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专题片《百年世博梦》第五集全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7:30:13

电视专题片《百年世博梦》第五集全文

2009年05月22日

第五集 城市之光

这样的场景,任何一个上海人都再熟悉不过,简陋、窘迫、拥挤、压抑,这是那个年代,绝大多数上海人生活的真实写照和最深刻的记忆。栖居在这样狭小的空间里,他们不会也不可能有更多的奢求。

白莲泾是上海浦东的一条百年老街,张金柳一家七口人在这里住了几十年, 2005年,张金柳和邻居们告别了拥挤,这一天他们已经等得太久了,而他们身后的这块地方将成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园区的一部分。

对张金柳他们来说,世博会的举办,直接改善了他们的生活条件,但对整座城市而言,举办一次世界博览会,远远不是拆旧区、建新房这么简单。面对城市化加速,中国开始重新审视城市的功能与目的。

一百五十多年来,世博会始终承载着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神圣使命。现代世博会已经从早期的仅仅是对科技成果的展示,演变成一个更为广泛的、对人类社会发展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思考的“思想论坛”,即使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人类仍然需要“理解、沟通、欢聚、合作”,而这正是世博会一贯的宗旨。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从科学发展的视角探讨全球城市发展的问题,在世博会150多年的历史上,以“城市”为主题还是第一次,得到了世界广泛的响应和认同。“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是人类社会共同关切的命题,上海世博会将进一步传递和普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探讨如何建设人类的和谐家园。

正片

电视新闻实况:

各位好,欢迎收看新闻报道。日本“上海世博推介周”昨天在东京揭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由此展开。

2008年3月,日本“世博号”京急线电车开始了为期一个半月的宣传上海世博会的旅程。电车车厢内张贴着300多幅有关上海的图片,引起了热爱世博会的日本公众极大的兴趣。

东京市民

本来不知道2010年世博会要在上海举行,在电车上贴海报,就能让大家了解到这一点,这样很好。

日本公众之所以关注上海世博会,是由于历史上,世博会给他们几代人的生活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从1970年到1990年,这个国家举办了四次世界博览会,世博会打开了日本与世界交流的大门,对日本经济社会的发展功不可没。2005年3月,日本又举行了第五次世博会。

这届世博会的举办地点选在了位于日本中部,距离东京近300公里的爱知县。1997年6月,爱知县在与加拿大卡尔加里市的竞争中胜出,取得了2005年世博会的主办权。

这届世博会以“自然的睿智”为主题,但在园区的选址上便遇到了与自然环境保护有关的麻烦。在最初的规划方案中,主办者出于发展经济的需要,计划将濑户市东部丘陵地带的一片森林作为会场,世博会结束后将进行地产开发,不料,招致市民的强烈反对。

滨口仁,日本爱知县产业劳动部观光推进课主任

而当时也正是人们环境意识逐渐增强的时期。此外,在那里又发现了苍鹰的巢,这也进一步激化了反对行动。

苍鹰在日本被列入“濒临灭绝的野生物种”,据测算,野生苍鹰在日本只有几百只,这种鹰习惯在海拔250米以下林地的高大乔木上筑巢,即将成为世博会会址的濑户市东部的这片森林是它们的最佳栖息地,如果在这里伐木造屋,苍鹰将无法继续生存,还将导致生态圈的失衡。

牧村真史,日本爱知世博会首席制作人

于是不得不大幅度地变更会场的建设计划,新住宅区的开发计划也被迫搁浅。

滨口仁,日本爱知县产业劳动部观光推进课主任

现在想想,当初的做法是对的。如果按照原计划建设世博会场,这次世博会可能就不会受到世界这么热切的关注了吧。这种以保护环境为重、大规模变更会场规划的过程,正是爱知世博成果和价值的体现吧。

