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0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1:43:37
[]
http://www.66wen.com/03fx/zhengzhi/sixiangzhengzhi/20061008/44386_5.html
执政党与意识形态作者:徐绍刚 

一、意识形态及其构成和政治功能

从词源学上来看,“意识形态”一词来源于希腊文,意思是“观念、学说”。而一般认为大革命时期的法国哲学家德斯图·德·特拉西最早使用“意识形态”作为“思想的科学”或“观念科学”。
(一)意识形态首先是一种思想体系,而且是一定利益集团、阶级或阶层的思想体系。

第一层含义,认为这样一种思想体系“其中实践的因素与理论的因素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它是一种观念体系,旨在解释世界并改造世界。” “它或者为这个社会辩护,或者批判这个社会,成为维持、改造或摧毁这个社会而采取行动的依据。” 也就是说,“意识形态”是一种“能动性”很强的思想体系,它具有鲜明的目的性,“解释”和“批判”是其重要功能。

但是,由此而产生的第二层含义却有了语言学上指称的不同 :一种是比较广泛的理解,亦即作为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与其经济基础是相对应的,不同的阶级由于经济地位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意识形态。另外一种理解则是在特定的意义上使用“意识形态”概念,即认为意识形态“既表现为同对现实生活的沉思相异,又表现为把取得支配地位的强有力的物质关系转换成思想的王国” ,是“被维护现存社会制度或复辟过去社会制度的愿望所曲解了的一切思想;思想体系是既得利益或反动纲领的表现”。 也就是说,意识形态之所以是意识形态,就在于它作为统治阶级思想体系的虚假性 。霍克海默则进而否定了一切带有倾向性的思想体系,干脆说:“任何一种掩盖社会真实本质的人类行为方式,即便是建立在相互争执的基础上,皆为意识形态的东西。” 

“当意识形态这个术语表示我们对由我们的对手所提出的各种观念和表象持怀疑态度的时候,它所隐含的就是有关意识形态的特定观念”,“当我们涉及这个时代或者这个群体所具有的总体性精神结构的构成和各种特征的时候,我们所指的是一个阶级的意识形态。”

我们可以看出:无论哪种使用情况,只要是作为阶级的意识形态而存在,就必然具有“阶级性”这一本质特征。这样也就引出了“意识形态”的第三层含义,即,一个阶级的意识形态就是该阶级对于现存世界及其秩序的“整体性”反映与判断,其中最核心的是对自身根本利益的认识。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占据着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从属阶级的成员也和统治阶级成员一样需要为自己构建一个世界观,这种世界观不仅能弄懂现存秩序,而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使现存秩序变得合理和正当,从而为他们的心灵带来一些宁静。” 但这时候的被统治阶级的世界观是自发的、消极的顺应,而不是自觉的、能动的反应,就不可能有作为“整体性阶级意识”的自觉的意识形态。这使得被统治阶级缺乏阶级主体性,而这恰恰是取得执政地位的最重要的先决条件之一的。被统治阶级“只有当其发展到可以在政治上挑战统治阶级时,才会有阶级意识,才会开始精心编织一个更具普遍性和内在一致性的对立的世界观。” 从这个意义上讲,一个阶级的意识形态水平,反映了这个阶级对自身根本利益的认识水平,实际上标志着该阶级的主体性如何,标志着该阶级能否成为自觉的阶级,并因此而直接与政治领导权发生密切的关系。

这里需要强调指出的是,任何意识形态也都不得不反映共同的对象——客观现实(虽然由于其立场和出发点不同,结论也不同),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意识形态也可能反映不同阶级一定程度的共同愿望。同时,不同历史阶段的不同阶级之间矛盾的性质和特点也会发生某种程度的变化,这就决定了不同意识形态之间某些方面对话的可能性。但是,意识形态由于其阶级性,当然不可能存在被所有阶级都认同的所谓“永恒真实的”意识形态。在存在着经济地位的本质差别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不同利益要求的社会,对于不同的阶级主体而言,是否、以及能否运用阶级分析的方法,是区别意识形态的“真实性”的根本标准。在这一点上,与资产阶级不同,无产阶级意识形态是“现存的阶级斗争、我们眼前的历史运动的真实关系的一般表现”。 从来不隐瞒阶级性赋予了无产阶级意识形态以无穷的力量。卡尔·曼海姆说得倒也符合实际:“运用意识形态分析揭露其对手那些隐秘的动机,确实有时似乎是富有战斗精神的无产阶级所特有的权利。”

(二)既然作为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是意识形式中直接反映社会现象的部分,社会是复杂的,意识形态的构成也必然是复杂的。其中包含着一些最基本的要素:

1.对本阶级利益、特别是根本利益的认识,这是意识形态的首要内容。这种认识包括了对现实世界的判断与评价、本阶级社会的和历史的定位、以本阶级根本利益为基础的需要和愿望,等等。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的资料,因此,那些没有精神生产资料的人的思想,一般地是隶属于这个阶级的。” 只要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没有发展到使被统治阶级能够不仅拥有自己的阶级意识、而且能够产生自己的意识形态的水平,带有彻底的、根本的革命性意义的社会变革就不可能发生。而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任何阶级在不同历史阶段对本阶级利益以及与其他阶级的关系的认识都会有一定的差异,作为阶级意识高度浓缩的意识形态也不得不有一定的变迁。"]$e{ey=^a2H&w C[# "J~=o$T-\;l*Rg_Jwww.66wen&t;Gz_vr3izJF=gX6 "EL

