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来的孩子》这部电影讲述的是大卫如何帮助丹尼斯走出自己的幻境世界,进入真时生活的故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01:13:59
电影《火星来的孩子》赏析
——胡萍老师语录版
(根据胡萍老师群6聊天记录转录)
主评人:胡萍
转录人:书虫妈妈(qq:63942088)
转录时间:2010年4月8日
《火星来的孩子》这部电影讲述的是大卫如何帮助丹尼斯走出自己的幻境世界,进入真实生活的故事。其实也告诉了我们如何善待群体中的“另类”孩子。每一个孩子从某个角度来说都有其“另类”的一面——写字太慢、有阅读障碍、数理逻辑能力发展暂时滞后、语言表达能力发展暂时滞后、对某一门功课不感兴趣……
当我们的孩子有了这样那样的缺陷或者不足的时候,我们如何善待孩子?
赏析的第一个问题:丹尼斯为什么要把自己想象成一个火星人?
这是丹尼斯隔离自己内心痛苦、忘却自己在这个世界的孤独的方式,他被反复抛弃、没有一个家庭能够给予他稳定温馨生活的痛苦和孤独。他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害怕阳光、把自己装在盒子里、用负重腰带、倒挂在学校操场等等来标明自己与周围的“地球人”不是一类人,由此说服自己和告诉他人——这就是我不能够与收养家庭长期共存的原因,因为我是从火星来的,与地球人无法相处!从根本上来说,这是丹尼斯面对多个家庭抛弃自己后的一种自我保护方式。
我们来延伸一下,丹尼斯的情况在我们的孩子身上表现为怎样的方式,比如孩子撒谎的问题,就像一个孩子讲真话会痛苦(被父母打骂)的时候,为了保护自己,就要讲假话。
当父母为孩子的撒谎问题焦虑的时候,想一想我们是否给了孩子讲真话的空间。
儿童生存的本能就是要自我保护,如果人类在儿童时期缺少了这个基本本能,人类就不会存在到今天了。
好,回到电影中来,丹尼斯为了自己不被这样的痛苦折磨,于是将这样的假话又变成了幻境,陷入其中,让自己成为另类。他以为这样做他就不再为被多个家庭抛弃他而痛苦了。其实,在影片中我们看到丹尼斯始终为此痛苦不安,担心大卫会像其他家庭一样抛弃他。这就是丹尼斯的心理。
电影赏析的第二个问题:一个失去了健康家庭生活的孩子,会出现怎样的问题呢?
丹尼斯从见到大卫的那一刻起,就渴望大卫带他回家。
首先我要说明一下“健康家庭生活”在这里的含义,在此处的具体含义是:父亲和母亲基本能够每天与孩子在一起吃一餐饭,父亲和(或母亲)要能够经常与孩子交流,父母能够用心倾听孩子讲述的学校里发生的一些事情,哪怕是很小的事情,孩子有表达自己的空间,有成为他自己的权利,父母对于孩子具有一定的权威,这是帮助孩子成长的根本。每晚睡前与孩子道晚安,睡前故事,每天与孩子有爱的交流(拥抱、眼神交流等),特别是孩子在6岁前,与孩子身体接触更加能够传递父母的爱,每个家庭都会创造出表达的一些特殊语言和模式,这就是家庭文化。每个家庭的文化会不同,但健康家庭的文化中必然具有这样的特质:信任、尊重、界限清晰、成员对家庭负责任。
孩子有表达自己的空间,有成为他自己的权利,父母对于孩子具有一定的权威,这是帮助孩子成长的根本。这一点是我们最难做到的吧。这句话里有两个含义,一个是孩子成为自己,一个是父母是孩子的权威。
“家”对孩子来说意味着:接纳、安全、归属、温馨、陪伴、有父母相助。“爸爸和妈妈”对孩子来说意味着:他们是我的天和地,是我在这个世界的保护神!当孩子失去家庭生活,将不能够感受到这一切,因为这些感受需要每日的生活细节作为平台。丹尼斯没有父母,没有一个稳定的家庭生活,更谈不上健康的家庭生活了。这就是丹尼斯“偷东西、不能够分辨对错、不擅言词、不能够形成良好的个人情感纽带”(收养机构对丹尼斯的评价)的根本原因。
现在,回到我们自身的现实中,我们的孩子能够与我们每天生活在一起,孩子们有一个稳定的家,但孩子们是否有一个健康的家庭生活,这就需要每一个父母自己来判断了,现在,我们来照镜子吧:
1、 我们(孩子的父亲和母亲)是否每天都忙于自己的工作和事物,孩子交给老人或保姆看护,我们每天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很少,我们即使与孩子身体在一个房间了,心却没有与孩子进行联结,我们也许接电话、也许心里还纠结着单位或者公司的事务……这样的日子长年累月,我们也有很充足的理由来告诉自己和孩子——“我们要养家活口,所以我们没有时间陪伴孩子!等孩子长大了就懂得父母的艰辛了!”孩子长大后真的能够懂得我们的艰辛,但孩子也真的与我们失去了一生的内心深处的联结,这样的因果关系是我们应该明白的。
2、 一年365天,我们和孩子在一起吃饭的时间有几天?家庭里的晚餐是每天家人团聚的时刻,是家人交流的重要时刻,是家人情感互动的重要时刻,每天我们能够有这样的时刻是上天给予我们的恩赐,我们是否看重这样的恩赐?是否珍惜这样的时刻?孩子越大,越需要这样的时刻。记得一个16岁的孩子,叛逆的青春期孩子,被父母激怒后的第一句话是“我从小到大,你们在家里陪我吃过几次饭?!”
