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空洞的“总结教训”是对公众的羞辱(南方都市报 2010-4-18)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2:48:35

[社论]空洞的“总结教训”是对公众的羞辱

类别:时事评论   浏览量:2746   版次:AA02   版名:社论   稿源:南方都市报   2010-04-18
作者:南都社论 原创   手机看新闻 全国订报编辑此文  

    洱海填湖建设豪华别墅群,世界级景区成富人后花园。这一让人心痛的事件看来要继续让人心痛下去,因为大理市政府通过调查告诉我们,事件的原因是项目业主“未按协议建设”,处理结果是业主被处罚款和补交各种费用近4000万元,至于政府“相关人员在项目实施中出现的责任问题,有关部门也正在调查处理之中,结果将会向社会如实公布”。

    事件的这一发展趋势颇显诡异。连大理市政府在通报中也承认,业主是其招商引资引进去的,把公共景点变成私人别墅区本来就是双方合作的核心内容,没有政府的许可就绝不可能有这个违规项目,现在面临舆论的压力,政府又可以通过处罚自己招来的投资者脱困。难怪网友调侃:这次媒体的曝光,大理市政府不但毫发无损,反倒赚了4000万元!而业主呢,也没有吃亏,买一个世界级景观只花了区区4000万元。

    整个事件非常单纯。情人湖附近的村民曾向曝光此事的中国青年报记者介绍,2005年,“不知道是哪家公司得到了政府的批准,开着多台挖掘机、推土机,轰隆隆地突然就来推土填埋情人湖。当时,我们几个村的人坚决反对,有的去阻拦,有的去找政府,但后来才知道,就是政府让那家公司填的。我们就这样眼睁睁地看着美丽的情人湖被填埋了,就像看着自己的亲人被杀死一样”。

    一个大型违规建设项目,从2005年至今已有五年之久。民众的“坚决反对”、“阻拦”没用,诗人悲凉的“挽诗”更无法阻挡推土机的前进,谁是这一事件的最大责任人,难道不是昭然若揭?毫无疑问,洱海填湖建别墅群,最大的责任者就是当地政府。可最后居然是由这个最大责任人来调查,来对公众宣布处理结果,这不是一件很滑稽的事情吗?虽然通报透露,大理市后面还会有一个“问责”,但哪有自己向自己问责的道理?

    富有意味的是,哪怕这样一个“处理结果”,也是在中央级媒体介入以后才有的。在长达五年的时间里,民众的抗议仿佛一点儿力量也没有,这一切在大理市政府的通报里仅仅被描述为“忽视了人民群众生活休闲的需求”,在媒体介入舆论关注以后,“人民群众”也不过得到了一个“将认真总结教训,避免再发生类似情况”的许诺。是的,情人湖已经被填埋,从这个角度讲,的确不会再发生类似情况了,但敷衍舆论蔑视民意的惯性不改,还会发生什么样的情况不是完全可以预测吗?从头至尾,应该负责的人没有负责,也不见丝毫的反省,这样的“总结教训”何等空洞,对公众来说更像一种羞辱。

    也许有人会问,不要空洞的“总结教训”,那么公众要的是什么呢?其实,我们也感到惘然。是要实实在在的查处,是要有人为情人湖付出丢掉乌纱的代价吗?但再回头想想,且不说无关痛痒的“停职”、“检查”,就是“下课走人”,又有几个未在“不违反规定”的情况下复出?拆迁拆出人命者还可以升迁,遑论其他!“总结教训”是空洞的,“严厉查处”也是空洞的,公众还要得到什么,又能指望得到什么?

    我们不得不指出,类似民怨沸腾的事件,从最初发生到最后处理,已经俨然形成了既定的线路图:先是权力蛮干,接着是民众抗争无果,然后媒体曝光,事件得以放大之后,来了调查处理。处理结果呢?常常是负不了责的被推上前台,应该负责的却逍遥事外,最后留下了如一地鸡毛般的“总结教训”。然后又周而复始。矿难是这样,暴力拆迁也是这样,于可怕的循环中,“教训”在一次次“总结教训”中诞生。

    媒体对大理的这次曝光曾一度让人振奋,舆论和民意有时也仿佛具有强大的力量,但如果不幸遭遇的是“太极推手”,那么其不仅擅长化解压力于无形,而且能够借力打力,反过来让施压的媒体和公众深深受伤,只是这样的伤郁结于心,痛苦只有自己知道。什么时候,我们才能找到疗治这种内伤的办法?

http://gcontent.nddaily.com/1/d9/1d94108e907bb831/Blog/339/8f1128.html 坐井观天推荐:王俊秀:云南大理洱海填湖建豪华别墅群(中国青年报 2010-4-13) 大理洱海填湖建别墅业主补交近4000万费用(人民网 2010-4-16)  
社论:空洞的“总结教训”是对公众的羞辱(南方都市报 2010-4-18) 社论:“给点教训”的驭民之术令政府与法律名声俱损(南方都市报 2009-4-9) 社论:立法博弈更亟须普通公众的声音(南方都市报 2007-10-29) 社论:真正的否决权,不在环保总局而在公众参与(南方都市报 2007-12-8) 社论:立法博弈更亟须普通公众的声音(南方都市报 2007-10-29) 社论:真正的否决权,不在环保总局而在公众参与(南方都市报 2007-12-8) 指疫苗报道不实是对我个人的羞辱 社论:公众不是对公积金不满 而是对运行制度不满(南方都市报 2006-11-28) 对许宗衡的沉默是对公众知情权的漠视 社论:彻查山西疫苗事件的核心是反腐败(南方都市报 2010-3-22) 公开的撒谎是公开的对公众的漠视 历史认知的空洞 空洞的回复 手心的空洞 柴静:公众对记者的要求是揭示世界 新华网:抵制舆论监督是对公众知情权的挑战 感谢仗义执言的《南方都市报》 - 记者遇袭是对公众知情权的侵害和践踏 移动公司劳模榜出炉:是对中国四十万员工的羞辱 社论:莫让新闻的喧嚣遮蔽悲剧的沉痛(南方都市报 2007-4-18) 社区书记逃亡是法律的羞辱 传言折射公众对医疗现状的悲观(南方都市报 2005-12-7) 嵊钧:公众降低了他们对社会道德水准的要求(南方都市报 2007-11-13) 社论:对“彭水诗案”免职官员履新的质疑(南方都市报 2007-2-25) 社论:审计继之以审判,对民众应有的交代(南方都市报 20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