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艰难岁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3:43:24
我的艰难岁月
2003-05-14 09:50:57
大中小
有这样一个人,熟悉他的人会跟他开玩笑:老何,您应该去申请“中国做心脏手术最多的人”的吉尼斯纪录,准定成!因为他在72岁的生命中已经做过四次心脏手术。如今老何是个满头银发、头脑机敏、爱逗乐的小老头,他腿脚利索,一趟八十八式的太极拳打的十分漂亮。谁也不会认为这个小老头是个患了六十年风湿性心脏病,换了两个人造心脏瓣膜,如今还依靠一颗巨大而又患心房纤颤的心脏驱动的老人呢!关于吉尼斯记录的申请,老何说:“做为中国做心脏手术最多的人,恐怕论不到我。但是如果要比存活期,比生活质量,比学习,比工作,我到可以和老年人比上一比。如果我的心脏还能挺个七八年,兴许在八十岁时能获得风心瓣膜病存活的中国吉尼斯记录呢!”
老何得的风心病可以说是“抗战病”;父母刚结婚几个月就赶上九一八事变,坚决不当亡国奴的父母,从哈尔滨撤退逃难到南方。1931年在杭州的一场大火中,怀着他的母亲从楼梯上滚出火场,在孕育中他就先天不足。老何的母亲提起他的幼年就十分感慨:“我们家老大从小就爱感冒发烧,几乎很少有不生病的时候。妈妈常提起邻居大妈的话:“这孩子真难养,到不如狠心把他扔到垃圾箱算了。”好歹拉扯到5岁,接着又是8年的逃难生活。毅民这孩子真是命大”。幼小的童年在战乱流离中虽然熬过了艰难的岁月,却留下了一颗受风湿病损害的心脏。风湿性心脏病症状的发作开始在1946年以后的几次剧烈活动以后的咳血。1953年在哈尔滨工业大学竞走时又一次旧病情重演,俄罗斯人校医告诉他得的是二尖瓣狭窄这种风湿性心脏病;从此,老何带着受损的心脏奋斗了六十年。这可是真正不简单的六十个艰苦岁月啊!如今七十三岁的何老的身体还愈来愈好,甚至比同龄人还精神。怎么会有如此巨大的变化呢?
四次心脏手术久病成医。探询老何的养生之道,他说是靠50多年的精心保养和心脏的四次大修;而熟悉他的人为之总结,认为最根本一条是他具有健康而又乐观的心理状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顽强的奋斗精神。老何第一次心脏手术早在1956年3月,是在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由刚从美国回国的赵世杰教授在国内做的第一例二尖瓣分离术,这种手术在国内也刚做过首例。心肺功能的略有改善和一股青春的活力,使老何能坚持学业直到1958年参加工作。可是好景不长,在大跃进全民炼钢的热潮中,连续几个星期的夜战,老何病倒了,被戴上了“肝炎”的帽子。后来,一边工作,一边与“肝炎”顽强拼斗的老何竟然败下阵来,于1973年被吉林省医院的专家确诊为肝硬化腹水加心房纤颤。面对专家的宣判,老何不服,向专家提出了疑问:为什么几年来经过认真的治疗、休养和锻炼,反而会促使肝硬化?为什么自己的“肝炎”症状和化验结果往往与别的肝炎病人不一样?后来幸得白求恩医大黄风教授为老何摘掉了“肝炎”帽子,换了一顶老牌风心病帽子。原来老何心脏的二尖瓣又出现狭窄,导致心力衰竭,肝淤血,肝功能失常,以致心房扩大而诱发持续性心房纤颤。黄教授为老何指出了治疗方向:到上海去争取做第二次心脏病手术,术后还可能进行电击除颤。此时老何才明白,风湿性心脏病的二尖瓣手术不是一劳永逸的。当时不少心血管医生对心脏外科手术知之甚少,全国只有少数几个医院能够做心脏外科手术。为了能成功的做好第二次心脏手术,老何通过查找和分析文献资料,才选定了去上海仁济医院做手术治疗。那时处在文化大革命动乱的中国,只有很少的几个医院还保留着的心脏手术班子,能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从事复杂的心脏病手术。