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报:红色中国,绿色中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1:52:42

纽约时报:红色中国,绿色中国
作者:Bruce Usher 文 王玉珏 译
来源:纽约时报
来源日期:2010-5-6
本站发布时间:2010-5-10 0:10:03
阅读量:102次

  最近墨西哥湾灾难性的原油泄漏事故使舆论焦点又一次转向了清洁能源领域。让一些人感到欣慰的是,对太阳能电池板、节能灯泡等清洁能源设备的需求日趋旺盛。仅2009年一年,全世界在清洁能源技术上的投资就已高达1620亿美元。

  清洁能源很可能是21世纪最大的市场。而美国所拥有的技术、资金优势和创业精神将使这个国家有能力在今后成为这一市场的主导。然而,最近参议院对清洁能源法案推迟表决的消息却表明了这样一个事实:有效的清洁能源技术政策所需要的一个关键因素已经丧失,即政治意愿已经丧失。这一政治意愿本可以鼓励创新、生产和投资,以把新能源技术投向市场。

  美国在通往清洁能源的道路上耽搁得越久,它就越是在把这棵摇钱树拱手让给另一个已经做好准备的国家──中国。

  虽然对中国来说,要成为全球新能源市场的领军者,的确还有很长路要走,但它与美国不同的地方在于,过去几年里中国一直在调整其产业政策以适应这一目标。

  中国力图成为全球新能源市场领军者,并非是出于对环境保护的考虑,而是出于对就业问题的担忧。在可预见的将来,北京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保证就业率并提高人民收入水平。正飞速成长着的清洁技术产业是少数几个能够提供充足就业机会的产业之一。(事实上,我本人就在美国及海外做了新能源投资。)

  这已经不是中国第一次从气候变暖所带来的机遇中获取经济上的好处了。《京都议定书》限制了欧洲和日本在2012年前的温室气体排放。议定书中包括了多项市场化机制,用以把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成本降到最低。其中最大的一项机制就是清洁发展机制。在这一机制下,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可以将其实现的温室气体减排额度卖给发达国家,并能由此得到一笔收入。

  一开始,北京在碳减排交易市场中的动作并不快。无论是设立国内规管架构,还是发展专门技术,中国的进展都很缓慢,无力在这一市场中竞争。世界银行2004年的一份数据显示,当时中国在全球清洁发展项目中的占有率仅为5%。但是世行最新数据则显示,到2008年,中国的占有率已惊人地高达84%。

  在清洁能源领域,中国的脚步也将同样迅捷。在2009年,中国在清洁能源领域的投资高达近350亿美元,这几乎是美国投入的190亿美元的两倍。中国在这一领域高额的投入应主要归功于其鼓励使用可再生能源的政策。

  中国的战略正在奏效。在1999年,中国的太阳能电池板产量仅占世界总产量的1%,但到了2008年,中国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太阳能电池板制造国,其市场占有率高达32%,每年出口额达150亿美元。与此同时,2009年美国出口量最大的产品为民用飞机,出口额为350亿美元。

  如果不采取迅速行动来大幅扩展清洁能源产业,美国将远远被落在后面。因此,参议院的清洁能源法案至少应该在以下三点上采取积极的行动:

  首先,实行上网电价政策或可再生能源配额制。这两者规定了公共事业单位最少需购买多少可再生能源电量,或规定了其购买价格。一些州已经很好地实行了这两种机制,德克萨斯州的风力发电尤为突出。但是,中国已经制定了全国性的上网电价政策,而联邦政府要想和中国竞争,必须也制定出全国性的政策。

  其次,通过税收或限额交易来制定碳价,以此鼓励低碳技术。清洁发展机制为发展中国家制定了碳价。在中国,这刺激了成千上万减排项目的上马。在美国,制定碳价也将推动类似项目的开发。

  最后,重视对碳捕捉和封存技术的研发,并在这一领域保证美国的领先地位。这一领域将带来大量机遇,但没有哪家企业有财力进行独立开发。温室气体最大的来源就是煤炭的燃烧。第一个发展出经济可行的碳捕捉与封存技术的国家,将支配全球碳燃烧行业的减排行动。

  中国正在积极地把气候变暖带来的全球性挑战转化为本国发展的机遇。如果中国想要成为新能源领域的领军者,就要有足够的技术来保证卓越的生产力和较低的制造成本。而要发展出这样的技术,中国仍需十年。如果美国忽略自身发展,让中国得以有更多时间来增强竞争力,那美国就不仅是新能源技术赛场上的输家,更是一个弃权者。

  (作者是哥伦比亚商学院的行政管理人员,曾在一家经营减排项目的企业任首席执行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