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法兰西帝国元帅5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08:54:50

完美的佩剑纨绔子弟——缪拉元帅

约阿希姆·缪拉(1767—1815年):法兰西帝国“军中三杰”之一,克里费及贝尔格公爵,那不勒斯国王。

 

缪拉于1767年3月25日出生于加斯克尼,他的父亲是一个农场主。为了当牧师,到卡霍尔斯和图卢兹学习,但为逃避债务而逃跑,于1787年2月23日参加了轻骑兵。1792年在路易十六的护宪卫队服役,后调至第十二轻骑兵团,同年10月当了中尉。1792—1793年在北方军团中服役。1793年提升为少校。由于他是雅各宾派成员,在果月政变中,几乎被清洗,但被公安委员会恢复原职。为平息保皇党的暴动(1795年10月5日),受拿破伦将军之命,从巴黎郊外的大炮阵地,携带40门大炮赶赴巴黎,由于他的及时赶到,在拿破伦著名的“一阵轻风似的葡萄弹”打击下,叛军的进攻被打退。由于他的功劳,而成为拿破伦的副官,随其参加了1796—1797年的意大利战役,在战场上他英勇无比,拿破伦称赞“在战场上他指挥的20个人抵过1团人”,但有一次例外。在曼图亚战斗中,奥军从要塞出击,他奉命率领一支弱小分队向奥军冲锋,他害怕了,声称自己负了伤,不肯执行命令,于是在短期内失了宠,不再担任拿破伦的副官。1796年5月10日,29岁的缪拉升为准将,调至内伊将军手下任骑兵旅旅长,率部参加了1797年3月的塔格里曼特之战,荣立功勋。在1798—1799年埃及战役及叙利亚战役中,作为龙骑兵旅长,表现突出。在1799年7月25日的第一次阿布基尔之战中,为攻占阿布基尔城堡,率部向8000名土军的防线发起冲锋,被标枪射伤,但他也亲手砍伤并俘获了土耳其司令穆斯塔法-帕夏,由于作战勇敢,在战场上便被提升为少将。返回法国后,他支持拿破伦发动的雾月政变,作为奖励,被任命为执政卫队司令。1800年1月,他与拿破伦最小的妹妹卡罗琳结婚,从此青云直上。在第二次意大利战役中,他指挥预备军团中的骑兵,参加了1800年6月14日的马伦哥战役,因作战勇敢被授予骑士勋章。后被派至意大利,将帕帕尔州从那不勒斯割裂出去。

1804年1月,任巴黎总督,同时掌管军事法庭,处决了当甘公爵。同年5月19日,被授予帝国元帅称号,时年37岁。1805年2月升为海军大将并获亲王头衔。在乌尔姆战役中,指挥骑兵预备军,在韦尔廷根之战,击败奥劳伯格将军的加强师,俘虏3800人。但他愚蠢地命令内伊移师多瑙河南岸,给乌尔姆的东北留下了一个空隙,费迪南大公乘机率20000奥军突围,缪拉急忙派骑兵追击,在诺德林根迫使敌主力投降,俘虏8000人。战役结束后奉命追击奥地利-俄罗斯军队,将敌人赶至多瑙河谷。但他为了取得攻占奥地利首都的光荣,违令放弃了追击敌军,攻占了已是一座空城的维也纳,并自封为“皇帝”,由于贻误战机受到拿破伦一世的痛斥。1805年11月15日,他又自作聪明地接受了巴格拉齐昂亲王的休战建议,再次放跑了敌人。后来,他用计智取了多瑙河畔重要的桥头堡,从而弥补了其错误。在1805年12月2日的奥斯特里茨战役中,他支持并指挥左翼的拉纳元帅,用完美的步骑配合击溃了奥地利-俄罗斯联军,迫使其后撤。1806年3月15日,被封为克里费及贝尔格大公爵。在同年10月14日的耶拿战役中,他的骑兵支援拉纳元帅强攻敌之中央,在追击崩溃的普鲁士军队中,他率领的前卫纵队先是于10月16日在埃尔富特俘敌16000人,接着在普伦茨劳迫使霍恩洛厄亲王投降,然后将布吕歇尔包围在卢卑克。11月7日,布吕歇尔被迫投降。随后,缪拉攻占华沙,指挥第三、五、七、骑兵军共66000人防守维斯杜拉河一线。12月26日转战戈里明。1807年2月7—8日的艾劳战役中,他率领80个骑兵团,约1万多人,分成两路纵队向俄军的中央发起了军事历史上最伟大的骑兵冲锋。在撕裂俄军的防线后,消灭了敌人70个炮兵连,打破了敌人的队形;然后,缪拉将骑兵重整成一列队形,再次回冲敌人中央,为皇帝赢得了宝贵的喘息时间。在后来的追击中,他参加了6月9日的古特施塔得之战和6月10日的海尔斯堡之战。随后指挥1807年6月11日—16日的柯尼斯堡之战。1808年2月20日,任驻西班牙法军总司令,指挥蒙塞元帅、贝西埃尔元帅、杜邦将军、迪埃斯梅将军的军共125000人。3月23日,率军进驻马德里,西班牙人讥讽地将他称为“大白菜根”。他本希望能当上西班牙的国王,但当他残酷地平息了马德里5月2日起义后,美梦破碎了。6月15日,他离开西班牙。