3、 我们是否把孩子送到远离我们的城市,一年半载才能够与孩子呆在一起十天或半月,孩子刚刚相信了我们会与他们在一起,我们却在某个清晨悄然离开,让孩子陷入孤独,不论我们在另一个城市如何思念我们的孩子,也无法弥补孩子的孤独和对我们的不信任感。孩子对世界的信任是从对父母的信任开始的,没有对这个世界的信任,孩子便失去了对这个世界的安全感,丹尼斯被反复抛弃,这就是丹尼斯不信任大卫的原因,也是丹尼斯要在腰上系上负重带的原因。
4、 我们是否为了孩子所谓的前途,把孩子送到寄宿学校,或者送到全托幼儿园,这无疑是孩子失去了健康的家庭生活。这个问题我们在赏析《看上去很美》的时候谈到过了。健康的家庭生活使孩子将来幸福的基石。有人说寄宿学校或者全托幼儿园能够让孩子增加独立性和自理能力,我认为这样的自理能力和独立性一样可以在家里培养,如果放到住宿制学校或者全托幼儿园去培养,付出的代价的牺牲了孩子在童年时期最需要的健康的家庭生活。
5、 当我们无法处理好夫妻矛盾、婆媳矛盾等等家庭中的矛盾时,我们的家庭如果像一个炮火硝烟的战场,或者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处于冷战,或者成员之间的关系虚伪,情感不真挚,孩子能够感受到这一切,这样的家庭氛围所营造的家庭生活,不是健康的家庭生活。
当我们的孩子在没有健康家庭生活的家庭中成长起来,孩子或许会出现与丹尼斯一样的问题——“偷东西、不能够分辨对错、不擅言词、不能够形成良好的个人情感纽带”。当孩子出现了类似问题的时候,父母要首先审视自己“我到底对孩子做了什么,我的孩子才会变成这样?”
看过电影《阿凡达》的朋友,记得电影中的一个情节吧,就是“联结”的情节——男主角与马的联结、与圣树的联结、与大飞鸟的联结,在纳威人的世界里,每一种动物和植物都有与外界进行心灵联结的触须,只要他们之间的触须联结在一起,心灵就相通了。我们人类没有这样看得见摸得着的触须,我们的“触须”是眼神的交流、语言的交流、身体语言的交流……这些交流需要我们用心来进行,需要我们花时间来进行,然后我们就能够与对方心灵相通,我们的情感就能够交融在一起,我们就能够传递我们的爱。于是,与孩子一起游戏、一起吃晚餐、一起看电影、一起读一本书、一起讨论某一个问题、一起为一个笑话会心地大笑、一起做一顿饭、一起躺在床上聊天、一起打球、一起唱歌、一起坐火车、一起闻一朵花的香味、一起观察一个动物的行为……这便是触须相连的时刻。我们陪伴孩子18年,在孩子18岁后,他们会离开我们单飞,或许我们只有18年的时间,但我们能够有足够多的时间和孩子做这件事情——给孩子幸福健康的家庭生活!我们这样做了吗?
现在讨论第三个问题:对于父母来说,做孩子朋友与做孩子家长的区别是什么?
