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的大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2:18:33

据北京晨报报道,一个大蒜一元多,超市标价卖到19元/千克,你敢相信这是大蒜吗?比肉贵、比鸡蛋贵、比白菜更贵,可惜就是没有绿豆贵。不过,两年前,一袋40斤的大蒜才两三元钱,今年这袋大蒜要价200元。河南大蒜身价短时间内暴涨100倍。

家住郑州市农业路附近的娄女士在丹尼斯超市买了5个大蒜,花了5.5元。“一个大蒜超过一元钱,这也太贵了!”她把大蒜拎在手里看了半天,有点犹豫吃还是不吃。

这间超市的大蒜标价为每千克19元,而猪后腿肉价格却为每500克6.98元,一斤猪肉拼不过一斤大蒜。

48岁的周岩是南阳人,在郑州卖中牟大蒜已经8年了。在他的印象中,大蒜从来没像现在这样“金贵”。

“前年这个时候,一袋大蒜(40斤左右)批发价才两三元,之后从去年新蒜上市价格一路飞涨,同样一袋大蒜,今年涨到200多元。”老周说。

杞县是全国著名大蒜生产、加工、贮藏、销售基地县。据杞县农产办负责人说,全县今年种植大蒜40万亩,现在已有3万亩大蒜还没有收获就被外地客商提前收购,蒜农已经入账一亿多元。(据《大河报》)

菜价高位态势短期内不变

全国各地目前延续着菜价居高不下的态势:山西、河南出现菜比肉贵的情况,长沙出现居民“淘菜潮”,威海大蒜批发价格创历史新高等等。据新华社全国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行情系统监测,虽然未来几个月菜价处于季节性下降区间,但整体高位运行的态势短期内不会改变。

不排除游资利用天气“炒菜”

新华社经济分析师分析认为,今年菜价走势异常的原因有四:一是今年同期气温明显低于往年,蔬菜生长缓慢且产量明显下降。以价格飞涨的大蒜为例,主要原因是“倒春寒”导致山东、河南、河北等主产区大蒜减产严重且上市期推迟。二是农资价格和劳动力成本上涨,进而带动蔬菜生产成本提高。三是油价提高导致运输成本有所增加。四是不排除有游资利用前期干旱和低温题材炒作一些品种价格。(据新华社)

大蒜大蒜,谁说了算?对待涨价,种蒜者乐观其成,反正多少也有点赚头;炒蒜者喜不自胜,一轮涨价下来,收入比种蒜强就足以自慰;真正笑到最后到是掌握定价权的外资,他们不动声色,隐藏在资本与供求背后,大赚特赚。

3个大蒜3元钱。过去只有几毛钱一斤的大蒜,如今整整涨了几十倍,有的地方甚至上百倍。

商务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自今年4月中旬大蒜价格开始上扬,7.5元、12元、15元、17元、20元……大蒜价格上升曲线异常“坚决”,如今,早已贵比猪肉了。

种蒜者:恢复性上涨

“大蒜价格有序波动本属正常,但像今年这样的涨法确实罕见。目前每公斤生蒜价格已突破历史最高点。”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主任刘普合表示,正常的价格波动是供需关系变化的信号,但剧烈的价格波动更是价格扭曲和市场无序的信号。

但“大蒜之乡”——来自山东省金乡县的种蒜者看法与专家并不一样。这个县每年流通大蒜达160多万吨、占全国大蒜产量的1/5,仅2009年,金乡县的大蒜出口供货量在120万吨以上,占全国的70%以上;直接出口40万吨以上,出口日、美、俄等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创汇2亿多美元,故有“世界大蒜看中国,中国大蒜看金乡”的说法。

“今年大蒜价格的猛涨,是大蒜价格受市场制约,多年低谷运行的一种自我调节,和其他的农产品价格上涨一样,是市场的恢复性上涨的结果,有些媒体所说的游资炒作并不是最关键的因素。”金乡县副县长刘鹏表示,2007年、2008年由于大蒜价格严重偏低,蒜农种植成本在每亩1200元左右(不含人工成本),加上人工,总成本约在2000元左右,也就是说每公斤大蒜价格在1元左右时,蒜农仅赚取人工辛苦费。而蒜农亩均收入2007年为1400元左右,2008年为700元左右,亏损严重。蒜贱伤农,在2008年秋,种植面积大幅减少,金乡减幅在15%左右,全国减幅在25%左右,由于种植面积和蒜农生产性投入双双减少,导致2009年全国大蒜总产大幅减少,约比2008年减少30%以上。

