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县概况-甘肃文县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6:47:43
文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麓,东接四川广元市,西连陇南武都县,南达九寨风景区,北邻陕西与宁强县隔江相望.地处东径1040 16' 16'' -1050 27' 29'' ,北纬度320 35' 43'' -330 20' 36''。东西长217公里,南北宽156公里,幅员面积5000平方公里,辖20个乡(镇),有汉、藏、羌、蒙、撒拉、东乡等11个民族,总人口25万人。县委、县政府所在地文县城关。
全县自东向西由亚热带丘陵区向高山峻岭、深山峡谷区展布,形成西高东低的地形。山峰海拔高程1000米-4187米之间,河谷海拔高程550-1650米。全县属长江流域、嘉陵江、白龙江、白水江水系,为亚热带北缘山地气候,年平均气温5-150C,年均降水量400-1000毫米,年平均日照数1200-1800小时,无霜期250-310天。 文县山谷迭宕、江河纵横、森林繁茂、物产丰饶,地上地下资源十分丰富。
一是矿产资源富集。全县已探明金属非金属矿藏30余种,其中硅石矿带绵延达100公里,为全省第一大矿;重晶石探明储量4000万吨,远景储量近1亿吨,为全国第一大矿;碧口地区铜矿探明金属储量近15万吨,为陇南全区第一大矿.全县25个乡(镇)均有黄金分布,著名的阳山金矿,初步探明储量308吨,控制储量在进一步扩大中,类卡林型金矿中,排名亚洲第一,世界第六大矿。因此,文县自古就有"金三角"之称。此外,在前震旦系碧口下亚群和震旦系碧口上亚群成矿带广大区域内,有铀、锰、铁、钴、硫、镍、煤、磷、水晶石、冰洲石、毒重石、大理石、石灰石等,发展原料工业、加工工业条件优越。
二是生物资源丰富,种群数量庞大。在两个总面积为2500多平方公里的国家级、省自然保护区内,栖息着100只大熊猫,2000多只金丝猴及羚牛、雪豹、大鲵、林麝、黑熊等38种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全部兽类77种;鸟类275种、一级保护4种,二级保护24种,列入《中日候鸟保护协定》的47种;高等植物2160种,其中全国新科5新变1个,甘肃新记录33濒危珍稀植物珙桐、香果树、红豆杉等617种。在白水江、白龙江、团鱼河、丹堡河、白马河、马连河、中路河、洋汤河、龙巴河,有亚热带海洋类鱼资源68种,有每尾重达100斤以上的鲤鱼、1公斤以上的野生甲鱼、小黄鱼、有野生花卉"黄海棠、红海棠、毛杓兰、西康兰、铁橡树、京山梅、太师、台灯树、紫牡丹、映山红、黄杜鹃、红杜鹃"等100多种。有虫草、贝母、当归、大黄、白芪、天麻、猪苓、杜促等1260多种野生、家种中药材和绿色食品山野菜珍品,"蕨菜、微菜、皇菜、黄花、水蕨、刺嫩芽"等20多个品种。与此同时,拥有珍贵大型林木真菌"蘑菇、香菇、羊肚菌、猴头菌、牛肝菌、松茸、黑木耳、金耳、银等194种。
三是水资源充沛。境内有两江、八河、360多条小溪,年径流量达200亿立方米,水资源理论蕴藏量345万千瓦,可开发295万千瓦。
四是旅游资源独特。有历史悠久的三国古战场遗址,邓艾偷渡阴平凿山修筑的古栈道、忽必烈之子阔端攻陷文州后焚毁的古代城廓、农民起义军李自成与清军战斗过的中寨、屯寨、铁楼寨、哈南寨"四大边寨",有朱元障本征伐蜀连连攻破的"临江关、火烧关、五里关、玉垒关、悬马关"等五大雄关和南起甘肃四大名镇之一、古称小苏州的碧口-范坝-店坝-对树沟-摩天岭-凋楼河-清凉寺-永宁寺-凤凰山、让水河与丹堡河构成的百里自然风景区,有白马河60里白马民族风情区、位列我国四大天池之首的洋汤天池-天池生态公园近30个美不胜收的自然景观群。这些自然风景、名胜古迹与四川九寨沟、武都万象洞、武则天故乡广元、平武报恩寺、江油李白故里织成了一方庞大的旅游网线。
文县偏居甘肃东南一隅,不仅是"三国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而且是我国著名的大熊猫自然保护区。2002年,联合国正式接纳保护区为人与生物圈计划成员。同时有据史学者、民族学研究人士考证为氐族扣裔的"白马藏族文化",氐羌村寨,藏羌民俗等独特的民族习俗,已引起国内外学者\专家的关注.文县是一处偏僻秘境,一块充满神奇的宝地。"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山上雪花飞舞,山下桃红柳绿"的光热气候,造就了"全天候"迎客的良好条件,但"藏在深山人未识"。
