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自由:多少钱才算够?-华尔街日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4:40:40
2010/04/13 08:38:40财务自由:多少钱才算够?张力

很多读者会费解:为什么本专栏花了大量篇幅谈论“目标”而不是立即分享投资理财的方法?原因很简单:确立目标非常重要。工作中我们最早学到的就是做正确的事(do the right thing)比正确地做事(do the thing right)重要。如果目标设立得不合适,我们就会误入歧途,离目标越来越远。另外,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我们希望在此提供的是思考问题的方法和经验。

在财务自由的众多讨论和误解中,最常见到的问题是:财务自由,多少钱才算够?这既是一个非常简单也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说它简单,是指在不工作的情况下,每年靠投资收益就能维持理想的生活方式。这看似简单的定义实际上却很复杂,因为每个人对理想生活的定义非常不同。由于对生活的要求不同、居住地不同、生活成本不同、家庭构成不同,所需要的金钱数量就会有很大的差异。前段时间看到有位32岁网友有610万就退休的讨论,说他单身,每月消费3000元。而3000元在北京和上海,也许只够一个家庭每月吃饱饭而已。

很多人之所以纠结于“多少钱才够”这个问题,还在于太多人把“财务自由”和“年轻退休”联系在一起,把“年轻退休”而不是“财务自由”当成了目标。因为在他们看来,财务自由就是为了能在年轻时退休。然后,他们不停地计算、讨论,甘愿在退休后长期降低生活水准,甚至不顾一切地拼命挣钱,就是为了实现“年轻退休”这一梦想。

以我们的经验和思考来看,年轻退休不是一个恰当的目标。首先,现代社会在不断变化,而变化的趋势就是生存越来越不容易。即使个人的欲望和花费不变,生活成本也会不断增加。此外,人在工作时的花费和完全不工作时的花费是有差别的。那些积累的财富足以保证一辈子,甚至后代都“够花”的人,永远是极少数。更何况,我们的欲望还会变化。

其次,即使钱真得“够花”,生活也不是有了钱就可以的。我们的需求是有层次的,够花之后,还会有很多精神追求,例如归属感、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等。对于女性来说,很多价值可以在家庭实现,例如养育好孩子、照顾好家庭,都很有成就感。但对于男性来说,很多高层次的精神需要只能在社会中实现,在经济活动中实现,而不是靠安逸来实现的。“自由”看起来是很诱人的字眼,但人也有逃避自由的本能和倾向。关于这个问题,马斯洛和弗洛姆等著名心理学家都有经典的论述。

欲望满足之后,人通常会陷入无聊的境地。实现年轻退休目标的人在过上了理想生活后,刚开始都会非常地满足和快乐,但不久就会沦入无聊的状态。我们会陷入叔本华提到的“意欲和人生之间的痛苦”:目标没有满足时,我们痛苦;满足目标后,我们无聊。在接触到的有年轻退休经历的人中,通常一两年后都会重返社会。有人实现理想后,打了一年的高尔夫球,最后又精神百倍地经营自己的公司去了;有人去西部做了一年义工,又兴高采烈地去做高管了;有人在家带了一年孩子,还有人镀金后满世界溜达,但最后无一例外都重返社会“劳动”去了。这时候,劳动已然是一种精神上的迫切需要,成了“第一需要”,而不再是养家糊口的无奈。

另外,生活很多时候就是习惯和惯性。策马奔驰在草原上的图景,只是在想象中很美好。真要一个城市里长大的人去过这种生活,多数人很快会疯掉的。反之亦然。我们在新疆巴音布鲁克旅游时遇到一个小伙子,从乌鲁木齐大学毕业后又回到了草原,因为他习惯了“辽阔的感觉”。

生活很多时候是个讽刺。那些混日子、不好好工作、不好好规划而梦想年轻就退休以逃避残酷现实的人,往往达不到自己的目标。而能做到年轻退休的人通常都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工作高强度高收入;性格积极进取;自我管理和执行力超强;重返社会很有资本,休息一段后人不会“废掉”。这样的人能否“安享”年轻就退休的生活呢?即使是非常充实且有意义的退休生活?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丈夫于敏,从事资讯科技业13载。酷爱理财,热衷投资。40岁前实现了财务自由的理想,现在南加州大学攻读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妻子张力,从事资讯科技业9年后从白领丽人变身全职主妇。无论工作还是在家,干的都是花钱的事。本文所述仅代表他们的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