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 2.0的前驱:“自发秩序”成果非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06:45:03
Web 2.0的前驱:“自发秩序”成果非凡


时间:2005年11月16日09:50   来源:ZDNet China

CNET科技资讯网11月16日国际报道 协同性网站,“标签式”照片与文件以及和地图相关的Web 2.0项目真的代表着互联网的下一次革命吗?
对此的争论不休。网页书签网站Delicious 已经获得来自亚马逊网上书店等的资金;Web 2.0 会议上月已在旧金山召开;视频共享公司YouTube 和Revver也已获得资金支持。 Skype 的26亿美元的价格标签也受到了重视。
这些技术发展确实有用,甚至令人着迷。我从1988年就开始使用互联网了,因此,我可能有资格说,我们应该从更加广阔的历史场景角度来看待这些新东西。
将这些表面上非常新式的东西置于合适的视角来考察很有意思,它可以让我们回忆起让现代互联网成为可能的那些历史性的计算机突破。即使今日的技术引领的是一个新的数码社会,它们可能也仅仅是很多已经存在的技术的发展高峰,用奥地利一位经济学家F.A. Hayek的话来讲,叫做“自发秩序”。
例如,不久以前,明尼苏达州大学的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对互联网上的信息进行编目和寻找的方法。
这些人的发明很简单,用户,程序员很容易就理解了,它非常适合小屏幕的设备,对视力不佳的人来说,这种信息编目与搜索的方法是一种福音。
那一年是1991年,发明的名字叫做“地鼠”(Gopher)。感谢众多志愿者的努力,地鼠很快的发展开来。一些地鼠爱好者们相信,这种协议已经胜过了万维网协议。
当时,新闻组(Usenet)甚至是更加革命性的一种发展。新闻组由杜克大学的研究生Tom Truscott和Jim Ellis 于1979年构思而成,它可以让人们在网站上交流公共讯息。
远距离的协作浪潮很快就开始了。工程师们开始设计新闻组架构,他们首先用相对缓慢的Unix外壳脚本,然后用速度更加敏捷的C 语言来编写。到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市面上已经出现多种新闻组“浏览器”,比如readnews,rn,和trn 等等。
随着新闻组架构的创立,它的用户们开始建立各种各样的论坛,从性,数学,到音乐,应有尽有。新闻组中的数据规模逐年翻番。(现在,新闻组的每天数据更新量达到了2TB.)
新闻组帮助定义了FAQ (常见问题解答)这个词语的含义,FAQ 是wiki项目的早期雏形。
其它的例子也很丰富。GNU/Linux 操作系统的发展轨迹也和国际性的协作及相关软件的发展历史同步。很多其它的开源项目,从阿帕奇网络服务器到Perl 6编程语言等等,都是如此。
这种现象就是Hayek 定义过的“自发秩序”(spontaneous order )。它是指,社会当中的人通过协作和志愿交流,就会发生复杂而又令人惊讶的结果,这种协作和交流无需中央权威来强制施行的。
互联网本身是一种自发秩序的重复。它不是由联邦通讯委员会或者联合国来中央规划,而是由使用它的人来掌控,一个网站一个网站的建设,一个协议一个协议的建设。
程序员们已经开发出了很多更为复杂的项目。自从1995量以来,Perl档案网络已经搜集了大量的古老网络部件,从网络自动化工具,到MPEG电影等等。
现在,作家,摄影师,网页设计师似乎正在借鉴程序员世界的协作技术经验。wiki,XML 和RSS 标准已经非常的流行,这足以让协作工作得以实现。
革命性的?可能不见得。自发秩序概念如此简单,但它却产生出了非凡的结果。
(责任编辑:殷星)
_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