文县人民热忱欢迎您前来观光考察、投资办厂,开发这美丽动人的河流与沃野。我们愿诚交四方宾朋、八方友好,共同开发文县大地的丰富宝藏。
行政区划
文县辖3个镇、20个乡、1个民族乡:城关镇、碧口镇、尚德镇、铁楼藏族乡、丹堡乡、刘家坪乡、玉垒乡、范坝乡、中庙乡、口头坝乡、尖山乡、临江乡、梨坪乡、舍书乡、桥头乡、堡子坝乡、石坊乡、石鸡坝乡、中寨乡、马营乡、上丹乡、肖家乡、店坝乡、屯寨乡。
文县历史悠久,秦以前俱属氐羌,汉置阴平道,三国时魏置阴平郡,南北朝时建阴平国,北周明帝封“文”置州,明洪武四年降州设县,古时称“阴平”。
自然地理
文县西高东低,东西长约217公里,南北宽约156公里,最高海拔4187米,最低海拔550米,山地约占总面积的90%,境内白龙江、白水江由西至东穿流而过,汇入嘉陵江。
文县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垂直气候差异明显,形成了亚热带、温带、寒带叠次镶嵌的不同气候类型区。年平均气温15℃,无霜期260天左右,降水量400--800毫米。具有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的气候特点,适宜于南北多种动植物繁衍生栖。
文县地处内陆腹地,属秦巴山区,地形独特,构造复杂。境内山高林密,江河纵横,素有“陇上江南”之誉,资源十分丰富。境内地形的复杂性和气候垂直分布的多样性,天然造就了丰富的生物种群。已查明的野生植物多达数万种,尤以出产中药材著称,素有“千年药乡”之美誉,野生动物达1661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62种,属大熊猫、金丝猴、羚牛等世界珍稀野生动物的主要分布地区。发展特色种植和特种养殖潜力巨大。
境内已探明的金属矿和非金属矿有20多种,100余处。其中储量大、品位高的有金、铜、硅石、锰、重晶石、大理石等。矿产业有望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历史沿革
文县,历史悠久。早在原始氏族公社已有人类活动。县境内堡子坝乡朱家台,石鸡坝乡哈南寨坪均有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马家窑类型的文化遗址。《尚书.禹贡》记入梁州之域,周时为雍州地。战国至西汉初为氏族所居,《史记.西南夷转》"白马最大,皆氐类"。
秦朝统治势力达到这一地方,西汉高帝六年(公元前206年)置广汉郡平道;东汉为蜀国都尉治;三国时初属魏,曹操改广汉属国为阴平郡,蜀汉置阴平郡;东晋南北朝间、氐族部落割据为"阴平国";西魏后北周明帝二年(588)改郡置为文州;随废郡,置建昌,曲水,正西三县属文州;唐复置文州;宋、元沿置文州。明洪武四年(1371)降州设置文县,清、民国间文县隶甘肃省阶州(武都专区)辖。一九四九年十二月十一日国民党县政府投降,和平解放了文县,文县回到了人民手里。在中共文县委、文县人民政府领导下进入了新的时期。
文县之"文"是沿用文州之文而来,始封称于北周明帝二年(公元558年)故文州、县得名已一千四百年的历史了。从大局讲在一千多年前的北周明帝宇文毓促进了南北朝历史的大转折,停止了战乱、结束了大混乱、大分裂的魏晋南北朝,统一了中国。从小局讲,南北时期氐人创建的"阴平国"(今文县一带)割据势力,百多年来武力相争,战乱不 息,到宇文毓时期也逐渐平定。当时统治者为了百姓安居乐业,奖励氐族的"归顺"决意偃武修文,以"文明教化"来统治这块地方,故封"文"置州,始称"文州"。到明洪武四年降州为县,叫文县,沿用至今。
地理交通
文县,位于甘肃南部,与川、陕交界,东南与四川青川、平武县接壤,西邻四川九寨沟县和甘南藏族自治州,北接武都县,总面积4994平方公里,辖两区,20乡级(镇),305个行政村,有汉、藏、回、满、朝鲜等民族,总人口25万。文县历史悠久,秦以前俱属氐羌,汉置阴平道,三国时魏阴平郡,南北朝时建阴平国,北周明帝封“文”置州,明洪武四年降州设县,古时称“阴平”。 文县西高东低,东西长约217公里,南北宽约156公里,最高海拨4187米,最低海拨550米,山地约占总面积的90%,境内白龙江、白水江由西至东穿流而过,汇入嘉陵江。 文县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垂直气候差异明显,形成了亚热带、温带、寒带叠次镶嵌的不同气候类型区。年平均气温15℃,无霜期260天左右,降水量400--800毫米。具有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的气候特点,适宜于南北多种动植物繁衍生栖。 文县地处内陆腹地,属秦巴山区,地形独特,构造复杂。