刘鹏表示,货源紧缺,国际市场需求增加,国内需求趋旺,形成了大蒜价格上涨的情况。刘鹏表示,具体上涨的原因有三个:一是总的供应量不足。以金乡为例,2009年5月初冷库内有上年度冷藏蒜40多万吨左右,而现在只有7万吨左右。二是今年大蒜的出口量不断上升。以金乡为例,今年一季度,受国际大蒜需求强劲的拉动,共出口大蒜5.7万吨,比去年同期上涨了10%。出口量的骤增无疑让原本就紧张的大蒜供需矛盾更加突出。三是国内需求迅速增加。国民对大蒜的医疗保健作用的认识也逐步提高,加上国内一些疫情的发生,食用量、医疗、保健、添加剂需求上升,国内市场持续升温进一步加剧了供求不平衡。

倒蒜者:谁还去种蒜?

市场供应相对紧张,大蒜价格算是“火借风势,越烧越旺”。然而,一轮涨价下来,真正的蒜农并没有得到多少好处。原因何在?种蒜的不如倒蒜的。拿业内流行的一句话说:现在谁还去种蒜啊?

记者替蒜农算了一笔账:每家以10亩计,以目前4000元/吨的高价算,10亩蒜产10吨,收入4万元,扣除每亩1500元的成本,纯收入仅为区区2.5万元。在当前社会条件下,该收入离小康或致富的标准相差甚远。

作为处于产业链最低端的蒜农,往往获取的价值最少。刘普合表示,市场不是万能的,价格扭曲的例子很多,尤其在是小生产与大市场矛盾突出、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很低的情况下,只靠“市场调节”是不能保护弱势群体的农民利益的。这需要依靠两手来解决问题:一是着力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这也是中央一号文件的明确要求,要形成示范社、示范村和示范产区的有机的经济体;另一方面,要着力提高大蒜市场流通的组织化程度,即市场要活跃、有序、公平、保护农民。这两手都离不开政府的作用,政府的各种作用中,加快制度供给、形成较为完善的市场规划至关重要。

外资:死守定价权

“大蒜问题只不过是中国经济话语权丧失一个典型的情况。”东方市场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王涛表示,虽然中国是大蒜最大生产国,山东是大蒜生产最多地区,但大蒜价格却不由他们说了算。定价权问题在中国很普遍,中国的大豆产业、钢铁产业、纺织产业,几乎都是世界最大的生产国,但都没有话语权,最根本问题在于产品定价权掌握在外资手中。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中国大蒜出口约占世界大蒜贸易量的90%,可大蒜的定价权却不由中国说了算。

或许正是看到这方面的弱点,山东方面加强了对大蒜价格的定价权争夺。刘鹏表示,目前,金乡刚和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计划建立全球的金乡交易官网,出台全球性的大蒜价格指数,这样也可能会进一步增加对价格的影响力。

“争夺行业定价权,是中国许多产业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王涛表示,只有取得行业价格话语权,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所取得的绝大部分利益,才能归中国享有,否则,中国的角色就将长久地在产业链利润最薄弱处挣扎。

中国大蒜产量占全球七成以上 缺乏深加工

2010年05月09日17:48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5月9日电 (记者雷敏)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倪元颖日前表示,目前中国的大蒜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70%以上,但国内大蒜加工产业链过于简单,大蒜出口更多集中在初中级产品上,多以鲜蒜销售为主,深加工产品非常少,因此经济效益也相对较低。

