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秋兴八首》释“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4:16:36

杜甫《秋兴八首》释“啄”

www.hxlsw.com | 来源:文汇报 | 沈伟义 -

  对杜甫《秋兴八首》特别是“香稻啄余鹦鹉粒”的索解,绵延了千余年,成为中国诗史上有名的哥德巴赫猜想。古人且不说,今人如陆侃如、冯沅君在《中国诗史》里称《秋兴》为“直坠魔道”“简直不通”。胡适也在《白话文学史》中说:“《秋兴八首》传诵后世,其实都是些难懂的诗谜,这种诗全无文学的价值只是些失败的诗玩意儿而已。”臧克家先生也说:“杜甫虽然是伟大的诗人,但他的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之类,实在不足法。”诗谜具有极大的诱惑力,吸引人们为之求证索解。

  俗话说牵牛要牵牛鼻子,“香稻啄余鹦鹉粒”的牛鼻子,就是对“啄”字的解读。笔者久思不解之余,忽然忆起儿时曾踏过的碓。碓,“舂谷的设备。掘地安放石臼,上架木杆,杆端装杵或缚石,用脚踏木杆,使杆起落,脱去谷粒的皮,或舂成粉。”(《辞海》)为形象直觉,可以读一读《天工开物》里的踏碓图。图中杆端的杵头多像禽鸟的喙,杵头上下起落像禽鸟吸食动作。至此,“啄”字之义顿悟,原来是踏碓除去稻粒糠皮。

  “啄”字之义大明,则“啄余”之义亦明。这里的“余”字不宜作剩余、丰裕解,而应作以后、之后解。请看《左传·僖公十五年》里的用例:“千乘三去,三去之余,获其雄狐”。五代词人毛文锡也有类似用例:“醉红楼月,宴余香殿会鸳衾,荡春心”。(《恋情深》)

  鹦鹉历来有两解:一作名词,作主语;另一解以叶嘉莹先生为代表,作形容词解。分析全诗,老杜之意乃在盛赞渼陂香稻之美,香稻应为主语。鹦鹉则并非实有,只是用来形容香稻之美。为更好地理解诗意,首先感受一下老杜对稻米的特殊感情。他曾说:“谷者命之本,客居安可忘。”(《秋行官旅望督促东诸耗稻向毕清晨遣女奴阿稽竖子阿段往问》)其#文章·源于!千里马*学术#导航·赞美稻米的诗句屡见不鲜:“饭抄云子白”“尝稻雪翻匙”“玉粒定晨炊”“精凿傅白粲”“落杵光辉白”,其中“精凿傅白粲”“落杵光辉白”两句形容新谷舂出的白米白粲晶光闪亮,其意与“香稻啄余鹦鹉粒”之意最接近。

  鹦鹉乃有唐一代王族贵胄豢养之宠物。鹦鹉粒乃形容渼陂香稻经踏碓后变成像鹦鹉一样珍贵的米粒。杜甫在这里全不用典,而是从形象落笔,咏物传神自然浑成。充分体现了杜甫丰富的生活体验,敏锐的艺术感受、卓越的表现能力。

  训诂上释“啄”为舂谷也十分熨贴。据朱骏声先生训释,琢、啄、椓三字音同义通,可通借。故“香稻啄余鹦鹉粒”的“啄”可作为椓字的假借。这个椓字非常有意思。《诗经·周南·兔罝》:“肃来兔罝,椓椓丁丁”。《小雅·斯干》:“约之阁阁,椓之橐橐。”毛亨《毛诗正义》:“既投土于版,以杵椓筑之,故橐橐然有力。”以杵椓筑这一夯土动作和舂米动作极为相似。所以将啄释为舂米也就顺理成章了。

  包有趣的是,英语peck(啄、啄食),也可作“连续敲击”解。请看《英汉大词典》提供的例句:

  Stop pecking on the window别不停地敲窗。She is pecking awayat the keys of type-writer她不停地敲打打字机键盘。

  筑城、舂米是十分枯燥磨人的劳动,古代常罚犯罪者承担。老杜不愧为杰出的语言大师,为赞美渼陂香稻,把这一枯燥磨人的劳动比作禽鸟啄食,诙谐生动,给读者带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