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布局园区产业对外发展战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1:50:11

积极布局园区产业对外发展战略

2010年5月24日   14:新论·广告   稿件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林建永


  林建永  http://newspaper.jfdaily.com/jfrb/html/2010-05/24/content_335655.htm

    目前,上海共有41个开发区,其生产产值占全市工业产值一半以上,是上海重点产业的发展平台,在经济对外开放与产业集聚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伴随新一轮产业布局调整和“十二五”战略期的到来,上海的产业园区迎来了对外发展的大好时机。

    园区产业面临有利发展契机

    首先,全国园区整治行动为未来园区有序发展奠定基础。2004年,国务院五部委联合对我国散乱的园区布局进行整理,关闭70%的园区,取消64.5%的园区土地占用。这一行动使我国园区土地利用效益和平均规模大大加强,也有效提升了园区服务的规范化水平,为未来园区的迅速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其次,国内外多种因素推动我国产业园区在进一步调整中发展。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和汇率的大幅度变化,各国资源要素禀赋的比较优势正在发生巨变。同时,3G技术的广泛运用和物联网时代的美好前景,也正对跨国公司经营模式产生重大影响。这将引发新一轮的全球产业布局变革。

    而在国内,随着西部开发、振兴东北和中部崛起等战略的深入实施,以及各地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落地,新一轮产业园区调整在高密度开展。此外,由于大规模高铁、高速公路、航空机场的建设,我国逐渐进入到“同城时代”,这一趋势必将影响到很多产业的区位因子,引发新一轮区域调整、资源集聚和分散。

    最后,上海信息中转平台作用和园区的城市品牌效益将进一步显现。世博会的召开,让上海的国际知名度进一步得到提升。上海将更有可能成为外来企业(包括外商、外地民企)的首选考察地和信息交流地,也更有条件成为一个重要的招商中转平台。而随着上海城市品牌的提升,全球商界对上海园区的美誉度与忠诚度也会有所增加,这将有助于上海园区在向外发展中占据有利地位。

    进一步强化园区对外合作力度

    上海历来就是外来先进产业进驻中国内地的首选地,而伴随新产业的诞生或到来,旧产业又不断向周边的长三角地区转移。随着城市能级的提高,商务成本进一步上升,新一轮产业向外转移趋势预计仍将继续。

    不过,与上世纪末产业转移不同的是,由于上海园区产业的不断规范,其中漕河泾更是率先实现跨区域管理,园区合作的产业转移模式将基本取代以往的零散式产业转移模式。这一新型的园区产业向外发展模式,将有力地促进上海国际经济中心建设和区域资源整合。具体来说,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园区产业向外发展有助于提高金融服务的可达半径。一般而言,各地在发展实体经济的过程中,都倾向于寻求本地金融部门帮助。上海要打造国际金融中心,需要打破这一行政区划的市场壁垒。而通过新型园区建设所带来的辐射效应,金融企业的服务半径将不断扩大。

    第二,园区产业向外发展有助于上海发展总部经济。伴随上海园区的对外延伸,将在无形中形成一个个园区产业总部。这种总部将有利于上海建设成为区域内的经济信息中心,从而可以推动更多企业主动靠拢,将总部搬入上海。

    推动效率模式和服务内容升级

    要尽早布局上海园区产业发展战略,推进上海园区产业向外发展,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

    1、进一步探索市场主导模式,理顺园区管理体制,提高园区效率。要明确划分上级部门作为出资人和直接管理人的界限,确立正常的企业治理结构。要以制度管理代替行政管理,明确园区管理规范,各级行政组织无权干预园区企业的日常工作。

    2、适度整合现有园区,探索园区连锁标准化管理模式。在市场模式下,应鼓励竞争,允许兼并。在竞争整合的基础上,还应探索标准化管理,提高连锁经营效率和品牌价值,确保园区对外扩张的良好发展势头。

    3、提升园区在对内对外产业转移和区域布局中的话语权。通过园区产业的能级提升,主动营销,很可能改变企业决策者的模块化认识,从而提高我国产业园区在国际产业转移过程中的话语权。

