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称中国总负债近GDP一半 或步入“负债大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7:37:11

高盛称中国总负债近GDP一半 或步入“负债大国"(转载)

作者:鸿运长久顺势昌 提交日期:2010-5-13 15:33:00 访问:1041 回复:6

 

    希腊债务危机引起了全球的恐慌情绪,一场“第二次金融危机”的讨论正在全球盛行。日前,一则关于中国政府负债的新闻,同样在中国引起热议。专家表示,欠债并非坏消息,但应该有个明白账。
  中国负债近GDP一半
  高盛报告称,估算到2009年年底,中国政府总负债为15.7万亿元,约占2009年GDP的48%。  
  编者注:衡量政府负债的主要指标,中国当下普遍使用“当年债务占当年GDP”的比重,按照国际惯例,这一比重在6%的时候为警戒红线。
  据高盛估算,中国政府15.7万亿元的负债主要包括中央政府国债、主要是地方融资平台贷款及债务的地方政府债务,以及在2000-2001年期间商业银行剥离但仍体现在资产管理公司账面上的那些不良贷款三大部分。其中,中央政府国债占GDP的20%,地方政府债务大致在7.8万亿元,约占GDP的23%,第三部分总额为1.6万亿元,接近2009年GDP的5%。三者累加,中国政府总负债占GDP的比例为48%。
  高盛表示,虽然中国政府债务违约的总体风险仍然有限,但近期地方政府资产负债规模的扩张,不对称地加大了地方政府的债务偿还风险,而地方政府借款的快速增长,已经凸显出地方政府进行财政改革的紧迫性。
  全球负债过36万亿美元
  中国政府的负债是否过高?一番比较之后,或能更清楚。
  发生债务危机的希腊负债为GDP的125%。处于危机边缘的意大利负债则已接近GDP的118%。目前,风雨飘摇的欧元区整体负债则为超过GDP的84%,国际社会对其负债量日益担心。
  同样,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家债务也令人担忧。5月10日,日本财务省发表的数据表明,其国家债务总额已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229%,位列经合组织所有成员国之首。而美国2011年财政赤字将高达1.6万亿美元,全部负债更是占到美国GDP的50%以上。加拿大的人均负债超过4万美元,在全球20个发达国家中名列第一,创造了历史最高纪录。
  《经济学人》杂志日前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2月,全球各国负债总额突破36万亿美元。
  地方发债积极性高涨
  “我国政府负债,特别地方政府负债有日益增多的迹象。”南京大学商学院教授宋颂兴表示,我国正大力实施城市化,为了城市化建设,地方政府特别需要资金,而通过负债的模式,有效地解决了资金短缺问题,在一定程度上,积极促进了我国的城市化建设。
  然而,按照国家《预算法》规定,“除法律和国务院另有规定外,地方政府不得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但《预算法》并未能真正阻挡我国地方政府的发放步伐。因为目前的地方债,对亟需资金进行大规模城市化建设的地方政府来说,只不过是杯水车薪,远远满足不了诸多投资项目的资金渴求。剩下的资金缺口怎么解决?
  “要求地方政府不负债,不太现实,但关键是不能过量,不能超过一定的极限。”宋颂兴表示,由于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目前靠发债进行城市化建设的模式,和发达国家不同,所以用西方的标准来衡量中国政府是否举债过多,并不一定适用。
  宋颂兴表示,地方政府的许多债务,比如公路、桥梁,工业园,其实都可以变现,这能在发展中减少地方政府的负债压力。但目前问题的关键是,我国到底拥有多少负债并不透明,中央政府可能不知道地方政府的负债情况,上级政府不知道下级政府的负债情况。
  “政府负债必须透明化、公开化。”宋颂兴强调,公开透明的负债不但可以让民众获知负债的具体情况,还可以防止腐败的发生。
  《国际金融报》   

