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地藏法音《心性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0:46:17

 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八十年农历九月五日子时

诗曰:心性清净本是佛  圆觉自性性有性

               明心见性悟无生  自然光量遍十方

地藏菩萨曰:修行人生道路坦途是或窄路,事实上是由自己决定的。只要修行中,心无拘迷,必可与他人之心契合,尴自由自在悠然的过日子。若是被现象界的空相所拘囿,则一定不得自由。修行人惟有超然跳脱至现象界之外,方为禅心所应有的处世态度,而不为世俗利益摇动心志。能绝对的独立,才可以说是达到了禅的悟境。只要本性心灵开阔,即使是坐在半斗之中,心灵本性亦能飞升天外,照见无限景观。又说,生活在现代都市中,人尽管想安静生活,也根本不得安宁。今日,静慧弟子率精进闭关人员,隐遁于九华山自然业森林之中,则与大地共生共作,生活的方式极为安闲适意。

像这样,能以安祥宁静的心处世的修行者,才可以说是人生的达人,一生风风无浪,平静安稳。达摩大师在少林寺中面壁九年,终日默坐,禅心虚寂。大师从一以文字示后学,变可能使许多修行人感到纳闷。其实,细体达摩大师面壁九年的虚寂生活,即可知在安闲恬箐的坐禅之中,所获窥的玄机是超越言语的。

生活忙乱的人或是修行者,不妨先做一个深呼吸,然后再盘腿试着打坐,必可复归平静,得到恬静澹宁的安适的生活。今夜著作开始。请弟子发问。

静慧法师问:感谢菩萨再次开悟智慧。余个人修持从禅定中,体悟一个人生命中的烦恼,好比天空浮云。方才飘逝,立时再度掩至,缠结心头,困挠周身。人如果困于红尘心事,一生无所超脱,烦恼集结,实在可悲!应该淬厉磨炼,超然世俗,心灵堂保清净,才不致为外事外物所污。请示菩萨,禅宗有:明心见性之法门,修行者如何分别:明心“及“见性”后之心境如何?

地藏菩萨答:性是本性,心是真心,心性二字,在禅宗多不分别讲,即有时说心,有时说性,然实拂一事区略解释,此乃佛学根本问题,初学道实不易聆悟。心性本自空明,后迷而染,则颠倒妄见,即生死六道而无了期。佛门有多法门,遵规而修,自然可断见思惑,断后本性即可明心见性。而明心见性谓之圆觉。此圆有深浅大小,须用自己智慧体悟方平知之。

静慧法师问:心的本体在空间上说是横遍十方,那我的心如此,你的心如此,众生的心亦如此,结果要挤到哪里去呢?

地藏菩萨答:一室一灯,光满全室,若装千灯,灯灯有光。一灯之光已满全室,九百灯光,挤往何处?请悟之也。

静慧法师问:阳明称,心无念时,天机不息,一息便死六祖亦有一念绝即死之语。请问人天死后之识神,是否无念?又人死为鬼,鬼亦有念否?

地藏菩萨答:如如不动,是谓真相,一念之起,全真成妄,此是背德,背觉合尘。放下万缘一念不起,寂寂惺惺,全妄还真,此是修德,背尘全觉。背觉者转智为识,背尘者转识成智。识神是妄,所以起妄忘,妄念不停,所以入六道。

静慧法师问:实相念佛是禅否?

地藏菩萨答:一切行持法门,属于修德,真如无为,属于性德,修德是权,皆方便也,性德惟实,万归元也,所谓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万法无不如是,不独禅与净也。禅净乃名相,皆是方便,心性真实,方是归元。实相者无相,即真如法身等之别名,实相念佛,心佛一体也,到此境界何有禅?

静慧法师问:本性不可分为一整体,介众生尚不明心见性,以前的本性是否能民佛法的性合为一体,或不能称为本性?

地藏菩萨答:佛与众生,性皆可称为本,但觉与迷时,性不能合耳。比喻事下:如明珠两颗,一本洁净,一染尘垢,净者光自显,垢者光自隐,显者光未增,隐者光未减,虽不增城,光不能交,似净者自净,垢者自垢,如去其垢,两光不分。

静慧法师问:何以人死而佛性不死?

