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食住行话变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1:19:58
衣食住行话变迁

1949年
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向世界宣布“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建国六十年来,
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壮丽史诗,社会主义中国的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家改革开放力度不断加大,成果辉煌,正向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小康目标迈进. 60年来,各项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惠及了每一个国人的生活,分享着祖国建设的成果,有多少感动,有多少梦想,有多少光荣,铭记在人们的心里.

回首新中国成立六十年,能说的、想说的、要说的实在太多。我现在三十五岁,应当说我是生在新中国在改革的春风里成长的,沐浴在温暖的春风里,我的成长几乎是一帆风顺的。在35年岁月里,我记住了很多事,有些事的记忆是极深刻的,但感触最深的还是自己身边周围的变化——衣食住行。
先说衣吧,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门打开、观念变更,中国人重新打量自己的穿着。在自我怀疑的目光中,逐渐认同穿着打扮是没有阶级性的。中国人深埋几十年的爱美之心,开始在服饰上得以释放衣柜里的颜色,由绿、蓝、黑、灰等几种单一的“灰”色调,变成了五颜六色、色彩斑斓;衣服的面料,由原来的粗衣粗布变成了的确良,再变成了名目繁多的各式面料;衣服的制作,由原来的自己或者裁缝裁剪,变成了如今的追求品牌,衣服的式样,由原来的中山装、军服,变成了现在的个性化式样,露脐装、哈韩服等站到了流行前沿,尺度之大胆不断挑战国人的眼球,追求多元化的时尚之美成为时代潮流。
现在许多人对我们幼时那种一年难得添上一件新衣服,平时穿的都是别人剩下旧衣服的记忆已经越来越模糊,现在的80后、90后年轻人可能更不能理解,那种如果能在没有过年就穿上新衣裳,让同龄的孩子羡慕时的那种满足和得意。
“民以食为天”,人们的生活中都少不了饭桌。只有吃的好了,人们才能安居乐业,才能和谐生活。然而,不同的年代,饭桌上的东西却不一样,“一粒米里看世界”,从餐桌上的变化,不难让我们为这60年的发展感到惊喜:70年代,餐桌上的食物没得选择,国人以吃饱为第一要务; 80、90年代,主副食品逐步充裕,人们偏爱下馆子,点肥肉、蹄膀等大鱼大肉食品,一是爱吃,二是有面子;21世纪初期,国人的健康观念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蔬菜要吃绿色无公害的,粮食要吃当年的,鱼虾要吃欢蹦乱跳的,连花生油都要专找非转基因的,饮品要喝纯天然的,讲究回归自然、健康。
现如今的社会,吃饭是再平常不过的事,讲究食、味、器、境,要原料全、味道好、放在合适精美的器皿里,还要讲究吃的环境,吃的品味,吃的健康,原先那种吃不饱或者只求吃饱的日子真是远去了。
说完了食,我再说说住。住房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需求之一,“居者有其屋”是中华民族上千年的梦想,唐朝大诗人杜甫就有“安得广厦千万家,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著名诗句。二十年前,我们家简陋的房子,面积小而且年久失修,参差不齐,苦不堪言;而如今虽说不是洋房、别墅,但是自家的小楼房,楼上楼下电灯电话,闲时电脑上网通天下,与过去相比已是天上、地下的区别了。
作为普通民众,平时接触最多的出行工具就是公共交通了,60年来,城乡的公共交通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换:公交车由原来的下雨天到处漏雨、车后拖着长长黑烟的巨龙车变成了冬暖夏凉的客车;公共交通工具由原先单一的公交车发展成了公交车、地铁、轻轨、磁悬浮四位一体的立体交通;而被称为“城市名片”的出租车也由原来的奢侈物品成了大众交通工具,私家车也逐渐进入平常百姓家,车型也由原先的夏利变成了现在的桑塔纳3000、别克、雪佛兰……农村道路也大都实现了村村通、组组通,修上了水泥路、柏油路,告别了靠肩扛手提的历史。
六十年间的种种变迁让我感慨多多,中国六十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历程,走完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几百年的历程,取得的伟大成就来之不易。我们生活在如此美好的黄金时代,这种幸福和安定和谐的局面也需要我们倍加珍惜和维护。如今沐浴在改革开放的温暖阳光中,作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值此即将迎来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之际我也要让祖国的同胞更多了解新中国六十年来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变化,让我们大家都学会感恩。薪火相传,生生不息,通过我们一代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和奋斗,祖国必将越发繁荣富强,人民的生活也必将越来越美好!最后我要说:“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的祖国万岁!”冰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