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使用手册2_连载(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1:25:53

第10节:骨折为何长久不愈



  7.骨折为何长久不愈

  有一位武林同道,一次与人比武后受伤,掌骨骨折。经过治疗,复位后,一直不能消肿。俗话说,伤筋动骨一百天。可是半年过去了,他的掌伤还缠着绷带。

  问询之下,才知道骨折复位没有问题,就是不长骨痂。一般来讲,在复位以后,五周以上时间,骨折部位的淤肿就会消退,开始逐渐生成骨痂,才能彻底恢复功能。像这种骨伤经久不愈,不能形成骨痂,一般来讲是肾的阴液亏损所致。我摸了摸他的尺脉,细弱无力,属于典型的肾阴虚。随口问了句:"最近房事是不是比较多?"他嘿嘿一乐,默认了。

  这位同道因为长年习武,身体非常棒,精力旺盛,夫妻生活很和谐。虽然这次掌伤了,但这点小伤他没放在心上,认为休息一段时间就能养好,所以生活一切照旧,没有任何禁忌,但就是断裂的掌骨一直愈合不了。中医认为肾主骨,生髓,骨枷的生成取决于肾精的充盈与否,房事过于频繁会大量的耗损肾精,不利于骨枷的生长,骨折的部位也就很难愈合了。

  给他讲完了这翻道理后,他觉得很对,求我帮他治疗。我告诉他首先一个月之内坚决不能同房,要保精养气;二要坚持服药,并给他开了一剂滋补肾阴的汤药,配合骨折挫伤散两药交替服用;三是在饮食上要清淡一些,少吃大鱼大肉,吃多了鱼、肉容易动火生痰,不利于骨枷形成。

  这位同道是个性急的人,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去医院检查,骨折部位骨枷基本形成,达到了临床痊愈。

  现代医学认为,骨折与肾的关系不大,或者是没有直接关系,所以对待骨折病人并没有交待禁止同房的医嘱。就好比现代医学认为手淫无害论一样,这一点我会在后文详述。

第11节:天不怕冷--温补肾阳的强身绝招(1)



  中医认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牵一发而动全身。历来把肾和骨的关系联系得非常紧密,一些骨病、骨折及常见的颈腰椎病,从补肾论治,都有着很好的治疗效果。

  在此给年轻的朋友一个医嘱,不管身上哪个部位发生了骨折,保养期内千万不能同房。前辈们说的"伤筋动骨一百天"是很有道理的,因为骨折后伤及元气,同时损害全身经脉的气血运行,骨折后需要大量的肾精来参与修复滋养,大约一百天左右的时间才能基本痊愈,此时如果再频繁的同房,肾精亏损就会更大。所以说骨折后一定要保精养气,才有利于骨折的愈合。希望大家不要忽略这一点。

  8.冬天不怕冷--温补肾阳的强身绝招

  我们为什么会说现代人有80%的是阳虚状态,这个观点出来以后,在网上和平时与同道的交流当中,有很多人心存疑惑,强烈要求我解释一下。那么在这里呢,我就稍费笔墨,和大家交流一下。

  其实不管从传统医学或现代医学来讲,我们都知道体液占人体比重的70%左右,体液是人体存在的有形的阴性物质。从理论上讲,如果把体重100斤人的体液全部抽干,那么这个人最终的体重只有30斤左右了。基于这种论述,实际上体内的阴性物质占到了一个绝对不平衡的比例,阴阳是不对称的。内经里说的"阴平阳秘"很多人不能正确的理解,实际上阴平就是要维持体内阴液的相对平衡。同时要加倍的呵护阳气固卫的能力。因为阳在人体内相对于阴而言是永远不足的,所以古人谆谆告诫我们一定要保持这种"阴平阳秘"的状态,这里的秘有"固护"的意思,就是在告诫人们不要耗散阳气。

  关于阴平阳秘,已故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巨赞法师,根据自己多年的修持心得,写过一篇短文专门论述。巨赞法师是峨眉临济宗的传人,当年的峨嵋丹道医家周潜川先生代师收徒与巨赞法师同为临济宗的正宗传人。文革中巨赞法师受周潜川先生冤案的牵连身受囹圄,在狱中日日修持,可以在冬天只穿一身单衣而不畏寒冷。可见阴平阳秘之说,不仅是一种理论,而且也是一个修持方法,对于增强人的体质,益寿延年大有裨益。巨赞法师有一篇文章我收藏多年,并且按照文中的方法亲身体验过,确实有御暑抗寒的效用。现将原文附下,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参考习练。以慰巨赞老法师,得之于民还之于民的心愿。

  我们身上有一处最不怕冷的地方,那就是眉心上一寸左右处。阳是代表热的,似乎可以说它是阳电或阳气集中的地方;还有一处最怕冷的地方--肚脐,可否说它就是阴电或阴气集中的地方。阴性静而阳性动,要调整阴阳,必先发动阳气,使阳秘阴平。


第12节:天不怕冷--温补肾阳的强身绝招(2)