中国经济拉响红色警报:像生死时速中的大巴在飞奔(转载)    此为美国著名投资公司GMO发表的研究报告,列出了中国可能发生经济危机的十个特征。报告一面世,就引起了中国是否存在泡沫的又一次大讨论
  【财新网】(记者 陈璐 实习记者 黄玉蕾 译)金融危机之后,大多数发达经济体的前景十分萧条:家庭需要减债,西方政府不得不勒紧钱袋。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许多投资者把目光投向了中国。投资者的这种热情很容易理解,因为中国有着13亿人口,且经济增长空间巨大。目前,中国的人均收入只有美国的十分之一,但中国有非常好的增长记录。过去的30年里,中国的GDP增长了16倍。
  那么其中的蹊跷在哪里呢?那就是,目前中国呈显出了许多投机狂热的特征。本文的目的就是描述历史上一些著名泡沫的特征以及概述中国经济目前的脆弱性。
第一节:识别投机狂热和金融危机
  我们能够在泡沫破裂前就识别出投机狂热么?我们能够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前就看出它的端倪么?纵观那些著名经济学家、央行官员以及华尔街权威人士在过去十年中的观点,上述问题的答案就是:不可能!
  但事实上,泡沫还是可以在事前识别的。尽管经常被忽略,但确实也有一些人在研究判断金融危机的先行指标。几年前,这套指标中有不少指标反映,美国和其他一些地区的经济变的很脆弱。而今天,这些红色警报盘旋在华尔街新宠――中国的上空。
  过去的投机狂热和金融危机有着许多共同的特征。下面,我将列出三个世纪以来著名泡沫的十大特征。
1.巨大的投资灾难往往始于一个令人信服的增长故事。
  它可以是一些革命性的新技术,比如19世纪的铁路、20世纪20年代的收音机,或者最近的互联网。即使这些技术都是真实的,但它们的预期增长率却可能被高估。早期的快速增长,往往让人们推定,这种增长会持续到遥远的将来。
  同理,这样的增长神话也可能针对某个特定的经济体。某个经济体将有潜力成为霸主,在很多时候往往是投资者的一场空想。1719年的法国密西西比泡沫,源于就是被约翰·劳(John Law)的印度公司(Compagnie des Indes)所吸引,相信其可能使法国成为欧洲的霸主。而在20世纪80年代末的东京,投资者们蜂拥而至,就是因为相信日本可以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
2.对当局能力的盲目信任是另一个典型狂热的特征。
  20世纪20年代,由于美联储的成立,人们相信经济的繁荣与衰退交替的周期已经终结。一个“新时代”已经开始,人们认为股票不再那么有风险,股票估值直线上涨。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一个相似的理由也悄悄流行,人们相信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已经驯服了经济周期。“新范式”在新千年中的熊市中消失了。很快,它被伯南克的“大缓和”理论所取代,伯南克认为,高水平的按揭债务是可行的,因为货币政策制定者的水平已大大提高。哎,结果证明“大缓和”不过是又一个可笑的自我安慰:人们在被哄骗时,经常会自己安慰自己:“这一次是真的不同了”。
3.投资的普遍增加。
  这是是金融灾难的另一个先行指标。在盲目的乐观中,资本经常被胡乱浪费。只有泡沫破裂之后,这种错配的恶果才显示出来。正如19世纪经济学家约翰·斯图尔特·穆勒(John Mills)所说,“恐慌并不摧毁资本。资本在此前因为投入毫无希望的无效项目中被摧毁,恐慌只是反映出被摧毁的程度。”
  在19世纪40年代英国狂热的铁路投资中,伦敦与Peterborough之间建了三条铁路。但其实,只要一条铁路就够了。技术泡沫破裂后,新的光纤网络过剩了很多年。而IMF最近发布的一份世界经济展望中指出,GDP中投资占比过高,往往会致使国家遭受最严重和长期的经济低迷。
4.腐败激增总是与巨大的繁荣相伴而来。
 正如维多利亚时期伟大的新闻人、经济学家Walter Bagehot所说,“所有人在最快乐的时候总是最容易轻信别人,当他们拿到钱的时候,就会出现一个欺骗他们的绝佳机会。”美国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斯(John Kenneth Galbraith)在《1929年大崩溃》(The Great Crash)一书中,描述一个欺诈行为的链条。“在繁荣时期,人们总是放松的,愿意相信他人,钱总是很多。但即使钱再多,也总有一些人要更多的钱。在这种情况下,贪污的比例就会增长,被发现的几率就会减少,收受的赃款也就会更多。”
5.宽松的货币。
  货币供应的强劲增长是金融系统脆弱的另一个重要指标。自17世纪30年代得郁金香狂热事件以来,在所有的重大投机背后,总有宽松货币的身影。低利率让投资者寻求更加高回报,更有风险的投资。Walter Bagehot写道,“英国佬(John Bull)可以承受许多事情,但却不承受不住2%的利率。”他评论道,当利率下降到如此微薄的水平,就驱使人们用千辛万苦攒下来的积蓄去投资一些不靠谱的东西——比如一条通往堪察加的运河、一条去沃切特的铁路、一个让死海复活的计划、以及一个往热带运输冰刀的企业。
6.固定汇率。
  固定汇率国家往往产生不合理的低利率,它虽然能轻易催生繁荣,但最终会以泡沫破裂终结。欧洲货币联盟的创始人就是忽略了这点,他把低利率和繁荣的房地产带给了西班牙和爱尔兰这两个小成员国。固定汇率还造成了1997年亚洲金融[3.04 0.33%]危机。大规模的资本流入也是金融不稳定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7.信贷疯狂增长。
  危机通常发生在信贷长时间疯狂增长之后。在繁荣经济时期借的债,最终无法偿还。国际清算银行的经济学家研究表明,贷款严重偏离过去的轨道,呈现超乎寻常的增长,有80%的概率导致金融危机。最近对过去一个半世纪的信贷繁荣的研究也表明,“信贷长期超常增长是金融危机的重要预测指标。”
8.道德风险。
  道德风险是巨大投机狂热的另一个共同特征。由于人们普遍相信当局不会让金融系统出现问题,贷款的繁荣往往因此走向极致。不负责任的行为得到了纵容。格林斯潘在美联储的任期之内,市场普遍相信,只要投机者遇到麻烦,他就降低利率,为市场注入流动性。“格林斯潘对策”对20世纪90年代的技术泡沫以及新千年的房地产热潮负有责任。
9.金融结构变得不稳定。
  债务的增加并不是惟一需要担心的地方。经济学家Hyman Minsky发现,在繁荣时期,金融结构变得不稳定。用借来的钱进行的投资,回报无法偿付贷款。(Minsky称其为“庞氏骗局”)。结果就是,金融系统会变得越来越脆弱,即使是平时微不足道的小事件,诸如利率小幅上升或者资产价格下降,也会酿成大事。20世纪20年代的高杠杆率投资信托、最近十年来出现的次级债CDOs,都是庞氏骗局的典型例子。
10.快速上升的房地产价格。
  有危险的贷款往往由房地产抵押担保,所以,贷款迅速增长与房地产价格的迅速上涨同时出现,可以很确定地预告未来痛苦的泡沫破裂。地产崩盘时,大量新建住房会让情况变得更糟,西班牙、爱尔兰和美国,最近都提供了血淋淋的教训。
  总之,研究表明,信贷的迅速增加是金融系统不稳定的最重要的领先指标。资产价格泡沫的出现是第二个最为可靠的危机指标。低利率和快速的货币增长也是好的警告标志。由于投资泡沫造成资本错配,房市的崩盘会造成严重且长期的经济衰退。典型的投机狂热往往由一个令人信服的增长故事和对当局的盲目信任相伴而来。这一切因道德风险和猖獗的腐败而变本加厉。
第二节:中国梦分析
  全球信贷紧缩和经济大衰退的巨大痛苦,似乎本应足以让世界各地对金融有个清醒的认识。但不幸的是,事实并非如此。在美国,大量发放便宜的货币尚未能成功地解救垂死的房地产市场。而在地球的另一端,诸多指标显示,中国已经出现了投机狂潮和金融脆弱的典型症状。
1.中国梦
  几个世纪以来,外国人都在想怎样从中国巨大数量的人口赚钱。今天,中国梦比以往更加生动。中国有超过13亿的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的农村人口正逐步转移到城市。未来十年,大约3亿农村人口会搬到城市,美国的人口不过也就3亿。人们普遍预计,未来数年,中国将保持8%左右的增长速度。
  近几个月来,中国已经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并且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也是全球大宗商品的最大市场,近期才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汽车消费市场。中国工人的工资是美国同行的十分之一,但未来会与西方国家看齐。日本在1960年后的30年里就是如此。
  中国必将崛起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最近持这种观点的书不少,如马丁·杰克斯的《当中国统治世界》。信心非常高。
  城市化和经济增长的预期,令中国成为华尔街的宠儿。如果他们是正确的,那么在未来几年中国工业品和消费品的需求将成倍增长。然而,就像上世纪90年代对互联网的预期,这其中很可能被夸大了。
  就像对网络的狂热,投资者似乎不加批判地接受了中国的增长预期。比如,声称城市的人口到2025年会再增加3.5亿,到时接近10亿。但在目前,中国城市化率很可能被低估了,因为按照西方的标准,很多中国的农村地区的人口密集度其实已经很高。更复杂的是,许多农村向城市的移民因为没有居住证,可能没有纳入官方的统计数字。人均GDP是地方政府官员的一项考核指标,所以他们有动力低报人口数字。
  许多新到城市的人没有户口,收入微薄,而且在过去10年的实际工资没有增长。这些人构成了周期性的劳动力,找的到活的时候来到城市,找不到活时离开城市。这些农民工为中国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来支持中国的出口增长和基础设施建设。但是,像中国人口学专家学者所说,“将城市人口增长等同于中产阶级的人数增长,是片面的。”
  华尔街趋向于淡化中国人口故事的黑暗面。中国的人口到2015年将会下降。同时劳动力数目也会见顶。新增的劳动力也会快速下降,然而,正是这部分人来到城市,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廉价劳动力。
