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三峡好人》:凄苦的命运、挣扎的人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9:57:26
2007-02-03 11:50:07 来源:东方网网友评论 2 条进入论坛
作者:紫衣书童
都是好人,和三峡有了牵连,与20世纪末世纪最大水利工程有了某种联系,便在我们眼前展开了一幕幕“小人物、大背景”的凄凉故事。
(一)两个人的故事
韩三明,一个山西挖煤的民工,十六年前花三千元钱从四川奉节青石镇5号“娶”了个幺妹回家,生了一个女儿后,其妻子被“公安”当作拐卖人口解救回了四川,那时幺妹年轻,心里还存在很多爱情、生活的美好梦想,毅然抛弃了与韩三明的婚姻和家庭生活。
十六年后,韩三明为了见自己女儿一面,在三峡建设高潮时期、在移民拆迁高潮时期坐船到奉节寻找奉节青石镇5号的“麻幺妹”和“女儿”。知道幺妹随着货船到宜昌运货,要很久才能回来,便加入了拆迁民工的队伍,在奉节住了下来。
当见到麻幺妹,一对曾经的苦命夫妻在破旧的帐篷前简短的沟通了十六年来的生活,“你过的好吗”,“不好”,十六岁的女儿到比四川还南方的广东东莞打工去了。韩三明决定带麻幺妹回山西,但是得知麻幺妹替哥哥还三万元债务把自己“送给”了船主,于是带着拆迁民工兄弟一起回山西挖煤挣钱回来赎幺妹。
沈红,另一个从山西来到奉节的女护士,到了这个美丽的地方来寻找两年没有联系的丈夫,没有丈夫的电话号码,只有去丈夫已经离开的原工厂查找,最后在丈夫的战友带领下见到了自己的丈夫,两人在江边蹩脚的跳了段舞,沈红提出自己喜欢了别人,提出离婚,然后在丈夫的默许下离开了奉节。
(二)三大背景
背景之一:三峡移民。
三峡工程的建设,使得四川很多地方都处于新形成的库区之中,最后海拔185高程以下的居民都必须搬迁或者移民,2006年蓄水156米高程,三峡移民构成了中国世纪之交的最大风景。电影中用如下几个镜头表述了这样的场景:坐船到崇明岛的移民;到移民办质问移民款发放的居民;丈夫残废的妻子最后被迫选择去广东;被水淹没的青石镇5号和小马哥的家;在船上度日的麻家弟兄……,不管,背井离乡终归是与高兴难以挂钩的,最近曝光的移民资金被挪用的案子更是加深了三峡移民的悲怆。
背景之二:拆迁与建设
老奉节城将被水淹没,拆迁成了三峡工程库区范围内很多地方的显著风景,轰然倒下的墙体,满目皆是的废墟。在拆迁中还有史上最大规模的文物保护,有些文物可能永远无法移动到博物馆加以保护,可能要沉默于库区水中。与之对应的是新城市的建设,拆迁是建设的前提,虽然要建设就要先破坏,但是在三峡库区中的拆迁显然包含了血腥的韵味。电影中:拆迁指挥部的人员被打破头颅,群起拎着刀棒的指挥部工作人员;每人50元出去摆平拆迁钉子户的小马哥及其弟兄们;响起上海滩雄浑歌曲的瓦砾中的小马哥的尸体;人们处事不惊、麻木寻常的表情和拆迁构成了明显对比,墙倒了,血流了,钱有了。依靠拆迁积累原始资本的血淋淋的“淘金”运动成为了三峡工程中的隐藏的一部分。
拆迁积累了资金,资金变成了投资,投资变成了挂在墙上的光荣榜,投资者-企业家-政协委员等成了三峡缔造的有一拨致富者。电影中:老板花了两亿多的“天堑变通途”的工程居然在客人来后没有给灯光夜景供电,老本很不高兴,拿起电话打给了一位官员,在电话中用命令的语气说“一、二、三、亮”,整个大桥顿时灯火辉煌,老板得意地展示着自己的作品。我们看到,官员成了金钱指挥下的奴隶。
背景之三:底层人民的生活
在韩三明做的船上,底层的民众被社会的底层混混要挟进去学魔术,强行教学费,同样麻木的表情、默默的忍受,变成了长期受奴役看不到任何希望、不能有任何挣扎的写照;
随处可见的麻将桌旁的人们,将被拆迁的楼房里,江边的废墟旁,拆迁指挥部里面,生活在麻将的哗啦声中被定格,没有变化、没有别的慰藉,没有改变的可能,没有精神的支撑,生活没有亮色,只有苦闷中的自娱。
拆迁民工除了喝酒,就是看那些“光头”和“美女”们的声嘶力竭的歌唱和丰乳肥臀的扭捏,精神变成了如此的不堪,生活变成了如此的单调,与那些在企业里面打球、跳舞的“上流社会”比起来,高尚和庸俗可见一斑,然而,这种“高尚”同样的庸俗不堪,底层的民众真的没有了出路了吗?