  倪元颖在“中国首届现代农业物流暨(金乡)大蒜产业发展高端论坛”上说,当前国际上开发的大蒜加工制品,约有130多种,但中国只有40多种。目前我国大蒜加工产业链过于简单,主要消费渠道是国内直接鲜食,再有就是保鲜出口,且多以鲜蒜出口为主,深加工产品非常少。发达国家农产品产后值与自然产值的比例,在3比1左右,美国达到3.7比1,德国、日本也在2.7、2.5比1左右,而我国还不到0.5比1。

  倪元颖认为,要保持大蒜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必须发展深加工,实现品牌价值。一方面提高产业附加值、拉长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另一方面,进一步缓和我国大蒜产销失衡的矛盾,避免种植风险。

  据了解,中国的大蒜种植面积达70万公顷左右,占全球大蒜种植面积的60%以上,主要生产基地集中在山东、河南、江西、广西、安徽等。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是大蒜生产加工和出口的重要基地,素有“中国大蒜之乡”的美誉。

  “中国首届现代农业物流暨(金乡)大蒜产业发展高端论坛”由中国流通三十人论坛、中国蔬菜流通协会、山东省济宁市人民政府主办,旨在为金乡农业物流和大蒜产业的发展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推动金乡大蒜产业在更广阔的领域快速发展。

大蒜成投机客新“金融玩具”

2010年04月15日07:33中国新闻网

天灾之后,人祸就在附近徘徊。从甲流,到西南旱情,投机者似乎找到了新的金融“玩具”——农产品,大蒜、辣椒、甘蔗,轮番蹂躏,打着自由市场的幌子,制造着一个个“信息陷阱”,低买高抛,大赚特赚,至于这些“玩具”的真正生产者农民,根本就玩不起这个游戏,一没资金二缺信息,除了围观,还是围观。

大蒜:涨价已进入“续集”

甲流过后,大蒜炒作并没有偃旗息鼓。

“最近大蒜卖得太贵了,刚便宜没几天,怎么又涨了?”近日,胡女士在上海浦东新区博兴路上的正育菜市场买菜时发现,原本几毛钱的大蒜,每公斤价格已经一路上涨到10元左右。

记者了解到,去年年底大蒜价格还维持在9元/公斤左右,春节期间上涨到11元/公斤上下,春节过后回落到9元/公斤,最近两天大蒜又贵了,一下子回升到11元—12元/公斤。

菜贩并没有从涨价中获得利益。在正育菜市场卖菜多年的高先生告诉记者,上周进蒜的时候价格就涨了,而且一天一个价。“这几天来我这儿买蒜的人明显变少了,人家一问价,撇撇嘴就走了。毕竟这东西不当菜吃。你看我这蒜,好几天了,也没卖出去多少。”

大蒜作为调味品,其价格上涨对饭店影响最明显。“大蒜涨价我们饭店最吃亏,平常家里能吃多少蒜?我们一天连做带扔就要用不少,但又不能因为这个上调菜品价格。”

对于大蒜上涨的原因,经营调料批发生意的路先生认为,除了因为大蒜断档的季节原因外,人为炒作是促成蒜价上涨的主要原因。摩根士丹利亚洲首席策略分析师娄刚介绍,只需要一座仓库,一些现金和几辆卡车就能完成。他们会在仓库尽可能多地囤些大蒜,然后哄抬价格。

“在这轮大蒜涨价潮中,受益的并不是蒜农,大蒜价格上涨真正的受益者是中间商、批发商和有自己生产基地的大企业。农民驾驭市场的能力很弱,根本不能对此作出及时的反应和预判。”娄刚说。

不断飙升、愈演愈烈的蒜价已引起各方强烈关注。在这种农产品价格短期内陷入疯狂的怪相背后,炒作资本进入农产品领域等新问题令人警醒,而如何实施有效应对,避免类似情况反复出现,成为考验多方智慧的课题。

现实情况表明,大蒜价格的急剧波动,固然与近年来大蒜种植面积减少、总产减低、蒜源偏紧等因素有关,但与此同时,炒作资金的强势进入和投机行为的盛行更是主要因素。一段时间以来,无论是“流感”、西南大旱,还是北方部分地区的“倒春寒”等,都成为炒家们的有效“手柄”,强化大蒜减产预期,扭曲大蒜价格市场信号,甚至囤积居奇,伺机套利。

