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青在毛泽东刘少奇之间所起的作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1:56:47

江青在文革中所起的恶劣作用已经被历史钉在耻辱柱上。

江青所干的坏事罄竹难书,她在毛泽东、刘少奇之间所起的作用并非自文革始。刘少奇之死成为共和国最大冤案,江青不仅是推波助澜者,甚至是始作俑者。

毛泽东和刘少奇分道扬镳是一步步加深的。40年代刘少奇最早提出“毛泽东思想”是两位亲密战友的蜜月期,这也是刘少奇很快超越比他资格老的周恩来、朱德的重要原因。解放初期,毛泽东对刘少奇重用地下党人有所戒备(见我上一篇博客《毛泽东对刘少奇的戒备始于解放初期》)。但是在后来的揭露“高岗集团”、反右、“反彭德怀右倾机会主义”的行动中,刘少奇是坚决执行毛泽东指示的。可到了1962年七千人大会,两人对三年困难的不同理解已经使矛盾半公开化,此后再也未能弥合。

1963年刘少奇与夫人王光美访问亚洲四国,王光美气质优雅、穿着时尚,宣传机构开足了马力报道,甚至电影院也高规格地播放,王光美主席夫人的地位与知识分子出身的学识和大家闺秀的气度,成为中国女性街谈巷议的话题。中国女性们只有钦佩她的资格,而不会有人嫉妒他。但有一个人会产生深深的妒意,而且有极大的杀伤力,这个人就是江青。

文革开始,从江青对王光美一系列病态的攻击以及唆使清华造反派头头蒯大富斗争、羞辱王光美的行动看,她是憋足了劲的。这个口无遮拦、权倾一时的女人几次公开讲话,说她早就向主席反映过王光美的问题,还对主席说:“赫鲁晓夫还只是在斯大林去世后才敢作秘密报告,你还健在就有人敢公开作这样的报告了”。虽然她想显示她路线斗争觉悟高,但也透露出她早就在毛泽东那里煽风点火、添油加醋。应该说她的“眼药儿”很具杀伤力,自从赫鲁晓夫火花斯大林遗体,毛泽东最警惕的是他去世后中国出现赫鲁晓夫,江青摸透了毛泽东的担忧。

 这起大冤案的确值得后人深思,但是回顾那个时期的整段历史,是否可以延缓这个进程呢?从当时一些老同志的回忆录中,可以看出这本来是有可能的。

 早年参加革命,后来长期在中国近代史研究所、中央党史研究室担任领导和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编撰工作的李新(2004年去世)在晚年回忆(他的回忆录为《流逝的岁月》),当时有些做法加剧了毛泽东打倒刘少奇的步伐。

这位老人在本世纪初忆及40年前的一个细节。

“1964年的夏天,一个闷热的晚上,忽然接到通知,第二天要到人民大会堂去听重要报告,不得缺席。第二天我按时前往,会场不大,坐满了人。台上,所有在京的政治局委员和元帅们都到了。全场鸦雀无声。我心想,是谁作报告呢?这么严肃。一会儿,周总理引着刘少奇走到台中央,向旁边的人问了一句话后,对大家说:今天是请少奇同志给大家讲话。

刘少奇开始讲了。虽然桌上分明有扩音器,但他并未坐下来,而是背着双手,在台上走来走去地讲。声音一时大,一时小,听起来挺费劲儿,但人们都很安静地听着。

他讲的大意是:中央不是有规定吗?中央和各部门的领导人每年至少要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到下面去。可是你们为什么不下去呢?呆在北京,什么情况也不了解,光会在上面发空头指示,怎么不产生官僚主义呢?下面的情况千变万化,新鲜事物多得很,只有了解新情况,发现新问题,才能想出新对策,才能领导。你们看,王光美下去了,不是就发现了许多新问题吗?她现在写出东西来了,总结了许多新经验,很有意思。我看大家还是下去吧,赶快下去吧!说到这儿,刘看了周总理一下,然后又对大家说:谁要是不下去,就把他赶下去!他的讲话到此就戛然而止。

周总理大概没有想到刘少奇的讲话如此简短,所以当刘的讲话结束时他也感到突然。但仅是略一迟疑,就马上起来圆场。他很温和地对大家说道:少奇同志今天的讲话,虽然很简短,但是很重要。我希望大家赶快下去参加四清,执行中央的决定。又说,王光美的报告中央即将作为正式文件发下去。并转身向刘少奇说:我看可以让光美到各单位去作报告嘛。然后对台下大家说:各单位都可以请王光美同志去作报告,口头报告比书面报告会更生动些、丰富些。随即宣布散会。

这个会议,连头带尾,总共不过一个钟头。在这么大热天把这么多高级干部集中来训话,人们是非常不满的。退出会场时,我就听到有人议论说:这是干什么?这不是听训吗?走出大会堂,在下台阶的时候,我前面有两三个军队干部在骂娘,骂得很难听……”

李新老人认为,把中央180多名正副部长、1OO0多名司局长叫来骂着吓着赶到“四清”前线大抓阶级敌人,而且言辞这样严厉。这些老干部尤其不满少奇同志号召大家来学习他夫人的“四清”先进经验。

客观地说,刘少奇是一心一意地执行毛泽东的指示的,因为搞阶级斗争、防止走资本主义道路是毛泽东提倡的,现在看无论对错,他也是毛泽东思想的认真执行者,只是用王光美做榜样不易被党内所接受。从解放后到60年代初,中国没有夫人参政的现象,江青即使野心勃勃,恨不能早点出山,但毕竟还在等待“偶尔露峥嵘”。一些大革命时代就参加革命并经历了长征的李富春夫人蔡畅、周恩来夫人邓颖超、朱德夫人康克清都在妇联这样并非核心权力的部门工作,担任妇联主席、副主席甚至亏待了她们的老资格。所以王光美同志蹲点的“桃园经验”受到高规格待遇,在党内做为样板,很难被老同志接受。至于江青,更能利用这个事件,在毛泽东面前添油加醋。

“桃园经验”争议比较大,文革中粗暴地无限上纲、一棍打死,拿到今天看,历史的局限性也很大。少奇同志没有想到这会成为江青的口实,早知这样,少奇同志是断然不会把光美同志推到一线上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