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改豆浆店能保护文化?学者:故宫商铺应全清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9:52:36
前没有考虑撤店的问题。
把星巴克换成豆浆店就是保护文化?
夏学銮表示,不仅仅是一个星巴克的问题,它和其它各种经营性项目都属于过度开发,同样破坏了故宫人文气氛。商业文化和我们传统文化格格不入,都应该清出去。故宫不应该以这种方式赚钱,而且这些项目究竟能带来多少收入?相对于破坏而言,得不偿失。但是既然签了合同,如果还没有到期,现在不一定要将星巴克“赶出去”,只要等合同到期就不再续约就可以了。夏学銮称这对国家安全没有威胁,只是一种生活消费类的事件。不必太上纲上线、夸大化,可能影响中美两国人民的感情和来之不易的友好关系。
周孝正对此也表示:“我不知道星巴克究竟是怎么进的故宫,也不知道它到底该不该出来,我想知道这里面的规矩是怎么确定的,不能只对星巴克一家。”他称,中国入世向世界承诺了国民待遇原则,是没有附加条件的。无论中国人、外国人要一视同仁。无论是星巴克、星九克还是巴星克,如果中国的企业还在,而因为是外国的就要求撤出故宫,这就是“义和团”心态,什么故宫、什么传统文化,这都是借口,故宫没有什么特殊的。如果现在定一个新规矩:故宫里不能有外企。那也要有正义和公正的程序,否则就是“恶法”,而“恶法非法”,这是不行的。
这个问题,大了说全民公决,小了说人代会立法,不能某个人或者某个机构说不能有就没有,网上、媒体上说该没有就没有,要有公平正义的程序决定这件事情。文物古迹的开发和利用到什么样的程序应该有个规范和规矩?
据悉, 88.3%10066人的网友认为与故宫整体氛围不协调,赞成星巴克从故宫撤走;48.38%的网友认为故宫里的星巴克是文化侵略;52.44%的人认为是糟蹋了中国文化;还有44.09%的人认为这与故宫整体氛围不协调。
网友小P说:“如果故宫能上演“三大歌王”的演唱会,也不应该对美国平民的咖啡就嗤之以鼻。说星巴克是不登大雅之堂的文化,所以亵渎了故宫的神圣,这有些让人不解,到底什么是“大雅之堂”?”
网友jieba034表示:“故宫毕竟是中国的文化,掺插进外国的商业体制,总会给人不舒服的感觉;特别是看到修补后的断墙再见到星巴克,不免让人联想起了八国联军进北京的感觉,又让人想起来英法联军在紫禁城里的烧杀抢掠。”
博客作者盛大林:“要让别人“尊重”,自己先要自重。若要兴师问罪,首选的对象应该是自己身边的故宫管理者,而不是万里之外的星巴克公司”。博客作者chenxujun:“星巴克应不应该开在故宫,开在哪一个具体地点,如何使之与周围环境协调,这本来是一个规划问题,尽可以请专家论证,公众讨论。商业对文化的侵袭值得警惕,但把这上升为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破坏,未免有失偏颇。”
对此,有专家认为,实际上,如果星巴克所在的建筑,不宜作商业用途开发的话,国产品牌也不宜进驻。整一个豆浆店,难道就保护了传统文化?
中国人的“义和团情结”
据悉,“星巴克事件”,远非是“一家咖啡店开在了故宫”这么简单。其实在星巴克的“故宫六年”中,质疑的声音一直存在,而类似的争论也不少,像南京夫子庙里的麦当劳、北海公园里的肯德基。但此前,关注者和反对声只局限在一些知识分子和热爱中国文化的外国人中,像此次大规模的民众争论和中外顶级主流媒体的高度关注,绝对是“盛况空前”。在“论战”中,网络上产生了很多比较极端的言论,而且从各网站进行的调查看,大多数人是赞成要求星巴克撤出故宫的。
“所谓‘见微知着’,此事虽小,但折射出来的东西却很多。”社会学家周孝正教授说。“这反映出一个国民心态的问题,按照和谐社会的要求,国民心态应该是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心态。而我们现在存在的大量的‘义和团情结’,在网上我们会经常看到:有人支持恐怖主义,有人支持独裁者。极端观点已经不是一天两天,911事件,在网上叫好的并不是一个两个。”周孝正认为从这一事件能够反映出来,盲目的排外和狭隘的民族主义还是存在的,“这种‘义和团情结’必须要受到严厉的批评。”
而外国媒体对于此事的空前热情,周孝正表示:“国外的嗅觉是非常灵敏的,他们认为这个事件能够折射出来中国到底会走什么样的道路。”“国内反响强烈是因为此事涉及到了民族感情,刺激了中国人的敏感神经,”著名社会学家、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而同时,它也触动了西方国家很敏感的一根神经。”
夏学銮认为长期以来,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都担心中国的开放会否因为所谓的民族主义或者反美情绪而停滞或者放缓,“这种担心和关注一直都存在,而这样一件事情虽然很小,但却会他们联想:这是不是一个苗头呢?”