必须看到,大蒜价格的急剧上涨,农民并未成为主要受益者。一方面,囿于传统格局,在整个农产品的流通过程中,农民处在最低端,其议价能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都严重不足,赚个盆满钵满的只是那些翻云覆雨的炒家。另一方面,暴涨之后必有暴跌,一俟炒作资金抽身而退,留下的将是混乱的市场和急转直下的行情,蒜农受伤在所难免。

“疯狂的蒜价”无异于一次警醒,暴露出当前农产品生产组织、炒作资金监控等诸多问题,包括当前农产品市场监管和调控等方面的欠缺。要有效防止农产品暴涨暴跌,逐步扭转多年来屡屡出现的卖难、损大肥小,丰产不丰收等异常现象,需要各方努力,多管齐下。要从生产到流通环节进行多重监管和调控。一方面着力提高农业生产经营和流通的组织化程度,把产地的优势变成市场的优势,集中话语权;另一方面,政府部门要及时摸清农产品家底,及时发布权威信息,消除市场误解和恐慌。同时,适当运用收储和投放等手段改善特殊情况下的供求失衡,从而厘清市场本来面目,铲除炒作土壤。在这样的情况下,政府的有效作为既是从根本上保护农民利益的应尽之责,也是维护市场秩序之必须。袖手旁观的失职行为只能让疯狂的炒家得寸进尺。

只有让农民和市场紧密联系起来,农业、价格、经贸等各个政府管理部门加强信息沟通和干预联动,形成监管合力,才能打造和保持健康、有序、公平的市场体系。

  

辣椒:或突破70元每公斤

如果说大蒜还是甲流题材的“续集”,那么辣椒已经靠上了另一题材——西南旱情。

随着旱情日趋严重,作为我国干辣椒主产区的云南、贵州、广西、四川、江西等省区,已经开始出现秋季辣椒大面积减产的趋势。广西农产品批发交易协会常务副会长曾铁光表示,今年秋季旱区干辣椒总产量同比将减少八成左右。据悉,目前西南旱区辣椒价格已经上涨到每公斤50元,远远超过历史最高水平的每公斤40元。

一些辣椒经销商告诉记者,2009年干辣椒由于产量锐减,价格已经上涨了,2010年干辣椒价格有可能突破每公斤70元的大关。现在已经出现了大批商户向农户“交订金”,要求预定今年8月份辣椒的情况。

投机商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已经开始悄然布局我国秋冬季节的辣椒市场,趁机催涨中国的“辣椒价格”。熟悉期货市场运作规律的专家张力帆告诉记者:“2009年我国辣椒总产量不过390万吨,即使按照每公斤40元计算,所需要的资金不过1500亿元。根据资金杠杆效应,实际上只需要150亿元就能够实现对中国辣椒的掌控。按照国外游资的炒作手法,届时辣椒或会被炒高到每公斤100元的‘天价’。”

食糖

食糖:两年价格被透支

“幼苗由于严重缺水,导致蔗种完全发酸、变色、变质,生长点基本坏死。这意味着到5月份之后,整块地都必须重新犁田,无法继续种植甘蔗,必须更换别的作物。”广西省百色市田东县的一位技术人员张军忧心忡忡。

类似的情景正在广东和云南的各个甘蔗种植区上演。据悉,以甘蔗为基础的食糖是中国重要的战略储备物资,而广西、云南是中国甘蔗主产区,两省区的食糖年产量占全国食糖年产量的80%以上。甘蔗的减产直接威胁到食糖的产量。

广西百色甘化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进显认为,广西食糖比上一榨季减产25%左右是必然的,如果干旱情况进一步延续下去,减产幅度很可能超过30%,甚至达到35%左右。

“如果干旱延续到今年5月,也就意味着会透支今明两年的糖价。食糖价格的飙升首先是从供求关系的波动开始的。”广西糖业协会秘书长张鲁宾说。

一位业内人士明确表示:按照目前的态势计算,1100万吨的产量很难达到,可能只有1000万吨,而2011年的食糖产量更加不乐观,“干旱实际上已经透支了今明两年的糖价”。(国际金融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