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替曹荻秋捏一把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4:39:36
我曾替曹荻秋捏一把汗




南方周末    2007-09-27 15:29:52


  
  ■往事与随想  
  
  □陆谷孙  
  
  那应该是1966年8月初某日夜晚的事了。是日,上海复旦大学的造反派红卫兵把时任上海市委书记兼市长的曹荻秋揪到学校来批斗,主要是逼问曹,毛主席在刚刚结束的八届十一中全会上,有没有发表过一张《炮打司令部》的大字报。其实,关于这张大字报,当时社会上已经传开,消息灵通的红卫兵岂有不知之理,逼曹公开承认,乃为谋无遗谞之计,有了尚方宝剑,从此把走资派(包括曹本人)一一拉下马来,可保师出有名。批斗会在登辉堂(现改称相辉堂)前的大草坪举行,主席台设在堂外的阳台上。那时,复旦学生的人数远不如扩招以后今日之多,一方草坪也占不满,所以台上各色人等的表演,可以看清一个大概。我看台上的造反司令“找机会”——那位红卫兵头头姓名的谐音,当时流行给人取绰号,不是还有后来当上什么委员的“乘赶风”吗?——大义凛然,咄咄逼人;那厢,满头银发的曹荻秋虽还芒寒色正,竭力维持着一位方面大员的最后一丝尊严,看得出枪法开始有些乱了。当被逼问到8月5日毛主席大字报的真伪时,曹清了清嗓子,然后用浓重的四川口音,慢条斯理地说道:“主席这个东西,”略顿,“要以中央下发文件为准。”我在台下听到曹的前半句蓦地一惊,颇替他捏了一把汗,因为如若断章取义,那不是恶毒詈语是什么?非被革命小将饱以老拳不可。也许当时大家的注意力都专注于真伪问题,也许没人如我这般留意语流顿挫之类的语用技术性细节。反正,曹逃过一劫。批判会后,造反大军游行至上海戏剧学院作革命串联,一路高呼:“炮打司令部,保卫毛主席!”无数遍的呼喊难免不发生机械反应和口号疲劳,稍不留神,一位生物系姓蒋的实验室教辅一个发昏章第十一,竟把两个宾语来了个错置。这下可不得了啦。那晚上,可怜的蒋教辅比曹荻秋更倒霉。从此,我便很注意“东西”一词,不敢滥用。“东西”原是个方位词,不知怎地,时至近现代,像是成了万应词(all-purpose word),指物,指人,指事皆可。香港的刘绍铭先生作文取题“文字岂是东西”,我很赞同:文字不是东西,人当然更不是,与尊者连用,岂不忤逆——譬如谁会说“父亲是个好东西”?董桥曾以“此何物耶?一东西耳”说事,指称男子身上某部件(详见《留住文字的绿意》),我读后回想起“文革”当年曹某那话,更替他心有余悸。近日,北方有位教授写了篇《民主是个好东西》,激起不小的争论,催我进一步思考“东西”二字的能指和所指。看来,“东西”滥用久矣。还是年轻一代敢于创新,近年来,在网络和手机语言里,频频出现以“东东”代替“东西”的情况,且有识者告我“东东”者必佳物也。曹荻秋若前瞻有术,早知这个用法,当年也不用我替他捏把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