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监测 CHINA REGIONAL OBSERVATION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5:47:17
我国各地区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的比较研究

  摘要:从新型工业化的主要指标出发,应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两种方法,对全国31个地区的新型工业化水平进行了全面、客观的比较分析,并根据各自的优势与劣势提出了促进各地区新型工业化均衡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新型工业化,发展,指标体系,分析

  十六大报告指出:“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要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十六大提出的并正在实施的新型工业化战略对于我国经济综合实力的提升,对各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31个省、市、自治区的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排名与分类,以期对我国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整体水平有个客观的评价。

  一、新型工业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新型工业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既要考虑到利用发达国常用的一些标准,即与国际标准的衔接、与其他国家的横向比较;又要考虑到指标体系应简单明了,指标数据便于收集整理,便于进行经常性动态监测、纵向比较;同时更要反映中国新型工业化的后发优势,即“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特点。笔者以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为样本,结合数据的可查找性,构建了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分为七个层次,共13个指标:(1)工业化进程指标:Xl=人均GDP;X2=非农产业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数比重;X3=城镇化率;(2)结构变动指标:x4=非农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X5=恩格尔系数;(3)科技教育发展指标:X6=R&D经费占GDP的比重;X7=信息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比重;(4)经济效益指标:X8=总资产贡献率;X9=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5)环境与资源再利用指标;X10=污染治理项目本年完成投资;X11=“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6)人力资源指标:X12=城镇单位每万人拥有专业技术人员数;(7)生产效率指标:X13=劳动生产率。

  二、各地区新型工业化的分析比较

  使用SPSS软件对上述13个指标的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多元统计方法处理,即采用较少的概括性公共因子来反映原本众多的观测变量所代表的信息,从而达到既不丢失信息又起到降维作用的目的;而且因为公共因子反映了同类指标的特征,因而具有较强的综合解释能力;同时,各指标的权重由其对综合评价的贡献率决定,使得权重的确定更加的客观、科学,本文的多变量指标体系很适合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数据的简化、分组。

  1.主成分分析。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上述13个指标的数据进行处理,得到表现各因子特征值的碎石图(见图1)。通过分析碎石图可以发现,前五个因子的特征值较大,从第六个点开始特征值远小于1并变化平稳,因此提取前五个因子较为合适,得到各公共因子的特征值、贡献率和累计贡献率(见表1),由于五个公共因子的累计贡献率为90.47%>85%,可以反映出原指标的绝大部分信息。因此,本文就只选取前五个因子作进一步的分析,将原来的13个指标综合成五个主成分因子F1、F2、F3、F4和F5。

  因子载荷矩阵表示公共因子与原指标变量的相关系数,一般而言,因子载荷值的绝对值越大,表明其对所代表的指标变量的解释性越好。经计算初始载荷矩阵结构不够简单明了,各因子的典型代表性不很突出,因子的经济含义不明,其实际意义难以得到合理解释和命名,故采用方差最大正交旋转法,经过旋转后得到因子载荷矩阵(见表2,*代表各主成分反映、说明的指标),旋转后的因子载荷值如表所示,各因子的经济含义明确,解释能力很强,旋转后的效果不错。

  根据表2,可对各主成分因子的经济含义作出如下解释:将第一主成分(F1)命名为综合因子,因为人均GDP(X1)、城镇化率(X3)、非农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数比重(X2)、非农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X4)在该因子上具有较大的载荷值,所以该因子主要代表了新型工业化的综合水平,也是新型工业化的基础和核心内容;将第二主成分(F2)命名为科教因子,因为信息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比重(X7)、R&D经费占GDP比重(X6)、每万人拥有专业技术人员数(X12)在该因子上占有较大的正载荷值,所以该主成分因子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科教经费的投入、从业人员的素质结构,反映了新型工业化的科技与人力资源状况;将第三主成分(F3)渝名为效率与效益因子,因为劳动生产率(X13)、总资产贡献率(X8)、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X9)在该因子上占有较大的载荷值;将第四主成分(F4)称为环境因子,因为“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X11)以及污染治理项目本年完成投资(X10)两项指标综合显示了各地区对环境污染治理的投资力度以及资源再利用的水平;将第五主成分(F5)命名为消费因子,因为恩格尔系数(X5)在该因子上占有较大的负载荷值,反映了新型工业化水平与恩格尔系数成反比,该因子说明了各地区在消费支出的结构、消费水平、生活水平上的差距。