  如果农民工数量减少,实际工资将可能上升,这让工人的消费能力增加。但对于像中国这样的出口导向型经济,这可能是双刃剑,因为该国的国际竞争力可能受到伤害。近年来,城市化一直是中国的生产力增长的主要来源。如果降低,那么未来的经济增长只有依靠提高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
2.我们相信中国政府
  20年前,有人争辩说“日本是不同的”,而东京的经济政策是优于西方的。许多畅销书赞美那块太阳升起的土地。有一本书叫《日本第一》,如今臭名昭著。今天,同样有许多人说,中国经济是特别的,中国的政策优于其他国家。同样有许多人预计,中国将问鼎经济霸权。
  中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比前苏联成功的多。30年来,中国的经济不可思议地以每年接近10%的速度增长。本世纪初,政府在经济没有停顿的前提下,成功地解决了银行的巨额坏账问题。近年来,中国建立了达2.4万亿美元的巨大外汇储备,令其有了不可战胜的光环。
  中国似乎成功地避开了全球金融危机,这进一步增强了决策者的声誉。在出口市场崩溃的情况下,去年中国经济依旧轻松超越了8%的GDP增长目标。
  一位著名的英国投资者近日宣布,他放弃退休,到香港来运行一个中国基金。其中的一条理由是看好“中央计划的有效性”,现代中国的奇迹之一是,它使一些世界上最热情的资本家热烈地投入到社会主义的经济中。
  不过,无论是经济理论和历史,都证明中央计划不是经济发展的最佳模式。中国确实迅速发展了三十年,但在中央政府看的见的指挥下,经济已成畸形。在金融危机发生前,中国经济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出口增长。中国向西方的出口,已经是日本最繁盛时期的两倍。不靠贸易保护,该国已无法保持贸易顺差。经济大衰退发生后,这种威胁变得格外尖锐。
  非常高的投资水平也带来了资本错配的风险(这点在下面会更详细讨论)。还有就是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参与度过高。中央政府制订GDP增长目标,并分解给地方政府。问题是,地方政府可以糊弄中央。古德哈特定律指出,每当经济指标成为政策目标,它就失去了信息的作用。在中国,GDP增长已不再是一个经济过程的结果,而是成为了目标。
  传闻证明,地方政府的许多决定,无论是开展新的基建项目和发展房地产,都是实现增长目标的需要。在许多方面,这使人联想起20世纪90年代末美国公司在牛市时期设立的收入增长目标。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当资源分配的目标是为了一串数字,不好的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中央的政策似乎也扼杀了国内企业。虽然国有企业的作用已经下降,但仍从国家控制的银行获得贷款优惠。相比民营企业,国企得到了优待,因为民企不得不从银行体系之外获得高利率的融资。香港金融管理局最近的一项研究称,如果国企以与民企同等条件的利率贷款,利润会消失;研究还发现,超过半数的民营企业没有机会从银行借款。
  麻省理工学院教授黄亚生所写的书介绍,中国正从上世纪80年代的企业资本主义转向国家控制的资本主义,将注意力放在大型投资项目(比如上海浦东金融区的发展)、外国直接投资和出口上。中国在此期间建立了诸多较好的基础设施,但经济发展伴随着收入不平等的加剧、GDP中的消费份额下降和创新的缩减(以上海新的专利衡量)。黄教授认为,中国的快速增长带有欺骗性的,因为国家可以比私营部门更快的速度投资。然而,投资的质量较低。
3.投资热潮
  在市场经济中,经济不稳或混乱时,投资应该会下降。然而,在2009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了30%,对去年经济增长贡献达到90%。投资创纪录地上升到GDP的58%。这些都是了不得的数字。关键的问题是:这些钱用的怎么样?
  基础设施投入占去年的经济刺激开支的三分之二以上。大约四分之一的项目是政府主导的。许多项目明显是为了满足政府的GDP增长目标。YouTube的一个短片(转播自半岛电视台)显示,内蒙古鄂尔多斯[13.36 0.30%]城有一个新建的“鬼城”。有被访者认为,这个空城,可容纳100万人,只是为了满足政府的增长目标。
  相对于其经济发展的现状,中国已经有了高度发达的基础设施。去年,中国高速公路使用率估计为经合组织国家平均水平的12%。许多较小的机场仅使用了容量的一半。国家建设高速铁路网的计划,看起来令人印象深刻,但投资回报会成问题。国家发改委的一位交通研究人员警告说,拟建中的18000公里高速铁路,将面临成本收不回的问题,“可能无法达到实现收支平衡的最低客运量”。然而,大多数华尔街分析师仍然乐观。如果中国继续以过去的速度增长,他们说,那么所有这些新的道路,桥梁,铁路在短时间内亦将流量拥挤。
  类似的问题在中国的重工业领域随处可见。当大衰退来临,非出口部门被要求不裁员。许多行业持续投资,尽管产能利用率较低。
  制造业,其中低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三分之一,带动环比提高27%的资本支出帐户(2009年1月至2009年10月)。一项由欧盟商会的报告,去年11月生产能力过剩的包括造船业、平板玻璃、钢铁、水泥、多晶硅、风电。例如,在水泥行业资本支出增加了三分之二,但能力方面估计有78%运行的利用率。产能过剩由中国投资的高增长预期时间推算是合理的。
  以高储蓄和投资和巨额贸易顺差,中国一直遵循一位评论家所说的“亚洲的增长推动模式”然而,这种增长模式的缺陷,在过去20年,即证明了日本的弊病。在1994年一篇著名的文章中,“亚洲神话的奇迹”诺贝尔奖得主,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认为,亚洲猛虎般的经济增长依靠不断增加资本投入。然而这种投资,依然受收益递减规律影响。
  这一分析同样适用于中国,投资效率(GDP按每单位增量的投资增长来衡量)有下降的趋势。对于猛虎(日本)来说,穷人的投资范围显露在1997年金融危机的冲击之时。中国的问题更大,因为它有潜在的投资占GDP的比例比任何其他亚洲经济体在历史上的比例都高。
4.腐败
  所有巨大的投机性躁狂症都伴随着不断升高的欺诈。只有在萧条我们才可以看到这个 “怪物”的全部情况,如安然(Enrons)、世通(WorldComs)、麦道夫(Madoffs)的曝光。中国地产和基础设施支出的回升,为渎职提供了一个周期性激励。中国最近在2009年国际清廉指数排名中下滑至第79名,略低于布基纳法索。
  房地产的繁荣为腐败提供了巨大的机会。土地经常被夺走,交给开发商,而对被拆迁者补偿不足。金融部门沉迷于拿回扣。基础设施支出,让地方官员有机会中饱私囊,对劣质建材视而不见。中国是增长速度最快的奢侈品市场。然而,纽约时报估计,多达一半的销售与贿赂有关。
  中国为裴敏欣教授所说的“分食”提供了佐证。系统性腐败降低了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正如其他受害的一些亚洲国家,最明显的是1997年危机之前的印度尼西亚。裴写到,“流行性腐败”稳步提升了一个国家的系统性风险。正如因此,其金融体系脆弱,其环境退化和敏感,其执法强制腐坏而无效,其基建不安全,其公共卫生服务麻木不仁以及其监管系统摇摇欲坠。
5.宽松的货币
  诺贝尔得主弗里德里希·哈耶克不同于他伟大对手凯恩斯的理论。凯恩斯辩称泡沫是混乱的“动物情绪”,而哈耶克声称,过低的利率推高了资产价格通胀。哈耶克说,通过货币和信贷扩张产生的宽松货币,导致了一般价格或资产价格的通货膨胀。当利率低于它们的“恰当”的水平,企业倾向于投资在一些在遥远的未来才有回报的项目。这就产生了资源错配或“不正当投资。”
  什么是恰当的利率,谁也不知。但经验法则认为,利率应与经济的中期增长相适应。在美国,最优惠利率平均比过去40年的名义增长高出一个百分点。相比之下,1990年以来,中国最优惠利率平均比GDP增速低约九个百分点。
  低利率是中央政策的一部分,以促进投资和补贴国有企业。低利率也促使中国家庭投机股票和房地产。中国宽松的货币政策在过去十年已导致高通胀和资本市场的忽上忽下。在最近的一次泡沫中,上证指数从2006年初到2007年10月,涨了四倍多,然后又跌去70%以上。
  去年,货币供应增长了近30%,而利率远低于经济的名义增长率。再次,中国储户发现自己陷于对通长的恐惧和对高回报的贪欲之间。再一次,泡沫在中国的资本市场形成。
6.固定汇率和资本流入
  人民币是盯住美元的。低估的汇率促进了出口,并压低了利率。它还鼓励大量资本流入,主要以外国直接投资的形式。资本管制限制了热钱流入,不过,投机性资本流入最近有所抬头。
  许多新兴市场危机是由其货币引起的,因此,看到中国高达2.4万亿的庞大外汇储备,许多评论家感到很安全。然而,这么大量的美元应该是令人担忧的。它反映了一个散漫的国际货币体系的深刻不平衡。
  美元的标准使得一些国家,特别是美国,可以消费大于产出,由此积累了庞大的对外债务。其他国家,大多在亚洲,享有持续的贸易盈余,并取得巨大的外汇储备。
  有人认为,中国的巨大外汇储备使中国经济立于不败之地,这其实不对。这些储备可以用来购买外国资产、进口、或防御货币攻击。但有一类问题,它解决不了,比如,在资产泡沫破灭后,银行坏账大量出现,不良投资到处都是。正如一位评论家指出,相对于全球GDP,只有两个国家先前曾经累积过如此庞大的外汇储备,他们是1929年的美国和1989年的日本。
7.信贷繁荣
  为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和出口订单的崩溃,中国下令银行放贷。去年,新的银行贷款增加了近10万亿人民币,相当于29%的GDP。这些贷款大部分流向基础设施、房地产、以及国有企业。这使经济仿佛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类似推注肾上腺素抢救心脏骤停。然而,大多数分析师没有考虑信贷狂潮的后遗症。我们自己最近的经验证明后遗症是明显的。
  信贷扩张的规模本身就值得忧虑。信贷如此迅速地膨胀,很可能没有严格遵循标准。事实上,许多人相信,中国的银行体系会有另一次不良贷款的激增危险,就象20世纪90年代末发生的那样。然而,传统的智慧认为,只要中国维持经济增长速度,去年的贷款不会变坏。
8.道德风险
  主要的中资银行是由国家控制。他们曾有滥发贷款的历史。然而,市场认为,银行现在不会出问题。中国主要银行的市值全球领先,已经太大而无法倒闭。它们是中央经济政策的主要工具。坏不了。
