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被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6 19:18:34
正当外界认为中国政府对谷歌发动的攻势已暂告一段落时,中国网民周三晚上发现,谷歌国际域名下的服务在境内中断两个小时,不仅google.com搜索引擎无法访问,连带gmail电邮、google reader阅读器等多项服务都受到波及。不过谷歌中国google.cn表现正常。

  官方没有同步发布消息证实中断谷歌是政府行为,但是结合近期官媒齐齐对谷歌猛批狠打,尤其经过上周政府做出暂停谷歌境外网页搜索业务的宣布,不少人确信谷歌瘫痪是官方所为。英国《金融时报》结论说:谷歌被封,标志着北京对这家全球领先搜索引擎公司的空前打压升级。

  谷歌犯了什么事?该公司一个多星期来饱受讨伐,被指存在大量淫秽色情和低俗链接,严重违反中国法律。当局称,审查谷歌是因为接获公众举报,官方媒体还采访了一些自称通过谷歌发现不良内容的年轻人,义愤填膺地谴责谷歌。

  然而,走出官媒镜头,网上压倒性的声音却是网民对上网自由与信息获取自由受限的强烈不满。谷歌被批与近期闹得沸沸扬扬的“绿坝事件”同时发生,中国互联网近期笼罩着管制升级的氛围。与趋紧的气氛相对应的,是这半年来一连串引人瞩目的,凝聚民众不满情绪的社会事件,如邓玉娇案、湖北石首骚乱等。

  民心在发生变化,互联网扮演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互联网既是民怨传播的平台,又为民间力量的组织动员提供了条件,最近官方学者就创造出“网上群体性事件”这一新名词。

  面对日益强大的互联网,当局其实处在两难困局里。

  一方面,网上的激烈言论正急剧消解社会对政府的信任;但在另一方面,不论是黄色,或者是政治性的敏感信息,要以行政力将它们扫地出门,正愈来愈成为“不可能的任务”。美国新媒体观察者克莱舍基(Clay Shirky)在分析互联网对人类通讯能力带来的革命性影响时说,在过去500年里,人类通讯史上堪称具革命意义的变化只有四次。其中,印刷术与报纸的发明推进了“一对多”的传播模式;接着,电讯与电话带来的“一对一”的模式;而互联网的普及第一次让“多对多”的传播模式,成为可能。

  每一名网上用户,在接受信息的同时,也能简易便捷地扮演信息生产者、传播者的角色。在中国网民增加到3亿人的今天,信息是多来源、快速地产生,有效的网络审查与过滤难度在增加。

  近期迹象显示,在这项两难选择中,加紧审查正成为主导趋势。

  更值得关注的是,在当局义无反顾“打谷”的行动背后,是否存在部门谋求私利的因素。将谷歌塑造为含有大量低俗信息的无良网站典型,正好凸显工信部要求所有电脑预装绿坝的合理性。但随着财政部公开与绿坝撇清关系,指工信部才是870万新元绿坝软件的唯一采购者,使这个案子更添利益纠葛的疑云。

  这暗示了当前真正的危机所在:部门与利益群体有可能借国家意志之名,制定有利自身寻租的政策,激起的民愤由政府概括承受。

  民众的公民意识在萌芽,政府可以在网络群体壮大的同时,为社会与政府、公民与官员新关系的良性发展导航。阻拦信息流通不仅越来越难以实现,而且这做法本身就是在激起官民间的对立情绪。

  本星期三晚上9点多,当许多人发现打不开谷歌国际搜寻引擎,连带谷歌邮箱与邮箱里的内容都与自己阻隔时,他们的反应是愤愤不平。

  一个网民说:“我不是谷粉(谷歌粉丝),但很希望我的女儿能生活在一个可以上google.com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