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梦云的报人生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2:51:05


  冯梦云,原名冯恭茂,笔名冯大少爷、玲珑、怡红公子、翡翠、记者等,浙江慈溪人。家世清寒,少年干练,13岁时双亲去世,冯梦云就独力挑起家庭重担。为了解决弟妹的生活,15岁来沪学徒,先在一家五金店当职员,再学报关行,由于从小爱好文艺,业余时间读书写稿。后来,由于投稿关系,认识了小报界文人洪水水和卢一方,不但与他们结下了文字之缘,而且引为知己。不久,经洪与卢的介绍,进入《小日报》任编辑。从此踏进上海小报界,开始了他的报人生涯。
  
  允文允武的“冯大少爷”一人办了3份报
  
  冯接编《小日报》后,初出茅庐,锋芒毕露,工作十分卖力。不仅四出采访,还担任特约撰述,报评社论。当时,明星影片公司拍了部由洪深编剧的电影叫《冯大少爷》,于是,大家就把这一外号转送给了他,他不以为忤,反而干脆用“冯大少爷”4个字作笔名,在报刊上发表各种文章。并因此声名鹊起,使得冯大少爷的诨号在小报界不胫而走,响彻申城。
   
  冯梦云接办《小日报》后,做了多项改革。先是取消稿费,节省开支,又将小报由八开改为四开,放宽篇幅,因而该报一时蒸蒸日上,令沪上小报界刮目相看。冯手下有一帮朋友肯帮忙,为他义务写稿,虽然这些人的文字和内容不能说是上佳,但仍可维持。不过时间一长,由于总是这些人写稿,素材有限,版面逐渐沉闷起来,内容也变得味同嚼蜡。冯虽然绞尽脑汁,却苦于没有孙悟空的三头六臂,报纸销路一落千丈,每期印刷不到3000,奄奄一息,刚接办时的生气荡然无存。老板查士端见了非常灰心丧气,为了扭转这种每况愈下的局面,请来了鸳鸯蝴蝶派文人中的斫轮老手张丹斧、张春帆、周瘦鹃,隔日供稿,每千字二、三元不等。冯梦云自觉鹊巢鸠占,脸面无光,就脱离了《小日报》,自办《大晶报》去了。
  《大晶报》是三日刊,该报之定名,就是想与《小日报》争一日之短长,用“大晶”来压倒“小日”。文字多为冯梦云自己的作品,为了提高报纸的质量,冯想出了用现金征求外稿的办法,每月一结,并在文末注明甲种稿酬、乙种稿酬。
  冯梦云外号大少爷,却没有一点纨绔习气。踏实苦干,处处流露出事业家的天才。他办报纸,编辑、广告、发行、排字、印刷、校对,十八般武艺件件精通。一个人里里外外,应付裕如。忙碌的时候如同千手观音,转眼就将一切安排妥当。逢到国庆、元旦,增出特刊,印刷厂的工人忙得不可开交,冯梦云脱却长袍,卷起衣袖,向架子上拣取铅字,手握铜盘,排稿拼版,一副行家里手的模样,不但技术纯熟,而且富有美感。所以,当时小报界的同人都说:允文允武,唯冯大少爷一人而已。
  《大晶报》是在冯梦云经商的二弟的资助下创办的。社址设在汉口路望平街西民丰东里。该报在内容上注重社会、政治和文化界的动态,宗旨是针砭时弊,抨击腐败现象。例如它曾揭发国民党市党部宣传部长、市教育局长陈德征,利用职权每月收受《新闻报》一百元的干薪,却只字未写。还痛斥了军阀孙殿英盗墓掘宝、不发军饷的不法行径。这位土匪军人恼羞成怒,竟派人前来上海找冯算帐,冯不惧淫威,公开声言准备与之对簿公堂,体现了一位新闻报人的浩然正气。尤其是冯在报上刊登揭发财政部长宋子文在自己家的住宅后面,自建一座豪华的自来水亭子,用于解决自家的饮用水问题,而置广大百姓的生活疾苦于不顾的新闻,更引起读者注意与好评。由于《大晶报》敢想敢说,不畏权贵,因而深受读者的喜爱,日销量竟达2万份左右。
  冯梦云将《大晶报》的基础打好后,便顶下了宁波路老闸巡捕房隔壁的一栋门面房,开办了“大晶印刷所”,由小报老板而兼印刷所的经理,一时风光无限。当时上海滩印刷小报,都在虹口海宁路锡金公所隔壁中外印刷所,自从大晶印刷所创办后,其生意被冯拉去了一大半。
  1929年7月,冯梦云又创办了《铁报》,《铁报》是因《硬报》的夭折而创办的。当时的小报界,兴起了一股政治报道的浪潮。以“言论自由”标榜的改组派大将陈公博,在上海成立了“大陆大学”,招兵买马,聚集徒众,热血青年齐来投效。于是陈公博委任爱徒李焰生创办《硬报》,言辞激烈,大胆攻击,直言无隐,笔扫千军,尤其以敢于揭露当时军政头目的秘史而著称于世,大受市井的欢迎。
  后来《硬报》因故停刊,冯梦云见有关政治的新闻报道是一时之潮流,便因势利导,赶紧办起了《铁报》,并聘请何二云与谢啼红两员干将担当主编。何二云原先就是《硬报》的第一撰稿人,谢啼红又名谢豹,小报界外号豹子头,主编过《上海报》和《上海日报》,这两张小报当时也以政治稿件为多。于是,当时有人评论说,冯得此哼哈二将,纸上谈兵更加生气虎虎,阵营堂堂,显得煞有介事。外界不明底细的人,还以为冯梦云是金陵新贵、党国红人了。
  在《大晶报》和《铁报》同时出版发行之际,冯又异想天开办了一个《太阳报》,取阳光普照的意思。大少爷野心极大,企图通过大事宣传,一方面扩大《太阳报》的销路,另一方面,为他正在开办的“上海电话购货公司”拓展一个广告宣传的阵地。然而事与愿违,《太阳报》在出版了3个月以后,终于因经济上牺牲太大,精神上力有不逮,不得不垮台了。当时有人在小报上讥笑他,说他是顶了石臼做戏,吃力不讨好,一刹时阳光顿敛,光芒骤歇。最后只得临时变计,忍痛牺牲,在出足了百期之后,与广大读者告别了。
  