  道德风险对银行体系带来的恶果,亚洲人并不陌生。在20世纪80年代,日本大银行也被视为财政部履行政策目标的工具,同时在利润上也受保护。当时,日本的银行市值雄踞世界第一。后来,这种信仰被证明是错误的。在“失去的十年”,日本的银行产生的亏损相当于它们的初始资本的两倍。1997年亚洲金融[3.04 0.33%]危机时,好几个亚洲国家都暴露出道德风险对金融系统的危害。
  给国有企业的政策性贷款曾给中国的银行带来麻烦。本世纪之交,标准普尔估计中国不良贷款占未偿还贷款的约50%。银行被重新注资,不良贷款打包给资产管理公司。这个救援行动相对没有痛苦。一些人估计,中国可能故技重施。另一些人认为,没有必要担忧,因为中国银行[4.29 -0.46%]已经实现了现代化,可以运用现代风险管理方法。如果中国的银行真的追求利润最大化,为什么还要在中央的授意下进行大规模的政策性贷款?
9.冒险的借贷行为
  2007-2008年的信贷危机暴露了许多美国和欧洲银行恶劣的贷款决定。在音乐还在响的时候,这些银行降低了贷款的标准。许多贷款用现金流无法偿还,为了让贷款不坏掉,他们需要进一步的资产价格升值。当市场回落,这些金融把戏现出原形。中国最近的许多贷款似乎就属于这一类型。
  例如,贷款流入基础设施项目,如新的铁路,收费公路和桥梁。这些项目由地方政府主办。然而,地方政府被禁止为贷款担保。相反,他们建立了融台平台,资本金由地方政府出,剩下的钱是由银行提供。据估计,去年一半的银行贷款,流到了这些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里。这些基础设施项目中,许多只有少量的现金流,甚至没有现金流。
  这些贷款将来怎么还?如果经济持续以过去的速度成长,可以假定这些新机场和收费公路将来都能产生收益。或者,地方政府可以靠未来的卖地收入来还款。麻烦的是,卖地收入占了地方政府收入的一半。因此,如果房地产市场回落,地方政府可能无法履行这些隐含的义务,顺利归还基础设施贷款。
  华尔街分析师称,因为中国没有把次级贷款证券化,所以中国的贷款系统是正常的。但中国的银行业有自己的独特的可疑做法。根据惠誉国际评级的测算,很多银行把贷款重新打包,出售给散户投资者、其他金融机构和企业。
  惠誉写道,“卖出贷款的银行承诺在未来某个时候回购贷款,在这种情况下,贷款可能不会出现在卖方或买方的财务报表中。”通过把贷款放在账外,银行得以让贷款增长率符合政府设定的限制之内。
  中国银行[4.29 -0.46%]业似乎特别不愿意报告问题贷款,因此没有人可以测出其信贷体系的健康程度。安永(Ernst &Young)会计师事务所2006年发表了一份报告,估计中国的不良贷款高达9000亿美元,这份报告随后被撤回。甚至在2008年股市崩盘和出口休克时,官方报告的不良贷款依然下降。惠誉指出,中国银行业习惯于不断地将问题贷款转期。银行员工也隐瞒不良贷款的动机。一个信贷员如果报告了他放出了问题贷款,他的工资会被 扣至低于农民工的工资。似乎很少人关心隐瞒不良贷款的做法,因为一般人认为,只要经济继续迅速增长,不良债权未来会转好。
10.泡沫
  信贷激增重燃了中国投资者的动物精神。去年上半年,上海股市强劲复苏。去年7月下旬的某一天,上海A股的成交量超过了纽约、伦敦和东京三大证券交易所的成交量之和。去年第三季,以市值论,中国IPO占了全球的三分之二。全球最大的10个IPO,中国占有七个。新股往往高倍超额认购,上市首日暴涨。去年10月,深圳创业板市场推出。开市首日,28家创业板上市公司涨幅在76%至210%之间,市盈率平均达150倍。
  高换手率、新股大量发行、新股一上市即劲涨、成立新交易所,这些都投机狂热的经典迹象。去年夏天,市场见顶时,上证指数的PE倍数为38倍。中国股票的高估值基于对中国经济前景的憧憬。不过,股市只是一个插曲,真正的大戏发生在中国狂热的房地产市场。
  本文讨论的许多红色警报信号在中国狂热的房地产市场随处可见:有一个夺目的增长故事(正在进行的城市化和未来的经济高增长率);建设热潮帮助中国实现GDP增长目标;低成本信贷流入房地产领域;腐败到处都是;道德风险普遍存在,相信政府不会让楼市崩溃;资产价格高估,投机盛行,凯恩斯讲的“动物精神”到处都是。
  住宅市场
  由于现金的利率低、股票波动性大,对中国储户来说,房地产是一个更有吸引力的选择。根据摩根士丹利的报告,在过去十年中,全国房价以8%的年均速度上涨。这一贯表现使人们普遍认为,楼价只能上涨。
  支持住房市场是中央经济刺激计划的关键一环:贷款利率被降低,银行被勒令打开信贷投放;抵押贷款的成数上升;向二套房的买家提供优惠的按揭利率;降低购房的税收。国有企业也受到鼓励进入住房市场。地方政府为购房者提供优惠券和居留证,他们还为新项目提供了近一半的融资。
  这些措施施展了魔法。去年,中国的住宅销售上升到3.8万亿人民币,比2008年同比增长87%。平均房价在2009年上升8%。几个地方的市场出现20%以上的强劲上涨。住宅新开工项目也迅速上升。新建住房开工(按建筑面积计算)在去年前11个月上涨了16%。2010年住房建设预计将再上升20%。这就提出了一个潜在的供过于求的问题。大家的一致看法是,新的供应随着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迁移,将随着经济持续扩大而被消化。
  但按现在大城市的房价,农民工毕竟是买不起的。大城市的住房所有者比例已经上升到70%。在北京,住宅建成的速度超过了人口增速。这种供应过剩的部分被地产市场“投资者”所吸收。最近的一项调查发现,最近已出售的房产有五分之一空置。由于新房子出租后往往价格下降,所以很多投资者选择把房子空着。公寓大楼夜间熄灯的照片,揭示了投机者的住 房所在。
  住宅价格已经高的惊人。摩根士丹利估计,即便支付了大笔的首付款后,供按揭的钱要占平均收入的43%。就全国而言,房价已攀升至收入的8倍左右。
  由于收入分配不均衡,这可能低估了承受不起的问题。在北京,房价与收入的比例已经上升超过15倍(2000-2008年平均为10倍)。相比之下,东京公寓价格在1990年达到高峰,为平均家庭收入的9倍。首次购房者据说要通过借家庭成员的钱来凑够首付款。隔代的按揭贷款也是日本20世纪80年代后期房产的一个特点。
  房屋已成为一个国家的困扰。最近几个月,几个重要的中国房地产开发商都对住房市场的泡沫表示了担忧,但华尔街没有理睬这些担忧。分析师说,如果中国经济继续以其最近的速度增长,那么一切都会变好。
  商业房地产市场
  商业房地产市场看起来也同样离谱了。作为刺激经济一揽子计划的一部分,中国政府允许开发商承担更多的债务,以促进土地的购买。去年,商业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长了21%。中国正在建设的房屋建筑面积总量相当于罗得岛(Rhode Island)的大小。
  按国际标准,在主要城市的商业租金也非常昂贵。去年夏天,在上海和北京的黄金地段,估计分别为每平米702美元和每平方米532美元。这些价格大体上与纽约相同,尽管曼哈顿的人均产出是中国大都市的4倍之多。
  国有企业被要求支持商业地产市场。他们标出了很多“地王”。例如,在2009年9月,中国海外发展[17.92 2.17%]支付人民币70亿元,购买了上海一块31.3万平方米的地,楼面地价每平方米人民币22400元。
  地方政府拥有所有土地的所有权,已是房地产市场繁荣的主要受益者。卖地收入约占其2009年收入的一半。去年,地方政府获得了人民币1.6万亿的卖地收入,相当于中央的刺激计划的40%,或者GDP的5%。这些收入被循环,作为开发商购买更多土地的贷款。正如前摩根士丹利经济学家谢国忠评论的:“当国有企业借用国有银行的钱,在土地拍卖中把钱交给地方政府,这个地价还有什么意义?”
  高层建筑正在纷纷建设,而按西方标准,空置率已经非常高。在浦东新区,空置率已达50%,但新楼还在盖不停。投资者自我安慰,如果中国的经济保持像这样迅猛生长,那么所有的空办公室将很快会有找到租客。
  梦想之地
  三年前,温家宝总理用“不稳定,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来形容中国经济。而经济危机并没有治愈这些个“不”。相反,中国过热的投资和天量的信贷加剧了上述的经济失调。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已经呈现出了典型的泡沫状态——过高的价格、疯狂的投机以及大量的新建筑物。这个泡沫迟早破裂。
  过去,当以上十个红色警报在一个经济体都显现出来的时候,总会发生令人不快的结局。预测泡沫何时破灭非常困难,因为泡沫总能推至极致。加上中国并不是一个纯粹的市场经济,让预测难上加难。国有企业可以被叫来支撑市场。像过去一样,亏损也可以被掩盖起来或塞到某处。但是诸如此类的手段并不能解决中国的问题,只能推迟问题的爆发而已。
  就算未来危机发生的具体时间无法预测,也并不意味着房地产市场泡沫的问题就应该被忽视。中国的房地产行业在中国的经济和金融体系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房地产投资占据着GDP的12%。对于中国的许多重工业,建设是主要的需求来源。根据中国证监会的数据,大约有20%的银行新增贷款直接流向了房地产市场。另外,房地产还是地方政府的重要财政收入来源,北京市去年20%的收入就是来自卖地。而大多数基础设施的贷款要靠地方的卖地收入来偿还。国企的大多数贷款以房地产做抵押。最后在正常银行系统以外,还有一个房地产借贷市场,数字不详。
  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事实上是中国的整个经济和金融系统,都形成了一个信仰,即未来中国将以过去的速度继续增长。这一假设让更多的投资变得合理,从而刺激增长,进而带来更多的投资。中国的这种现状令人想起互联网泡沫的后期,投资者把过去的增长率套用在了未来,然后被广阔的增长空间所迷惑。伴随着互联网的兴盛,巨大的投资创造的需求似乎印证了最乐观的预测。中国已经成为了一个梦想之地,一个“先建设,一切都会随之而来”的经济体。
  一个评论家把中国与好莱坞的惊悚片《生死时速》联系起来,中国就好像一辆装有炸弹的大巴在路上飞奔,而一旦速度小于每小时50英里,它就会爆炸。这个比喻很贴切。如果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低于8%,灾难可能就会发生。大部分新建的基础设施将会毫无用处。过剩的产能将在很多工业存在很多年。房地产泡沫将会破裂,而银行系统将面临大规模坏账。那些正沉浸于中国梦的投资者忽视了这样的场景。当中国这部巨型机器最终停滞,这些投资者们就会从美梦中痛苦的醒来。

