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评析上海世博六大效应 - 快讯-文汇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7:27:03
专家评析上海世博六大效应
http://news.wenweipo.com   [2010-02-06]    我要评论 (0)
【文汇网讯】随着上海世博会开幕日益临近,举办世博会到底会给上海、长三角乃至全国带来什么影响已经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问题。新华社报道,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陆雄文教授就此作出分析,认为上海世博会将会带来六大效应。 「效应一」:促进上海乃至全国的经济和就业增长。  历史经验表明,世博会的举办能在一定程度推动举办国,特别是主办城市及其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就业增长。数据显示,大阪世博会、新奥尔良世博会和筑波世博会分别为日本、美国和韩国的GDP增长贡献了2.1%、0.1%和0.75%;2000年德国汉诺威世博会为德国带来了超过120亿美元的经济效益。  据统计,从2004年到今年上海筹办世博会期间,世博会平均每年对上海GDP增长的拉动约为2%。预计世博会举办期间,将直接带动房地产和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帮助上海GDP增长5%。  此外,大田世博会为韩国创造了20万人以上的就业机会;汉诺威世博会为德国带来了10万个工作机会;筑波世博会为日本增加了45.7万个就业机会。预计上海世博会将在管理、经营、安全保卫和文化娱乐领域创造22至25万个就业机会。 「效应二」:推动长三角地区及沿长江流域的经济一体化进程。  从历史上来看,举办世博会能推动以举办城市为核心的经济圈的形成。例如,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就是由1970年成功举办大阪世博会而最终形成的,以大阪为核心的关西经济带造就了日本经济长达十年的辉煌;英国伦敦世博会促成了以伦敦-利物浦为轴线,沿泰晤士河扩展的产业密集带和经济核心区的生成;芝加哥世博会紧密联系了北美五大湖城市圈-底特律的汽车工业、匹兹堡的钢铁工业和托莱多的玻璃工业。上海世博会将有助于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区及沿长江流域的经济一体化进程,并形成资本、人才、信息等资源汇聚,不断输出服务和品牌。 「效应三」:推动上海及长三角地区产业转型。  上海世博会与1933年的芝加哥世博会举办背景相似,那时正值世界经济大萧条,而现在是全球金融危机。当时芝加哥世博会有力推动了美国服务业,尤其是文化休闲产业的发展,为美国经济转型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样,2000年的德国汉诺威世博会期间,第三产业比上年增长了3.2%,速度明显高于全德的增长率。因此可以预计,上海乃至整个长三角地区能够借助世博会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逐步减少制造业比重,推动以生产性服务为主的第三产业发展。 「效应四」:提升中国和上海的国际形象。  世博会是举办国家展示其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水平的窗口。承办世博会不仅是举办城市及国家经济实力的表现,同时也是一个国家崛起并获得世界承认的重要标志。2010年世博会的举办,可以让更多人了解上海、了解中国,树立中国和平崛起的国际形象。国家形象的展示不仅是政治上展示过去的成绩,也是为未来带来信心,如果上海能够办一届成功的世博会,全世界对上海乃至整个中国的看法都会发生根本的改变,尤其是信心的支持会给未来发展带来很大的资源。 「效应五」:改善上海基础环境。  据估计,2010年世博会筹办期间,上海将在城市基础设施及环保方面投入2700亿元。包括地铁、轻轨、铁路等的建设将显著改善上海的交通、通讯、居住环境等,为上海进一步提升产业结构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同时,这也将有利于吸引全球优秀人才,为城市的长远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帮助上海实现国际经济中心的建设目标。 「效应六」:提升城市人文精神和科学文化素养。  世博会向世人展示的不仅是物质文明,还包括科技成果和人文精神。上海世博会筹办期间为提高市民文化素养所作的一系列努力都有利于提升城市人文内涵和精神文明。而在世博会举办期间,上海也能够从各个参展国、城市、国际组织中学习到不同的人文精神和文化传统,博采众长,进而提升自身的城市精神。  同时,上海世博会将向世界展示乙太阳能为主的新能源、智能化为核心的新技术,以及围绕新技术开发的新材料等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方向,尤其是展示中国在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方面的贡献,这些投入都将有助于上海建设成为知识密集型的产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