1808年8月1日成为那不勒斯国王。1809年,为扩大其王国领土,远征英国占领下的西西里岛,以失败告终,此后的三年,他不再任那不勒斯国王。1812年俄国战争爆发后,他指挥掩护部队,参加了奥斯特罗诺夫之战(7.25—26)、斯摩棱斯克之战(8.17—19)、博罗迪诺战役(9.7),9月14日进入莫斯科。10月18日,在温可夫被库图佐夫的突然袭击打败。12月5日,拿破伦一世回巴黎后,指挥残余部队长距离后撤。1813年1月18日,将指挥权交给意大利总督欧仁,自己则前往那不勒斯。为了保住他的王位,他开始同英国和俄罗斯谈判,但他不能接受对方提出的条件,遂再次站在拿破伦一世一边,于8月14日赶到德国,参加了德累斯顿之战(8.26—27),他率领10000名骑兵隐蔽地迂回到联军侧后,突然向其冲杀,配合正面的维克托元帅将联军击溃,有12000人投降。接着在莱比锡战役(10.16—19)负责指挥第二、五、八、九、十一、十二军和一、二、四、七骑兵师在南面和东南阻击波希米亚军团。在会战的第一天,缪拉带领12000名骑兵,在炮火的掩护下,向南线联军战线的中央冲锋。他骁勇不减当年,一连冲散了敌方两个营的步兵,并缴获了26门大炮。三个联军的皇帝也慌忙退走,以免被俘。但被随后赶来的哥萨克骑兵击退。德国战役失败后返回那不勒斯,再次同英俄谈判,于1814年1月26日达成协议,他同意提供3万人的军队同法国作战。当拿破伦一世退位后,缪拉发现自己没有得到新盟友的信任,在拿破伦一世返回法国时,他企图通过将意大利从奥地利中独立出来而赢得皇帝的信任。开始他取得了一些成功,后于1815年5月2日,他的29000军队在图伦蒂诺被比安基将军率领的11000奥地利军队打败,遂逃出那不勒斯回法国。他本打算去巴黎,因皇帝拒不相见,遂企图到英国避难,也遭拒绝。8月22日,他逃到科西嘉,在那里组建了一个小党派,企图夺回失去的地位。但被奥地利军队打败并当了俘虏。奥地利军事法庭判他有罪,1815年10月13日被枪决。