地藏菩萨答:人死之后肉身之形也,犹如人家电灯之泡,日光灯之筒,佛性如电厂电力也。试问人家灯泡灯筒坏后,电厂之电力灭乎?自悟其意也。

静慧法师问:坐功至“灵灵不昧,了了常知”,攀缘心是否已息?如属已息,这种常知之心,是否即属“性”也?

地藏菩萨答:“灵灵不昧,了了常知”,属慧。攀缘心息,属定,行人必定慧平均,方为正受,可云攀缘心息。如偏一方,息不不息,尚难断之,惟定与慧,皆属性有。“即有之空”是随缘不变,“则空三有”,是不变随缘,都云“真空妙有庶乎可,若”生灭不停“,慢过矣。

静慧法师问:本性必寄动物而存吗?了生脱死是否性不再托于动物?即曰性皆具智慧德能,而动物皆各有本性,何以其他动物无佛性?人与动物有何区别?

地藏菩萨答:动物者,生物之谓也,有生即有死,性寄动物即是生死不了,不寄动物,自是不生,不生即不灭,此各了脱生死也。性具智慧德能,但为三葳所障,而不能显,或断即显也,断葳显性之法,在国防费“闻思修“三慧,任何动物皆有佛性,不过人于三慧机缘多,故显性较易,动物于三慧缘少,故显不易也。

静慧法师问:无修,无证之佛,是怎么有的?

地藏菩萨答:无修无证之佛拂真性也。万法皆为因缘所生,惟性独非,生者有相,无生真空adk问佛性是怎么有,试问思空是怎么有,便可解决矣。又云:有所迷执的本性是无法超脱欲念的掌握,故是极为痛苦难熬的。不拘执于万事,悠然自得的生活,才能够体悟人生本性的美好。人若能视地位名利如浮云,便不会自囿于其中。而能确实在可贵的人生本性中求取生存价值。所以能彻底的顺乎自然本性,才可撑握珍贵的人生。

静慧法师问:心不自心因境而有,境不自境由心而生,如何解呢?

地藏菩萨答:心谓心念之,不自心,谓念不自起。境谓六尘,及一切染诸境也。合言之,即念起因触境而起也,所谓“心本不生因境有”。然则境从何来,而境又实从心出,因一念不觉,而有“业相”,继生“见相”,见必求对,则“境个”造出矣。此名“无名为因生三细。”又曰:“万法唯心造。”此后则引境妄念,妄念造境,互依为非,狼狈为奷,生死相续,无有终期矣。

静慧法师问:所谓“三界唯一心”,简称为三界一心,又称“三界唯心”。三界是指三种世界,即欲界,色界,无色界。皆一心定生灭。由此可知此心之重要性,故须使心平正,而后方可以判定善恶。三界皆因妄想所生,以利害之心评判损益,往往铸成大错。所以人贵无心,无心为贵。人心本是相同且契合的,皆俱慈祥温和,而且光明遍照十方世界。人原本有圆明妙性,只要彻底修行,使根尘尽脱就可显现自性本心。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何解?请开示之!

地藏菩萨答:学佛誓在成佛,成佛必求见性,千经万论,虽多说性,只是善巧方便,比喻,引人参悟,自证方得。真性之本,非言能说,即用意相,便是错误。古曰:“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大致谓言主语不能说,意念不能到,亦可谓口至无可为言,心至无念起,则重光烛耀,真性见矣。

静慧法师问:金刚经四句偈内人“以声音求我”句,未知何等程度即能不求可得?

地藏菩萨答:若到四相不着,能所两忘,即是相当程度,若至无智无得,空有皆空,即是不求而得。

静慧法师问:众生最初原俱佛性清,即原来众生者是佛,既然是佛了,为什么会染无明,而沦入六道轮回?

