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贵妃下落之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1:08:11

  杨贵妃,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四大美女之一。她是唐玄宗的爱妃,在唐朝天宝年间,安史之乱爆发的时候,她随同唐玄宗逃出京城。在陕西马嵬坡,为争夺权力军队发生兵变,杨贵被迫自缢身亡,她的悲剧令人叹息。

  但在日本,却有古老的文字记录,说明当年杨贵妃并没有死,而是跨越海洋,辗转逃往日本。这是真是假?难道千年前的悲剧,只是一个出逃的妙计?著名作家叶广芩走访日本,为我们解开杨贵妃下落之谜。

  主讲人介绍  

  叶广芩:

  今天我们要讲一个非常美丽的、非常浪漫的话题,就是杨贵妃之谜。为什么我来提出杨贵妃之谜这个话题呢?是因为我来自陕西,来自西安,西安是过去的长安,在长安有很多杨贵妃留下来的痕迹,有马嵬坡、华清池,还有就是仙游寺。仙游寺是唐朝皇家的一个寺院,白居易在这里创作了《长恨歌》,《长恨歌》这个诗歌我们先暂且放下不说,说一说天宝轶事。杨贵妃被缢死的过程,这个过程大家都知道,这是天宝十五载六月十五号在傍晚的时候,杨贵妃被缢死了。

  

  * 杨贵妃之死,其实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唐玄宗晚年,宫廷政治斗争激烈,以太子李亨为首的太子集团和以宰相杨国忠为首的宰相集团勾心斗角,太子想继承皇位,宰相想另立太子,两大集团的斗争终于因安史之乱的爆发而达到白热化。唐玄宗出逃后,在马嵬坡太子发动兵变,杀死宰相杨国忠,因为杨贵妃与杨国忠是唐兄妹关系,所以也被迫自缢身亡。

  《旧唐书》上记载,杨贵妃死了以后用紫褥包裹。

  * 据《旧唐书•杨贵妃传》记载:“裹尸以紫茵,瘗(埋葬)道侧,年三十八。”

  就是说连棺材都没有,拿褥子把人一裹就埋在了大路的西侧。将杨贵妃埋了以后,唐玄宗就随着大军向西逃窜。唐玄宗走了以后,当地有一种说法,说是掘墓观美人。也有“此地纵千天,土香犹破鼻”这种说法,就是说埋葬杨贵妃的坟,这个土的细腻程度像擦的脸上的粉一样,在过去陕西马嵬坡附近有些妇女擦脸上的粉就到杨贵妃墓里剐点度,据说这个土还是香的,这都是传说了。

  那么第二年,唐玄宗回銮,那时候他已经是太上皇了,他的儿子当了皇帝了。他曾经下命令,将贵妃的遗体改葬它所,就是悄悄地把坟启开,把尸体重新埋葬。但是启开坟以后,就发现,《旧唐书》上记载:

肌肤已坏,惟胸前香囊犹存。”

  这个肌肤已经没有了,烂了,只有一个香囊还存在着。这个就为后人提出了一个疑问,说是香囊烂得快?还是肌肤烂得快啊?肌肤没了,这个香囊怎么还有?这里边究竟有没有尸体?提出了这样的疑问。

  

  * 因为白居易的《长恨歌》记录了马嵬坡兵变的历史,唐玄宗与扬贵妃的悲剧爱情也就千余年一直流传了下来,也很少有人怀疑杨贵妃是否真的死在马嵬坡。但是唐玄宗作为皇帝,真的会在兵变的时候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爱妃身亡而无所作为吗?为什么一个惊人的证据,出现在日本?

  年轻的时候,我觉得杨贵妃是像个谜一样的人物。我在医院里工作,医院里有值夜班的人,换了一个夜班,白天的时候坐着拉药的大卡车,从西安到马嵬坡寻访杨贵妃的墓地。当时天上下着小雨,我坐在卡车的顶棚上,全淋透了。到了马嵬坡司机停车了,说到了,这就是杨贵妃墓,当时我一看,哎呀!凄风苦雨,一个土堆,基部用砖砌的,周围是老玉米地,玉米已经收割了,黄的叶子,还有残旧的石碑都倒在地上。没有院墙,那个雨水不光是把我浇透了,整个把周围这个土地全部浇透了,湿淋淋的。那个雨声打在老玉米的叶子上,我就心想,这就是杨贵妃墓呀!此情此景确实是和我的心情非常吻合的,我认为这种哀婉幽冷就是杨贵妃墓的真实写照。但是,在今天这种破败荒凉这种意境已经寻不到了,今天的杨贵妃墓是什么样子呢?今天的杨贵妃墓是明丽的大殿堂,石头刻的贵妃像,再加上外边卖旅游产品的,小汽车车来车往。我说这个已经失去了杨贵妃本来应该有的那种品味了,所以到现在我再也没去过马嵬坡,找不到过去的感觉了。当然了,这是一个文化人对于历史的幽古之情了。

