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岂无尴尬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18:02:13
年轻岂无尴尬伴(2010-05-05 16:10:33)转载 标签:

杂谈

随笔

散文

介绍人

分类:杂谈胡侃



年轻,朝气蓬勃,但同时也意味着嫩稚,还不够成熟。在生活中,就难免会有令自己尴尬的事情发生了。

记的一次单位加班后,去餐馆吃饭。当时数我最年轻,所以有些跑前跑后的事情,即便人家不指使,自己也抢着做。点好了菜,我又跑到厨房,要了几头大蒜,然后坐在那里,给大家逐瓣地扒开分配。财务科长是位老大姐,就给我使眼色。我不明白,只好凑到跟前咨询。

陈科长告诉我,分给大家,让他们自己扒好了。然后就悄悄地附耳告知,你的指甲没有剪哦!我低头一看,可不,长长的指甲,里面是半月的黑圈。我登时满脸通红,知道了“症结”所在。

自那次以后,我再也不给人家扒蒜了,即便洗了手,剪了指甲,也不扒了。因为我知道,那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我们单位科室的那些女士们,个个讲究得很,那位陈大姐就是个局长夫人。

但通过这件事儿,我很感激她,让我在刚刚踏上工作岗位,在很年轻的时候,就明白了这个生活细节和卫生习惯,在职场上的重要性。虽然那是上个世纪的70年代,人们的生活水平还不够高。

 

不久,年轻的我,又犯了一件不大不小的错事儿。那是跟随公司唯一有大学学历的同事“张大学”,出差去红光糖厂。“张大学”可是单位里的宝贝,不但穿着打扮洋气不俗,而且长大于大都市的他,见多识广,小县城里的我们,都对他刮目相看。

红光糖厂是一家特大型制糖企业,那个时候是计划经济,工厂只管生产,而产品全部由省里统一分拨调配。省里糖业公司在厂里设有驻厂办,驻厂办主任姓陈,我们此行的目的,就是拜访人家,送点礼,请求在春节旺季之前,将分配的白糖指标落实给我们。

省驻厂办设在工厂的宾馆里,房间内铺有红色的地毯,那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踏上地毯,进屋的时候,没有让我们更换鞋子(幸亏没有换拖鞋,如果那样的话,那个味道,一定会让大家都不舒服的)。

陈主任对我们很客气,拿出香烟来招待,是当时最好的上海出产的“牡丹牌”。我俩都会吸烟(后来我戒掉了),便也不客气,每人点上了一支。然后是交谈,谈话主要在陈主任和“张大学”之间进行,我只是出个耳朵听听而已。

大概过了半只香烟的功夫,张大学偶尔地回回头,才发现了“端倪”。他发现客人的我,竟然把烟灰都弹到地面上了。而地面上可是厚厚的纯羊毛地毯哦!

与陈大姐类似,张大学向我使眼色,又撇嘴,又瞪眼的。看见我无动于衷,依然坦然自若地在哪里照旧弹着,无奈,他便把自己的手帕拿了出来,放在我的面前,指了指,并带头做了一下示范。我才明白过来,可是为时已晚,地面上的烟灰,已是白茫茫的一片了…..

这下可倒好,把人丢到外场去了。从宾馆里出来,“张大学”冲着我好一顿发火,我认错连连,后悔不已。陈主任自己不会抽烟,所以他也没有准备盛放烟灰的器具,但这不是主要的。

现在普通家庭都备有烟灰缸,可在那个年代,许多家里根本没有,其实也没有这个必要。在那个时候,一般百姓家里的地面,都是土的;好一点的,是砖铺的。平日里习惯了往地下弹烟灰。

那次教训深刻,影响了我几十年。后来看见客人抽烟,我就会主动地为其拿来工具,以避免尴尬场面再次发生,呵呵!

 

现在的年轻人,都是自己找对象,而我年轻的时候,大多是要经人介绍的。一次,单位里的大姐给介绍了一位,是一家商场的副经理(那个时候叫主任),由于对方的各方面条件都很好,我未免有点气馁,底气不足吧,表现有些紧张。

见面的场所,就是介绍人的家里。有大姐作陪,还有大姐的女儿,一块陪着聊天。见面的过程大概持续了半个多钟头吧,基本上都是她们几位在说话。偶尔问问我,我的回答也是简单得很,或者点一下头,或者是答应一声,期间竟然没有一句超过5个字的长语。

“漫长的”会面终于结束了,按照惯例,双方当事人要回避,然后由介绍人分别询问一下,这初次见面的印象,或者感觉。当时我心想,肯定没戏,因为自己表现的太差,太糟糕了!可是没有想到,居然印象不错。这是大姐后来告诉我的,让我出乎预料又喜出望外。

更有意思的,是大姐女儿对我的评价。她说,“叔叔太稳重了,佩服!”假如不是童言无忌,假如不是出自大姐之口,一定会认为这是在讽刺我。如此“稳重”,岂不要贻误“终身大事”?呵呵!

尽管后来这桩婚姻没有如愿,但那次经历却使我久久难忘。

 

年轻的自己,屡屡在关键时刻“掉链子”,或大或小地,给自己的成长带来一些影响。虽然是负面的,但也有一些积极因素在其中,“吃一堑、长一智”嘛!

“年轻人犯错误,上帝都会原谅的”,这是谁说的,记不得了,但我喜欢这句话。

本山大叔说,犯了错误就该,改了再犯,犯了再改,还是好同志嘛,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