  由上,我们得到了能够概括代表原指标的五个主成分因子:综合因子F1、科教因子F2、效率与效益因子F3、环境因子F4、消费因子F5。利用SPSS统计软件分别计算出五个主成分的因子得分,然后对各主成分因子得分进行加权求和,权重由每个主成分因子的贡献率确定。各地区综合得分的计算方法是:

  F=(F1X45.489+F2X19.225+F3x11.568+F4X7.689+F5X6.5)÷90.47

  通过各主成分因子得分及综合得分,可以对各地区的新型工业化水平进行量化描述,综合评价总得分越高说明该地区新型工业化水平越高,这样就可以从各个主成分因子所代表的不同指标的角度对各地区新型工业化水平进行分析比较,可以得到新型工业化的主成分因子得分及综合得分的排序(见表3)。

  由下表可以看出,综合得分排名前10位的分别是上海、北京、天津、江苏、广东、浙江、黑龙江、辽宁、山东、福建,说明这些地区新型工业化的综合实力居于全国前列。而四川、河南、广西、甘肃、贵州则居于全国最后五位,可见新型工业化水平与原先的工业基础、经济发展程度具有高度一致性。其中第一主成分因子得分排名前五位的分别是上海、天津、浙江、广东、江苏,该因子是综合因子,反映这些地区新型工业化的基础与综合水平较高。第二主成分因子得分排名前五位的是北京、陕西、海南、吉林、青海,显示这些地区的科研经费投入较高,信息从业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占从业人员或总人口的比例较高。第三主成分因子得分居前的是黑龙江、新疆、云南、海南、山东,说明这些地区的劳动生产率与效益较高。第四主成分因子得分排名处于前列的是山东、江苏、福建、广东、黑龙江,这些地区对污染的投资治理力度较大,资源循环利用效益较好。各地区各有自己的优势与劣势。

  2.聚类分析。利用SPSSl0.0统计软件对31个省、市、自治区的原始数据再进行聚类分析,采用层次聚类分析方法和离差平方和测度类间距离的方法,最后得到反映聚类结果的树型图(聚类树型图略)。并大致按照新型工业化程度的不同把全国分为五类地区:第一类地区是北京;第二类地区是上海、天津、浙江;第三类地区是辽宁、江苏、福建、山东、广东;第四类地区是黑龙江、云南、新疆;第五类地区是余下的其它地区。

  三、各地区新型工业化的综合评价及政策建议

  通过各地区在五个主成分上的得分以及总得分,可以看到各地在工业发展各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距。我们可以对各类地区在新型工业化发展上存在的优势与劣势有个全面、客观、清楚的评价,并据此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对策。

  第一类地区是北京。该地区具有较强的综合竞争力,经济、科教、效益、环境、消费各方面的得分都在前15名,是全国的政治中心、经济中心、文化中心,有一定的工业基础、投资力度大,人才储备充足,发展比较均衡,潜力较大。建议今后:(1)不断发挥自身优势,为全国新型工业化发展起到应有的示范效应;(2)注意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第三产业;(3)利用承办2008年奥运会的大好契机,不断改善环境;(4)在良好的科技、教育基础之上,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向生产实用技术的转化;(5)不断加强管理,发挥人力资源的优势,提高总资产贡献率及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走集约化经营之路,不断降低物耗,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促进经济、社会、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

  第二类地区是上海、天津、浙江。这些地区作为老工业基地,工业基础好,经济总体发展状况良好,表现为第一主因子得分全国排名前三位。尤其是上海在工业化的核心指标方面数值遥遥领先,但在科教方面、环境方面不尽如人意,这要引起重视,否则会影响其经济发展的后劲,尤其是难以进一步发展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影响力的大都市。浙江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天津则是由于各方面发展平衡而被归为这一类。可采取的对策:(1)上海作为全国经济、文化中心,科技、教育投入总量大,人才集中,但因为上海人口密度较大,所以今后还应不断加大人均科研投资力度,进一步提升科教水平;加大人力资源投入,改善就业结构,提高就业者素质;同时,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促进科技成果在生产中的运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2)浙江则在上海可采取的对策基础上,还应注意增加民营企业的科技投入;促进各类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提高经济效益;创造良好的竞争环境,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良性竞争,共同发展。(3)天津发展较均衡,综合因子、科教因子、效益因子分列全国第三、七、七位,唯一不足之处是应该适当加大环境保护的投资力度,利用已有优势走上一条良性发展之路。

