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市快报:普洱茶的行业“内战”(全版) - ★昆明海王星BLOG★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7:06:42
茶市快报:普洱茶的行业“内战”(全版)
我以前ZT过这个帖子的“精简版”的,这一次干脆全部贴了出来。是是非非各位啊茶友可以自信分析和判别。另外,今天CCTV的新闻联播节目上面首次披露了“全国茶业农残超标”和“品质下降”两大问题,值得各位BLOG读者和茶友们多多关注,普洱茶博士我也尽力跟踪和披露一些市场最新的情况,请期待^_^
另外:这个帖子有点凌乱,我标注出来的部分大家可以细细看看,呵呵,人老嘴碎了。
行业“内战”不断市场鱼龙混杂
普洱茶商战内讧让参战者没有赢家
近两个月来,云南金实小区思佳茶叶市场大部分商户的普洱茶销售量大幅下滑,不少商户10多天甚至一个月都出不了一批货。昆明3个较大茶叶市场里的店铺也都很冷清,生意大不如前。在其他普洱茶产地,商家、生产厂家遇到的情况也大同小异。云南省茶叶商会副会长苏芳华说,近来从昆明外销出去的普洱茶日销量减少了160吨。目前每天从昆明外销出去的普洱茶大约只有40吨,而在这之前,这一数字是每天200吨左右。
造成这种境况的直接“导火索”,是7月28日广州某媒体刊发的一条题为《行内人士大曝普洱茶造假内幕猪圈里发酵造古董普洱茶》的新闻。虽经广东省茶叶协会会同工商、质监等相关职能管理部门调查核实,这是一条彻头彻尾的假消息,但假新闻却给普洱茶产业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从8月开始至今,云南普洱茶不仅在广州销售受阻,在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和香港地区的销售也受到影响。云南当地普洱茶生产企业也称,“广州事件”令大多数普洱茶生产企业两个月来身处困境。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的勐海茶厂副厂长李文华说,“在二级市场上,每公斤茶叶的价格下跌了三、四十元,农民毛茶的价格也掉了30%左右。”
一则失实报道为何能在普洱茶行业引发地震般的连锁反应?其实在此之前“内战”早已在业内开打,无序竞争已使普洱茶产业身处危境。
业内混战 争品牌 争商标 抢市场
普洱茶热潮带来的利益,使商家、企业、产地之间展开了一场无声的战争。其中微妙的利益关系,在商标、品牌之争的表象中不难见到蛛丝马迹。
一是“茶马古道”源头之争。茶马古道,一条“因茶而盛、为马而生”的古道,近年来突然成为电视剧、书籍、研究会、旅游推介线路等关注的热点。在云南省的众多茶叶产地中,能成为社会公认的茶马古道源头,无疑将获得巨大的轰动效应和经济效益。
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接受过多家媒体采访的易武乡老乡长张毅,引经据典地试图证明易武古镇就是茶马古道的起点,除了文史记载,还有现存的道光年间铺就的青石板古道,至今仍到处可见的古茶树和古茶园……今年年初,易武古镇竖起了茶马古道的起点碑。但思茅市的多位专家和业内人士认为,普洱茶是因产地而得名的,思茅市普洱县有保存完好的古道,有5条向外发散的运茶线路,同时也有古茶树和古茶园。因此,思茅市普洱县才是茶马古道的起点。但张毅否认了这一观点,他认为,普洱县的古茶树和古茶园数量很有限,“根本没有易武的产量大,所以也不可能从那里运出多少茶,更不可能成为茶马古道的源头。”
二是普洱茶商标之争。普洱县1999年申报普洱茶商标,国家商标总局2003年向全国发出了注册公示,当时云南省内即有10多个企业或个人提出异议。思茅市普洱县县委书记杨亚林说,这个商标获得许可后,只有云南省政府划定的原产地如西双版纳、思茅、临沧、大理、昆明、保山、德宏等8个州市可以使用,将有助于整个行业的规范。另外,商标如果申请下来,将由云南普洱茶叶协会进行管理,并不是普洱县独占。可是,由于省内出现了不同意见,商标申请至今仍然没有结果。
三是产地、产品“正宗”之争。在云南的普洱茶产地中,大家都标榜自己是“原产地”,商家都认为自己的产品才是“最正宗”的。在这场根本不可能有结果的争斗中,一些产地采取了较为聪明的办法,避开了争论的锋芒。比如思茅市,在被授予“中国茶城”的称号后,如今又打出了“世界茶源、中国茶城、普洱茶都”的牌子,并将自己定位为世界茶叶原产地的中心地带、茶叶集散中心。普洱县委副书记杜益学说,这样的定位比较合适,并没有否认别人,也不会引起纷争。
四是省内假冒伪劣产品争市场。在利益驱使下,云南各地的小茶厂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开办。以勐海县为例,全县仅有茶园23万亩,年产晒青毛茶8000吨左右,但茶叶初制厂就有559家,精制厂有近60家。勐海茶厂党委书记杨庆先分析说,过多的厂家盲目上马,必然导致抢原料、争市场,形成无序竞争的恶性循环。