爱知世博会没有留下任何无意义的建筑设施,所有场馆建设全部采用钢、木材料建造,不用一点水泥,以便世博会结束后,可以像积木一样拆除。据说在场馆的建造过程中,甚至没有毁坏掉一棵树。如今,这里又恢复了从前的宁静与安详,好像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过一样,自然没有受到伤害,草木仍然按照它自身的规律生长,一岁一枯荣。人们很难想象,这里曾经承载过如此大规模的一次世界博览会,上千万人曾经在这里欢聚、交流,接触大自然,并融于大自然。唯一能让人回忆起这次世博会的,是一个名为“体验自然”的活动。而苍鹰的生活不但没有受到影响,相反,数量还有增加的迹象。

爱知世博会是从时间和空间上离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最近的一次世博会,中国在这次世博会上格外引人瞩目。中国馆入口处有一个特别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所设的咨询台,中国馆刚开馆,就有不少参观者和记者前来询问上海世博会的有关情况。

周先强 2005爱知世博会中国馆 副馆长

上海世博会的主题 引起了日本爱知世博会观众的极大关注 因为这样的主题 也是全世界各国人民 国家所关注的共性问题 当然 上海世博会主题的产生过程 也是来之不易的

朱林楚 时任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主题应该说是相当重要的 参加世博会申办世博会的国家 一般来说 都认为它是得意之笔 因为这个主题选择得好坏的话 实际上可能会影响到申办是否成功

2000年夏天,申办世博会的工作到了一个紧要的关头。众所周知,一个城市能否获得世博会的主办权是由各种因素决定的,但在申办阶段,主题的选择与呈现,无疑是先声夺人的一环,事关成败。而且,一旦申办成功,主题还将成为这一届世博会的灵魂。

罗伦丝•托里多,国际展览局秘书处官员

每届世博会诞生的时候,都有自己的理念。围绕着这个理念,这个主题,参展各国应东道国的邀请做自我推介,对主题阐释各自观点并给出定义,进行讨论并就主题交换意见。

不夜的上海,不眠的人们,他们在浩如烟海的史料中搜寻,在一次次辩论中接近那个令人激动的圆心。他们谈论最多的一个词是如此直接而质朴——城市。

城市属于居住在这里的千万市民,对自己的家园,他们又是怎么想的呢? 2000年9月,申博组织在进行了世博会主题网上征集活动后,又趁热打铁举行了世博会主题座谈会。

对于世博会的主题,无数的热心公众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在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后,申博专题研究人员最终锁定“城市”和“生活质量”作为上海申办主题的两个要素。由此形成了“新城市、新生活”,“更美好的城市、更高质量的生活”,“大都市高质量的生活”三个备选主题。

汪均益 原2010上海世界博览会申办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结晶 是人类进步的表现 也就是世界各国人民 共同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 我们的主题以城市和生活 这两个要素来表现 正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历史上,城市化是工业化带来的一个自然而然的结果,在西方国家,蒸汽机时代以后出现了工厂这种新的生产组织形式,随之而来的是劳动者的大量聚集,而工业化的生产方式也使得经济行为向一部分地理位置比较有利的地区集中,城市化现象就这样出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上一些发展中国家把工业化视为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大量的农村人口成为城市居民,一些西方国家的城市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例超过了七成,英国甚至达到了八成以上。

叶裕民 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城市规划与管理系主任

城市化的过程 它给人类带来大量的 进步的 积极的作用 我想 工业化是创造财富的过程的话 那么 城市化是让更多的民众 参与到创造财富的过程中 并且享受其中的过程 所以 工业化导致国强 城市化带来民富

在中国,上世纪五十年代,农民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95%,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农业大国。但是,三十年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突然加速推进。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更是以冲刺的方式扑面而来。

陆大道 ,中国科学院地学部院士

1978年我国改革开放的初期,城市化的水平大概是20%左右,也就是说当时大概全国有20%,可能不到20%的人口居住在各种规模的城市里面。现在按照国家统计局的统计,2005年我们国家的城市化的水平达到43%,去年可能是45%左右。