缪拉身材异常优美、匀称,他孔武有力,举止文雅,仪容不俗,使人忘记他出身低微,由于好穿奇装异服,十分引人注目。作为独立作战的指挥员,缪拉十分平庸,他在战术上几乎没有什么技巧可言,而对战略更是不甚理解,不过作为骑兵指挥员,他却是卓越的,拿破伦一世曾评价他:“在战场上,当他面对敌人时是最勇敢的人,这是无人可比的,但除此之外的任何地方他的行为都表明他是一位蠢人。”

勇者之最——内伊元帅

米歇尔·内伊(1769—1815):法兰西帝国“军中三杰”之一,德,拉,莫斯科瓦亲王。

 

      内伊1769年1月10日出生于阿尔萨斯的萨尔路易斯,其父是一名啤酒桶修理厂主。从小开始学习修理啤酒桶,但他对此不感兴趣,于1787年12月参加了第五骑兵团,事实证明,内伊是一位优秀的骑手、勇敢的剑客。他的优点很快受到上司的重视,并得到迅速提拔。1792年被任命为瓦尔密军的中尉。后随北方军团参加1792年的耶拿佩斯之战。1792年10月—1793年7月,任克兰德将军的副官,1794年4月12日升为上尉。1794年转入萨布里-埃特-梅塞军团,在美因茨包围战中肩部受伤。由于他作战异常勇敢,1796年8月15日,27岁的内伊被执政官授予准将军衔,但他不愿意接受。1797年4月19日在吉尔赫堡之战中取胜,但第二天被奥地利军队俘虏。两个星期后,霍克将军通过交换让他回到军队。1799年3月升为少将,此次他再次试图拒绝。1799年5月4日转入马塞纳将军的多瑙河-瑞士军团,指挥轻骑兵。5月27日在温特瑟尔之战中三次负伤,一次伤腿,一次伤脚,一次伤手。后转入莫罗将军的莱茵军团。1800年12月在霍恩林登战役中大显身手。1802年1月1日,得到拿破伦的器重,担任全法国骑兵总督察长。9月任驻瑞士军队总司令兼大使,以应付可能发生的叛乱;返回法国后,任驻坎佩尼-蒙特利尔军团司令,表面上是防止英国的入侵,实际上负责训练作为法国精锐的30000名“大军团”士兵。

