别是“向北”、“向东”,在句中作动词的状语。A项中的“耻”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为“以……为耻”。B项中的“新”是形容词作名词,意为“新知识”。D项中的“奔”是动词作名词,意为“奔跑的马”) 2.A(“就”在这里是动词,作“靠近”讲,不是连词) 3.BD 4.写杨龟山的苦读,运用的是侧面描写,用他的臂肘三十年不离书案,来表现他的苦读精神;写张无垢用的是正面描写的方法,记叙他在黎明时分,立在窗下执书苦读的情形。 5.用的是间接衬托手法。用留在窗下石上的足迹至今还宛然犹存,隐隐约约的样子,间接衬托出他坚持不懈的勤奋精神。 6.“程门立雪”说的是杨龟山向大学问家程颐虚心求教的事。一日龟山到洛阳求教程颐,看到程颐坐在椅子上睡着了,龟山就一直在门外耐心等待。程颐醒来,看到外面的雪下了一尺多深,而龟山一直站在雪中。这说明了龟山的求知若渴和尊师的美德。典故:“车胤囊萤读书”,“匡衡凿壁借光”。
译文:
胡澹安去见杨龟山,杨龟山举起自己的两个臂肘给他看,说:“我这两个臂肘有三十年没有离开过书案,这以后在学问上才有了些进步。”
张无垢被贬到横浦,住在城西的宝界寺。他的卧室里有一个小矮窗,每天天刚蒙蒙亮,他就手拿书卷立在窗前开始趁着日光读书,这种情况持续了十四年。等到他回北方的时候,窗下的石头上,双脚留下的痕迹隐约可见,至今还存在着。
前辈们从事学习勤奋刻苦都像这样,然而杨龟山是少年时的事,张无垢却是晚年的事,更难能可贵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