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人误解的“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9:03:54

被人误解的“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在一次闲聊中,谈到一个同行改行从政时,有位同事就说“学而优则仕”嘛,那么优秀的当然就去当官的了。听到同事这样说,我就想起在函授时老师讲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论时向我们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这句话你们怎么理解的?我们的回答当然也都是学习优秀的就去当官这样的答案。可是老师直摇头:“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这句话讲的是学习和实践的关系,跟当不当官的没有关系。接着老师就详细解释了“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含义。

“仕”不是做官的意思,而是是从事的某种具体事情的意思。“优”的本意也不是“优秀”,而是有余力的意思。这样,“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就应该解释为:工作之后还有余力的就应该去学习、进修不断提高自己;学习、研究之余要多参与具体的工作与实践。 “学”与“仕”的关系,也就是学习与实践的关系,这实际上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中“实践-认识(学习)-再实践-再认识(学习)”的观点是完全一致的。

我们之所以这样误解“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的本意,其实是我们对其中某些字的古代字义理解不完全所致。“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一语出自《论语•子张篇》:“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根据汉朝许慎的《说文解字》:“优:饶也。” “仕:学也。”刘宝楠在《论语正义》说:“优,饶也。饶,余也。言人从事于所当务,而后及其余,不泛骛也。”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写道:“训仕为官,此今义也。古义宦训仕,仕训学。是仕与士,皆事其事之谓也。”朱熹也在《论语集注》中这样说:“优,有余力也。仕与学,理同而事异,故当其事者,必先有以尽其事,而后可及其余。然仕而学,则所以资其事者益深;学而仕,则所以验其学者益广。”

不仅是古代有关书籍这样解释,中华书局1936年版的《辞海》对“优”字的解释为:①饶也,有余也;②良也,“劣”之对;……;而对“仕”字的解释为:①学也;②入官也;③察也;④通“事”;而“凡人类所作为皆曰事”。如果采用“优”的第一条解释和“仕”的第四条解释,应该是“做事有空闲时应该学习,学习有空闲时应该做事。”  看来,“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的本意不仅不“传统”,而且非常“现代”地把“做事”和“学习”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这与我们现在所倡导的工学交替、业余学习、理论联系实际等思想是非常一致的,其本意中没有半点我们通常所理解的“学习优秀的就去做官”的意思。

我们作为老师,更应准确把握“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这一句话的本意,指引我们的教育教学方向,指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这样学生对知识才有更深刻的理解和体验,才不至于把学生培养成为书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