  可是在前年,我在日本,有一天坐着大轿车参加旅行团的时候,走到路上,因为我坐在前面,我忽然发现前面路边上有一个大的交通标志牌,说什么呢?“杨贵妃故里”,在日本的山口县。我很奇怪,我说呦,这儿还有杨贵妃故里,当时我想杨贵妃怎么会到这儿来了?这么偏僻的一个地方。可是路边上呢,杨贵妃商店,杨贵妃酒馆,杨贵妃的宾馆,它叫“杨贵Hotel”,我说杨贵妃还挺热闹的嘛,在这儿折腾的。回到家以后,我就从电脑上调出来杨贵妃故里的很多资料,我就看,原来是这个地方叫山口县向津具半岛油谷町村,这么一个地方。当时我就通过朋友和油谷町村联系,我说我想看看这个杨贵妃到底在你们这儿怎么个情况?于是有一天我就去了。

  

  几个老头坐在桌子跟前在喝酒,老头们喝得已经有点高了,脸通红。我就跟他们说,我说我是从西安来的,他们说西安就是长安吗?我说就是长安。他说哎呀!那你就是从杨贵妃她们家那儿来的。我说是。他说你能给我们说一说长安的话吗?我说可以,于是我就说了陕西话,虽然我的陕西话说得很不地道,我经常在没有陕西人的时候说陕西话,你像要是那贾平凹、陈忠实他们在的话,我绝不敢说陕西话。于是我就给他们说了很多陕西话,当时老头们听了以后那个激动啊!他说,哎呀,这就是当年杨贵妃说的语言,有几个人没听到,还给叫过来,让我再说一遍。说了好几遍陕西话,他们就觉得这种语言虽然他们听不懂,但却是杨贵妃说过的话,他们觉得非常地亲切,非常地有意思。后来我就说这些人,对杨贵妃这么有感情,好像杨贵妃就是他们这个地方的人一样。同时还有人说杨贵妃在这儿还有后代,后代姓八木,我后来想这个八木它和杨姓有什么关联,也许八木这里边有内在联系我确实是还想不出来。

  * 杨贵妃是唐玄宗的妃子,中国的正史说,她死于安史之乱。她怎么会在日本出现?还会留下后代呢?

证据一 杨贵妃墓

  他们说杨贵妃墓就在二尊院里,我说那我去看看,就到二尊院那边。

  

  * 二尊院的名称也和杨贵妃有关。传说杨贵妃死后魂魄回到长安,唐玄宗夜夜做梦,梦见杨贵妃站在床头。在梦中他知道杨贵妃死在日本,于是造了两尊佛像,让一个叫陈安的人带到日本超度贵妃亡灵,陈安把佛像带到日本以后寄存在京都清凉寺。几百年后,油谷町村的小庙听说此事,提出杨贵妃死在油谷町,要求保存佛像,于是得到了两尊仿制佛像,二尊院由此得名。

  这个二尊院的建制跟我们中国是非常近似,二尊院的厕所都是男厕女厕,蹲坑的。所以我说,哎呀,就像到了中国一样,那个亭子都是中国式的亭子,里边也有石头的雕像,这个雕像是我们西安市的工匠到油谷町来雕的,它的样子和马嵬坡的是一模一样,但是比马嵬坡的雕像要瘦了一点,因为日本人不能接受杨贵妃是胖美人。他们觉得瘦还是美,因为日本人可能都不太胖,所以二尊院的杨贵妃像是很瘦的,也确实是非常地美!在墓后边有一个五层的石头塔,很高,大概有一两米高一个石头塔,他们说这就是杨贵妃的墓。塔的下边有很多小的石头塔,一个一个围绕着这个大石头塔,我说这些小塔是干吗的?他说这些塔是杨贵妃一块儿来的侍女的坟墓,侍女就都埋在这个地方。塔呢,就面向了大海,说是为了贵妃思念家乡,她能够遥望长安。我就找到了二尊院当时的长老,叫庆田立,这么一个长老,我说杨贵妃在你们这儿埋着,你有什么证据吗?