地藏菩萨答:佛性清,为什么会染无明,不台借物比喻之,好让大家明白易悟。O圆圈代表佛性,喻如矿中之金,圈中黑点符号代表无明,喻如金藏矿中。然有矿方有金,有金始名矿,金与矿同时互有,分则二物。醒来佛性,无始即有无明,细观之,性只是性,无明只是无明,两种即不相入,更不混而为一,不过无明起相,遮本性而已。如矿能隐金,金却不为矿入,一旦熔冶,矿去金存,不经熔冶,金不能显。众生虽俱佛性,心假修德,方显本来面目,而得解脱。

静慧法师问:如果说本来就是染污,我们如何知道污点是可以去掉,我们何不说清净是对外求得的?

地藏菩萨答:O代表性之净分,圈中有黑点者代表性之染分,净染各有分,净染互不能融,净有觉力能破染,染有迷力能隐净。倘得外缘为助,觉之则能破染,迷之则能隐净。就外缘而论,从根本上说性染无明,亦有轻重分别,染轻者遇事而觉,不待佛法。染重者,遇事增迷,不待五欲!

静慧法师问:怎样叫做心罗万象?

地藏菩萨答:心如虚空。所有山河大地,一切一切,尽色其中。

静慧法师问:六祖慧能大师云:“烦恼即菩提”,当如何解?

地藏菩萨答:佛与众生,皆是性体,烦恼菩提,皆是本性也。

静慧法师问:唯心无境与观想为空,是否同义?是不了义之说?

地藏菩萨答:唯心无量境,是性德之实相,观空是修德之一端,了义两字甚难言也。有比较,之也义,有阶段之也义,所言空谛之了义,尚有假谛与中谛,如中谛之亦空亦假,非空非假,即空即假,能说非了义乎?

静慧法师问:法华经上说:“是法住法住,世间相常住。”又云:“三界无安,犹如火宅”,即说常住,又说火宅,不相违乎?

地藏菩萨答:迷者惑乱颠倒,被业牵引爱报,如在梦中现种种之象,恐怖苦恼,故曰三界火宅,觉者心明性见,照破诸妄,神通自在,无来无去,故曰常住。

静慧法师问:观世音菩萨以广大神通救苦救难,而众生之苦难,悉为前因业力所招感之果,则于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而获解脱时,期本应遭遇之罪报,是否即从此永远消除,可不复受报?若是则期理何在?

地藏菩萨答:心能造业,心能转业,万法唯心,是期佛理,心持观世音圣号,即染净转变关头,持功若深,则能断业,可得空间解脱矣。

静慧法师问:佛经中谓:本性乃本来清,那么我们的本性,又怎么会变成污秽不清,究竟因何缘故?

地藏菩萨答:本情净,名曰本觉,但无始而有无明。譬如金质,便是金在矿中而与沙土混合。虽则相混,但金自金,沙土自沙土也,是故金必须炼而纯,性必修方清净。人生即修行,修行即证悟,修证合一,方可悟得真实人生。

静慧法师问:当闻学佛者言:经书载众生,皆有知觉,此知觉原是性之作用。唯有悟有平,迷时是众生,悟时即是佛。故曰,众生皆有佛性。鹦鹉念佛,死后冢现莲花,天龙夜叉,金翅鸟等,俱作护法,即人类外具佛性之证明也。

静慧法师问:众生皆有佛性,变佛性是从真如涅槃中起惑而来?还是无中生有?

地藏菩萨答:佛性即是真如,无始无终,不生不灭。

静慧法师问: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如何唤作着魔?学佛道浅说内中云:每日要育本愿经及大悲咒,即能消灭魔障。道友中每每遇着不顺时就退转,故望菩萨详细开示除魔之法!

地藏菩萨答:道乃我心,起妄即魔,心真即道,明理即道,昧理即魔,为顺逆所动即魔,不为顺逆所动即道。精进即道,退转即魔。是道是魔皆在于心,不关外来。本愿经及大悲咒,固可却魔也,而六字洪名岂能不却魔耶?果念到一心不乱,道尚不可名,安有魔在?而除魔之法,要做到一心不乱,本性即能清净。

静慧法师问:佛的法身是尽虚空遍法界,法身佛能来救度众生否呢?

地藏菩萨答:法身即遍虚空,何有来去?惟法身无相,所度之众,皆是上根上智者,中下者则不可知悟也。

静慧法师问:成佛的情况,与凡夫死了后的情识,是怎样的分别呢?