 

作者:鸿运长久顺势昌 回复日期:2010-05-13 15:37:22 

 

  日圆不再便宜了!! 杯具很快要开始了!!
   美国打惨了欧元 ,当然欧元疲软也符合欧洲利益!人民币被升值10%多了,殴盟是中国第一大出口目的地!下一个就是日圆 时间很快了 ,日圆下一个是..... .......
   日圆很快要对人民币大贬值 也有可能 日圆跟美圆一起贬值 然后年底或明年上半年开始 ,人民币跟人民币计价资产成为下一个.....
   不同的是 日本能承受巨大波动 还能剪别人羊毛!
   等未来XX币崩溃 ,日圆基本上可以稳定或小跌,也有小概率跟人民币竞争贬值 ,引诱人民币贬值
   别傻布拉吉的 看东西涨价了,是涨价吗 呵呵 是通货膨胀 货币贬值涨价因素小.现在持有纸币等想购买东西时候要拿更多钱!别指望大副加息了,要走日本80年代低利率政策的可能性大.
  现在通货膨胀厉害 也不敢大副加息  中央摸底地方政府负债率 数据让高层“揪心
  中央摸底地方政府负债率
  政府负债,这一在保增长、促发展名义下集聚的风险开始抬头,并引起中央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
  本报记者从财税系统可靠渠道获悉,2010年元旦后不久,财政部等部门,向各省级地方政府负责人下发了一份特殊的调查问卷——“政府负债调查表”。
  知情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从初步反馈的结果来看,在从省级向市、县(市)和镇(乡)逐步下解的过程中,其暴露出来的数字让高层越来越“揪心”。
  如,近期,江苏省某主要领导在参加一次会议时透露,2009年,江苏经济发展在全国率先得到了企稳回升,但与此同时,各级政府融资平台的负债率与其他诸多主要考核指标一样,“位居全国前列”。
  “2009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在特殊时期,适当的负债是有利于发展的,但当经济趋向平稳的时候,应当要保持高度警惕。”江苏省财税系统的官员向本报记者表示,防范银行信贷财政化非常必要。
  防火墙:江苏财政厅设“风险科”
  为了防范负债风险,本报了解到,江苏省财政厅已率先于2009年在预算处下设立了“风险科”。
  上述江苏省财税系统人士介绍,“风险科”的最重要目的在于,研究强化地方债务制度建设,约束地方财政预算,规范地方政府投融资行为等。
  而地方政府负债的历史背景,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官员,屡屡提起。“也有可能会成为今年‘两会’的焦点问题。”一位全国人大代表说。
  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由于没有制度框架表明清楚中央与地方的事权划分,造成了当下中央与地方的现状是:财权过度上收在中央,事权过度下移到地方。
  从2003年开始,随着政府对公共服务职能的强化,使得基层政府的财力需求不断提高。同时,随着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的强化,中国的基层政府开始举债或负债运行。
  根据《预算法》规定,地方各级预算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不列赤字。但事实上,在预算内保持平衡的同时,预算外赤字正逐年抬高。
  接近财政部科研所的人士向本报表示,从2005年开始地方债进入偿债高峰期,“有的市本级政府每年到期本息近10亿元”。
  2006年,中央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曾对地方政府的债务进行摸底调查,但具体数字并未公开。
  如今,中央部门再启地方政府负债调查,会否能摸到更为真实的数据,还不得而知。
  警惕新增负债风险
  江苏省财税系统人士表示,在江苏,苏北各级政府的负债率明显高于苏南。
  有江苏省社科院专家透露,由省财政率先主导推行的“乡财县管”(针对苏中苏北)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苏南)的主要目的就在于控制县级以下的政府债务规模。
  经过2年多的努力,到2008年末,江苏各级政府的负债率已在可控范围之内。
  但2009年,江苏在全国信贷总盘子中获得9000亿元左右,超过1/10,投资成为主要动力源,拉动经济增长7.3个百分点。
  这一年积极财政政策和宽松货币政策的执行,使得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加剧,政府负债率已逼近甚至超过了警戒线。
  上述接近财政部科研所的人士透露,2009年全国9万亿信贷中,流向民企的约在10%左右,而央企和各级政府的“融资平台”、“投资公司”则获得了另外90%的规模。
  政府主导投资建设,以政府的名义担保向银行借钱,在此基础上,银行信贷财政化趋势明显,成为了呆账死账烂账的根源。
  南京工业大学金融系主任王冀宁教授告诉本报,根据他的研究,目前政府融资平台的效益都不好。
  政绩观改革
  对政府欠债的理解,多位江苏财税系统官员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在中国的现行体制下,这一话题并不需要太过担心。
  衡量政府负债的主要指标,中国当下普遍使用“当年债务占当年GDP”的比重,在江苏,衡量指标还有“债务占财政总收入、可用财力”等。
  按照国际惯例,这一比重在6%的时候为警戒红线。
  当地专家认为,化解政府债务主要有两个管道:上级政府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和地方经济的自我发展。
  江苏省财税系统人士向本报表示,适当的欠债有利于发展,他认为在中国可以放宽到“10%”。
  “原因很简单,按照目前的体制,中国国民每年创造的财富,被政府集中的超过60%。”他表示,“目前普遍的一个应对策略是,如地方主政领导因负债率过高而感到问题严重,就会在高度垄断的水、电、气等资源价格上稍微长一点点,以此来平衡债务。”
  但他同时表示,这只是下策,是民众显然不愿意看到的,更与未来改革的方向背道而驰。
  因此问题争议的焦点在于,如何科学界定政府债务的可控范围和负债率的最高限度指数,研究其如何自求平衡,减少或规避风险。
  从2010年新年中央政治局首次集体学习看,根据目前的改革方向,在上述问题中,财政部门被赋予了更多职能并得到强化。
  该专家同时认为,政府债务的研究和控制,其深层次的影响并不仅仅是财政问题,而是对政绩观的认知。
  江苏省委党校教授刘长江向本报表示,控制政府债务的一个可行方法是,“建议研究制定政府负债率指标,并由组织部门将其纳入到干部政绩考核的指标体系。” 

 

作者:homecat117 回复日期:2010-05-13 15:53:13 

 

  据高盛估算,中国政府15.7万亿元的负债主要包括中央政府国债、主要是地方融资平台贷款及债务的地方政府债务,以及在2000-2001年期间商业银行剥离但仍体现在资产管理公司账面上的那些不良贷款三大部分。其中,中央政府国债占GDP的20%,地方政府债务大致在7.8万亿元,约占GDP的23%,第三部分总额为1.6万亿元,接近2009年GDP的5%。三者累加,中国政府总负债占GDP的比例为48%。  
  假设zf需要把负债在2010年消除,在高盛数据的基础上,15.7万亿与M1货币量的比值,那么名义通胀率要达到71.36%才能消除这样的负债赤字。  

 

作者:鸿运长久顺势昌 回复日期:2010-05-13 15:59:24 

 

  下个风暴? 日财政赤字比希腊严重 ( 股指 外汇 黄金 )(转载)   
  作者:鸿运长久顺势昌 提交日期:2010-5-6 20:29:00 访问:963 回复:5
  