第二次二尖瓣扩张手术最好能在右侧肋骨处开刀,用扩张器从右侧进入心房进行二尖瓣扩张手术。当时全国很少有医生能做这种手术。何老有幸于1973 年 12 月在上海仁济医院,由冯卓荣教授由右肋开刀,做了第二次二尖瓣分离术,术后一个月又经电击除颤恢复了窦性心率。第二次手术以后,经过半年多的恢复,就赶上“知识分子的春天”,何老摔开膀子“促生产”了。可是几年奋斗下来,心脏就受不了了,经常出现心房纤颤;为了能继续教学和科研工作,1978年以后几乎每年都要接受药物或电击除颤,后来到了几乎无法除颤的程度这才于1990年到北京阜外医院就诊,想做第三次心脏手术,更换人造二尖瓣膜。当时阜外医院的专家说,已经做过两次心脏外科手术的患者,由于心肺粘连严重,手术换瓣的成活率很低,他们做过三例,死亡两例。专家劝他过几年再做。可是随着电击除颤次数的增加,术后能维持正常心率的时间越来越短,除颤的难度越来越大,危险性也增加。可是老何知道,患持续性心房纤颤的病人,发生血栓的病例很多,预后很差。老何不愿意任由死神摆布,于是他多次在白求恩医大二院住院期间,不顾医生的反对,在医院地下室的图书室里查阅杂志和文献资料,终于在一份乌鲁木齐医院的文献中,找到了患持续心房纤颤的风心病病人服用华发林以避免血栓的预防办法。最后,在疗区主任的大力支持下,为老何开了风心病持续房颤病人服用华发林以避免发生血栓的先例。
1992年经过多方联系,北京阜外医院朱院长终于同意接受老何进行第三次心脏手术,同时更换二尖瓣和主动脉瓣。那时老何已经满六十岁了。第三次手术前,老何的身体调养得很不错。十分遗憾的是书生气的老何不懂得人情事故,本来安排好为老何做手术的某主任在手术前一天突然把老何的复杂手术推给年轻的许医生来做。年轻的许医生可能面对白发老人的第三次手术十分担心,临时改变手术方案,只更换二尖瓣。第三次心脏手术后,因输血不当,又感染了丙肝,幸亏后来在北京工人疗养院疗养半年多,丙肝得以基本治愈,可是带来了心房纤颤的持续期已经超过一年这无法治愈的后果。主动脉瓣的关闭不严比二尖瓣狭窄的后果更严重。迫使老何在三五年里必须接受第四次心脏手术。这对于老何来说是十分清楚不过的。在第三次手术后的疗养期间,老何还错过了授予正教授的机会。六十岁的老何这才体会到在当今社会,人情世故的砝码是多么的沉重。
1993年以后,老何的精神负担很重。既要营养和锻炼以恢复身体、要赚钱还学院的欠款。还要筹款准备第四次心脏手术更换主动脉瓣。头几年,身体恢复得比较好。可是赚钱很少,后几年,做一些专业工作收入多了一些,可是因主动脉瓣返流愈来愈严重,心功能急转直下。转眼到1998年下半年,上三楼都感到气喘。手术不能再拖了。可是单位领导就是不肯预借医疗费。老何的单位是高等学校,不是没有钱可借。那位管批钱的党委书记,不久前还带两个人到欧洲玩了一大圈,据说是被邀请去德国庆祝《共产党宣言》发表200周年纪念。可怜老何的老伴在那位书记面前哭过好几回,恳请领导救命,这才让这位书记大发慈悲,预借医疗费。
1999年春节过后赶到北京,住进阜外医院准备更换主动脉瓣。后来因为查出丙肝抗体阳性,阜外医院不给做。后来只好在北京安真医院更换了主动脉瓣。在当时,更换主动脉瓣已经不算太难的手术了,只因老何已经67岁,又做过三次心脏手术,心肺的剥离更加困难,术后心脏面临不能自主复跳的概率很大,因此手术的风险很大。老何要想继续活下去,只能去闯这后一道鬼门关了。安真医院的孟主任为这次手术做了慎密的方案,并亲自主刀。1999年4月22日,老何终于完成了他的第四次心脏手术。只可惜晚了几年,以至于直到今天,他那硕大的左心房和左心室再也收缩不回去,可恶的心房纤颤要伴随他一辈子了。
第四次心脏手术以后,老何的心功能得到很大的改善。大约只经过半年的恢复,为了赚钱还债,为了改善经济条件,老何就开始了业务工作。2000年初,买了一台电脑,开始学习用电脑进行钢结构设计和绘图。以后,老何的经济条件大为改善,身体和精神都更加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