收养机构的负责人到大卫家来了解丹尼斯与大卫的相处的情况,看过丹尼斯的房间后,发现了丹尼斯的柜子里有大卫汽车钥匙和护照,在与大卫谈到丹尼斯在学校偷东西、不适应学校生活被开除的时候,大卫说这不是什么大问题。于是负责人对大卫说了这样话:“你很想成为孩子的朋友,但是却忘记了做父母的责任,丹需要一个家长,需要鲜明的角色定位,得有人让他知道他是一个地球人!”
父母做孩子的朋友和做孩子的家长,这有什么根本的不同呢?朋友关系的核心是什么呢?家长的责任又是什么?
朋友的关系是平等的,朋友不需要对对方的成长负责任,也不需要对对方的将来付责任,我们生活中朋友就是这样的,没有一个人说我要为我的朋友的生活和将来负责任吧。
在对待孩子断奶这个问题上,分床的问题上,很多父母把孩子当朋友,而不是做家长。
在孩子断奶和分床的问题上,父母如果说“孩子不愿意啊,所以我要等孩子来做决定,等孩子愿意的时候我再断奶再分床。”这样的做法就是把孩子的发展交给孩子来把握,成人没有给孩子提供应有的帮助,这个帮助就是:我要把握你的发展,让你能够按照正常的心理发展轨迹成长,我不会让你因为成长的痛苦而脱轨或停滞不前。
孩子具有人类的共性——不愿意脱离已经适应了的模式。当孩子要向前发展的时候,适应新模式和脱离旧模式让孩子感觉畏惧,如果父母帮助孩子度过难关,孩子的精神力量就会成长,如果父母指望孩子自己来获得这样的精神成长是不可能的。我们是孩子的父母,要为孩子的成长负责任,我们不是孩子的朋友,只提供建议而可以不对他的未来负责任!
爱分为智慧的爱和不智慧的爱,先搞清楚你给孩子的是怎样的爱。
亲子关系的核心是父母要为孩子的成长负全责,父母要成为孩子的权威。这里的权威是指父母在尊重孩子成长规律的基础上,为孩子把握住成长中不可以逾越的底线,孩子从内心接纳和认可父母作为自己成长的榜样,自觉自愿地学习并模仿父母的言行,自愿按照父母的原则要求行事。
孩子心目中的权威不可以靠成人的权利、金钱获得,也就是说成人依靠武力、金钱等获得孩子的服从并不等于就成为孩子的权威,因为这不是孩子内心自愿将你作为他成长的榜样的。父母权威的建立离不开父母无条件和智慧的爱孩子,这里我们不再讨论爱的内容,重点是权威这个话题。
权威不是威权,威权是父母“以大欺小”,所谓欺小是指违反孩子成长规律,压服孩子的发展权利,孩子敢怒不敢言,屈服于父母的权利。成人依靠武力、金钱等获得孩子的服从,这是威权。所以,权威和威权是有本质区别的。
如果父母在孩子的心里没有权威,那么,孩子将不会认可父母,这样的父母对于教育孩子来说是很麻烦的,因为孩子从心底里排斥父母。你是依靠权威来让孩子服从于你的教育,还是依靠威权来压服孩子?
父母的权威性如何建立?在尊重孩子成长规律的前提下,为孩子立界限、制定规则、并执行规则。如果缺失了执行规则这个环节,父母的权威性永远是儿戏,孩子越大,越会从心里藐视没有能力执行规则的父母,父母的权威将收到挑战。随着孩子年龄逐渐长大,父母的人格魅力成为父母权威的重要组成部分。
父母的人格魅力是父母建立权威的重要因素。
大卫在做丹尼斯的父亲的时候,没有告知丹尼斯不可以做的事情,比如不可以拿汽车钥匙,这对丹尼斯来说不安全,不可以随意拿护照等,这是家庭中的一些界限,大卫没有划分。
丹尼斯在学校偷东西,大卫也不重视这个事情,这些是大卫没有尽到家长责任,是在顺从孩子,而并非尊重孩子。什么是尊重孩子,什么是尊重孩子的发展规律,这些概念我多次提及,但今天我们不谈这个,下次的电影赏析我们专门讲这个问题。
如何让我们在帮助孩子进行社会化的同时,顾及到我们孩子的个性化?大卫面临并处理了这个问题。成人接纳孩子独特的个性,这个个性或许是大自然给予孩子的礼物,但不可以顺从孩子不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和要求,比如偷东西,这是不被允许的,大卫要教育丹尼斯遵守这个规则。丹尼斯可以在家里像火星人一样说话跳舞,这个没有违反社会规则,是被允许的。