  为了探讨这个理论,我意念集中于眉心上一寸,双目微闭,不管呼吸,也不用舌抵上颚。经过十天左右,感觉有一缕紫光从眉心在体外直射脐中。开始脐部不受,把光弹回。这可能是阳中有阴、阴中有阳,同性相斥的关系。仍继续坚持练。又过几天,紫光下射,从脐部进入腹内,这时,脐下左右两旁发生旋转式内动,先由左至右,再由右至左。一星期后,内动停止,而在紫光下射脐中之时,脐外发现白光一团,光明耀眼,与阴阳电互相接触时发生的情况相同,只是没有声音罢了。以后,白光由大变小,由光明变弱,十余日后,光不见,腹内自觉上下翻转,颇觉舒适。直到一年之后,才完全平复。坚持练下去,又觉脐内有一缕淡黑色的光由体外射向眉心上一寸之处,此光经过数日,渐也变成白色,此时头脑清醒,精神极佳,此即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之理。由此,我认为《内经》中所说的"阴阳之道,阳密乃固",并非王冰所注释"阴阳交会之要者,正在于阳气密闭而不妄泄尔"的房中术观点,而应该理解为:阴阳就在自己身上,脐有"守于内"或"吸入"的功能,眉心上有"卫于外"的功能,人体因阴阳相互作用而保持体内平衡常态,但人体热辐射使人能量不断耗散,若是阳密,就可以不致放射太多而固了。从此,我的身体变得不怕寒冷,过冬时,只要穿单鞋袜就可以了。

  其实巨赞法师介绍的这个方法,其功效还远远不止于此。通过这个方法的锻炼,还能激发人体的很多潜能。勤加练习,自能体悟到其中的奥妙,诚佛家所谓"有缘者得之"。

第13节:藏在河图洛书中的养生秘法(1)



  9.藏在河图洛书中的养生秘法

  看这篇文章之前,请大家先跟我一起体验一下:全身放松,端坐在椅子上,眼睛微闭,口微张,然后吸满一口气,吸到不能再吸为止,再用鼻孔慢慢呼气,分六次呼出,呼气的节奏要均匀细长,身体始终保持放松状态。第六次呼的时候将意识引到腰肾处。然后体会一下,腰肾部是不是有一种轻松舒适、微微发暖的感觉?

  在我的上本书《黄帝内经使用手册》中,我给大家介绍过"瞬间强肾法",很多读者从中获益,我也很受鼓舞。在外地做活动的时候,不少热心的读者觉得不过瘾,向我咨询还有没有其他强肾健肾的方法。盛情难却之下,我只好把道家极为珍视的河洛数息法介绍给大家。这个方法与瞬间强肾法有异曲同工之妙,但传承更加隐秘。

  李白诗云:"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世人把它看做一句极富想象力的诗句,看重它的文学价值。但在有修为的人看来,这句诗其实隐藏了道家修炼的一个重要观点。即肾水的生成问题。李白被誉为诗仙,与道家颇有渊源。他的诗中,有浓重的道家思想。一生爱上名山寻仙的青莲居士,说他懂得道家功夫一点都不为过。我想,如果他没有道家传承,断然想不出这句契合养生修道的千古绝唱。

  肾水的生成问题,还带出了如何补肾的问题。古人说的是肾的气,现在一般说的是肾的形,体用不分。不明白这个问题,那么补肾就会存在很大的误区。事实上,补肾一直存有误区。关于肾水的生成,一般认为,肾在下,主水。总认为是阴亏,用六味地黄丸补肾,结果是越补越亏。甚至有些医家也不明就理,还美其名曰虚不受补。实际上肾在下,主水,指的是肾与水的关系,犹如一个盛水的器皿,并不是生水的地方。河图在论述事物的生成时有"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的说法。这可能是最早关于"肾属水,来源于上"的论述。

  其实古人早就在论著中点明了水火既济的奥秘,如《尚书洪范篇》就有"水性下流,火性炎上"的论述。水之源一定在上,下流者其气一定在上。同样的道理,上炎之火其质一定在下。所以古人的小周天产药,先天真火启动是从下丹田开始。丹者,赤也,赤者,红火之象。丹田真火发动,全身活力四现,暖洋洋的犹如沐浴之方起。有些前人认为,左肾右命门,实际上左右两边都是肾。丹道医家认为命门的真正位置在小腹。小腹一凉脑门一热,人就不行了。所以养生上贵在脑门常凉,小腹常暖。尤其是小孩,小腹一凉就容易出问题。

  在生活中,很多人都认为自己是肾虚,殊不知,肾虚在中医里分为肾阴虚与肾阳虚两种。按我这些年的临床经验来看,真正肾阴虚的比例很少,大部分人是肾阳虚。其实从上古医家一直到医圣张仲景,一直沿用温补肾阳的方法来补肾,其中最著名的是八味丸。古人不仅用它来温补肾阳,还用来治疗消渴症(相当于现在的糖尿病)。到了宋代,有一位精通儿科的大医学家钱乙,为了补充小儿先天不足等五迟症,将八味丸减去了附子、肉桂两味,变成了六味地黄丸,去滋补小儿先天形体的不足,取得很好的疗效,成为一剂千古名方。可惜,不明就里的很多后世医家一直陷入肾属阴,肾虚就是肾阴虚的这一谬误里,错误地把它当成了成人的补肾良药,一味补阴,自然会越补越亏。按照丹道中医的传承,六味地黄丸真正的效用是补肝的,肝主疏泻条达,具有生发之气。所以说能够对小儿的生长发育有很好的帮助。因为成人之后,形体基本定型了,所以对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的作用就不大了。在补肝方面,用六味地黄配合柴胡类的方剂,对慢性肝病患者有着非常好的疗效。古人认为,乙癸同源(中医认为,乙代表肝木,癸代表肾水),即肝肾之气同源,是非常有道理的,六味地黄丸补肝即是一个很好的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