改革开放以来,工农业及城乡的共同进步成为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动因,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既有历史遗留,也有新条件使然,这就决定了城市化道路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城市化问题是一个关系到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以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预计到2030年,中国城市化水平可望达到65%,2050年可望达到75%。这意味着中国每年将有1000多万农民变成城镇人口。

叶裕民 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城市规划与管理系主任

那么这些人在城市化过程中得到了 充分地享受到了文明的熏陶 包括收入的提高 我们的城市化和工业化一起 让我们的国家摆脱了贫困 整体上走向了一个小康社会 实际上 中国的城市化 让几亿人摆脱了贫困 为整个世界的反贫困 做出了巨大贡献

陆大道 ,中国科学院地学部院士

应该说是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三十年,我们国家的城市化发展基本是健康的,跟工业化的过程是相适应的,对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条件生产条件,做了大量工作也是主要的。

坐落于江苏省无锡市学前街的这座规模恢宏的宅院,体现了清末西风东渐的时代特征,它的主人是清末外交家、维新派代表人物之一薛福成。

1889年,薛福成出使英、法、比、意四国。在伦敦,挥之不去的浓雾,给这位生在江南明媚水乡的中国人留下很深的印象。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伦敦惟四月至八月天气较为清朗,九月以后直至三月,几于无日不阴,无日不雾。”

薛福成发现,伦敦多雾,一方面是它特殊的地理位置所决定,另一方面,密集的人口,以及大量燃烧煤炭,是更重要的原因。

凯瑟琳•霍尔,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历史系教授

当时一切都发生得很快,造成人口过于密集,外来人口需要迅速地安顿下来却没有像样的住所和卫生设施,而且经常要在恶劣条件下工作。

早期城市化步伐的加快,为英国带来了大量就业机会,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了经济繁荣,但是,伦敦人的生活质量却没有相应提升,就在1851年伦敦万国工业产品博览会举办之际,作为会场的海德公园附近,仍有大片的破败的贫民窟。恶劣的城市环境带来各种疾病的流行,人的平均寿命只有五十几岁,维多利亚女王的丈夫、首届世博会的创立者阿尔伯特亲王42岁便死于霍乱。

梅雪芹,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而从城市化的状况来说呢,英国城市化的早期状况一度是非常糟糕的,各方面的情况都不是很好,尤其从环境这个角度来说,城市化过程有一个环境状况恶化的这样一个趋势。

城市一定能让生活更美好吗?什么样的城市才能让生活更美好?而我们追求的美好生活又应该是怎样的呢?

1996年6月,联合国人居组织发表《伊斯坦布尔宣言》,宣言指出“我们的城市必须成为人类能够过上有尊严的、身体健康、安全、幸福和充满希望的美满生活的地方”。以“城市”为主题的上海世博会能否对世博事业做出新的贡献,丰富、发展世博理念呢?

就在申博研究人员为如何用简单的一句话来表达上海世博会主题的时候,一切是那么如人所愿,一位生活在两千多年前古希腊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一句话启发了他们:

“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

于是,在这位哲人的启迪下,“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句朗朗上口的话语横空出世!这是一个科学的选择,是一个集体智慧的结晶。

吴建中,上海世博会主题演绎顾问

这个主题的产生可以说是水到渠成,它不是什么人灵机一动的结果,而是能力与责任提升的结果。它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跟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有关,我们开始关心全人类所面对的问题,开始关心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2000年11月,上海世博会的主题表述最终确认。2004年11月29日,世博会的会徽也正式揭晓。以绿色为主色调的会徽形似汉字的“世”字,又像是一个美满幸福、相携同乐的三口之家,表达了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人为本的积极愿望和追求可持续发展的创造激情。

北京大学 钱乘旦 教授

这次上海世博提出的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它的落脚点是人 是把人的生活 把人的生存