规则和接纳并不冲突,只是看你如何实施规则了,如果一开始就没有规则,如何建立大卫的权威?实施规则的方式如果很好,丹尼斯就不会不接受。
自由也不与规则相冲突,自由是指给孩子发展内在需求和精神的自由,而不是行为的无序状态。爱与规则并行,无规则的爱,不是爱,
至少不是智慧的爱。
第四,大卫是如何帮助丹尼斯做“地球人”——找到自我
我们来看大卫是如何帮助丹尼斯。在早期,大卫不知道如何做家长,而将丹尼斯当做了朋友,于是大卫对丹尼斯没有什么要求,任由丹尼斯当火星人,大卫没有引导和帮助丹尼斯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凭着大卫自己成长中所受教育的方式,大卫带丹尼斯看棒球,并教丹打棒球,更重要的是教给丹尼斯棒球的精神内涵——永远不要放弃!在大卫和女友教丹尼斯棒球的这一段,其实就是大卫在帮助丹与人交流——在一项活动中如何与他人配合,听懂他人的话,配合他人完成一个行动,共同分享合作的愉悦,这就是帮助丹尼斯这样不擅与人交流人类话题的孩子的方式。丹尼斯的谈话常常是关于火星人的,棒球把丹尼斯带到地球人的活动和话题中。
大卫与丹尼斯一起摔盘子那一段,是大卫获得丹尼斯信任的重要环节,大卫让丹尼斯相信他才是最重要的,比起家中的任何一个东西,丹尼斯才是大卫心里最重要的。这让丹尼斯不再恐惧因为摔坏东西像以前一样被养父母抛弃。此时此刻,此时此刻摔盘子作为孩子心理修复的重要性已经远远超越了此时此刻教育孩子要“爱惜物品”,我们在教育的时候,智慧的父母会寻找合适的教机,大卫是智慧的。
摔盘子是大卫建立与丹尼斯信任关系的重要环节,但这并不是说建立信任就不能够对丹尼斯有要求,所以,大卫不对丹尼斯偷同学东西的事情追究,就是错误的。可见:建立信任和建立规则并不矛盾。
在收养机构管理者谈话后,大卫立即懂得自己作为父母的责任,“帮助孩子在社会化和自我意识之间的平衡”——这是大卫对收养机构讲的话。丹尼斯的确存在社会化的问题。社会化就是孩子在成为社会人的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遵守社会规则的意识、学习社会生活的能力等等。
丹尼斯存在不适应学校生活,不遵守学校规则的问题,还有丹尼斯对自我的认识问题,这些需要大卫的帮助,这就是做父母的责任。大卫做了哪些事情来帮助丹尼斯认识自己呢?
第一,在到新学校上学前,大卫告诉丹尼斯,在家里可以做火星人,但在学校或者与其他人在一起,就要做地球人,遵守地球人的规则;第二,到新学校上学时将负重腰带换成了负重脚环,从形式上改变丹尼斯;第三,与丹尼斯谈话,告诉丹尼斯如何成为一个地球人;第四,在汽车里,大卫告诉丹尼斯,这个地球已经够神奇了,怎么自转,如何公转等等,干嘛还要做火星人;第五,在天文馆里让丹尼斯认识火星的真是面目,让丹尼斯面对现实。这些就是大卫帮助丹尼斯认识自己,重新建构自我的过程。
完善自己的过程就是寻求自我教育的过程。
最令我感动的是大卫竭尽全力在学习做一个父亲,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大卫没有威逼丹尼斯必须怎么做,而是引导丹尼斯去做符合地球人规则的事情。作为一个特殊的孩子,大卫很想让丹早日像一个地球孩子那样正常生活,或许是大卫太急躁了,丹尼斯还没有足够的时间来改变自己,矛盾终于爆发,丹尼斯离家出走了。
当大卫与那位女出版商争执起来,女出版商对大卫大叫:“你为什么不按照我的要求去做!”的时候,大卫猛然醒悟:他和地球人不就是这样对待丹尼斯的吗?——你为什么不按照我们大人的要求来做!大卫在对女出版商发出反抗中,理解了丹尼斯对自己和成年人发出的反抗!
丹尼斯在楼顶的哭诉最后终于说出来“为什么他们都不要我” ——孩子在用正确的方式,表达他的痛苦啊!孩子在这样直面自己痛苦的过程中变得坚强,成长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