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里.伯罗斯:1962年10万人逃港事件的见证者 - 庶民庭院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6:47:30

 

他的逃港纪实照片集:

1962年惊动中央的10万人逃港(组图)上    

1962年惊动中央的10万人逃港(组图)下

 

1962年的中国大陆,正处于大跃进及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人们的生活随时处于饥饿边缘。当时到处谣传“第三次世界大战即将爆发”“英国女王诞辰,香港边境将大放三天”,又有前期逃港成功者很快从香港向家里寄钱回来。于是从全国各地大批的人流涌向深圳。这一事件在1962年5月达到了高潮。仅在1962年5月13日,沙湾就有逃港群众4000余人,民警对其中的200多人进行了规劝,但仅有6人表示愿意回家。

到港群众的增加,马上引起港英当局的注意。5月6日开始,港英当局加强对行人的盘查,凡没有证件的就抓到警署,核实属于偷渡后,立即遣返。得知逃到香港无望,一批长期“住”在深圳戏院门口的群众干脆不走了,“回去是死,不回去也是死,倒不如死在这里算了。”

1962年5月正好是伯罗斯在香港休整的日子,得知港英当局的这一消息后立刻从饭店松软的卧床上跳起身来,带着自己心爱的相机,一路跟随当时港英政府的警察和边防部队前往粤港边境。他到达现场的时候,港英当局已经开始着手组织对没有证件的逃港者进行集中遣返。远处的山头上到处可见港英政府荷枪实弹的警察和边防部队,正在进行严密的边境监控并展开大规模的搜山行动。望着那些知道自己留港无望即将被遣返的逃港者惊慌乞求的眼神,伯罗斯按动快门通过他的镜头记录下了逃港者那一张张真实的面孔。在当时的政治坏境下遣返意味着什么,对于这些逃港者来说不言自明。正如伯罗斯在1969年接受BBS访谈中说提到的:“在现场的每一分钟,我都在想要逃走,我不想看到所发生的这一切。但我是一个拿相机的人,我是按一下快门就躲开,还是应该负起摄影记者的责任?”

这次逃港风波惊动了中央,周恩来总理对此作了重要指示。为了迅速制止群众大批外流,广东省委负责同志亲自来到宝安现场指挥,组织遣送逃港群众返乡。

1962年5月22日开始,广东从各地抽调万余名官兵,对从港英遣返回来的群众、滞留在边境的外流群众坚决遣送回乡,同时在铁路、公路沿线的东莞石龙、宝安龙岗等通往边境的交通要道和前沿主要地段,设立堵截收容站,堵截收容逃港人员。从5月22日至7月8日止,共有十万多人涌入深圳,51395名来自全国12个省,62个县市的外逃未遂人员被收容遣返。广东很多地方规定,只有凭单位证明,才能购买到宝安的车船票。

6月19日,东莞县委发出指示,对参与外流的国家机关干部、教师一律开除公职,是党员的一律开除党籍;对参与外流的农村基层干部,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或停止职务的处分。群众逃港倾向逐步放缓。

1977年11月11日,邓小平到广州视察工作,当听到广东省委汇报到宝安一带逃港风时,他十分敏锐地指出:“这是我们的政策有问题。此事不是部队能够管得了的。”随后便有了改变整个中国命运走向的改革开放。

作为20世纪英国最伟大的摄影师拉里.伯罗斯,除了这段鲜为人知的逃港事件的见证者,更加令人记忆深刻的是他在越战期间开创性的使用彩色胶片记录下的那一幅幅战地照片。这也奠定了他在世界摄影界的地位。

自加入《生活》杂志后,伯罗斯百余次被杂志派遣到世界各地摄影采访,1962年的中印边境之战,刚果的暴乱,以及在欧洲、非洲、中东的现场报道,印尼爪哇岛丛林里各种迷人的天堂鸟、变色龙也纷纷成为他的拍摄对象。他曾是新闻界一位多才多艺的摄影师,对每一个主题或故事都充满好奇和浓厚兴趣,他求知若渴,每每希望对自己拍摄的主题有更深的理解,以达到更完美的画面表达。

