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就是一个开放型的大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6:48:22
互联网就是一个开放型的大学
许锡良2010年2月23日星期二

过去做学问,当老师的人,有一本教材,有一本专著,再加上一叠发黄的讲稿,总可以念他几十年,甚至一辈子的。但是,现在不同了,一个专家教授如果靠那样站讲台是会很没有尊严的。就像前年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杨帆先生那样,学生不肯听课,硬要靠抓学生来听课,结果双方不肯让步,一个课堂吵得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了。
大学里为什么对教授上课感兴趣的学生越来越少?是因为有互联网。一个教授要讲的那点东西,人家互联网上早就有了,而且更为精彩,更为全面,但是,你还在拿早就过时了的材料,在那里照本宣科,怎么可能吸引人呢?互联网所携带的巨大思想信息,已经使许多号称大师的教授,感受到了这股潮流的威胁。他们上课,假装不知道中国有互联网,假装不知道网上有更为精彩的文章,假装不知道天外有天,局外有人。同时,学生如果胆敢引用互联网上的资料做论文,敢提到活跃在互联网上的学者,就坚决给予封杀。同时把互联网说成是泡沫垃圾生产基地。不惜一切代价将互联网妖魔化。因为这里,不但让教授上课没有人爱听,也让教授出的书,人家不爱读。因为不等你出来,人家早就在互联网上揭秘了。为什么有了互联网大学里的教授上课吸引力就会逐渐降低呢?那是因为互联网就是一个开放型的大学,这里无所不包,资料齐全,且各路高手,日夜讨论,智慧横溢,可以满足探究思想知识的乐趣。那些思想才华卓越的人更是将互联网视为发挥个人才华的舞台,虽然一分钱没有,完全是在做一种公益事业,但是,在这里会有一种自我价值的实现感,对于学者来说,思想能够发表,学术能够得到承认,这才是最大的奖励。因此,互联网的出现,对传统的大学也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你那个大学如果还只是照本宣科地念发黄稿子,是办不下去的。当然,目前中国的大学可卖的思想、知识与技术越来越少,但是,目前还能够办下去,就是还可以卖卖文凭。但是,随着学店林立,各校恶性竞争,大学里的文凭学位也是越卖越高。原来只是九流学校在卖,而且开始也只是卖专科文凭的,后来就是所谓一流名牌大学也开始卖,学位也越卖越高,从学士、硕士,一直冲到最后一块牌子——博士,也被贱卖了。在要有真文凭,但不要有真知识的中国社会,办大学唯一的乐趣就是卖假的真文凭,而读大学的唯一乐趣就是买到了这个假的真文凭。这样的美好时光曾经有过一段蜜月,可惜好景不长。很快,文凭的贬值,一些学校更是倾仓大甩卖,权学结合,钱学结合,使得学位要求越来越高了,没几年就直接冲到了博士阶段。博士卖完了之后呢?把博士后也当成一个学位来卖了。此时,中国人才发现,洋人当初才把学位设为三个,实在是没有远见,学士、硕士、博士,乃至卖三次就卖完了,接下来的生意就没得做了。后来有中国人突发奇想,说,我们在学位设计上也要来一个“有中国特色”的创造,就是在博士后面,再设壮士、烈士与圣斗士,让有些中国人一辈子都有读不完的书,念不完的学位,成为读书专业户与考试专家。中国人,要靠这些个学位,才能够把大学办下去,因为中国的大学基本上就是一个学店,铁打的学店,流水的教授,对于学生来说,要的就是学店的那个招牌,可以用来混饭的。因此,我所提到的“读大学就是找大师”真是太不合时宜,也不合国情了。 但是,不得不承认,读大学找大师,而不是混文凭,那才是真正读了大学。大师就是大学,大师走了,大学也就不存在了。大师在火车上,大学也就在火车上了。即使把大学的大门、教室、宿舍全部拆掉,只要还剩下大师,图书与学生,就还是一间一流的大学。 那为什么互联网会对中国的大学产生那么大的冲击力呢?为什么美国的大学就没有听说有这种冲击力呢?原因很简单,美国的大学本来就是现实中的互联网,那里不但有大师,而且有自由讨论的时空,还有互联网虚拟世界所不具备的生命在场感。自然互联网不会对美国的大学产生多大的威胁,但是,在中国,大学不但没有大师,连优秀的学者,那些独立思想者,像样的图书资料,自由讨论的人与时空,几乎都只有在互联网上才能够遇见。在中国,只有互联网才是一间真正意义上的,只追求知识学问与思想,而不发文凭的开放型大学。中国的大学,作为学店,真正独立思考的人士早已经被边缘化到互联网上了,而学店里的学霸正不亦乐乎地做着专卖文凭的生意。在中国,迟早,互联网大学的洪水会把学店冲垮,相信这一天为时不远了,对中国现在的学店的特殊利益来说,万恶之源就在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