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的修身之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8:34:51

中国人关于学和用的传统观念认为:圣人用道而理天下,智者理道而行天下,聪明悟道而知天下,哲人说道而教天下。从哲学能说教天下的意义上,就是能透彻理解从前的成因,明白当前处境的现实状况,理性地确定将来的事都说到入木三分。因而,哲学是天下人普遍适用的、能指导工作和生活的大道理。把大道理用于治理天下的各种机构、部门的工作就要变成小道理化之为——原则;把小道理变成指导人们生活琐碎事的就是化之为——哲理,把哲理运用到和谐工作和生活的方法,则化为了做人的宗旨——道理。说话有道理就如春风细语的滋润人们的心田,在外可以柔顺工作,保持人与人的友好关系,在内可以和顺家人,保持家庭和睦的幸福生活。因而在处世方面,常常见到的聪明人,他们都能选择对自己有利的情况下进入生活和工作实践,因为知道了利与害的关系不可混淆的道理。然而,天下事都是通过福祸的矛盾转化的原理推动社会进步,仅仅是懂得眼前切身的利害关系而不知道将来时间的变迁完全有可能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的原理,这就难免时有聪明反被聪明悟的烦恼事出现了。聪明人总是要把小事化为大事来对待,必定首先是明确了利害关系之后,但一切都想要得到自己的将来幸福却不懂得福祸转化联结着人与人的关系。这样说来,聪明者不等于是有智慧,有智慧的才叫做聪明的智者。

智者理道而行天下,也是首先能聪明地向有利方面打算而进入实践的,棋高一着的就是有能力把握福祸转化的限度。能把事情进展联系到与众人的愿望有关的根本目的性,达到每做一件事都是如愿达到人人的需要。人与动物活在自然界之所以过着不同的生活,在于人具备六维空间的思维能力才能进入实践活动。智者与聪明之不同,在于有睿智的预见力,能切实地解决实际问题,也就是有进入正确思维的能力,这就是 [(科学预见)+(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抽象与现实的同一性)] 。智者能清醒地明白过去、当前、未来发生的一切,懂得什么事都要通过时间隧道而成而败的道理,就是领悟了实事求是的精神,以一步一个脚印的踏实地把事业推向理想目标。

平时人们从经验和理论上作长远打算时,往往在实际中遇到不顺利的事,可想而知经验和理论总有某些不可超越时间空间进入与实践中发生的事完全一模一样的。因此,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本本主义根本无法解决实践中的现实问题,因而人们只能永远重复着在实践活动中学习、实践、学习、实践的无限循环的过程。这种过程就是人生之道。道是通过时间推移结合物质运动在空间变化产生的原因和结果的无限循环过程。人们说处事有道,为人有道,正是说有了正确思维。所谓正确思维,是能运用科学知识认知世界真谛;理智地进入实践中解决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坚决收敛不符合实际的设想,以调整好心态行好每一步,保证完成了目标任务之后而不留任何遗憾。这就是老子《道德经》说的“善行无辙迹”。因而智者必须具备实际工作能力,以改变世界的不合理存在而进入实践;还懂得发现事物变化是在什么情况下才有进展;也知道在不可能进展的时候就功成身退的明智。故此,总是实践着以不满足于现状的革命精神切实地做好每一件事。有把握真理而战胜自我,有把不可能变为可能的英豪气概,为不断完善现在而创造美好前景的造福于千秋万代,才能成功地做一个能行遍天下而无敌的智者。

人生通过走什么路而成为一个智者,也就是如何为自己修出一条人生的直路的问题。古时的人学《大学》,就是学会“修身”。修身的实质是指建立正确思维与人亲近,又提到“日日新”,这是说人要与时俱进的完善自我。重要的还是提到了“格物”,否则就什么也不知道。这就相当于现代人所说的运用辩证法找出事物发展的规律性,认识自然规律和人的行为规律。这些都是现代哲学与之一脉相承的理论。《中庸》说是规律的作用和如何准确地把握规律性改变自然、改变国家,还是首先是从改变自我做起。也说明了齐家治国的重要性和强调治国之道的科学性。很显然,从格物的辩证思维,就是利用科学知识和文化知识首先是改变自己的思想,进而改变自我和他人的思想行为的“明明德”。也导出了辩证法与逻辑学的不同之处,在于辩证法是什么问题都要从一分为二的角度分析是非对错,任何事物的都要以发展的观点找出其产生的两种趋势所存在的问题,而逻辑学是对任何问题的趋势向都坚持只有一个是正确的结论的看法,认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朝着一个方面得出结果,任何事物都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事实上人们生活正处于这样的情况之下:在当前的现实状况下看事物,任何事物都是统一的,这个统一的事物都是过去了历程的结果。凭着结果来看问题时虽然很容易的分辨当前事实的正确和错误的性质,但对于目前的现实再往将来看到发展而下结论,是无法完全定论的。而用到了辩证法和逻辑学就可以对任何事物都可以找出正反两方面的发展趋势的原因和结果,并且能推导出最大可能出现的结果。由此可见,所谓辩证统一,是说明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对立统一的过程体,没有了统一整体的事物就没有存在和发展的机会。这就说明了辩证法适用于问题的发展过程的推导;逻辑学适用于得出问题的正确结论;辩证法擅长于发现矛盾和解决矛盾的方法;逻辑学擅长于利用矛盾规律处理问题时得出结论的办法。方法是进入之前的针对性而设立的措施,办法是在过程中处理问题的手段。有了正确的方法,就是用科学知识预见未来,进而确定所要做的事的阶段性任务。因此,哲学不能不提到科学的方法论。解决问题首先是认识问题的本质,哲学也就必然涉及到科学的认识论。

恩格斯指出,“一个民族要想登上科学的高峰,终究是不能离开理论思维的。”一个民族的素质是这样,一个人的素质也是这样。一个人的哲学素质较高,就能高瞻远瞩,就会有宽广的胸襟和宽宏的制度,就会有很强的全局与整体观念,就会有敏锐的眼光和洞察秋毫的眼力。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哲学修养。哲学修养自古以来就在人类劳动和生活中起积极性指导作用,凡是文化知识都有它的历史性延续过程,也有它的产生条件,它在实际应用和发展的过程也同样受到产生它的条件的制约,现代哲学的发展过程也不例外,因为它是从古代哲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对于利用古文化方面的事,我们要以扬弃的态度,做到古为今中,外为中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因而,在实际生活和工作方面,对于形而上学的理论、旧唯物辩证法的理论都要合时而的用上,以作为深度说明现代哲学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与此同时,要彻底批判唯心主义哲学的虚无主义,运用唯物主义辩证法分析问题的矛盾规律的诸方面,以逻辑推理出结论。因此,在做思想工作过程中,既要把问题分析得透彻明白,也要通过文化礼节、传统习惯等方面,才能调动起人们的劳动热情和热爱生活的态度。使人们能够意识到任何人在处于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情形下才能实现美好的愿望。懂得人生意义是通过懂得怎样爱自己、爱家人的过程进入出热爱社会的齐家治国之道。正是说明了仁德能直到爱人、爱物、爱整个世界中体现积极的人生意义的作用。从而感到真正幸福的是,在热爱劳动所产生出来的心满意足的物质财富,是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转化为一种无比的精神力量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