2.为了能够说明“利益”,意识形态中必须包含(至少是隐含)认识现实世界的方法论原则。这些方法论原则往往表现为各种各样的哲学思想,比如实用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人道主义”等等。这些思想既包含了方法论,也包含了对社会发展的基本看法。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划分,可分为唯心史观和唯物史观两个基本派别。关于方法论的思想表面上看起来与现实生活离得很远,但它却是意识形态的内部结构的框架。 论文执政党与意识形态来自WWW.66WEN.COM免费论文网

3.能够说明利益正当性的价值系统,亦即评判社会现象和行为的价值标准。如马克思主义、社会民主主义、民族主义、自由主义等等。不同意识形态之间的差异与斗争直接和主要的就体现在这个方面,其实质是不同阶级利益之间的差异与较量。

4.作为意识形态价值系统核心的、以本阶级根本利益为基础的目标体系。它体现着该阶级的终极关怀。意识形态如果不反映现实,就没有存在的基础,但如果没有社会目标的体系,就不可能具有吸引力。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标榜“自由”、“平等”、“博爱”;无产阶级则宣布通过解放全人类而解放自己。目标体系也是有结构的,体现出个性与共性、特殊性与普遍性、抽象与具体、理想与现实的辩证关系,也体现着不同时空条件、不同要求的层级性。意识形态中的目标体系往往是侧重于共性的、普遍性的、抽象的、理想的一面,并以此来统摄个性的、特殊的、具体的、现实的一面。但是,如果试图割裂这两方面的关系,就必然损害意识形态自身的逻辑联系,或者是教条主义,或者是虚无主义,在实践中往往造成目的与手段、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甚至对立,从而带来意识形态的崩溃。

(三)本质和结构产生功能。意识形态是一个政治性很强的概念,概括地说,其主要的政治功能体现为:

1.认识功能。亦即意识形态能够提供认识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在这个意义上,意识形态是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浓缩和提炼,代表着该阶级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它有助于阶级主体性的培养和提高,也有助于阶级成员透过由无限丰富复杂的利益关系构成的社会图像而把握“社会本质”。无产阶级通过去除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所造成的“遮蔽”而带来的认识能力的提高表明了阶级力量的增强,正如卢卡奇所说:“对于无产阶级来说,真理是获胜的武器,这一真理越是无情,它就给无产阶级带来越大的胜利。这就使我们愈加理解为什么资产阶级不顾一切地猛然攻击历史唯物主义。因为只要资产阶级进入这一领域,它就要失败。”

2.提供政治行为“合法性”依据。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鲜明地指出意识形态在阶级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以观念形式表现在法律、道德等等中的统治阶级的存在条件(受以前的生产发展所限制的条件),统治阶级的思想家或多或少有意识地从理论上把它们变成某种独立存在的东西,在统治阶级的个人意识中把它们设想为使命等等;统治阶级为了反对被压迫阶级的个人,把它们提出来作为生活准则,一则是作为对自己统治的粉饰或意识,一则是作为这种统治的道德手段。” 而“每一个企图取代旧统治阶级的新阶级,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就不得不把自己的利益说成是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就是说,这在观念上的表达就是:赋予了自己的思想以普遍的形式,把它们描绘成唯一合乎理性的、有普遍意义的思想。” 也就是说,意识形态既是统治阶级维护统治的观念体系,也是被统治阶级推翻统治阶级的思想旗帜。意识形态有助于阶级等政治集团及其政治行为赢得支持,获得普遍的认同,从而提高社会动员、组织、创新的能力,这是统治阶级保持社会政治统治稳定的必要条件之一,也是被统治阶级为争取自身利益和地位而进行斗争的内在依据之一。

3.价值引导和教育功能。意识形态在文化价值体系中占有核心地位,其目标体系为人们的社会活动提供了价值方向。无产阶级意识形态以实现“自由人的联合体”、“自由个性”为最终追求,并以此来判断一切事物是否具有合理性和先进性,教育并引导人们为实现共产主义社会而努力奋斗。而“在资产阶级看来,它所统治的世界自然是最美好的世界。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把这种安慰人心的观念制成半套或整套的体系。它要求无产阶级实现它的体系,走进新的耶路撒冷,其实它不过是要求无产阶级停留在现今的社会里,但是要抛弃他们关于这个社会的可恶的观念。” 一个阶级的意识形态决定了该阶级的政策,从而使该阶级的价值追求成为现实的行动。

4.社会整合和规范功能。“任何社会的整合最有效也是最为根本的方式和途径就是使某种意识形态社会化。” 意识形态是一个阶级或社会利益集团对自身根本利益的自我意识,当然也就集中反映了该阶级或集团成员的整体的共同利益。“当理念变得更加实用、更为现实,意识形态就成为一个重要的凝合剂,能够把各种运动、党派、革命团体都聚合起来。” 在意识形态认同基础之上的社会整合,必然对其成员有着或多或少、或深或浅的约束,这种约束既有意识形态的物化形态(如政治制度、法律规章或组织纪律、社会及团体内部舆论等)的外在规范,又有由于认同而产生的成员个体内在的自我规范,从而使组织在整体上表现出有序性甚至一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