把人的价值 把人的尊严 当作它最主要的目标来看待 在这个意义上来说 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很有意义

给一届世博会确立主题的惯例,是从主题为“一个世纪的进步”的1933年美国芝加哥世博会开始的,从那以后,世博会主题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历届世博会都围绕一个特定的主题,对人类所面临的问题进行深刻的思考,指向各异的主题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世界关注的焦点。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选择的城市主题,体现了当今世界最先进的观念,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

卡门•布宜诺,上海世博会顾问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是一个绝妙的世博会主题。

厉无畏,全国政协副主席

如何让人们的生活更美好,那么我们通过这种交流可以吸收世界上,各个国家先进的理念。

克里斯蒂安•格奈迪,德国汉诺威世博会国际联络主管

我相信,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我也把它看作为一个正确的主题。

V•洛塞泰斯,国际展览局秘书长

我认为上海世博会将通过这一主题,为提高全球的城市生活质量做出贡献。

2008年3月20日,在上海,一次特殊的“国际选秀”活动不动声色地开始了,来自全球各地的解决城市发展问题的城市最佳实践区方案正在接受专家们的遴选。

“城市最佳实践区”,这是个首次出现在世博会历史上的名词,它在以国家为参展主体的世博会上引入一个全新的参与者——城市。城市最佳实践区项目汇集了全球城市的智慧,把已经领先一步的优秀实践方案和实物展示出来,引领未来时代的城市建设与管理。

参加“城市最佳实践区”竞赛的,是来自全世界87个国家的113个城市。这其中既有我们熟悉的城市,也有对我们来说还很陌生的城市。

唐子来,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总规划师

我们的名称就已经界定了它是一个城市的最佳的实践,所以我们要求城市来申报呢,不是泛泛而谈这个城市发展得怎么好。而是你这个城市在某一个领域做了哪些最有价值的贡献,世界上其他的城市可以向你在这方面进行学习的。

经过专家们3个多小时的投票筛选, 15个实物建设案例和40个展馆展示案例脱颖而出。其中包括巴西圣保罗市的“清洁城市法案”、美国芝加哥市的“可持续城市,未来城市”、沙特阿拉伯麦加的“帐篷城”、德国弗赖堡的“旧军营生态改造范例”、中国苏州古城的保护与更新、上海的“沪上•生态家”等,它们将在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向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观者解答一个共同的问题:什么是最佳城市?

沪上•生态家真实存在于上海闵行区莘庄工业区内,是上海唯一入选“城市最佳实践区”的实体案例。作为生态建筑的试验地,这幢大楼总共采用了六成再生建材,集中了十项生态技术,一些设备还可以进行远程控制,与国内同类建筑相比大约超前了五到十年。

解说员同期:

这个叫做智能控制系统,我们这边看到有很多按键,我们可以按一下,这个有很多模式,像就餐模式,还有我们的影院模式。

这是生态家的办公实验区,一旦楼内人数增多,二氧化碳含量上升,排风窗会自动打开,吸入新鲜空气。更奇妙的是大楼中庭屋顶的透明天窗,可以任意变换开启角度,将阳光均匀地分散到各个角落。在完全生态的环境中,“沪上生态家”一年使用空调的时间能减少2到3个月,综合能耗仅为普通建筑的1/4,充分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詹姆士 李普 世界自然基金会 全球总干事

世博会的更大意义 在于让人们对未来进行思考 一起面对共同的挑战 一起来寻找如何应对挑战的办法 从而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 改善我们的地球环境 所以我想 我们关注的不仅仅是技术 更应该是思想 而世博会恰恰是思考未来的的最佳场地。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既是破解当今中国城市化难题的一次全球碰撞,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更是一次中国加强与世界交流,近距离对话世界多元文化,向世界学习的重要契机。世博会虽然在一个城市举行,但它代表的不是一座城市,而是整个国家,要动员的不仅是一座城市的力量,而是整个国家的力量;要展示的不是一个国家的文明,而是整个世界的文明,要反映的不是一种文化,而是多元的文化。

