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教界“张鸣事件”:行政完全操控了学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3:19:04
中国高教界“张鸣事件”:行政完全操控了学术?
来源:瞭望( 2007/04/04 08:48)
高校管理体制又被热议
李景治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张鸣被撤去系主任一事,是学院领导班子职务范围内的事情,也完全符合组织程序,张鸣的一贯言行“早就不适合担任系主任这一职务”。
他还说,张鸣虽然被撤职,但仍然是博导、教授和政治学片导师组负责人,目前事态已“基本平息”。
但由此事件引发的各种讨论远未结束,网络上对张鸣的看法分为截然不同的两方。一方认为张鸣是哗众取宠,破坏学校稳定。一位叫“人大紫滕”的博友就在文章里列举了张鸣的“不诚、不信、不义、不勇和不智”,认为张鸣装可怜,想博得舆论同情,达到把李景治赶下台的目的;还认为张鸣言行不一,故意略去了事件一些最关键的细节。
但更多的人称赞张鸣是“反对强权的斗士”、“人大的英雄”,并把他与近两年批评高校管理体制、建议进行改革的陈丹青和丘成桐相提并论。
2005年底,著名画家陈丹青因为不满博士生招生制度,愤而向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提交辞职书,引发了一场大讨论;2006年,中科院外籍院士丘成桐质疑北大引进海外高级人才作假,引发震动;眼下,中国高教界又出了“张鸣事件”。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学术委员会主席时殷弘说自己无意评论张鸣事件,但他表示这一事件大体反映了中国高校的一些现实状况,“高等教育管理太行政化的说法应该是成立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现在应该考虑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革了。”
时殷弘说,目前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确实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反映的主题重大而深刻,严重滞延了中国高教走向国际一流的步伐。“大学里的学术委员会,本应是行使学术权力的机构,但远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高校行政和高校学术息息相关,但两方需要平衡,行政权力是大学发展不可缺少的,但不能过于强势。”
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的人大国际关系学院的副院长认为,我国高校的管理体制很独特:高校由公共财政拨款,校长的权力远大于一般国有企业,掌控程度也远大于国企,能动员的资源更多,加上行政领导权力过大,很容易导致权力运行的无序化。
教育问题专家、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熊丙奇一直关注着张鸣事件的进展,他不客气地批评说,中国高校正处于一种缺乏人文气息、机械化、官本位和急功近利的窘境。“在一个行政化、等级化、权力至上的生存环境里,只适用丛林法则,即生存为第一要义。在这样的学术环境中,我们甚至无法要求大学教授们去坚持‘做人’和‘做学问’的底线。”
张鸣认为,在上个世纪90年代以前,高校学术与行政的矛盾并不突出,后来国家设立了“211”和“985”项目,经费多了,更容易激起利益之争,现行科研机制造成“有资源就是老大”的现实,高校资源崇拜远胜于学术崇拜,经过十多年的畸形发展,现在“到了该挤脓包的时候了”。
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唐安国分析说,高校行政化的另一个原因是,随着高校近十年来的飞速扩招和发展,遇到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更多时候需要依靠行政力量调动社会资源解决,在这种背景下,高校的行政力量得到空前强化。
“我不是一个彻底的理想主义者,”张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教育体制改革是一个很长期的工程,我不奢望一下子彻底改好,但我希望能逐步改良。”(记者 程义峰 刘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