  第三类地区是辽宁、江苏、福建、山东、广东。这些地区地处沿海,工业基础好,开放时间早,引入外资较多,科技投入较多,科研开发能力较强,经济效益也较好,普遍环境保护意识较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处理得较好,显示了这些地区进一步发展所具有的超强竞争力与潜力。应采取的对策:(1)辽宁作为老工业基地,设备较旧,人员包袱较重,影响了经济效益的发挥。所以应不断完善投资环境,增加对外资与内资的吸引力度;加大科研经费的投资,加强技改的力度;增加人力资本投资,提高劳动者素质,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与经济效率;同时处理好老工业基地的改造、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2)广东排名第五,具有较强的综合实力,但还可在科技与教育方面进一步增加投资;同时在经济效益方面也还存在较大的挖潜余地。(3)江苏具有较好的工业基础,在各方面发展比较均衡,总得分第四名,其中综合因子得分排名全国第五,同时环境因子得分全国排名第二,科教、效益的排名也居前,但是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今后可在这两个方面加以改进、提高。(4)山东总排名第九,由于有一大批知名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所以经济效益排名居第五位,同时环境排名第一,今后可进一步促进科技与教育的发展;加块城市化步伐,提高城镇人口比重;促进非农产业发展,提高非农产业就业率与增加值;促进各类所有制企业均衡发展。(5)福建排名第十,综合因子排第八位,环境因子排名第三位,但在科教方面一定要大幅增加投资;加速科研的发展及成果的转化,用信息化成果、高新技术、现代经营方式来改造传统产业;加大城市化、城镇化的步伐;促进产业集群,工业化整体水平的提高。另外这些地区的恩格尔系数较高估计与这些地区有重视饮食文化的传统是分不开的,跟较多的外来人口也有一定的关系。

  第四类地区是黑龙江、云南、新疆。这几个地区与前面一些地区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尤其是在综合因子方面,即新型工业化的最主要的主成分因子上的得分不高,而这三个地区能够与后面的众多地区相区别,在于他们都具有自己某一方面的突出优势,如黑龙江在科技挖潜、经济效益、环境的治理投资与保护方面都居于前列;而云南、新疆的优势则在于其经济效益较好。当然这些地区还需继续发挥优势,弥补不足,追求均衡发展:(1)在提高工业化的基础方面多做文章,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形成自己的产业集群与产业优势;(2)提高人均CDP产值;(3)加快城镇化步伐;(4)促进非农产业就业与产值的提高。云南、新疆还应增加科技与教育的投资,促进科教大幅提升。

  第五类地区是剩下的其他地区,由山西、内蒙、吉林、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陕西、甘肃、青海、宁夏组成。这些地区大多地处内陆,经济起步较晚,吸引的投资不足,在经济基础、工业基础、产业结构、经济效益等各方面都较为逊色,但也不排除一些地区在某一方面较为突出,其中吉林、海南、四川、陕西、甘肃、青海、宁夏等地在科教因子、文化方面都表现不错,这与近年来西部大开发,投资增加、人力资源素质提高是分不开的,而海南、陕西、青海的经济效益不错,四川、陕西的环境因子得分较高,估计山西、内蒙、河南、青海、宁夏的恩格尔系数得分较高是与当地人的生活特点、饮食习惯分不开的。应采取的对策:(1)湖北应该注意经济效益的改善;同时适当增加科教投资;重庆则应在以上两方面都着力发展;陕西在具有排名第二的科教水平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加强工业化基础方面的投资与建设,这三个地区完全有望进入前面的三、四类地区。(2)其它中、西部地区也都具有自身的某方面优势与特点,可以有针对性地克服不足、发挥优势,在新型工业化方面取得更大的进展。西藏地区由于统计数据不全,无法分类,其工业化基础体系还有待于日益完善、新型工业化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作者:陈璐璇

  来源:《工业经济》2007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