境内山高林密,江河纵横,素有“陇上江南”之誉,资源十分丰富。境内地形的复杂性和气候垂直分布的多样性,天然造就了丰富的生物种群。已查明的野生植物多达数万种,尤以出产中药材著称,素有“千年药乡”之美誉,野生动物达1661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62种,属大熊猫、金丝猴、羚牛等世界珍稀野生动物的主要分布地区。发展特色种植和特种养殖潜力巨大。境内已探明的金属矿和非金属矿有20多种,100余处。其中储量大、品位高的有金、铜、硅石、锰、重晶石、大理石等。矿产业有望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境内中国四大天池之一的洋汤天池,景色秀美,风光迷人;碧口水库,高峡平湖,水天一色,大熊猫驯养场、黄龙寺隔山相映,一线相通,形成了具有最佳选择性的旅游热线。
国道212线从文县东西贯通,两条省道和十多条县乡道路与国道连接,南达成都、重庆,西连九寨沟、黄龙寺,北通武都、兰州,形成了县内外四通八达的公路运输网络。数字程控电话网城乡贯通,数字移动通讯设施完备,有线电视网向农村扩展,城镇服务功能日趋完善。
社会事业
近年来,文县围绕改善民生和促进经济社会文明进步、科技、文化、教育、卫生、广播电视、计划生育等社会各事业蓬勃发展,并取得良好成效。
文县坚持以人为本,加快科学发展,努力促进社会各项事业。该县今年计划实施社会事业项目19项,已完成   项,正在加紧建设    项。科普示范、科技培训广泛开展,实施科技项目2个,完成投资18万元。新开工建设教学楼17幢,9009.37平方米,完成投资496.54万元;二期危改工程完成投资330万元;苗圃行动完成投资49.4万元,教育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文县一中高中部迁建正在按期进行;“两免一补”政策得到较好落实;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2006年高考本科及独立院校上线人数达到338人,比去年增加135人;卫生基础建设进一步加强,争取项目资金330万元,新修和维修乡镇卫生院2所,县医院医技楼和传染病区工程已竣工,正在进行室内装修,县妇幼站综合办公大楼已开工建设。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和各项优先优惠政策得到全面落实,巩固和提高省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成果工作稳步推进,救助计生困难家庭38户、4.8万元,7乡9村169户享受到“少生快富”工程资助资金21万元,316户“农村两户”家庭享受到了初升高、高升大专加10分的优惠。广播电影电视事业健康发展,全县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到51%和90.3%,“2131”农村放影工程进展顺利,已完成放映910场。文化艺术事业绽放奇葩,小米的诗歌获全国大获,刘启舒的《文县漫记》十卷、《白马人》,李世人的《漫步阴平道》陆续出版发行;书画交流、书画展览、文艺采风活动经常开展;送文化、送科技、送卫生“三下乡”活动深入开展;成功举办了三次采茶节,助推了茶叶产业大发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广泛,举办了首届农民运动会、环城长跑赛等大型赛事;由县文化局、文工团创作的喜剧小品和音乐舞蹈多次获全省大奖;白马民族文化已走出市外,走向全省,成为文县的“文化品牌”;白马人服饰、白马人原生态民歌、铁楼民歌、玉垒花灯戏、中寨琵琶、洋汤号子等民俗文化“瑰宝”得到挖掘和保护。在此基础上,由叶珍全、张财林、谭昌吉、张玉林等挖掘、收集、整理的《文县民歌》、《山歌五百首》、《文秘礼俗》、《歇后语集锦》已编辑出版,并广为流传。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参加养老保险达到3041人,失业保险达到5200人,医疗保险达到6736人,三条保障线得到较好落实,拨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140万元,下岗及再就业补助资金66万元,按时足额发放了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331万元;就业再就业工作进展顺利,新增就业140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