他在越战时期的好朋友几乎都知道他有些不大合群,行踪“诡秘”,很少和朋友们一起组队采访,往往都是独自一人独来独往,外出采访几日后再悄然返回营地,或许这正是他希望保持自己特有的的观察、思考与判断能力不受他人别人的影像,自己的报道中不会出现人云亦云的一种方式,同时也最终使得他的报道常常是独家并极具震撼力的原因之一。

据他的朋友们回忆,他除了不惧危险和死亡的挑战之外,也同样懂得热爱与享受生活。他隔一段时间就会去一次香港,小住几日,一来可以暂离越南那杀戮的战场,远离战火硝烟、死伤流血,修养疲惫紧张的身心;二来可及时冲洗和整理胶片,尤其喜欢独自在高级酒店租下一个有两张床的房间,自己睡一张床,让他最心爱的照相机睡一张床,同时可在床上摊开他的照片,不受干扰地先行编辑自己的图片故事。

如今有人称他为新闻摄影领域最后一位杰出的图片故事作者。不过相对于对他摄影艺术的赞美,人们更欣赏他对生命的敬畏以及他对新闻事件尽量保持的那种中性目光,这种职业品质使他的工作——拍摄行为和图片影像深深地影响了整个世界。

 

作者简介:
拉里.伯罗斯1926年5月29日出生于英国伦敦一个普通工人的家庭,很早便开始分担家庭生活的责任。1944年当他正式作为《生活》杂志摄影师前,他已经在该杂志伦敦办事处的暗房工作了好一阵子,而此前,他最初曾在伦敦舰队街(伦敦市中心几家大报社所在地)《每日快报》、楔石摄影通讯社做暗房助手等工作,这使得他有机会接触许多摄影史上的重要作品。时值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经他的手冲洗过成千上万张各国摄影师拍摄的战场照片,其中有的照片出自象罗伯特?卡帕这样著名战地记者之手,也让他能比旁人更为直接地从大量二战照片中目睹和感受战争的毁灭性破坏及其对各国人民造成灾难。1962年拉里?伯罗斯向《生活》杂志总部提出前往越南战场采访的要求并如愿以偿。1971年2月10日的早上,他和往常一样全身披挂地登上直升飞机去拍摄,然而,这一次他他和另外3位记者乘坐的飞机被击落后再也没有回来。

拉里.伯罗斯:1962年10万人逃港事件的见证者 - 庶民庭院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拉里.伯罗斯:1962年10万人逃港事件的见证者 - 庶民庭院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拉里.伯罗斯:1962年10万人逃港事件的见证者 百年沈阳站 - 庶民庭院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悲剧英雄王莽 - 庶民庭院的日志 - 网易博客 爱是一部忧伤的童话 - 庶民庭院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最具创意的图片(转自君子兰) - 庶民庭院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最具创意的图片(转自君子兰) - 庶民庭院的日志 - 网易博客 秀美的台湾,犹如美丽少女 - 庶民庭院的日志 - 网易博客 赫达.莫理循镜头下的中国(87) - 庶民庭院的日志 - 网易博客 越南计划全面恢复汉字 - 庶民庭院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悲壮的西路军 - 庶民庭院, 小庭院结构 - 与众不同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引用 小庭院结构 - xuzh33333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庭院实景观赏 - 兰 子 君的日志 - 网易博客 诗与词的转化(整理:庶民庭院) 美丽的小庭院 - 兰 子 君的日志 - 网易博客 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10首诗 - 拉忽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我的庭院 - Qzone日志 索罗斯·美国·亚洲金融危机 - 柔沁的日志 - 网易博客 索罗斯·美国·亚洲金融危机 - 柔沁的日志 - 网易博客2 手机短信 - 山谷里的猎手的日志 - 网易博客 青花瓷 - 院子里的燕子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月子里的产妇饮食 - tianweimin135558的日志 - 网易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