  希腊债务危机给全世界带来相当冲击,日本的经济专家警告说,不要用隔岸观火的态度来看希腊,日本现在的财政赤字比希腊还要严重!
  希腊的财政负债,是国家GDP的1.15倍左右,这已令希腊陷于破产边缘,也让欧盟受到相当大的冲击。但回头看日本,国家的负债为600兆日圆,大约是 GDP的1.89倍,远比希腊还要糟。
  专家们说,二次大战结束后不久,日本的财政赤字是GDP的两倍左右,那时的日本几乎破产,如今日本财政赤字不断增加,大概再两、三年就会和二战结束之际一样。
  经济评论家浅井隆预言,到2014年时日本将破产,到时邮政储金、银行存款、年金等所有资产都将化为乌有。虽然有人认为这样的预言夸大其词,不过日本的财政确实令人担忧。
  日本财政很明显的正在恶化中。92兆的国家岁出预算中,税收只有37兆,因此2010年度的国债发行额高达44兆,现在的鸠山政权又没有医治国家财政赤字妙方。
  最近鸠山政权最被诟病的政策之一,是免费发放给中学生以下的孩童每人2万6千日圆补助,这个被批为政策买票的做法,让日本政府多负担5兆日圆左右,要补足这个财政缺口,除了增税别无他法。
  日本副首相兼财务大臣菅直人已多次表达对财政赤字的不安,他说,“以现在的情况来看,不晓得日本的财政还能够支持多久?”他要求增加消费税改善财政问题,但历代日本政权都担心增税会丢掉政权,不敢贸然施行,鸠山首相也明言未来四年不增加消费税,让日本税收没有改善的空间。
  600兆的国家负债加上每年近50兆日圆的国债发行额,让日本一步一步走入危险水域。希腊危机影响全球市场,日本若出现类似问题,严重性将超过希腊不知多少倍。

 

胡说249 回复日期:2010-05-13 23:14:28 

 

  日本的问题如果用和希腊一样的标准来看的话是很严重,但日本有几个特点必须注意:  
  1. 日本国债的90%以上为日本人持有;
  2. 尽管有浪费和政商勾结的问题,日本的国债基本还是用在了人民身上。这里没有大的社会矛盾,经得起折腾。
  3. 日本现在的消费税只有5%,增税的空间很大;
  4. 日本政府有大量的国有土地储备,据说价值可以抵债;
  5. 日本有老龄化的问题,不过日本的人力资源似乎不是问题。日本的大多数家庭主妇的专业素养不必别的国家的在职人员低,日本退休了的人中至少有一半还可以健康地再工作十年。还有一个撒手锏日本至今还不愿意用,移民。愿意到日本工作的高素质人员应该不少吧。
  6. 日本这样的国家不应光看GDP,还要看GNP;
  7. 最重要的一点是日本人的集体主义精神和牺牲精神有多强,大家可以想象的到。这样的国家危机才是机会,我觉得日本的政客可能在等着一次危机,以便可以名正言顺地增税。  
  国际炒家很清楚日本的情况,所以只和日本政府唱双簧,但狙击日本好像目前还看不到苗头。  
  中国和日本都是爱装的国家,只是中国爱装老大,日本爱装孙子。

美国政府强烈要求中国政府降低房价和通货紧缩

 

作者:真理是这样的 回复日期:2010-05-13 11:18:45 

 

  我在天涯论坛上,多次用中国周易的生辰八字理论,预测中国的国运,到目前为止,基本都正确,而将来的预言一定会更加准确,会准确到全中国人都开始相信周易这个玄学。
  但我也想从政治和经济学的角度,理解清楚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方向,经过长时间的思索,总算理出了一个思路。由于我语文从小就没及格过,所以我的文章,大家就将究着看吧。
  为何美国政府强烈要求中国政府降低房价和通货紧缩呢?
  因为:
  1.美国在2006年发生了房地产次贷危机,而房地产次贷危机要求美国必须长时间保持低利率而不能大幅度加息,因为大幅度加息会导致美国房地产贷款人还款压力增大,从而出现更多房地产违约,从而导致次贷危机恶化,从而导致美国各大银行和美国政府破产。
  2.但美国政府长时间保持低利率,必然导致美国出现物价上涨的通货膨胀,而通货膨胀必然会强迫美国政府加息,所以,美国政府要想保持低利率,就必须尽量降低美国国内通货膨胀的速度。
  3.美国打压通货膨胀需要使用的手段一:由于美国是消费国,从其他国家大量的进口消费品,所以美国物价和其他国家的物价紧密相连,所以美国必须让美元长期升值,才能降低进口商品的价格,从而压低美国国内的通货膨胀,所以,2010年以来,美元对世界各主要国家货币都大幅度升值。但很多朋友就提出疑问:美国可是强烈要求人民币升值啊?这个问题,我后面在详细解说。
  4.美国打压通货膨胀需要使用的手段二:美国消费的大量中低端产品,基本都来自中国,所以中国国内的物价水平,直接影响美国的物价水平,就是说:中国发生通货膨胀,必然导致美国发生通货膨胀。而中国发生通货膨胀的唯一原因,就是信贷宽松和房地产泡沫。房价上涨必然导致通货膨胀的道理,天涯上很多高手都详细讲解了,我就不再啰嗦了。而我国2010年就开始发生严重的通货膨胀,从而导致美国也面临通货膨胀的压力,所以美国政府就通过种种手段,强迫中国政府出台各种打压房地产和打压通货膨胀的政策。但中国房地产不上涨的话,中国地方政府就丧失了高价卖地的土地财政收入,从而导致地方政府无法偿还大量的银行贷款利息和本金,从而导致中国的银行也全部破产,这也是中国政府不能接受的。所以,中国政府早晚会叫地方政府全部实行物业税,而且因为地方政府欠银行钱太多,所以物业税的税率会逐步抬高和扩大征收范围,从而导致房地产暴跌。另外,如果中国通货膨胀高居不下,自然导致中国政府无奈加息,从而也强烈的打压房价。而房地产泡沫破裂后,必然导致中国经济大幅度衰退,也自然导致房地产进入恶性循环,最终下跌80%到90%,甚至更低,直到人民币脱离固定汇率为止。因为,只有人民币脱离固定汇率制,中国政府才能随意的印刷钞票,来拯救房地产。但人民币脱离固定汇率后,中国政府随意印刷钞票,必然导致人民币对美元大幅度贬值。很显然,中国政府不能接受这样的事情发生。
  问题就出在这里:中国政府要保房地产不大跌,就必须不加息和不征收物业税,但这必然导致中国通货膨胀无法控制,从而导致美国无法控制通货膨胀,从而导致美国政府加息,从而导致美国次贷恶化,从而导致美国政府破产。美国政府为了自己不破产,就必须强迫中国政府打压通货膨胀,而中国政府打压通货膨胀,就必须使用各种货币紧缩政策,从而导致房地产泡沫破裂,从而导致地方政府破产和大量银行坏帐。
  大家看懂了吗?目前的世界格局是:要不中国通货膨胀,导致美国通货膨胀,导致美国加息,导致美国房地产完蛋。要不美国强迫中国通货紧缩,导致中国房地产爆跌?
  再补充些内容:中国房地产和物价上涨的最根本原因是中国的贸易顺差,中国贸易顺差越大,导致政府印刷的人民币就越多,那中国房价就越高,中国通货膨胀就越严重。所以,美国要想中国通货紧缩,就必须让中国贸易顺差大幅度降低,所以美国强烈要求人民币升值,但人民币升值会导致美国人买中国货的成本加大,会导致美国通货膨胀,所以美国并不是真的想让人民币升值,它只会利用人民币升值的政治压力,强迫中国政府答应它的其他政治和经济要求,从而导致中国消失贸易顺差,也导致中国通货紧缩。
  讲了这么多,就是要说明一个道理:中国房地产跌的越多,那美国房地产就上涨的越多。中国房地产跌的越少,美国房地产就上涨的越少。再说的直白些:中国人过的越好,美国人就过的越糟,中国人过的越遭,美国人就过的越好。也就是说:美国最终要把它的次贷危机转嫁给中国。
  再补充些内容。
  目前美国除了次贷危机外,还面临着财政赤字和高失业率的问题。
  美国要想解决高失业率的问题,就必须维持低利率的宽松货币政策和各种财政刺激政策,但财政刺激需要美国政府发行国债来筹集钱,所以美国需要让美元升值来保证低利率发行国债。但不停的发行国债,导致美 国财政赤字无限加大,最终难免让美国国家破产,所以,美国早晚必须把财政赤字降低下来。
  美国目前想到的降低赤字的方法是:发展新能源经济,通过新能源的科技进步,来解决财政赤字。但只有国外资金源源不断的流入美国,才能刺激美国人的科技创新,所以美元必须长期升值。但美国财政赤字那么大,美元凭什么长期升值呢?所以,美国只有打击其他国家,让其他货币比美元更糟糕,才能导致美元长期升值,才能让各国资金流入美国来支持美国的新能源科技创新。所以,美国2010年后,先后打击日本和欧洲,导致日本和欧洲的资金流入美国。而中国也吸引了众多的外资,所以美国自然不会放过中国,也一定会想方法,让中国的资金流入美国,要想让中国的资金流入美国,就必须打压中国经济,让各国资本家在中国无利可图,那各国资本家自然会撤离中国而去美国了。
   目前的世界格局变了,美国次贷危机前,各个国家是:你好我好,大家好。大家共同发展过好日子。而现在是:你好,我就不好。你不好,我就好了。能吃的大饼,就这一块,你吃的多,我吃的就少。你吃的少,我吃的就多。所以,美国从2010年开始,史无前例的大家各个国家,先用丰田汽车时间打击日本,再用希腊事件打击欧洲,再用人民币升值来打击中国。
   不出意外的话,以美元计算价格的话,中国房地产的价格,在未来20年内,必然会下跌80%以上。本想说至少跌90%,但想到大家无法接受,就说跌80%吧。我的估计:人民币对美元贬值之前,中国房价可能是先跌70%到80%,导致中国的银行破产,中国政府无奈之下,只好让人民币脱离固定汇率制来拯救银行,从而导致人民币大幅度贬值。所以,从长远看,以美元来计算的话,中国房地产是个没有下跌止境的投资品种。
   为何人民币早晚会脱离固定汇率制呢?因为房地产爆跌导致银行破产的时候,中国只能来印刷钞票来拯救银行,但人民币固定汇率制度下,中国政府必须根据贸易顺差来印刷钞票,而我上文说的很清楚,美国政府将来必然让中国政府的贸易顺差消失,所以中国政府在人民币不脱离固定汇率的情况下,就无法印刷钞票来拯救中国的银行业,所以,中国政府将来一定会实行浮动汇率制。
   但我不是建议大家去买美元,因为美国的财政赤字很大,美元也不是什么好东西,但欧元的问题也很大,不过,从长远看,人民币问题更大。所以,我的建议是:在2010年年底或2011年的时候,当人民币升值完毕,或人民币升值预期消失后,大家把自己换成美元和欧元,各换一半。黄金的投资价值不容易判断清楚,所以,我不评论是否该买黄金。事实上,美元、欧元、日元、人民币都很糟糕,但从长远看,人民币最糟糕。社会主义国家的特点,要么币值很稳定,要么突然贬值的令人无法相信。