一些小厂家因缺乏品牌、产品质量差等原因,销售困难,于是采取假冒名牌的办法。如“大益”商标就已被省内假货围困,云南各地今年就查处了至少7起假冒案件,查获了百余吨假冒“大益”牌产品。另一方面,用茶水泡包装纸“做旧”、加色素使汤色达到“红浓明亮”的标准、标注假生产日期等行为也屡见不鲜。云南省茶业协会会长邹家驹曾说,市面上销售所谓1957年的“云南普洱砖茶”,其实云南1977年才开始生产。
利益之争 “这样下去,没有人能成为赢家”
近年,普洱茶在国内的销售量及终端价格一路走高,但真正的普洱茶产地却并未得益于这场普洱茶热潮,在整个普洱茶产业链中,从原产地到销售终端,普洱茶的价格翻了50倍,金字招牌成了别人的摇钱树,普洱茶原产地陷入声名远扬却为他人做嫁衣的尴尬与苦涩中。因为受利益引诱,短短数年间,在广东、广西、浙江、福建、湖南、贵州、香港、台湾甚至国外许多地方冒出了无数生产“普洱茶”的工厂,一时间市场上充斥着各种各样鱼龙混杂的冠名为“普洱茶”的产品。
假冒品牌、假冒年限等行为的普遍性,足以让消费者丧失信心。邹家驹认为,普洱茶行业的混乱现状必须进行治理和规范,否则整个产业的生命力不会太长。“如果按现在的状况发展下去,不要说把‘云茶打造成像云烟一样的品牌’了,弄不好普洱茶市场将会崩盘,而且也许没有机会再翻身了。”有着25年茶龄的云南茶人、普洱茶商品(国际)营销师郭庆力忧心忡忡。
“再这样搞下去,没有人能成为赢家。”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理事、云南省茶业协会副会长曾云荣认为,如果省内企业再不团结起来,还要继续“内斗”的话,整个普洱茶产业将快速走向灭亡。
他分析说,本来大叶种茶是云南省的独特优势,全省企业和地方政府应该利用普洱茶大热的机会,团结一致,共同谋划,让普洱茶走向世界。但目前,云南省内几个大叶种茶主要产区各自为阵的情况比较严重,对外宣传缺乏统一的口径、规划、形象、包装,有时甚至互相诋毁。“消费者有时都被弄糊涂了————到底哪里才是原产地?哪里的普洱茶才好?”况且,整个普洱茶市场现在仍然处于混乱状况,如果原产地和正规企业不把精力放在打击假冒伪劣、正确引导消费者、主动开拓市场上,还是继续“内战”的话,消费者的信心势必会受到严重影响,商家的积极性也将受到打击,届时整个产业必将走向死亡。
业内人士建议,地方政府和企业首先应该用成熟态度面对市场,因为广阔的市场是任何人不能独占的,要冷静对待别人的发展;其次要严格自律,抓好产品质量,因为“打铁要靠自身硬”,才能与别人竞争;此外,希望省里相关部门能够明确存在争议的问题,统一各地方政府和企业的思想,有目的地对外进行整体推介。
QS认证 有望解救普洱茶市场
让人们感到欣慰的是,2006年,我国将对包括茶叶在内的多种食品进行“QS”认证,实行市场准入。据了解,要领到食品生产许可证并标注“QS”字样,产品必须在卫生、生产资源、原辅材料等10个方面达到要求,厂家还要接受生产现场检查和产品形式检验。届时,没有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包装上没有“QS”标志的茶叶将不得在市场上出售,茶庄、茶艺、茶道企业也不得经营未经“QS”认证的茶叶产品。无证企业上市销售将受严厉处罚。
业内人士对明年即将实行的“QS”认证普遍寄予厚望,谈到“如何规范市场”之类的问题,就会提及这个“QS”认证和市场准入制度。
勐海茶厂党委书记杨庆先说,目前二级市场上的普洱茶价格暴炒到其出厂价的三、四倍甚至十几倍,这是不正常的。所以,“期待实行市场准入制度后,通过规范产品的质量、等级、生产,市场价格能够有个理性的回落。从长远看,这对茶厂、茶商、消费者、产业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正面的作用。”
思茅市茶产业发展办公室主任、市茶叶协会会长赵昌能则认为,市场准入制度实施后,能够在全国这个更高层次上有统一的标准,有利于规范整个行业。
“实行市场准入后,生产不规范、产品质量不过关的企业将在市场竞争机制中被自然淘汰。”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理事、云南省茶业协会副会长曾云荣分析,“QS”认证提高了进入市场的门槛,也增加了消费者的信心:“到那时侯,消费者不用再为上当受骗而担心,不用再为喝到不干净的普洱茶而忧虑。因为只要是正规市场出售的普洱茶,其质量都值得信赖。”
另一方面,许多业内人士认为,“QS”认证将为普洱茶产业的发展扫清障碍:“一切不规范的行为会逐渐消失,整个产业的前途将一片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