      1804年5月19日,35岁的内伊被授予帝国元帅称号。1805年8月,作为第六军(21000人)军长参加第二次法奥战争,负责在多瑙河北岸包围乌尔姆的奥军。但是代理大军团指挥的缪拉元帅愚蠢的让内伊军渡河至南岸,使包围圈出现了一个缺口,有20000奥军乘机突围。幸亏内伊在北岸留下了部分军队,在亚贝克阻击突围奥军,俘虏3000人。由于被这场阻击战拖延,突围奥军被追击的法国骑兵追上,遭到毁灭性打击。第二天10月14日,内伊奉命攻占乌尔姆东北6英里处埃尔欣根村和附近的多瑙河大桥,这也是由于缪拉那愚蠢的命令而被奥军控制的唯一退路,15000名奥军配备40门大炮据守于此,而一个6000人的奥军师已经由此突围。内伊不孚众望,以无比的英勇拿下了这个据点,俘虏3000人,缴获20门大炮,残敌退回乌尔姆。至此,乌尔姆被围得水泄不通。10月20日,乌尔姆奥军全部投降。接着率20000人在阿尔卑斯山阻击查理大公和约翰大公率领的从意大利返回救援维也纳的奥军主力80000余人,迫使其只得绕道由匈牙利撤回奥地利,而在途中又被马塞纳元帅的意大利军团截击,这支大军终于未能赶上奥斯特里茨战役,从而保证了法军赢得这场关键性的大会战。11月攻占因斯布鲁克。1806年仍作为第六军军长参加法普战争,10月14日参加耶拿战役,本来奉命在第四军右翼展开,但当他发现第五军的左翼空虚时,便象往常一样带着3000精兵不顾一切地迅速冲到那里,占领了关键性的海里根村,打乱了霍恩洛厄亲王的反击计划,但也使自己陷入重围。迫使还没有作好决战准备的拿破伦一世用仅有的两个骑兵团预备队来援救他,第五军也从正面攻击策应,经过反复争夺,内伊终于站稳了阵脚。这时,缪拉元帅的骑兵军和内伊第六军的主力赶来,在数量上占优势的法军终于取胜。此后在追击被打败的敌人途中,内伊占领了埃尔富特,并迫使马格德堡要塞投降。1806年12月,拿破伦一世本来准备休整和补充部队,来年春季再战,可是内伊的卤莽行动破坏了这个计划:由于第六军驻地人烟稀少,难以满足军队就地补给的需要,内伊擅作主张,派出一支部队突袭北面较为富饶的地区以夺取给养,结果给俄军造成错觉,以为法军开始进攻,俄军随即全面反击,将第六军击败,直到第一军来援,才遏制了俄军的攻势。拿破伦一世只得放弃休整计划,在冬季恶劣的天气中继续向俄军进攻。在1807年2月8日的艾劳战役中,内伊的第六军担任警戒,监视敌人右翼的普鲁士军队。从3月—5月,他坚守古特施塔特一线,顶住了五倍于己的奥军的强大攻势。在6月14日的弗里德兰战役中,内伊担任右翼。当接到拿破伦一世的命令:“跑步前进!迅速拿下该城并控制城后的桥梁!”后,内伊于下午5时15分以难以置信的凶猛发起了强攻。据当时参战的一个副官称,内伊此时表现得“象是战神的化身”。第六军以弗里德兰镇中教堂的尖顶为目标,勇猛地冲向敌人,把惊慌失措的俄军挤压到了三面环水的口袋里,虽然俄军困兽犹斗,逐街逐屋地死拼,但法军更胜一筹,最终取得完胜。

      1808年6月6日,被封为埃尔欣根公爵。9月,内伊率第六军随皇帝远征西班牙,并取得了一系列作战的胜利。1810年在马塞纳元帅手下转战葡萄牙,1811年3月撤退中,奉命断后,但因和马塞纳不和,一路争吵不休,结果被免去军长之职,奉调回国。返回法国后指挥包罗格尼守军。1812年入侵俄罗斯期间,任第三军军长。8月2日在克拉斯尼之战中遭到俄军袭击受伤,但仍然忍着伤痛参加了8月18日的斯摩棱斯克之战。19日,内伊在瓦卢迪诺发现俄军主力,一面报告拿破伦一世,一面进攻敌人,俄军在其英勇的猛攻之下遭到重创。但由于俄军增援部队不断赶到,内伊军久攻仍未攻下阵地;而负责包抄俄军的朱诺将军又指挥不力,贻误了战机,致使俄军主力脱逃,法军功亏一篑。在9月7日的博罗迪诺战役中,他和达武元帅一起指挥中央部队,经过几个小时的强攻,终于依靠数量上的优势攻占了俄军的中央阵地。从莫斯科后撤(10月19—11月29日)期间,担任后卫,不断与俄军作战,以其巨大的勇气和卓越的战术技巧赢得崇高的声望,并获“最勇敢的红脸斗士”的绰号。在11月16—17日的拉彻沃之战,内伊的6000后卫被俄军主力包围,只能孤军奋战,他们被逼到第聂伯河边,内伊不顾一切地指挥部队强渡,由于冰层不厚,很多人掉进河里淹死或冻死,大炮也丢了一半,最后率800人突围。在11月26—28日的别列津纳河之战中,33000名法军遭到64000名俄军的进攻,内伊和乌迪诺元帅在右岸拼命抵抗奇恰戈夫海军上将的进攻,力保桥头堡不失,保证拿破伦一世和残军逃走。内伊是最后一位离开俄罗斯的法国人。由于他在俄罗斯的功绩,1813年3月25日,被封为德,拉,莫斯科瓦亲王。