    4、加大公共研发和风险资本测试,升级园区服务内容。做好对园区企业的服务,是提高园区竞争力的关键。新形势下,加强公共科技平台建设,有助于降低园区企业的研发成本,扶持中小企业发展。至于专业性园区,则可寻求金融企业支持,帮助企业融资。此外,还可以自行设立风险基金,或与风险投资公司合作,推动创业发展,创造客户。

       (作者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

-------------------------------------------------------------------------------------------------------------------------

 

布局上海园区产业向外发展战略

 

林建永 上海社会科学院 lin0086139@hotmail.com

 

内容提要:园区产业本质上是生产性服务业,伴随新一轮产业布局调整,上海的产业园区迎来了对外扩张的大好时机。上海通过园区对外发展,将有助于扩大其金融服务半径,吸纳更多总部入驻,促进上海经济中心建设。因此建议上海促进园区市场化,整合现有园区,探索标准化管理模式,提高园区产业转移话语权,升级园区服务内容。

关键词:上海、园区产业、园区升级

 

       园区总体上将是生产性服务业。目前上海有41个开发区,其生产产值占上海工业产值一半以上,是历年来上海各重点产业的发展平台,在上海经济的对外开放与产业集聚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一、上海园区产业即将迅速发展的背景

1.2004年全国园区整治为未来园区有序发展奠定了基础

2004年国务院五部委联合对我国散乱的园区布局进行整理,通过整治关闭了70%的园区,取消了64.5%的园区土地占用,保留园区2053个,保留园区土地占用面积2617平方公里。从而使我国各地的园区土地利用效益和平均规模大大加强,同时随后的加强管理也提高了园区服务的规范水平,从而为未来园区的较快发展奠定了基础。

2.多种因素促成我国产业园区将在进一步调整中发展

伴随2008年蔓延开来的金融危机和美元、日元、欧元、人民币等国际上各种货币之间汇率的大幅度变化,各国之间资源要素的禀赋比较优势将发生巨大变化,从而将引发新一轮产业布局。其次3G技术引发的物联网时代也将对跨国公司的经营模式发生很大影响,将引发其进一步调整产业全球布局。在国内方面伴随我国西部开发、振兴东北和中部崛起等战略的陆续实施,和各地具体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落地,将引发各地新一轮产业园区布局调整。另一方面我国多年来的高铁、高速公路、航空机场的大规模建设,我国很多城市群之间进入了同城时代,同城化趋势也必将影响很多产业的区位因子,引发产业新一轮区域调整。

总之,在未来五年内,国际上将有更多的产业及其企业在中国进出,对于上海除了主动承接各类先进产业外,也不得不接受很多产业及其企业将从上海离开的现实。

3.上海信息中转平台作用和园区的城市品牌效益将进一步显现

伴随上海世博会的召开,上海在全球的知名度将进一步提升,因此将更加可能成为外来企业(包括外商和来自外地的民企)的首选考察地和信息交流地。因此上海将成为全国各地招商的一个重要中转平台。其次伴随上海城市品牌的提升,其晕轮效应将辐射到其园区上,从而增加商界对上海园区的美誉度与忠诚度。从而这种美誉度和忠诚度的品牌价值将有助于上海园区在向外发展中居于有利地位。

因此2008年地产服务公司仲量联行发布的首份关于中国商务园区的全面性研究报告明确指出未来两年我国商务园区的面积将成倍增长。

二、上海园区对外合作发展的意义

产业雁行模式尽管是以国家和地区为研究主体,但是其机理同样适用于一个国家内部的各区域之间的产业转移。上海作为先行发展地区,历史上就是外来先进产业的首选地,伴随新产业的到来或诞生,上海旧产业不断向周边转移。80年代棉纺工业的外迁、90年代轻工业的外迁及21世纪以来大量传统产业的外迁,都是这一规律的重要体现。也就是说伴随上海城市能级的提高,其商务成本必然进一步上升,上海必须吸纳或创造出新的先进产业才能进一步推动上海的发展,而原有的部分产业必然形成新的一轮向外转移。