  成功的商人兼作家投入抗日的呐喊
  
  冯梦云在出版《大晶报》、创办大晶印刷所的同时,又开办了大晶书局,三位一体形成了大晶商业集团。此后还创办过高乐歌场、华东歌场、都城舞厅、金城茶室、上海电话购货公司、飞达三轮车行等企业,兼任过《文汇报》营业部主任,以自己的实干精神和长袖善舞享誉小报界,是当时上海滩一位成功的商人兼作家。
  冯梦云编辑《大晶报》的时候,有一位负责广告业务的挚友叫毛子佩(后任国民党三青团宣传部长),抗日军兴,他们出于爱国热忱,都投向了国民党CC派的吴绍澍(时任国民党三青团上海主任委员,市党部主任委员,后投诚革命,任国务院交通部参事),并进入吴的《正言报》工作,主持日常事务。另外他们又以高乐歌场和慈淑大楼528房间作为地下活动的场所,作为抗日宣传和组织的秘密联络点。
  “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后,冯梦云亲赴前线采访战地新闻,及时报道我军英勇杀敌的消息,揭露日军屠杀无辜百姓的滔天罪行。为了让上海市民了解战况,《大晶报》一天出三报(早报、午报、晚报),这是当时小报界的创举。不久,上海的大小报纸先后停刊。10月5日,《上海报》、《小日报》、《大晶报》等10家报纸联合出版《战时日报》,由龚之方主编,冯梦云任编辑顾问,不断发表抗日救国的新闻。《发刊词》上报人更是慷慨陈辞:“我们未曾忘记自己是一个大中华民国的百姓,我们知道自己是有五千年历史的黄帝子孙。所以我们要干,干到敌人的铁骑不再来践踏我们的国土为止。”
  《战时日报》不仅登载国民党军队抗战的消息,也报道八路军英勇杀敌的新闻。爱国将领张发奎的《告民众书》,著名作家郁达夫的杂文《倭寇的穷技》,朱德总司令的《论西班牙战争》、《日本决不可怕》等文章都登载在此报上。冯还写了《华北大战的总检讨》、《八路军与晋北大战》、《南京之攻防》等二十余篇专论,条分缕析,大大鼓舞了民心。
  国军西撤后,上海的租界成了“孤岛”。留沪的进步作家自费出版了以刊登杂文为主的半月刊《鲁迅风》,冯梦云自告奋勇与巡捕房联系,登记备案,在有可能遭到敌伪暗杀的情况下,毅然挂名担当发行人的重担,表现出一位爱国报人无私无畏的高尚气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