      1813年5月2日,内伊作为第三军军长参加吕岑之战。上午11时,在遭到俄普联军64000人的突然进攻后,奉命不惜一切代价坚守阵地,牵制住敌人。整个下午,战斗异常激烈,双方都伤亡惨重,但第三军还顽强地守在阵地上,内伊还亲率骑兵发起了几次有力的冲击。当时在联军中的英国卡斯卡特勋爵描述说,法军显然下了决心,要固守那些村庄,因此形成一个据点多次得而复失,双方都付出极大代价的局面。下午5时30分左右,援军终于赶来,法军赢得了最后胜利。5月20—21日的包岑之战中,奉命指挥左翼军团,包括二、三、五、七军和两个骑兵师,共85000人。由于内伊行动迟缓,再加上有两个军(二、七军)战前被皇帝调去攻击柏林,以致未能完成对普军的包围。此战也暴露了内伊缺乏战略眼光的缺点。8月,由于吃了败仗的第十二军军长乌迪诺元帅要求辞职,皇帝派内伊接替,并命其完成攻克柏林的任务。事实证明这是一场悲剧。9月6日,内伊军团在邓尼维茨村与普军遭遇,他的战术部署比乌迪诺还要糟糕,被陶恩奇斯将军彻底击溃,幸亏黑夜降临,才避免全军覆没,但已经伤亡9000人,被俘15000人,丢失了80门大炮。内伊坦白地向皇帝报告:“我完全被打垮了。”在10月16日—19日的莱比锡战役中,负责指挥第三、四、六、七军,阻击北路的布吕歇尔元帅的西里西亚军团。由于他指挥失误,胸无全局观念,拆东墙补西墙,导致北线法军被联军击退,而大约15000人的法军却在整整一天中来回奔跑于战场上,没有放过一枪。人们认为,这是那一天中最大的不幸。作为个人来说,内伊的表现仍然是勇敢的,他损失了两匹战马,肩部也负了伤,仍坚持战斗到最后。1814年的法国战役中,内伊作为青年近卫军(16000人)军长,参加了所有重要战斗,最后,他作为元帅的代言人,于1814年4月4日要求拿破伦一世退位。归顺路易十八后,内伊任第六军区司令官兼贝萨坎总督,被封为法国贵族,授予圣路易勋章。1815年3月,拿破伦一世在法国登陆后,内伊受命阻止他,并发誓:“用铁笼把拿破伦押回巴黎!”。但是,在部下纷纷投奔皇帝,皇帝又亲书一封劝降信的情况下,再次投奔到皇帝的麾下。因为对当年逼宫行为的愧疚,他跪在皇帝面前可笑地告白:“我爱您,皇上!不过,生为祖国之子,……我被迫跪在那头肥猪(指肥胖的路易十八)面前接受圣路易十字勋章!您不来,我们也会把他赶走。”在进入比利时作战的北方军团中,内伊担任左翼指挥官,在6月14日的林尼之战中,他又犯了老毛病,违背皇帝让他放弃与英军作战,迅速增援打击普军右翼的命令,企图与威灵顿一决胜负,而置大局于不顾,最终,拿破伦一世未能歼灭普军,英军也全身而退。6月18日的滑铁卢之战,内伊任战场指挥。他的指挥毫无技巧可言,步兵、骑兵、炮兵缺乏配合,只知蛮冲硬打。大量的骑兵预备队白白地牺牲在英军的方阵前。冲锋中,他的坐骑换了五次,但因为没有派足够的步兵和炮兵支援而全部失败了。他摘掉帽子,光着脚,脸被炮火熏得焦黑,扔掉肩章,大声吼道:“过来吧!看一看一个法国元帅是如何死的!”,率部属向敌人发起了最后的冲锋,但再次失败。战争失败后,他返回法国退役。8月3日被波旁王朝逮捕,押送巴黎,12月4日接受审讯。12月6日被判有罪。12月7日在卢森堡宫附近被枪杀,为了元帅的尊严,允许由他自己下令开火,时年46岁。

