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大学张鸣事件背后的高校行政化痼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05:12:11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张鸣日前在博客上写下一篇愤恨中饱含悲情的文章,直陈自己与该院院长李景治结下的“恩怨”,让中国教育界再起波澜。按张鸣的话说,事情远非那么简单,其背后是高校管理体制中的“学术行政化”已到猖獗的地步。而一场有关“学术行政化”和“学校衙门化”的大讨论也旋即展开。
两个男人的战争
《21世纪经济报道》的报道说,“千士诺诺,不如一士谔谔”,张鸣3月12日在自己的博客上写下一篇愤恨中饱含悲情的文章——《也许,我将被迫离开人民大学》,直陈自己与该院院长李景治结下的“梁子”。称自己“捣蛋者”的形象不但被领导认定,而且随时有可能被“赶出人大”。
张鸣进一步认为,事情远非那么简单,其背后是高校管理体制中的“学术行政化”已到猖獗的地步。像张鸣这样直接点名质疑高校管理体制的,本不属孤例。然而,四天后,戏剧化的一幕悄然上演——张鸣的系主任一职在“意料中地”被罢免。事件继续升级,张鸣博客上的文章以每日一至两篇的速度更新着,李景治则以“致全院师生公开信”的形式连续四天在该院主页头条以示反驳。
不是私人恩怨来源:www.examda.com
张鸣究竟是如何与李景治院长结下“梁子”的?这个中滋味或许只有两人知道。但有一点是明确的,双方都坚持“这不是私人恩怨”。张鸣坦承,自己与李景治意见不合由来已久,但分歧只是局限在对学科发展方向的判断上。
人大原中共党史系的政治学教研室和当代中国政治教研室的部分教师和学生2001年被整合到了国际关系学院,张鸣也由党史系转到了国际关系学院。张鸣认为这是导致纷争的重要根源。因为在同期其他院校的本轮专业调整中,政治学都与行政学一起纳入了公共管理范畴,唯独人大是个例外。
“我认为国际关系学院对政治学重视不够,教师的缺员不补,211和985工程基本没有政治学的事,对政治学的学术会议不支持等等,这些事情涉及到人民大学政治学科的发展甚至生死存亡的问题。”在博客中,张鸣不遗余力表达对于政治学在国际关系学科框架中被冷落的担心。
如果说对于学科发展的分歧还停留在“学校内部事务”的层面,张鸣在2006年学院职称评定会议上高调地为萧延中老师打抱不平,则使得“梁子”不得不上升到公共性层面。
李景治说,会上张鸣还没有等院长传达完职称评定精神,就第一个跳出来,拍着桌子打断院长的谈话,冲着所有的评委大声吼道:“你们不给萧延中评教授,是天理难容!”
而张鸣则认为在当时的情景下,自己根本不可能如此霸道,但确实为萧老师据理力争了,“发言感动了很多人”。但他认定问题的重点不是公然挑战院长“权威”,而是其行为破坏了院长们对于那次职称评定所设计的“既定的程序”。
接着发生的一件事,则让张鸣彻底成为国际关系学院的“异端分子”:他公开在媒体上证实国际关系学院克扣学生论文答辩费——李景治的说法是迟发。
李景治对此事评价说:“任何单位都有程度不同的问题,但是把单位内部的问题拿到媒体上大肆炒作,张鸣教授在国内开了个先例。”
不过,回溯与李景治“结怨”的历史,张鸣觉得“学术行政化”是这些问题背后的根源——院长的权力无从制约,院内拉帮结派,说到底受害的是学界整体的学术热情和创造性。
引发大讨论来源:www.examda.com
《也许,我将被迫离开人民大学》博文出来短短几个小时,张鸣便体会到了借用电子技术工具“一吐为快”的成就感——十天来,评论近四千篇,阅读逾十万次。公众争议的焦点是,张鸣对李景治的几个事件的具体指控,本质上涉及的是高校管理体制的问题。
戏剧性的事情发生在3月16日,张鸣政治学系系主任的头衔,被张所一直质疑的“院长办公会”所撤消,而此时张在任上仅是第二届第二年,去年刚刚被选举上。
当张的前途和命运被舆论所“偏爱”之时,从3月16日起,李景治以“国际关系学院院长”身份署名,连续四天发表四篇“致国际关系学院全体师生的公开信”。他不再“避重就轻”,正面回答了“国际关系学院是怎么评定职称的”,最后奉劝“讲话要有根据,做事要讲原则,待人要与人为善”。
尽管李景治一再强调,国际关系学院的职称评定工作是根据学校的规定,实行“按学科设岗,按岗位评聘”的原则,在公平、公正、公开的环境下开展的。但是究竟学院内是否有“学术行政化”倾向,院长办公会、学术委员会、院务扩大会以及全院全体会议的召开条件和事权范围等一系列问题的回答依然差强人意。
而新的争议是,为什么院长将院主页作为自己的阵地,是不是也是因为院长的特权?高校行政化难治的痼疾?这一切的背后,是有关中国高校教育体制的争论。有人说,张鸣的板子“打偏了”,因为“最根本的是制度问题,让个人去承担有失公允”。
一位深谙高校人事管理之道的教授如此评价张鸣所抨击的“学术行政化”倾向,“院长多为学校组织部门产生,更多体现学校领导意志;系主任由院长办公室产生,更多体现院领导的意志,这是高校人事任免的潜规则”。
院长办公室由院长、副院长和书记、副书记组成,负责对与学院发展相关重大适宜的决策。相应地,学术委员会也多由院主要领导构成,致使很多学术委员会形同虚设。在这样的组织框架下,学术行政化倾向便在所难免了。
曾试图推动一场彻底的人事制度改革的北大教授张维迎认为,以往改革没有触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教师人事管理体制的基本特征”,希望“找到一个既兼顾眼前现状,又具有长远生存和竞争能力的教师人事管理体制”。但这项改革在广泛的争论后不了了之。
那么,究竟由谁来触动教育体制中痼疾的根基?有专家指出,高校需要建立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机制,去培育学术自主成长的环境。否则,正像有评论安慰张鸣所说的——“面对一个聋子,再怎么提高自己的声音也没有用,一不小心自己还会患上歇斯底里”。
附:张鸣事件回放来源:www.examda.com
3月12日,张鸣在自己的博客上发表题为《也许,我将被迫离开人民大学》一文,称自己得罪人大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李景治,或将“被赶出人大”。
3月13日起张鸣接受多家媒体采访,掀起有关“学术行政化”的公民讨论。
3月14日-15日,张鸣在博客上继续撰文详述自己如何与李景治“结怨”,并称“大学的官僚化,衙门化,已经把教师变成了奴才”。
3月16日,张鸣被撤去政治学系主任一职。李景治在人大国际关系学院主页上发表致全院师生员工的一封公开信,认为张鸣把单位内部的问题拿到媒体上大事炒作,对学院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3月17日,李景治发致全院师生员工的第二封公开信,回应《谁要“逼”走张鸣教授?》
3月19日,李景治发表第三封公开信,首次正面涉及“学术行政化”问题。
3月20日,李景治发表第四封公开信,对张的“人格人品”提出质疑。张鸣则在博客上对李景治的四封信做出回应。
3月21日,有媒体报道称,学校正在研究与张鸣解聘。
转贴于:考博_考试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