如何开发文化遗产经济效益引思考
随着命题的扩大和深化,这场激烈的论战也引出了理性的思考。“我两三年前来过故宫,这次再来吓了一跳,感觉旧了很多。”一位游客表示,“城墙、房屋的墙壁和柱子和琉璃瓦已经斑驳不堪,地砖破坏得也太严重了。”“对于文物古迹,我们现在过多的进行开发,而不重视保护,导致过度的参观。”夏学銮对此十分忧虑,“古迹要满足广大人民鉴赏文物的需要,但是文物古迹也要‘可持续发展’。”
据了解,目前中国很多古迹都存在“超载”严重的问题。以故宫为例,比较科学的参观容量不应超过万人,但是去年故宫的购票参观者有876万人次,加上免票和接待群体,每年出入故宫的人数达千万人,高峰的日接待客流量有十几万人次,已经远远超过了接待的极限,对故宫内文物建筑破坏严重。“除了星巴克以外,其它各种经营性项目都属于过度开发,不仅仅是一个星巴克的问题,其它的都应该赶走。”
夏学銮表示。据夏学銮介绍,国外的很多博物馆都是免费开放的,但运营和保护都非常好。“借鉴国外的经验,对民众免费开放,对全民进行人文精神和传统文化的教育,而它的运营、维护费用应该由国家来承担,这是公共服务的一部分。”夏学銮说。去年12月17日,英国公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博物馆每年为英国带来的收入高达15亿英镑,其中有3.5亿是海外参观者带来的直接收入,博物馆已经成为“英国的出口支柱”。法国的卢浮宫也提出了“向所有人开放”的理念,尽可能地吸引更多的人来到博物馆,除了参观,还为各类临时性的艺术展览、学术报告会和其它文化活动有偿提供场地和服务。
其实,中国人对故宫等文化古迹是不缺少热情的,去年6月中国首个文化遗产日,一些博物馆和文物古迹实行了免费开放,引来了空前的参观热潮。“目前我们对于文物古迹的经济效益开发过去表面化,非常浅层次的开发,就是买票、租房子。”夏学銮建议应更多的开发文物古迹对社会的更大价值,比如故宫非常珍贵的历史资料、珍宝,不要仅仅就是展出看一看,要和相应的历史研究结合起来,才能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更大的促进作用。
宫中“西洋景”
据悉,这家“宫中”咖啡馆其实已经存在了六年,是全球最大的咖啡连锁公司星巴克在中国内地的两百多家分店中的一家。如今,虽然不能为其妄下“世界上最有名的星巴克”的判断,但绝对可以算是“之一”。
这家星巴克位于紫禁城干清宫南边的“九卿朝房”一角,店外面没有任何标志,店内也没有大的招牌,店旁边是卖旅游纪念品的柜台。店总面积只有十几平米,除了柜台,能够作为营业面积的也就五平米,两张袖珍小桌、五把木椅,只要四五个人同时进来就会局促不堪。
但这不妨碍它生意的红火,顾客络绎不绝,半小时左右,就售出二三十杯咖啡。与其它星巴克不同的是,因为地方太小,所以大部分都是外带。由于这家星巴克最近的“知名度”,也不时会有游客拿着印有星巴克标志的外带杯和故宫合影留念。
故宫里另外还有一家意大利咖啡店,面积是星巴克的六七倍,也豪华得多,“来自皇宫的圣诞问候”的广告还挂在店中。门口迎宾的职员表示,这是故宫自己经营的。“我觉得星巴克开在故宫特别不合适,我们和星巴克不一样,我们是中国人开的。”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