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永远有“遗憾” 揭秘外交部历任翻译(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1:21:18
工作永远有“遗憾” 揭秘外交部历任翻译(图)   
  现场记者招待会对翻译人员的要求特别高,由于是现场直播,而且有些重要的记者招待会是向全世界同步直播,这就要求翻译人员应在第一时间翻译出首长的发言,做到既准确又快速!
  外交部翻译室是外交部所属的一个专门机构,新中国成立以来,从翻译队,到翻译处,再到翻译室,规模不断壮大,已形成了一支拥有数十个语种的翻译干部队伍,主要从事重要外交文件、文书的笔译,领导人重要外事活动的口译和重要国际会议的同声传译工作。其中英、法两大通用语种的翻译任务,多由翻译室承担。外交部翻译室现任主任陈明明,副主任张建敏、孙继文。

  能够随同领导人出访的,都是翻译室当之无愧的佼佼者。可出访的风光背后又饱含辛苦,活动一场接一场,从早到晚连轴转,马不停蹄。

  “虽然累,但心里舒服。一天下来,翻译的任务结束了,领导还要为第二天的活动思考。主席和总理都不休息,他们经常跟工作人员说辛苦了,我们觉得他们最辛苦”。翻译员如是说。

  跨入外交部大门的新人,必须经过层层筛选方能成为翻译室的培养对象。翻译能力潜质、领悟力、语言表达习惯、声音状态、刻苦精神、承受高强度工作压力的身体和心理素质,组织纪律性等等,都要逐一受试。然后从观摩、实践,渐渐到承担较为重要的翻译任务。

  据说外交部很多翻译员都是北外或北大毕业的佼佼者。

  中国高级外交翻译官最重要的品质,那就是“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政治可靠,站稳立场。”

  外交谈判重大而敏感。作为外交翻译,要力图精益求精,尽可能准确,把握敏感问题,这也是他们区别于其它翻译的优势和长处。而外交素养的形成,一方面得益于在业务培训中对外交政策和国别政策的掌握;另一方面,翻译服务于外交一线的特点,也让他们有了向领导人直接学习的经历。

  他们是为外交而生的一个群体;他们随行在国家领导人身边,忙碌而神秘;他们说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站稳立场是他们的依归;他们说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是“达其意,通其欲”,永远有“遗憾”。外事翻译这个古老的职业,借助现代大众传媒,被演绎得历久弥新,充满魅力。

  

  
这是胡锦涛主席访美期间,会见华盛顿州州长。后面两位都是翻译。


  

  
这是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会见尼泊尔国王。后排为外交部翻译室英语翻译周宇。


  

  
2002年10月23日,江泽民同志在休斯敦市南部的约翰逊航天中心参观时和美国宇航员托马斯交谈。右边站着的这位就是翻译,这位翻译我们经常在电视上可以看到,出镜率颇高。


  

  
这是外交部长李肇星答记者问时的现场翻译


  

  
记者招待会


  冀朝铸,被誉为“中国红墙第一翻译”,曾任驻斐济、瓦努阿图和基里巴斯,英国等国大使,以及联合国副秘书长。
  

  
这是1970年10月1日,毛泽东会见斯诺。中间这位就是翻译冀朝铸(中)
  


  

  
这是1964年,冀朝铸为周恩来总理和埃及总统纳塞尔当翻译。


  


  
1984年邓小平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翻译正在快速的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