2010年上海世博会园区位于上海市中心城区,滨江布局,跨越黄浦江两岸, “沪上•生态家”开工建设两个月后,与其一江之隔的法国馆与德国馆相继打下第一根桩,成为率先开工建设的国家馆。

阿兰•傅天,上海世博会法国馆政府总代表

就法国而言,我们尽力在建造展馆的同时,通过展馆的内容来诠释上海世博会的主题。

造型独特的法国馆以“宁静祥和”为主题,秉承了法兰西建筑风格,又融合了现代建筑特征,展现了建筑与环境的和谐统一;而德国馆则被命名为“和谐都市”,对上海世博会的主题进行了独到的阐释。

迪特马尔•施米茨,上海世博会德国展区总代表

德国馆的名称是“Balancity”(均衡的城市),这是个新造的词语,是由两个英文词“balance”(均衡) 和“city”(城市)结合而成的。甚至在德国馆的建筑构思中,人们也会看到(均衡城市)这个理念是如何落实的。

英国是世博会的故乡,历史上第一次世博会于1851年在伦敦举办,在历次世博会上,英国的表现都是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2010年上海世博会,英国国家展馆将给参观者怎样的惊喜呢?为了确保将英国展馆建成上海世博会最吸引参观者的展馆之一,英国政府成立了专门的工作小组,启动了展馆设计大赛,向全国征集由建筑师、设计师和美术专家共同组成的设计团队。最终6支设计队伍从参选的四十多家设计团队中脱颖而出,进入决赛。

同期声:

迪戈比•琼斯 勋爵,英国贸易投资大臣

如今,我们有六个非常不同的优秀场馆设计,供我们来选择。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对英国来说这将是一次绝佳的展示机会

2007年9月21日,上海世博会英国展馆设计方案正式揭晓。“创意之馆”从六个备选设计方案中脱颖而出,成为最终获选的方案。“创意之馆”的设计展现了一个简洁而又引人入胜的建筑模式,它不仅赢得了苛刻的英国评审团的肯定,也赢得了上海市民的好评。

艾琳,上海世博会英国副总代表

我想上海人民和即将来参观的人们,可以相信我们能为这次世博会,想出好的创意和场馆设计方案。

上海世博会的筹备工作在紧张有序地全面推进,各参展国的展馆设计方案也一一揭开神秘面纱。

瑞士是第一个公开展示上海世博会展馆设计方案的国家,从空中俯瞰,瑞士展馆勾勒出一个想象中的未来世界的轮廓。在材料和能源的使用上,它开创性地将自然和高科技元素结合,展馆最外部的帷幕主要由大豆纤维制成,既能发电,又能天然降解,可持续性理念与建筑美学在这里完美地融为一体。

西班牙展馆的建筑设计方案是“柳条编织的篮子”。整个展馆以环保材料为主调,用钢管作为建筑结构,墙皮则是编织的柳条,室内设计使用竹子和半透明纸作为材料。这样的设计不仅可以使自然光透过钢管和柳条的间隙射进室内,还方便了日后的拆卸。

而日本展馆的设计也采用了环境控制技术,使得光、水、空气等自然资源被最大限度地利用。

塚本弘,上海世博会日本展区政府总代表

这座建筑物,好比一个会呼吸的生物体。通过它,体现出建筑在城市里和环境协调共存的理念。

众多国家馆的设计都与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息息相关,展现了未来城市生活的和谐共存方式,通过展馆的外观和内容来说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世界各国各地区将以上海世博会为平台,充分展示城市文明成果、交流城市建设经验、传播城市发展理念、探讨城乡互动发展,探索新的更好的人类居住、生活、工作模式。

(字幕:截至2009年3月17日,已有187个国家和46个国际组织确认参加世博会。)

