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祖父洪兆麟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1:01:25
我的祖父洪兆麟 洪 辉 洪联辉

    编者按:  洪佛矢是洪允祥之号,字兆麟,是辛亥革命前后宁波历史人物。洪佛矢先生当年与冯君木、陈屺怀诸先生齐名,号称“宁波才子”,在社会上多流传他的轶事,影响甚大。但其可传之处并不在此,而在乎他的爱国热胆,他在辛亥革命前后在政治上所起积极作用,以及他在学术上的贡献。
    洪辉、洪联辉同志,翔实地记录了乃祖洪佛矢先生一生简略,是一篇有用史料,因将此稿推荐给《宁波文史资料》编委会。这位爱国诗人的生平事迹,还不止此,祈知之者予以补充,则幸甚矣!
                                                  毛翼虎谨识

    先祖父洪允祥,字兆麟,亦作樵舲、樵苓、巢林,号佛矢,浙江慈溪人,生于1874年。
    自幼家境清贫,幸得镇海的舅父郑延琛的资助,1897年就读于宁波储才学堂。勤奋好学,与县人学者冯君木、陈屺怀友善。
    1899年考入上海南洋公学(即以后的南洋、交通大学)后,为先达蔡元培所器重,识拔于特科,与同学谢无量、马一浮友谊最深。
    1902年,毕业于南洋公学,在上海与钱保杭、陈屺怀共同创办“通社”,旨在翻译西方著作,传播西方科学文化。越一年,“通社”遭受火灾,社事遂息。
    时清廷腐败,列强侵华,先祖为求国富民强之道,于1904年7月,自费赴日留学,入日本清华学校。此后加入同盟会。
    1906年回国,曾任教于温州中学。
    1910年春,汤寿潜、陈屺怀创办《天铎报》于上海,聘先祖任主笔。他亲撰言词犀利的创刊词,文末疾呼:“文章得失事小,无足言也,天下存亡,匹夫与有责焉!”以发扬民气,痛斥时弊,仗义执言,绝无顾忌。与报社同人共同努力下,使《天铎报》在当时新闻界似异军崛起,令人瞩目。该报对同盟会的文章率先发表,辛亥革命之时,《天铎报》大力配合。后陈屺怀回忆此事,谓先祖与有功焉。
1911年夏,《天铎报》因经费不济,汤将报社转让他人,先祖也随之离去,从此以教书著述终其一生。
    1913年任教上海大厦大学,1916年春,应蔡元培校长聘,任北京大学教授,曾开讲《中国通史》、《中国法制史》课。他在《中国通史讲义》的序言中写道:“以缙绅先生所谓正史者,其有关群众者盖稀也;政治之根本在于群众。所谓新历史者,即在历史之中在吾人研究方法之若何而已;若夫年代之先后,地域之伸缩,史识所基自当预植。假彼通常之例,抒我扫荡之谈,吾所亟欲表示者一一当时之群众状态如何如何是也。凡我同学倘有意于兹乎?”可见其史观之一般。
    在北大执教两年,因母丧南返,恐日后亦不能送父终,便不远行。
    客居杭州时,与南洋公学的同学李叔同重逢,倍加亲切,共同探讨教育、畅游西湖,还对佛学理论《法华》、《大藏》作深入的研究。自号佛矢,皈依谛闲法师,研习“天台”,对佛学有深湛的造诣。此后由李叔同介绍加入南社。
    未几,先祖受聘到宁波省立第四中学任教,在甬的工作时间最长。期间,与宁波籍诗人陈屺怀、冯君木、应云卫、虞辉祖等共创“南社”的分社——“剡社”。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消息传来,先祖率先响应。他在四中组织“殖群社”,选派学生张传畴、盛在珪负责,组织上街宣传,抵制日货,为宁波“五四”运动之前驱。
    辛亥革命失败后,国事危难,先祖常忧心忡忡,将居室自称“悲华”。
    当临卒之时犹忧国事,1933年4月,在甬病中,18日上午阅《时事公报》,知秦皇岛失陷,惊呼痛惜,致使心脏病猝发,即一暝不视与世永别,其时仍坐椅上,手中尚紧握着那张报纸。终年六十岁。
    先祖逝世消息一传出,《时事公报》用醒目标题作了报导并发表讣文。为了纪念他,该报有选择地络续发表了他的一些遗作。
    同年6月4日,宁波四中师生隆重举行追悼大会,宁波市各界也相继举行追悼会。先祖遗体从宁波运回慈溪,安葬在宓家埭乡西埠头村莲池树庵旁的山岙里。
