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在水中的鱼汉碑的临习与创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5:17:58
汉碑的临习与创作
乐在水中的鱼 发表在 书法&绘画 华声论坛 http://bbs.voc.com.cn

  汉张迁碑以古拙方劲闻名,我学隶书,对其倾注了极多的心血,临习多年,每临一次都有不同的感受。这里帖出来的习作,是意临其碑额的篆字。汉篆的特点非常明显,它不同于秦小篆的圆柔温雅,而是圆中带方,总体的感觉是结字是方扁的,用笔也带有隶法,方笔铺毫而线条中实,结体处于非篆非隶之间,故显得力沉气厚,笔力千钧。比较有名的有《袁安碑》《祀三山公碑》等等,此外,汉碑额的风格也十分强烈,我曾深入临习了大量的汉碑额字,以及秦诏版字,另外,对于汉印,也常用毛笔展小为大临习,对汉篆花的功夫是比较多的。
  昨夜写完一篇文稿,临睡前我有一个习惯,读一下碑帖,或散文,如有书写灵感,就彻夜的写下去。当我翻到张迁碑,虽很长时间没有临写了,但当初我临的碑额,大家还是比较赞赏的,过了这么多年,我突然有一种冲动,临一下。我用毛边纸从不同角度切入的临作,具体说来,一是实临,忠于原帖的,二是意临,主观意识强烈,也就是现在的这张,在临的时候,强调隶书的意味多点,力求用笔多变,不悖于方楞的用笔,在方的意识中,强调用笔、结字的自然,线条追求的是一种沉着,中厚的效果,一些用笔,还特意的加强了波画的意味,在章法上,也是用隶书典型的章法,即“手拉手”的形式,这些,都是强调隶意,和原碑相差很大了,但总体的气息,还是努力保持原碑的古拙意趣。
  “得道”一幅,是用好大王碑的底子,加入张迁的一此笔意,此两碑,总的来说是气息相通,都是以古拙闻于世,虽然用笔一方一圆,但整体的风格并不"撞车"。我写了多年,常是交替临习,得益良多。此作完成后感到,篆隶相融痕迹明显,未能出于自然,特别是“得”字,开篇不好,但还是坚持写了,总体觉得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当努力完善为好。
  “此地”一幅,看似是行书,实为隶书的底子,因为有汉碑的骨子,结体在隶楷之间,字的空间布白我受八大山人的影响比较大,八大的书作,也是以古拙胜,我的取法主观的意识也极为清晰的。至于结果,还是让大家为我多提点意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