2010年上海世博会园区的土地上,曾经生活着1.8万户居民,有着272家工厂,污染严重、交通拥挤,如今,动迁居民全部搬进了新居。张金柳所居住的“世博家园”小区就是集中安置这些市民的。

张金柳,上海市民

干杯

如果是以前我想叫你们那么多人来吃饭都没有地方待,除非我的床拆掉让你们坐。小面板。对,把我的床拆掉,圆桌才能摆出来。我们自己三个人吃饭都是用面板吃饭。这就是舅妈以前在白莲泾吃饭用的面板,就在这块板上吃饭的呀。我一直听你们说小面板小面板。对,小面板。今天给你看看,像忆苦思甜一样的。

不过,对另一件事,张金柳却格外关心,就是黄浦江对岸上海南市发电厂的烟。从前,冬天刮北风,烟就吹到张金柳家住的白莲泾,夏天刮东南风,就落到市中心的人民广场。

南市发电厂的历史已经超过百年,1898年的农历除夕,南市电灯厂建成发电,30盏电灯曾经在一百多年以前有限地点亮装饰了黄浦江岸。城市在迅速扩展,发电厂几经扩建,不知不觉中,165米高的烟囱已变成老城区中的庞然大物。上海申办世博会成功后,世博园区内的南市发电厂和遍地的老厂房是去是留,一度成为争论焦点,考验着主办者的智慧。

章明,城市未来馆总设计师

世博会期间,我们会把南市发电厂的主厂房利用再生性的改造策略,创造性地改造成为本届世博会五大主题展馆之一,城市未来馆。在这里观众不仅可以回顾到我们历史上曾经有过的理想城市的理念,也可以感受到城市未来发展的方向和未来的生活模式。(效果图)

城市未来馆将展示人类对美好生活的一贯追求以及人们对于未来城市的畅想。展望未来城市,一方面人类城市的种种现实、挑战和危机推动人们在思考中寻找城市的出路,另一方面人类不懈的创新能力和科技的飞速进步也把人们引向更加理想的未来城市。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是当今许多国家所关注的问题。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结晶,但也带来许多挑战需要人类去面对。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夫•斯蒂格利茨说,二十一世纪对全人类最具影响的两件大事,一个是新技术革命,另一个是中国城市化。

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顺应国内外形势变化,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发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精神,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着力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2005年9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这次集体学习安排的内容是国外城市化发展模式和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学习并作了重要讲话。胡锦涛指出,我国正处在城镇化发展的关键时期。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对于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增长,对于优化城乡经济结构、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安娜·蒂贝琼卡,联合国副秘书长

城市发展是一项巨大的挑战,想取得成功并没有捷径,最好的方法就是分享知识、经验,互相学习。

胡毅督,上海世博会芬兰总代表

我完全相信中国,相信上海将会举办有史以来最出色的一届世博会。

吉姆·帕特森,温哥华世博会策划人

我相信,上海将举办历史上最好的一届世博会。

上海世博会是一届探讨人类城市生活的盛会,是一部以创新和融合为主旋律的交响乐,将成为人类文明的一次精彩对话。

上海世博会是由国家主办,上海承办的全球盛会,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办好世博会,是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契机,也是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一定要把这个机遇用好。

世博会在中国举办,是世界对中国的信任,也是中国对世界的奉献。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世博会的筹办工作。从一个国家的整体来看,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这样的大型活动是实现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机遇,是全国人民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平台。

中国正在大踏步地赶上世界发展的潮流,这不仅体现在高科技的飞速进步中,更表现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路上。世博会向世人展示的不仅是城市发展的理念,而且是城市发展的实践。“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与其说这是一届世博会的主题,不如说是人类的理想,是21世纪人类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它呼唤着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人与社会历史的和谐,正如一位先哲所说:“每一届世界博览会,无论规模大小,都使人类文明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从花开到花落,从早霞到晚霞,也许若干年后,人们会欣慰地说,2010年,上海世博会,世界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来源:世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