 

作者:真理是这样的 回复日期:2010-05-13 13:06:56 

 

大卫·罗奇称中国经济增速将降至6%
  2010-05-12 15:24:31 来源: 东方早报网络版
  知名的中国经济及政治分析师大卫·罗奇认为,中国经济增长正在明显减速的边缘徘徊,不过带来麻烦的并非正在经历振荡的房地产市场。
  掌管着香港对冲基金Independent Strategy的罗奇指出,作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的中国目前已站在悬崖边,面临着银行大规模放贷带来的不可避免的冲击。
  他说,我们看到信贷泡沫已开始破裂。他预计中国经济将会明显降温,经济增幅将从此前的百分比两位数锐减至6%。
  虽然这一增速听上去可能不算太糟,但罗奇相信经济降温带来的破坏力只大不小,理由是中国银行领域将因这些年累积的错误投资和错误定价的资本而承受重压。
  罗奇说,中国经济已经见顶,除非美国经济真正复苏,并拉动中国的出口。
  他警告,未来中国将出现信贷增长和基建支出的严重缩水。
  对于严重依赖信贷和基建的中国来说,这种萎缩实属噩耗。罗奇说,在全球信贷危机期间,中国之所以成功摆脱衰退,主要是靠桥梁、铁路等基建项目支出的拉动,据估算去年的经济增长贡献中有约90%来源于此。
  罗奇指出,约85%的基建项目资金来自本地政府融资工具,它们是从国有商业银行中借了自己永远不必偿还的钱。
  罗奇说自己不看好中国的银行领域,预计随着问题贷款越积越多,银行薄弱的资本支撑状况将暴露,届时中资银行类将出现下滑。
  更令人担心的是,随着银行放贷枯竭,将没有资金来为基建项目继续注入新的投资,从而侵蚀中国经济增长模式中的一个重要支柱。
  人们对中国潜在资产泡沫的关注大多集中于地产市场,但罗奇认为房价飞涨是与其他领域不可持续的发展交织在一起的。他说,政府只针对地产价格发力将是无用功,“是泡沫自然会爆开,你控制不了它。”下面这篇美国调查报告认为:中美贸易顺差导致美国人大量失业。
  所以,美国下定决心消除中美贸易逆差是无法避免的事情,而中美贸易顺差消失后,中国将无法继续印刷人民币来支持银行对外贷款,那必然导致中国房地产崩溃。文章如下:
  中美贸易〕美国对中国贸易逆差造成美国240万份就业流失--EPI报告
  2010年 3月 24日 星期三 08:06 BJT 
   路透华盛顿3月23日电---经济政策研究所(Economic Policy Institute,EPI)周二发布报告称,中国不公平的对外贸易和汇率行为,令美国2001-2008年间失去240万份就业.
  报告称,中国"操纵汇率"是美国对中国贸易逆差的主要根源,其并称,中国其他一些政策也造成了这种逆差.
  美国财政部将于4月15日公布半年报,届时必须再次决定是否给中国贴上汇率操纵国的标签,尽管此举是奥巴马及前任总统小布什一直拒绝的,但近几周来美国议员们一直施压.
  该研究所分析师Robert E. Scott在声明中称:"政府干预让人民币人为被低估,实际上是在补贴中国出口...除非中国让人民币实际价值至少提高40%,并取消其他扭曲贸易的政策,否则美国贸易逆差和失业情况将愈演愈烈."
  2008年美国对中国贸易逆差从2001年的830亿美元升至创纪录的2,680亿美元,2009年又回落至2,260亿美元.
  中美商会称,2000-2008年间美国对中国出口增长了341%.2009年美国对中国出口持平于2008年的700亿美元,但对其他国家出口下降近20%.
  中美商会总裁John Frisbie表示:"中国在糟糕的一年表现卓越,是我们第三大出口市场,也是目前为止增长最快的出口目标市场."
  Frisbie并称:"就业与之(美国出口)相关,而且都是高薪工作."该商会追踪各州对中国的出口情况但未记录就业情况,因认为没有可靠方法来统计该数据.
  经济政策研究所报告认为,包括"大量"工业补贴、劳工和环境保护法执行不力,窃取知识产权和市场准入限制在内的中国其他一些政策,都造成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
  该报告将美国流失240万就业归咎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对美国贸易顺差窜升.(完)继续分析:
  当中国贸易顺差长时间消失后,中国银行将陷入无钱可贷的尴尬局面,因为中国银行已经贷出去的钱,收不回来,而每天贸易顺差提供的新资金也消失了,自然导致中国银行无钱可贷。既然银行陷入无钱可贷的局面,那企业倒闭和失业现象,就无法避免,同时,买房人贷不到款,也资金导致房价大跌,而失业也导致房价进一步大跌。房价大跌,导致地方政府用来抵押的土地价格大跌,同时房奴无力还贷,都造成银行实质性破产。
  这个时候,中国政府无奈之下,只好放弃固定汇率制,好让自己可以印刷钞票来拯救银行。但放弃固定汇率制和大量印刷钞票,必然导致人民币对美元大幅度贬值。
  所以,从最终的结果看,中国房价针对美元而说,未来下跌90%以上,是无法避免的。
  提醒大家注意的是:2010年3月中国出现贸易逆差,而2010年4月份,中国的贸易顺差只有16亿。这样的逆差或微博的顺差,持续时间一旦超过一年,中国的银行业,就将全面进入无钱可贷的尴尬局面,那个时候,房价就开始加速爆跌了。但我估计,房地产在2010年和2011年,只会小跌,真正的恐怖崩溃型下跌,是在2012年和2013年。  对大家的建议调整成:在2010年年底或2011年的时候,当人民币升值结束或升值预期消失的时候,把手上的人民币分成四份,分别换成:美元、瑞士法郎、日元、加元。 这四种货币的组合,可能是最安全理想的组合了。

 

作者:真理是这样的 回复日期:2010-05-13 21:58:39 

 

