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客观地认识孩子,少作横向比,多作纵向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1:10:54


  “你真不听话,才做了两道题就喊累。你看看隔壁的莹莹每天都能弹两个小时的钢琴,我就没听人家喊过累!

  “东东,小宇已经能把《三字经》完整地背下来了。你背了这么久,怎么连这么简单的歌谣还都记不住?


  
……

  “比较”——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作比较,似乎是所有的家长都不能免俗的。


  对于尚在成长期的孩子来说,“比较”也许可以从另一种角度让他们过早地理解竞争的意义。如果仅此而已,那体验一下感觉也就足矣;如果不是,而是真的想让孩子通过比较知道不足从而去追赶家长眼中“好孩子”的程度,那就大可不必了。

  因为,比较本身没有错,但比较的方式错了。

  很多时候,我们在孩子间所作的比较,是不公允、不科学的。想一想,其实是在以自己孩子的劣势比人家孩子的优势,这种比较其实并没有太多实际意义。

成长中的孩子是动态的,以某一时刻的长短去评价孩子,本身就不够客观。科学的比较应该多从孩子自身成长变化来看,也就是纵向比,而不要盲目地与其他孩子作横向比。

  那么怎样做到客观呢?

  首先要了解孩子所处的成长阶段,正常的心理和生理发展指标。对应指标来看我的孩子是否达到?差距在哪里?原因是什么?又该如何调整?

  婴幼儿阶段的孩子在每个年龄段都有获得一种能力或几种能力的敏感期。

  现在通过网络和各种育儿书籍可以很便捷地查阅到孩子在每个时期所应该掌握的能力和达到的标准。

  小宝宝在两岁半左右就开始对秩序比较敏感了。这个年龄段的宝宝很容易把大人不经意的一些习惯认为是自己的规律。比如,妈妈每天都给宝宝穿鞋,下意识地先穿左脚再穿右脚,这只是妈妈一个无意识的习惯,但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宝宝会把它当做是一个重要的规律,当妈妈有一天疏忽了,先给宝宝穿右脚后穿左脚,宝宝就不干了,他会说“妈妈穿错了!我要那只,先穿那只!”其实他也许并不理解“左”、“右”的概念,但是他已经对穿鞋这件事有了很好的秩序感。

  很多妈妈都会发现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喜欢听同一内容的故事,《白雪公主》或者《卖火柴的小姑娘》、《三只小猪》,等等,每天让妈妈重复讲。有时妈妈偷个懒把其中的某个情节漏掉了或者是少说了一句话,宝宝就会补充,说妈妈哪里哪里没有讲。妈妈也许会哑然失笑,宝宝明明已经把故事背下来了,为什么还要继续讲呢?而且如此认真,少讲一点儿都要补上。

  这些现象都说明宝宝对秩序非常敏感。爸爸妈妈就应当充分利用这段时间尽快教会宝宝认识事物之间的关系以及生活当中的规律,引导他们玩一些规则意识比较强的游戏。

  3岁半左右的宝宝则对符号比较敏感。符号就是指我们日常接触到的阿拉伯数字、英文字母、音符等具有抽象概念的信息。这类信息的吸收、处理能力,关系到孩子上学以后理科类科目的学习能力。以阿拉伯数字为例,在这个时期,爸爸妈妈应当利用孩子的数字敏感期,尽快地教会孩子掌握数的基本概念,而不是简单的加减法学习问题。现在的宝宝接触信息比较早,早期家庭教育让他们不到3岁就学会数数了。爸爸妈妈自然特别高兴,于是趁热打铁,赶紧教孩子加减法。而事实上,对于3岁的宝宝,会数数只是唱数,他并没有了解数的实际意义,也就是说还不了解数的基本概念,所以教他做加减是没有意义的。孩子对数的认知,要经历“唱数、点数、数的集后以及数的守恒”四个阶段。

  宝宝能够点着爸爸妈妈或老师提供的物品数数,这是唱数或点数。爸爸妈妈要特别留意区分,从唱数到点数,其实是一个很大的转变。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小朋友在数串珠的时候,嘴数到5了,而手指头已经指到7了;或者是嘴里说到10,而手还停在第6颗珠子上。这就是只会唱数,不会点数,典型的手口不一致。宝宝3岁左右时,有这个现象也是正常的,如果到4岁了还是这样,就需要特别注意了,属于“手眼发展不协调”。到了4岁多还有这个现象,那就是“视觉空间转换能力”不够好,没有及时建立对数的概念。

  会唱数、会点数还没有掌握数的基本概念,数的基本概念还包含着“数的守恒”。

  举个例子。我们在纸上给小朋友画了5个大苹果,个儿画得很大,并且间隔远,在苹果下边一排画上5个草莓,个儿画得很小,挨得很近。画完以后问宝宝,是苹果多呢还是草莓多呢?3岁的孩子很可能会说“妈妈,苹果多”。

  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小孩子是形象思维,他们认为苹果占的面积大,当然是苹果多。成年人自然知道数量是不受物体大小、位置、距离、形态的限制,5个大西瓜和5粒小米在数量上是相同的,这就是数的守恒,这对于成年人很好理解,但对于小朋友就不那么容易掌握。

  如果不了解孩子在关键期各阶段的情况,在孩子还没有完成唱数、点数、建立数的概念的基础上,就填鸭式地让他背口诀、做加减法是违背孩子正常的认知规律的,也是家长们常常感觉事倍功半的原因。

  我们成年人在遇到自己的弱项时也会经常回避或扬长避短。可是作为家长,我们还是会常常盯着孩子的弱项,看着别人的强项而兴叹。其实,就像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世上也没有相同的孩子。所以,在孩子的培养上,爸爸妈妈确实需要有一双慧眼,客观地认识自己的孩子,不作盲目比较,而是真正了解孩子所处的年龄阶段应该达到的水平,给予有针对性的培养,这样才能真正帮助孩子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