      内伊在早年是一位理想的军长和后方保卫专家。他难以置信的勇敢无畏赢得了其士兵的爱戴,自然,敌人对他十分畏惧。作为指挥官,他主动性很强,但过于卤莽和冲动。他在最后几年的表现无疑受到了俄国战役痛苦经历的影响,再加上他并不适合担任军长以上的指挥位置,因而犯了许多错误。滑铁卢的失败尽管不是他的全部责任,但也负有重要责任。也许能死在战场上是他最好的归宿。

路易·加布里埃尔·絮歇(Louis Gabriel Suchet,1770—1826年):阿尔布菲拉公爵。

 

      絮歇于1770年3月2日生于里昂。他的父亲是一位丝绸厂厂主。1791年絮歇自愿加入国民自卫队,成为一名骑兵。1793年9月20日,他升任第四志愿营中校营长,并率领该营参加了土伦包围战。在这里,他第一次与拿破伦相遇;同样是在这里,他活捉了英将奥哈拉,立下大功。不久转入意大利军团,先后参加了劳纳(1795.11.22—24)、迭戈(1796.4.14—15)、洛迪(5.10)、洛那图(8.2—5)、斯蒂维耶雷堡(8.5)等一系列战斗,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不过也在战斗中负伤。伤势痊愈后,仍然以不屈不挠的精神参加了11月15—17日的阿克莱之战。由于在上述作战中表现出色而被提升为上校。1797年1月14日参加里沃利之战,并第二次负伤。伤愈后被任命为布律纳将军的参谋长,并随其于1797—1798年征服了瑞士,于1798年3月晋升准将,时年28岁。

      1799年絮歇晋升少将,任意大利军团参谋长,在茹贝尔将军指挥下参加了8月15日的诺维之战。1800年3月7日,在新司令马塞纳将军属下指挥三个师的兵力。他在指挥三个师时得心应手,因而为其赢得了更大的声望,这年4月,在奥军优势兵力进攻下,意大利军团被切成两段,絮歇率领军团的左翼约1.1万人撤向补给枢纽尼斯地区,退守瓦尔河一线。他在瓦尔组织的防御无懈可击,梅拉斯元帅的奥军主力约4万人费尽心机也不能突破法军的防线,赢得了陆军部长卡尔诺的称赞。当拿破伦亲率的预备军团突入奥地利人后方时,梅拉斯留下1.8万人监视絮歇所部,自率主力去迎击拿破伦。絮歇为了牵制奥军北上,他虽然只有7000名士兵,却大胆地向奥军发起了反攻。在纳瓦桥一战中,法军大败奥地利人,使埃尔斯尼茨将军损失了5000人。此外,他还对撤退的奥军进行了成功的袭扰,牵制了敌人大量的骑兵。絮歇在尼斯方向的反攻,对于后来的马伦哥会战,起了重要的作用。12月20日,本来军团的命令是让他的师和杜邦师分两路渡过明乔河,但后者被优势敌人包围;在没有上级命令的情况下,絮歇主动地循着炮声前进,由于他的及时赶到参战,从而使杜邦的师免遭被全歼的厄运(这个杜邦勇猛有余,而谨慎不足;在西班牙也是因为轻敌以至全军覆没)。

      1801年,絮歇被任命为巴杜亚总督兼步兵总监,1803年指挥第四师和其他“大军团”部队一起在布伦扎营训练,准备渡海攻英,1804年絮歇荣获大戈登荣誉勋章。在1805年的战役中,他先是在苏尔特元帅部下,不久在拉纳元帅第五军中任师长。拉纳对絮歇的勇气颇为赞赏,事实证明,拉纳的看法是完全有根据的,絮歇以极大的勇气率领他的师参加了乌尔姆(10.20)、霍拉布伦(11.16)、奥斯特利茨(12.2)等战斗,表现出色。1806年战役中,他的师在10月10日的萨尔菲尔德之战中任前锋,他以娴熟的机动战,摧毁了普鲁士费迪南德亲王所率领的普萨联军。在10月14日的耶拿会战中,他将敌人赶出其在兰德格拉芬堡的阵地,从而为后续部队打通了前进的道路,拿破伦对此评价到:“他打开了战场的大门”。在12月26日的普图斯克之战和1807年2月16日的奥斯忒洛伦卡之战中,他的师荣获“善战师”的美名。作为对他能力的肯定,他接替受伤的拉纳任第五军军长。