路边拦着沈红渴望打工做保姆的小女孩,以及韩三明未见过面的出外打工的女儿,让我们对这片土地更是悲悯有加,难道世界上最美丽的三峡大地真的无法养活这些善良的人们了吗?打工成为了这个世纪广大农村的主题词,农民工成了这个世纪最悲苦的代名词。看看麻家兄弟每人一碗的面条,看看在贫苦面前失去招待能力的麻家兄弟,看看那些头上包着纱布的底层民众,为了口饭吃、为了活命和生存的挣扎状态,还有那些没有泯灭的人性光辉,让我们震撼。
拆迁民工面对去山西挖煤的高薪水诱惑,同时面对每年死十几人的危险,大口喝酒,没有争论、没有犹豫,在生活面前,生存和贫困让他们没有可能去选择,危险相对贫困来讲一样可能剥夺他们的生命。
(三)好人,工程背后的人性
韩三明,悲苦的找不上来媳妇的山西老粗,迫不得已花钱买了个媳妇,当媳妇和女儿被公安解救回四川,虽然,幺妹可能不是被暴力逼迫而是被贫困逼迫,甚至可能是自愿通过这种方式为家里挣钱的结婚。由于对婚姻的不甘,借着打击拐卖妇女的运动而离开韩三明,然而十六年后,更加困苦的生活降临在她身上,依然是为了哥哥欠款依附于另外一个男人。
韩三明从父女之情出发,要来看望自己的女儿,而后看到前妻生活凄苦,决定回家挣钱替幺妹还债。一个山西老粗,一个没有真正爱情体会的男人,从自己的人性最深处的善良和宽容出发,选择了拯救幺妹。
好人,不是因为爱情,不是因为回报,就因为十六年前的曾经的露水夫妻,和一点点亲情,依然选择了责任,人性的光辉在底层百姓的身上照亮了这个世界。
沈红,一个具有知识的现代女性,却具有十分和传统的东方女性美德。支持自己的丈夫出来创业,支持整个家庭,没有丈夫的电话,两年来,只是静静的等待丈夫的电话,电话里面没有甜言蜜语,只要知道妻子的存在电话就挂了。忍受,中国再传统不过的美德,通过两年的等待体现的淋漓尽致。
郭斌,沈红的丈夫,依靠着大老板,另外一个女人,自己也当上了拆迁公司的老板,功成名就,忘却了自己的女人和妻子,整天忙于应酬,感情在轰轰烈烈的三峡工程背景下慢慢迷失了。郭斌,不存在忍受,他什么都不缺,只是在苦苦的熬着,不能主动抛弃自己的妻子,不能面对自己的家庭和现在的成就之间的矛盾,懦弱和不负责任构成了他的生活,人性的挣扎构成了他的矛盾,他选择了回避,不讨论婚姻,不关心家庭。
沈红,一个好人,静静的提出了自己的离婚借口,她喜欢上了别人,把离婚的责任归结在自己身上,既没有像一般的妇女那样苦苦纠缠,也没有想到要从丈夫那里获取什么。只是忍受到了不能再忍受的时候,等待婚姻等到没有希望的时候,选择了离婚。
一个被妻子抛弃的山西老粗,宽容而富有责任;一个被丈夫抛弃的山西女护士,宽容而富有贤淑;一个为钱嫁给韩三明的四川幺妹,为了婚姻的理想离开了韩三明,悔恨中带着悲苦,也是个好人,知道年轻时候不懂事,实际是被贫困和生活逼迫的无路可走;一个为钱离开家到三峡创业的复员军人,为了事业离开了沈红,内疚中带着挣扎,也是个好人,知道自己无法提出离婚选择了逃避,实际是被所谓事业俘虏而人性尚未完全丧失的普通人。
三峡,
好人多,
伴着滚滚的长江水、轰隆隆倒下的瓦砾废墟,被搅拌成丝丝苦咸的云烟,飘荡在三峡库区上空。 (东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