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恋徐之谜b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17:18:30
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出身于仕宦之家,曾到日本留过学,英文也很好,是一位新派人物。林长民曾先后三次结婚。在杭州读书时,曾娶妻,因无生育,就又由家庭包办娶了第二个妻子,也就是林徽因的母亲。林徽因的母亲生有一子两女。儿子和二女儿夭折,只有大女儿林徽因活了下来。林徽因的母亲因为出自有钱的商人家庭,所以也不善女红和持家,又没有文化,因此得不到丈夫林长民的欢心。后来,林长民又从福建娶了第三个妻子,即林徽因的三娘,她接连生了四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在有着传统的重男轻女、多子多福观念的父亲那里,她自然赢得了林长民的宠爱。三娘他们一家几口被父亲安排到宽敞明亮的前院,而林徽因和母亲则被安排到相对窄小而又阴暗的后面小院子里。而且,父亲一直同三娘生活在一起,毫不掩饰自己的喜好,对林徽因的母亲不理不睬,使她实际上过着孤苦的分居生活。  
 林徽因的母亲对三娘满怀嫉恨,时常明里暗里地争吵。面对自己母亲的尴尬地位和孤苦生活,敏感的林徽因深切地感受到生活的复杂和矛盾,以及由此而来的人生苦味。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常常使她感到困惑和悲伤,也促成了她的早熟,以及独立、要强的个性。虽然她一直都爱着她的父亲,也理解、同情着母亲;她以长姊真挚的感情,爱着几个异母的弟妹,然而,那个半封建家庭中扭曲了的人际关系却在精神上深深地伤害了她,但她憎恨由于他们在一起所造成的争吵、苦恼。可能也就是这种家庭的悲剧在她心灵造成的阴影深刻地影响了她对婚姻、人生的看法。
  虽然父亲视她为掌上明珠,送她上学,带她出国历游,有事都同她商量,但她的心里依然有一种孤寂、失落和苦闷。尤其是在英国那一段时间,她希望有朋友,渴望有人倾听,被人理解。1937年,林徽因曾给好朋友沈从文写过这样一封信,回忆父亲,以及和父亲一起的伦敦生活:“我独自坐在一间顶大的书房里看雨,那是英国不断的落雨……(我)一个人吃饭,一个人咬着手指头哭——闷到实在不能不哭!理想的我老希望着生活有点浪漫的发生,或是有个人叩下门走进来坐在我对面同我谈话,或是与我同坐在楼上炉边给我讲故事,最要紧的还是有个人要来爱我。我做着所有女孩做的梦,而实际上却是天天落雨又落雨,我从不认识一个男朋友,从没有一个浪漫聪明的人走来同我玩。”
  是的,林徽因在伦敦的日子里,由于林长民则交游不断,忙碌于国联事务,常常顾不上林徽因。林徽因成了父亲伦敦客厅的女主人,每天接待许多前来拜访父亲的中外人士。这种社交活动虽然让林徽因多了一个了解社会的窗口,也让她倍感孤单。
  恰恰在这时,徐志摩出现了。因共同的爱好,徐志摩成了父亲的知己好友,成了林家的常客。
  我们不难想到,远在异国他乡举目无亲,情窦初开的林徽因自然容易被徐志摩渊博的知识,风雅的谈吐、英俊的外貌所吸引。而且,他俩思想上的沟通、感情上的融和、对诗情的理解、对秋天的感怀使两颗年轻的心不断靠拢。正如象有人说的那样:一个是情素盈心的罗敷,一个是浪漫满怀的诗人,不用红线就相互吸引在一起,踫出爱情的火花来。对于林徽因来说,这种火一般的爱恋让她感到激动、幸福。她为有这么一位才华横溢、宽容、善良、体贴的“大朋友”而庆幸,父亲不在身边时候也有人做伴了,满腹的对于这个世界的看法也有人倾诉了。世界好像不再那么空虚,一个热情的身影填补了无聊的空闲时间,一切变得似乎更有活力,更有激情了。
  那个时候,她爱的是徐志摩广博的见识、独立的见解、奔放的性情、坦荡率真的为人。
  有一天,林长民在家中作书法,刚放下笔时,林徽因、徐志摩双双从里屋出来,他竟脱口对房中的陈通伯等客人叫道:“你们看,我家徽徽和志摩是不是天生的一对?”他俩顿时羞红了脸颊。
  虽然这只是父亲的一句玩笑话,但对于情窦仰初开的徽因无疑是有“误导”作用的。
  此外,林徽因在英国与房东柏烈特医生一家的相处的那一段时间,她不仅在她们那儿第一次听说了建筑艺术并对其产生了好感,还目睹了好朋友吉蒂不顾家人反对爱上了早已娶妻生子的威廉的义然与浪漫。吉蒂和威廉的爱,给了她许多启迪。这对于正在迷茫中的林徽因恋上徐志摩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至于与梁思成定婚乃至结婚以后,林徽因与徐志摩依然保持着一份真挚的感情,我想那是林徽因对待自己初恋的珍视。而且,也缘于徐志摩“纯净的天真”、“温存,和平,体贴”,缘于他对“他的理想的愚诚,对艺术欣赏的认真,体会情感的切实”。徐志摩在林徽因的眼中是纯真的,诗性的,多情的。而且,不仅给了她不少人格上、知识上、磨练修养上的帮助,更为重要的是他俩有着兴趣上的共同爱好,灵性上的和谐与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