      1808年,絮歇被封为帝国公爵,派至西班牙,在那里,他成为镇压游击队最得力的将军。1808—1809年他在加泰罗尼亚省站稳了脚跟,并参加了著名的萨拉戈萨包围战。1809年4月,接替朱诺将军任第三军军长,并任阿拉贡省总督。在所有的占领者中间,他算得上是一个公正、严格、成功的管理者。他迅速地平息了布莱克起义,6月15日在玛丽亚打败布莱克,6月18日在贝尔赫特再败之。1811年他发起一场战役,先后攻占勒里克城和托尔托萨城,4月底又率兵4万余人进抵塔拉戈纳城下。

      塔拉戈纳很早便成为西班牙的一个起义中心,也是民兵组织得最好的一个地区。其中有称为“山间射手”的民兵组织4000余人,参加者均自带武器和马匹,战斗力很强;还有比较正规的野战民兵10个连约1000人、城市民兵10个连约2000人,以及专门的工兵连和射手连配合作战。其强大的民兵组织使法军在很长一段时期都不敢进犯。自5月4日至6月28日,从城郊到城内,战斗激烈进行,最终西班牙人战败,塔拉戈纳陷落,组织防御的康特雷拉斯将军也被俘虏。由于这些战功,絮歇在7月8日被授予元帅权仗,时年41岁。

      1811年8月25日,絮歇又受命进兵瓦伦西亚。这次使用了26000人的兵力,10月1日,在普埃布拉再次打败布莱克,但在10月25日对塞贡托城的总攻中负伤,不过次日破城。1812年1月9日,瓦伦西亚也被攻陷,同月被封为阿尔布菲拉公爵。此后17个月内,絮歇在当地大肆搜刮,聚敛了2亿里亚尔(西班牙货币)的财富。

      1813年,絮歇的兵力被默累将军所率的来自西西里的英国援军死死拖住,不能增援其他战场上的法军。但这年8月,他终将围困于塔拉戈纳的守军解救出来。11月,封为加泰罗尼亚总督,并接替贝西埃尔任帝国近卫军司令。1814年1月15日,他在莫林斯德里获得了他在西班牙的最后一次胜利,此后被迫放弃加泰罗尼亚,撤回法国,任南部军队总司令。

拿破伦一世退位后,他被封为法国贵族,授予圣路易勋章,任腾思兼第十五军区总督,拿破伦返法后,他被任命为阿尔卑斯军团司令(实际上只辖一个第七军),在阿尔卑斯山与数倍于己的联军作战,战绩颇佳。因为皇帝的失败,被迫于1815年7月同奥地利军队签订休战条约。因为他再次为拿破伦效力,路易十八取消了他的贵族资格。1819年,他的贵族地位才得以重新恢复。1826年,絮歇病逝于圣约瑟夫的沙托镇,享年56岁,著有《西班牙战争回忆录》。

      絮歇是一位优秀的野战指挥员,他敢于冒险、智力超群而且勇气可嘉,他的管理天才也是同样闻名的,很多人认为百日王朝时期派他去阿尔卑斯山作战是大材小用,他应该接替苏尔特任参谋长或独立指挥一个军团。他在对付西班牙游击队时的表现无人可比。作为唯一在西班牙被晋升为元帅的将军,拿破伦对他评价很高:“如果我有两个象絮歇这样的元帅,我将不仅征服西班牙,而且还可永远占有西班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