地藏菩萨答:佛性清净光明,如大圆镜,各曰究竟光明觉性,凡夫心性烦惑重重,如珠裹灰尘,一团黑漆,名曰:“情识”。生前亦如是,死后亦如是,此其分别也。

静慧法师问:众生皆有佛性,佛性本来是清净光明,那么凡夫本是佛吗?

佛是觉悟者,为何一念无明,受了生死轮回苦,自己不能解脱呢?请开示之。

地藏菩萨答:佛性与圆满法身佛,是一是地,解有分限。佛性有“本觉”,“始觉”,“随分觉”,“究竟觉”之不同,然皆混称曰佛性。圆满法身,则指究竟觉性而言。佛性未大觉性,本来有无明,虽俱本觉,自是凡夫也。

静慧法师问:不执空,不执有,要作中观,是指世法与出世法两道合观,为圆融无碍,随众生成就方便之法否?

地藏菩萨答:修行人,执空与执有,不能强分作世与出世法,乃是包括一切诸法而言。即物说有,离物说空,皆是执着偏见,能解彻“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方是圆融无碍之中道。

静慧法师问:什么叫做“坐禅办道“,何解,请开示!

地藏菩萨答:学禅的人,愈来愈多,连日欧人士也不在少数。但禅道并不是在口头上说说而已,必须专心致力,将身心全部托付佛理。坐禅办道,须证得诸佛自受用三昧。意思是:将身心尽付于佛法中,便会生无心之坐禅。而亦惟有心虚空的坐禅,己心方可与佛合而为一。

人本来就具有佛性,然而若没有经过修炼,佛性便不会呈现,只有进入坐禅办道之境,佛才会出现于清净心中。修行与证悟乃一体之两面,坐即是佛,心即是佛,人必须时时修炼身心。人生亦努力,募待白头时。世间绝无不劳而获,坐享其成之事,必须时时刻刻勉励自己,顺应佛道,修炼己心,使心灵与佛性相合,才能生活得自由自在。所谓办道,就是精通佛道。没有精进力行,是无法造就的。偈:“诸人须下,细审办道工夫”。人往往稍加努力,便自以为得道开悟,其实人上有人,天外有天,悟者不过千万分之一。若能效法前人的办道功夫,才能事半功倍。细审并学习前辈的修行办法,并具有更精进更深入的磨练自己。办道工夫必须日新又新,不断向前迈进,始可接触佛法之光明。

静慧法师问:心净即佛土净,随其心净即佛土净,如何名为心净,其义云何?

地藏菩萨答:粗说云曰:三毒不起是为心净。深说:念而无念是真心。

静慧法师问:“般若心经”里有两句话:“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是指物质的现象,即没有实体的空。人所见之万物实体之所以是空,乃因为万物只是各种要素的因缘际会,这些要素若因某种理由而分散,则一切皆空。所以归结来说,存在亦即是空。可是,人很难彻悟,不是偏向“空”,就是偏向“色”。偏向空成为虚无主义,偏向色成为现实主义。其实,不偏不倚才是“真空”,此真空并非一无所有,而是真空不空。人偏执于原本即非实体的物质现象,实是自寻烦恼。而硬把自己局限在无常之处,抛弃欲望,亦是烦恼。所以有所谓“中道”,中道即近道,亦即信服真理即是真道。

地藏菩萨答:人心存在着种种欲望,一旦拘执于尘欲妄念之中,意识和行动便会被其束缚,甚至失去人性。欲望总虽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原动力,但若为欲念所执,就无法明心见性,难以现本有的佛性。所以彻底斩断意识行为的根源,使人不生烦恼迷惑,是谓明心见佛性。本心不迷惑妄想,自然得大光明。

静慧及各位大德啊!没有一切贪执和挂碍,你们在凡尘的生活才能幸福,宛如在光音开的神仙菩萨,以喜悦为食。

记住!莲花生在被人遗弃的废物和污泥中,仍然放出悦人的芳香,宛如佛

弟子在爱欲强烈的人群中,而能散发着智慧的光芒。

今夜就著作到此止,静慧,灵体归位。

莫迷佛陀山中来 佛陀法身无一住

 莫迷佛性由外来  人人佛性心中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