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国忠:买房不是对抗通胀的最好手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19:14:05
谢国忠:买房不是对抗通胀的最好手段
  目前,房价增长速度已经超过了通胀速度,因而在中国买房对抗通胀,并不是最明智的选择--就在几乎所有人都唱多中国楼市的时候,谢国忠再次抛出了他的"悲观"论调。
  谢国忠,著名的"悲观主义"金融预言家,中国股市和楼市的唱空者。虽然其"悲观"的言论很多人不爱听,但不得不承认,在过去的十多年里,谢国忠准确预测到了亚洲金融危机、美国衰退、中国股市和楼市的逆转及石油泡沫破灭。这些预测均在市场被认为是最好的时候。
  如今,中国楼市的小阳春俨然成了大阳春,价格连续飙升,"地王"频现。就在几乎所有人都唱多中国楼市的时候,谢国忠再次抛出了他的"悲观"论调。而这一次,在揭露中国楼市泡沫之下真相的同时,他更是提出了"去美国买房"的"另类"观点。
  建筑在"故事"之上的中国楼市
  《浙商》:我有朋友参加了今年8月的房地产博鳌论坛,回来跟我说,今年这届论坛的情况和去年相比,实在是相差太大了。去年参加的人很少,大家都垂头丧气的,而今年大家都喜笑颜开。论坛上一个主流的声音,就是觉得中国的房地产再涨个10年、20年都没有问题,因为中国的人口太多了,中国的刚性需求太大了。不知您怎么看这样的观点?
  谢国忠:中国楼市有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喜欢"讲故事"。所谓的刚性需求,政府保房地产,这些都是"故事"。楼市大涨需三个因素,一个是巨大的需求,主要和人口挂钩;一个是人民收入大幅提高,这个主要靠工资;还有一个则是资金链和银行的利息、信贷相关。现在中国楼市的大涨只有一个因素,就是资金链,完全是靠银行里的钱支撑起来的。只要银行里面还有钱,那就什么"故事"都能讲。
  《浙商》:为什么说刚性需求是在"讲故事"呢?
  谢国忠:很简单,中国楼市刚性需求的后劲来自哪里?主要来自城市化进程中那些进城的农民。但问题是,这些农民买得起城市里的房子吗?根本买不起,连白领都不一定买得起,别说农民了。就算他们买得起,这还是一个"故事",因为目前中国的城市化已经达到了50%,它可以持续到75%的样子,接下来,由于人口老龄化的原因,农村人口将减少,因而中国城市人口会增加3亿人。而目前,城市居民人均占有住房面积为28平方米,也就是说,将会有大概84亿平方米的需求。现在,中国已经完成了超过20亿平方米的建设,每年的建筑生产能力有15亿平方米,却只能卖出去8亿平方米。其实,中国房地产已是一个很成熟的行业了,早已过了上升期,高点也已经被逾越,所以产能过剩的危机绝对会在未来爆发出来。
  《浙商》:但是很多人认为土地是有限的,不可能造那么多房子,到那个时候,物以稀为贵,房价还是会居高不下。
  谢国忠:这又是一个"故事"。20年前,我去日本,发现那里的房价特别高,问朋友为什么,朋友就拉着我到东京街上,指着那些高楼大厦说:"你看看,哪里还有地造房子啊?"但现在呢,日本的地价跌了80%-90%。这告诉我们,说没有地,那是在"讲故事"。中国完全可以通过盖高楼和围海造地的方式来扩大土地供应量,尤其是围海造地,才几十美元一平方米,很便宜。
  买房不是对抗通胀的最好手段
  《浙商》:您刚刚说,目前中国房价的大涨只基于资金链这一因素,也就是说,其实楼市是一场"虚火",根基是很脆弱的?那现在是什么样的理念在支撑着这一"虚火"?
  谢国忠:应该说,中国资产市场价格是完全靠升值预期来支撑的。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和流动资金被吸入市场,价格被进一步哄抬,不断验证着人们看多的预期。于是,又有更多的人加入了这场狂欢。现在,一方面是人们对于通胀的恐惧,总觉得钱会变得不值钱,但是房子是不会贬值的。因此,手里一大把钱多半会去选择买房子;另一方面是银行的海量信贷刺激。
  只要银行里面还有钱,房价就会被一路炒高,而一旦没有足够的流动资金来喂饱这头"野兽"之时,泡沫也就破裂了。
  《浙商》:那么,在通胀的恐惧之下,还可以通过购买房产来对抗通胀吗?
  谢国忠:许多人通过购买房产来对抗通胀,从理论上是可行的。但如果房价的增长速度超过了通货膨胀速度呢?现在中国就是这样的情况。我预计今年四季度的时候,房价会有一个调整,但这不是最后的调整,因为银行还有钱。现在普遍的观点是认为美元要贬值,人民币要涨。如果哪一天认为人民币要贬值,美元要涨了,就意味着银行没钱了,房价要大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