但是和80年代、90年代的产业转移不同的是,上海的园区产业不断规范,其中漕河泾更是率先在上海内部实现跨区域管理,园区合作的产业转移模式将基本取代以往的零散式产业转移模式。伴随上海园区品牌效应的发挥,江苏盐城等很多力图承接上海转移产业的省市都寻求与上海各园区进行共建合作。上海园区产业对外发展意义不仅在于园区本身就是先进服务业之一,更重要的是通过园区产业的向外发展,将从两个方面促进上海的两个中心建设:

1.       园区产业向外发展有助于提高金融服务的可达半径

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各地的实体经济倾向于寻求本地的金融部门进行服务。而上海要作为金融中心,就必须打破这种行政上带来的市场壁垒,实现其服务半径的不断扩大。通过园区建设,将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辐射方式。

2.       园区产业向外发展有助于上海吸纳更多总部

伴随上海园区的对外延伸,上海将无形中形成园区产业本身的总部。这种总部将非常有利于上海作为信息中心的建设,同时园区产业形成的辐射网也是信息中心对外辐射的重要渠道,从而将促进更多企业认识到上海作为信息中心、金融中心的重要地位,主动向上海靠拢,将总部环节搬入上海。

三、促进上海园区产业发展的建议

1.       进一步探索市场主导模式,理顺园区管理体制,提高园区服务效率

2010年1月份上海市人大完成了《关于新浦东园区发展与开发运营模式研究的调研报告》,在一个经济区域范围内既有国家级开发区也有镇一级的开发区;行政主体包括负责开发区内项目审批和规划建设的园区管委会,负责功能区域经济事务的功能区管委会,以及负责地方事务的镇政府。有园区相关人员反映:“目前园区有很多层级,碰到问题不知道该找谁”。这种政府主导的园区管理模式,必须有所改变。首先必须划分上级部门作为出资人和直接管理人的界限,确立正常的企业治理结构;其次必须以制度管理代替行政管理,通过全市层面建立统一的制度,明确园区管理规范,在规范范围内,各级行政组织无权干预园区企业的日常工作。

2.       适度整合现有园区,探索园区连锁标准化管理模式

市场模式就必须允许竞争,就必须允许兼并。可以通过两种途径促进上海现有园区的整合,第一通过上市,经营绩效差者就可能被其他园区兼并;另一种方式是全市范围内确立经营门槛指标,经营指标低于门槛值意味者其必须接受其他园区的整合。

在竞争整合的基础上,上海的园区在对外扩张过程中,应探索标准化管理,促进连锁经营效率提高和品牌价值的提高。

3.       提升园区在对内对外产业转移和区域布局的话语权

产业的转移决策主体是企业,但是什么是最合适的区位,很多企业执行官也无法改变地区/国家等级的认识,也就是其难以摆脱雁行模式的规律。但是上海作为发达地区,通过园区管理水平的提升,各项软硬环境的改善,很可能可以率先承接最前沿的先进产业。而通过园区产业的能级提升,主动营销,很可能改变企业决策者的模块化认识,从而提升我国产业园区在国际产业转移中的话语权。同理园区对外连锁的产业转移模式将改变以往零散的产业转移方式,将成为我国各地对外招商的重要平台,从而大大提高上海在国内的产业区域布局话语权,进而促进其经济中心的建设。

4.       加入公共研发、风险资本模块,升级园区服务内容

传统的园区产业本质是商务地产行业,但是做好对其业主(也就是园区内的企业)的服务无疑是提高园区竞争力的关键,那么急企业所急就非常重要。其中进行研发公共平台建设将有助于降低园区企业的研发成本,提升园区企业竞争力,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而作为专业性园区则可以寻求金融企业的支持,促进企业融资。之外还可以自行设立风险基金,或与风投公司的合作,促进行业的创业发展,创造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