    其著作印行于世的有:《悲华经(精)舍诗存》,计五卷,338首。有两种版本,一种封面由谢无量题词,一种由徐文尉题词,约在1929年先后付印。《悲华经舍文存》,计两卷,33篇,杨敏曾作序,陈屺怀、童弟德各作一传,1939年在杭州铅印。《悲华经舍书牍》,专论佛法。《悲华经舍小说存》,以小说寓以禅意。
    1981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美术家名人辞典》,第609页,有《洪允祥》条称:“工诗文,书法汉隶,古朴遒劲”。
    先祖的学术成就,还是以诗盛称于世。如郑逸梅著的《艺林散叶》,第3333条,谓及“洪佛矢著《悲华经舍诗》五卷,与冯君木友善”。
《    民国杭州市新志稿》干人俊著,在卷二中选录《孤山吊林处》、《岳坟》、《客杭州有作写赠均之》、《苏小坟》、《过苏公祠》五首先祖诗作。
    《读魏志有感》,曾被先祖的高足,某大学教授在评曹操文章中所引用。
    蔡元培先生,知先祖逝世,寄来亲笔题词的尺页,书“文采常新”四字,融评悼于一体。
    50年代初,郑振铎部长来宁波,曾誉称先祖是爱国诗人。
    《民国慈溪县志》,卷五除载有先祖的传记外,尚收录胡引之读《悲华经舍诗存怀洪夫子樵舲》诗三首,其一“桃李满勾甬,文名遍迩遐。经亲骚一卷,诗宝魏三家。有酒汉书下,无钱葛中赊。生平潦倒甚,心血寄‘悲华’”。
    盖因出于先祖诗作,同情人民疾苦,反对列强侵略,渴望祖国统一兴隆,鞭挞官僚政客,借古讽今,痛斥时弊,其爱国激情,读后无不感人肺腑。
    例如《田父》:“出门遇田父,田父言其情:水淫四十日,聒耳风涛声;冒潦望阡陌,浩浩东西并。嘉谷付腐草,万仓无一盈。辛苦冀有获,天心败其成。事去付一笑,妇子同哀鸣。假货走邻里,有釜皆无羹;罗拙得糖籺,何以输官征!我恃筋力健,枵腹期春耕。母老妻子瘠,寒饿难为生。圣人登大宝,四海颂升平,奈何天为虐,杀我蚩蚩氓,田父拙言语,我泪为主倾”。
    又如《米价叹》,不仅忧怀万家生涯,且对官僚以无情鞭挞,给无聊文人以讽刺:
    “去年米价斗五百,今年米价石十千。穿眼不见贾船至,海门潮色青连天。万家生涯涕泪里,长官酣作弹棋戏。痴心空腹祷苍穹,后雨珠玉先雨米。庞眉书客忧万方,有泪不泣砚田荒。忽见泽国悲风起,日暮嗷嗷,哀鸿化作豺与狼。”
    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其它帝国主义的炮舰横行,时当民族危难,亦无不反映其诗作之中。《咏怀》中写道:“北斗冥冥转,东邻故故侵。危楼堪纵目,万里著秋阴”。
    当帝国主义妄图瓜分我国,在民族存亡之秋,先祖不只是一味咏叹,借酒消愁,而是提供历史鉴镜,为祖国独立,反对侵略而激昂悲歌。其《国土》中有句:“熟市寻仇剑,吴天乞食萧。”号召只有拿起武器与敌寇斗争才是出路。
    在先祖的诗作中,有不少纯粹的咏史诗,如《元佑党人碑》,其最后写道:“吁嗟洛蜀分程苏,操戈同室计亦粗。坐使鼠辈祸宋社,北狩昏德灾剥虎。不论炮石论安石,儒木尤厌龟山疏。考古欲疑辨奸论,金风西拂斜阳孤。”指出北宋不讲武备,文人相轻,导至徽、钦二帝被虏、受辱,他同情改革家王安石,并提醒人们不要轻信对王安石的无耻攻击。论史甚称正确。此外在《谈魏志有感》中对历史人物曹操作了正确的评价,是史学界公认的较早的为曹操正名诗。
    先祖一生不慕荣利不求官禄,光复以后也未获一官半职,某些人对此不解;人各有志,岂可一般而论。从其诗作中看,他甚敬祟三国时期的文学家阮籍,把依附统治集团的“君子”,视作虱子。如《别一浮毅候兄弟》一诗中,可见其胸襟之一般:
    “慷慨危时事,凄凉醉后心。故人同客路,归梦落江浔。哀乐中年变,干戈世路深。岁寒相望意,原不为黄金。”
    先祖高足×氏,对先祖著作,曾评道:“文章雄深雅健不喜缚束,论史有特到见解,富有群众观点;诗宗晚唐,悲愤交结,《咏史》诸章,可谓奋笔摇珠,精警浅切。《无题》寄辞特深,句律壮丽。《古诗》格体盘阅,复加藻泽”。这是×氏对先祖著作恰如其分的评述。
    先祖的其它著作,如《醉余随笔》、《樵舲诗话》、《宁属婚礼赋》,曾发表在当事《国风》杂志和宁波的《时事公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