  告诉大家:中国政府已经没有能力再发动N万亿刺激经济计划了。因为中国政府的银行,已经无钱可贷了,财政上也没有积蓄去刺激经济了。09年的刺激政策,把中国多年贸易顺差积攒的老本花光了。
  中国已经连续两个月没有贸易顺差了,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那中国只有信贷紧缩,而无法信贷宽松,更别提大规模刺激政策了。  所以,未来中国房地产爆跌后,中国政府为了能印钞来刺激经济,就必然会放弃固定汇率制度,但放弃固定汇率制度的后果,就是人民币大幅度贬值。  中国政府印刷钞票的原则是:增加1美元外汇储备,就印刷6.8元人民币。但贸易顺差结束,导致外汇储备无法继续增加的时候,中国政府就无法印刷人民币。而银行以往贷出去的款都是坏帐而无法收回,这两方面导致银行无钱可贷。所以,未来中国政府根本没有钱去实行大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
  地方债从4万亿飙升至7万亿 恐成为中国最大危机 
   4万亿,5万亿……一直到了7万亿,地方债的数字几个月来迅速攀升。为了使中国经济尽快走出低谷,大规模的投资自然也带来了地方政府居高不下的举债。
  高达7万亿甚至更多的地方债务有可能会拖垮中国经济刚刚复苏的脚步。这一警示红灯也引起了决策层的注意。
  前不久,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在银监会举行的一个会议上强调,严守风险底线,有效管控银行业突出风险,尤其把整治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和房地产市场等作为关注重点。据悉,目前,银监会“四步走”的方针已经确立,对地方债的彻查活动已经开始,7月就会有结果。
  但是,在专业人士看来,彻查只能在短期内抑制地方政府融资,要想解决长期问题,更需要体制上的深层改革。
  沉重的地方债究竟有多少
  目前,记者所能掌握的最权威的数据应该来自于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在4月20日银监会召开的2010年第二次经济金融形势分析通报会议上的表述。
  刘明康介绍说,至2009年末,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余额为7.38万亿元,同比增长70.4%,占一般贷款余额的20.4%,全年新增贷款3.05 万亿元,占全部新增一般贷款的34.5%。
  “地方债务的规模究竟有多大,实际上是一个非常难以准确回答的问题。”当被问及地方债务究竟有多少时,中央财经大学财政学院财政系主任、教授曾康华如此表述。
  此前,有消息称,中国地方政府的债务总额已超过8万亿元,其中7万亿元来自银行贷款。甚至有传闻说,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已经达到了10万亿元。
  来自银监会的统计数据显示:到去年6月末,全国各省、区、直辖市合计设立8221家平台公司,其中县级平台高达4907家。而从地方平台公司贷款债务与地方政府财力对比看,债务率为97.8%,部分城市平台公司贷款债务率超过200%。
  据调查,某地市级平台2008年末贷款余额仅有12亿元,2009年迅猛上升到60亿元,为上一年的5倍。尤其是许多县级平台公司的融资来源中,银行贷款占90%以上。
  如此之多的投资资金,当然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地方政府对债务的依赖程度。
  “按照目前的实际情况,长远看地方债务偿还很成问题。原来曾搞过用一般预算的结余去偿还债务,现在估计地方总债务在10万亿元以上,而地方预算大概有 7万~8万亿元,怎么可能还得上?”在谈到地方政府的还债能力时,全国政协经济委委员、税务总局原副局长许善达分析说。
  去年地方财政中,土地收入1.6万亿,地方融资总量7.2万亿。按照6%的利率计算,地方政府今年需要支付5280亿元的利息,也意味着从土地获得的近1/3资金都付了利息。而随着地方政府今年土地收入的大幅减少,地方财政将面临着空前压力。
  地方债为何不断攀升
  “中国的4万亿投资计划中,实际上也是给地方政府开了一个口子。”中国社科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高培勇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为应对金融危机冲击,中国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两年内将以1.18万亿元的财政资金拉动社会资金配套形成4万亿左右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凡是能增加投资的渠道都增加投资,凡是能上马的项目都上马。”在他看来,刺激性的政策也刺激了地方政府的债务。
  但是,更多的因素来自于制度性的因素。“在财力不足的情况下,地方政府自然就想到借债了。”曾康华告诉记者。
  他解释说,1994年分税制改革,一方面,客观上加强了中央政府的财力,削弱了地方政府的财力,而转移支付制度又不完善,这就直接影响了地方政府的财力;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又要承担大量的公共事务支出。
  而在中国社科院财贸所研究员杨志勇看来,“只要政府间财政关系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地方政府要生存下去,总是需要想办法融资的。”
  而在很多人士看来,地方举债本身就是一种违法行为。天津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副研究员李冬妍说,根据我国《预算法》规定,地方政府是不允许赤字和发债的。
  他解释说,地方政府一旦举债,就处于一种非法、隐形地位,难以公开去评估;其次,各类不同项目由不同部委或同一部委的不同司、处分别审批,审批部门掌握的信息是分散的、不完全的,难以获得整合信息,因而无法将地方各类项目总负债水平作为审核指标。
  但是,贾康却告诉本报记者,他不同意这种说法。“现实生活中有如此强烈的需求,以至于逼着各种当事人以潜规则替代明规则。一味地强调监管,以为只要监管到位,问题就会解决,这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
  “地方政府负债的一个深层次原因是机制转换和体制改革的相对滞后,加上地方可用财力不足的压力。”财政部财经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他解释说,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不仅使预算法禁止地方财政负债的“明规则”被事实上的普遍负债这一“潜规则”强制替代,也催生了许多地方领导干部扭曲的负债观,即借债不怕还钱、自己借别人还、不还钱还能借到钱的错误逻辑,进一步助长了地方政府的盲目举债。
  风险是否一触即发
  据媒体报道,一些地方政府依托政府融资平台等方式举债已接近极限,地方政府性债务率已高达94%,个别县市债务率甚至已经超过400%。
  “目前以各种变相形式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形式发行的地方债没有纳入到地方预算,举债资金使用的预算约束不到位,透明度和规范性都不足,都容易酿成风险。”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综合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刘军民说。
  更有甚者,“如果地方债务风险爆发,许多项目难免会半途而废,地方政府融资链条面临断裂,很多地方经济发展也可能停顿。”全国人大代表、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尹中卿也警示说。
  记者了解到,地方融资平台的风险主要表现为系统性风险,很大程度上以未来经济增长带动地方财政收入增加、土地升值、招商引资等效益的显现。
  专家表示,这种风险并非哪家银行所能掌控。加之,此类贷款期限普遍较长,中长期贷款居多,风险具有隐蔽性和延后性。一旦资金供应有变化,不良债务问题将会在几年后浮出水面。
  今年1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国务院第四次全体会议上提出,尽快制定规范地方融资平台的措施,防范潜在财政风险。同月,央行行长周小川警告,相关问题处理不当可能会导致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无法偿还债务,给银行带来不良资产并造成其他问题。
  贾康告诉记者,其实,地方融资平台是过渡性产物,既有正面效应,又有负面效应,但是迄今为止,其正面效应大于负面效应。
  他认为,目前即使地方融资平台的负债为7万—8万亿,相当于GDP的20%多,加上名义指标的公共债务余额(占GDP的比重不超过20%),即政府债务占GDP的40%,尚不会出多大事。
  在记者采访的过程中,更多专家表示,不应过于悲观地认为地方政府债务率高就会出现债务危机。问题的关键在于,债务和经济的增长能否保持一个良性循环。如果财政经济能保持良好的发展,存量的债务风险是可以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削减、释放的。
  记者了解到,地方融资平台的风险主要表现为系统性风险,很大程度上以未来经济增长带动地方财政收入增加、土地升值、招商引资等效益的显现。
  专家表示,这种风险并非哪家银行所能掌控。加之,此类贷款期限普遍较长,中长期贷款居多,风险具有隐蔽性和延后性。一旦资金供应有变化,不良债务问题将会在几年后浮出水面。
  今年1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国务院第四次全体会议上提出,尽快制定规范地方融资平台的措施,防范潜在财政风险。同月,央行行长周小川警告,相关问题处理不当可能会导致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无法偿还债务,给银行带来不良资产并造成其他问题。

 

作者:真理是这样的 回复日期:2010-05-13 23:23:27 

 

  作者:854197 回复日期:2010-05-13 23:03:37 
    ..拜托,LZ,你说根据外汇储备来印刷钞票,这个是经济学上的概念
  问题是我们家ZF他懂这个吗?
  记得太祖时代我们有过几十万买米的时候,你担保他们不会耍流氓继续这么干?
  没钱?那些党产,地产多少钱?  
  回复这个问题:如果中国政府放弃了“根据外汇储备来印刷人民币的原则”,那外国资本家都会争相把人民币换成美元来逃离中国,这自然导致人民币对美元大幅度贬值,所以房地产对美元依旧是大跌90%以上。但中国政府轻易不会走这条路,只有当房地产跌到银行破产的地步后,中国政府才会考虑放弃紧盯美元的固定汇率制,而转变成浮动汇率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