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牛真“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02:55:25

任 彦《 人民日报 》( 2009年2月10日   15 版)

印度牛真“牛”

  世界上对牛最为敬重的地方当属印度。牛在印度被尊称为“圣牛”。

  印度农民家中大都养牛,他们待牛如同家人一样。有钱人把牛厩建得和人住的房子一样,盖不起牛厩的人家就让牛和家人住在一间房里,有的人家因房小,宁可人睡露天,也要让牛进屋安眠。早晨起来,主人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为牛梳洗,然后为牛准备一份包括有面包和水果在内的早餐。而主人一家则食用比较简单的印餐——干烙饼蘸豆糊糊。

  牛在印度是圣物。很多印度学者研究认为,早在3000多年前,印度教徒是吃牛肉的,但后来发现牛最具有奉献精神,于是便不仅不再食用牛肉,而且对牛敬若神明。吠陀时期的印度教典籍明确规定,禁止杀牛和禁食牛肉,对牛要顶礼膜拜。印度学者认为,之所以厚待牛,主要是因为吠陀时期的游牧民以及后来几代游牧民的生活严重依赖牛,牛不仅能为人类提供牛奶,还能充当耕田和运输的劳动力,即使是牛的粪便,也能当作生活燃料。久而久之,印度便形成“圣牛”文化。

  时代的发展,并没有动摇“圣牛”文化的根基。圣雄甘地对牛就崇拜有加,他说:“尊敬、保护牛类,是人类最崇高的行为,这种行为能使人超凡入圣。牛,它代表一切生物,人类经过对牛的尊敬可达万物化一之圣境。牛为亿兆人民的母亲,慈爱的化身。”印度教教徒占印度人口的80%以上,他们对牛的感情和甘地差不了多少。印度现在最大的一家牛奶公司的名字就叫“母亲奶制品公司”。印度人不仅不吃牛肉,而且听任牛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牛走累了,就地卧倒,睡上一觉,绝没有人惊扰它的美梦;牛饿了,随便走到一户人家,或是一个菜市场,马上就会有人把“饭菜”奉上。甚至还有人每天定时给流浪牛送食物。

  看着印度人对牛的态度,我真觉得在印度做牛真好。老一辈中国人在回忆旧社会的苦难时,常用“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来比喻当时生活之悲惨,而现在一些印度牛的日子堪称“幸福无比”。

  在印度各大城市的街道上,常常可以看到这样一道景观——大摇大摆的牛在马路中央徜徉,长长的车队静静等候牛踱着方步走过马路。1857年初,英国殖民当局用牛油和猪油做润滑油涂在子弹上,严重伤害了广大信仰印度教和伊斯兰教士兵的感情,结果点燃了印度民族大起义的烈火。

  印度法律规定,杀牛者问罪。不过,这项法律在两个邦无法律效力,即西部的卡拉拉邦和东部的西孟加拉邦,在这两个邦杀牛是合法的。于是,在印度中部通向东西这两个邦的主要干道上,时常可以看到有几百头年迈的挤不出奶的母牛、筋疲力尽的公牛和小公牛犊被驱赶着向屠宰场走去。其场面虽浩浩荡荡,但也让人心生酸楚,可不这样,又怎么能解决城市的“牛多之患”呢?

  印度大部分地区不允许屠宰老牛,而贩运老牛又属违法,这就造成了牛的数量只增不减。目前,印度有大牲畜5亿头,约一半是老牛。有人说,“如果印度不吃掉老牛,老牛将吃掉印度”,这话不无道理。那些生病的、年老体弱的牛往往被主人抛弃放生。于是,大量可怜的迷途牛,在城市乡村四处流浪。它们阻碍交通、传播疾病、制造垃圾、污染环境、破坏市容。如何合理处置老牛,成了印度政府的一件头疼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