  

  * 一个孤零零的墓地,能证明杨贵妃是埋在这里吗?一千多年前的历史悬疑难道就终结在这个土包中吗?

证据二 文字记录

  当时他就拿出了两本书,蓝布的面,油麻纸里边墨笔直书,这是二尊院五十五世长老慧学记录留下来的东西。这个它里边说的是什么呢?它说:

  “天宝十五年七月,唐玄宗爱妃杨玉环,乘空栌舟与久津唐渡口登岸。登岸后不久死去,里人相寄,葬于庙后。”

  

  有这样一个说法。我说在你这儿埋葬了,那么这个过程是怎么个过程?他说您往下看您往下看,我就往下看了,下边跟咱们的历史全不一样了。它说:

  “六军既发,贵妃气息有所和缓,着人救之。造空栌舟,置数月粮食于舟内,放逐海中,任其漂流。”

  空栌舟是什么舟?我后来查了一下字典,就是没有橹的舟。没有这个船橹的舟,它能从中国到日本吗?这是怎么过来的这是?而且我们看唐代历史,鉴真和尚东渡日本,渡了多少次,最后双目失明了,才渡过去了。

  

  * 大唐天宝元年,日本派人来到中国,请求高僧鉴真东渡宏法。鉴真当时已经55岁了,为了弘扬佛法,传播唐代文化,毅然决定东渡日本。公元743年,鉴真率弟子从扬州乘船出海,但却在途中遭遇飓风大浪等各种困难,先后五次东渡都失败了,鉴真还不慎失明。但他心志坚定,第六次再度出海,终于在大唐天宝十二载,前后共用了十年时间,他登上日本国土,此时距大唐天宝十五载六月的马嵬坡兵变只隔三年的时间。鉴真和尚前后六次,历时十年才到达日本,在技术上并没有很大进步的情况下,杨贵妃仓皇出逃,只凭一条没有船橹的舟,能漂洋过海,到达日本吗?

证据三 借助海流

  它不是那么容易,说是我没个橹的舟我就能过去,这有点神话了。但这个长老说这不是神话,我们油谷町这个地方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地方。他建议我到那个唐渡口去看一看,于是我就告别了二尊院,沿着海滩,这个海岸高,下边是海滩,一个石板的小楼,蜿蜿蜒蜒地下到了海滩。就说杨贵妃在这儿登陆了,在唐渡口让我看到的是什么呢?有我们的海飞丝洗发膏的空瓶子,有农夫矿泉水的瓶子,有渔民打鱼的的鱼漂,有我们中国妇女穿的那种布鞋,已经被海水浸泡得白了,扣袢的那种鞋,那大概只有中国女同志才穿。哎呦,我说这么多中国的东西来了,他说里边也有韩国漂来的东西,他们说这是一股海流,从中国来的海流,把这些东西不用护照、不用打船票,自个儿就过来了,长年地在这儿冲积着。有三四个日本老太太在那儿拣垃圾,在海滩上拣垃圾,她们告诉我说,哎呀,有的时候在这儿还真能拣到点好东西。所以呢,他就说杨贵妃是借助这股海流漂到这儿来的,他这个小渔村是一个海流的回旋,所以在这儿登陆了。给这个以证实的还有什么呢?

  

  

  * 有古老的文字记录,有海流的帮助,有墓地的存在,杨贵妃东渡日本看来极有可能。

证据四 海边的尸骨

  在油谷町这个久津半岛附近有一个博物馆,叫土井浜博物馆,我也到博物馆去看了一下,这个博物馆是非常现代化的一个博物馆,建立在沙滩上。从1953年到1988年大概在三十年的时间,在海滩这块地方,挖掘出来了三百具人的骨头,尸骨。考证这三百具尸骨是两千年以前的中国的老百姓,为什么是中国的呢?因为这些尸体在埋葬的时候,那个姿势非常别扭,他的脖子都扭着,所有的头颅全部面向着大海,面向着中国方向。人们就说这是中国最早的移民,两千多年前,两千年前大概是在我们的汉武帝时代,在汉武帝时代那个时候中国造船技术恐怕还不太发达,他不可能从中国坐船到日本来。这个就是日本有名的漂流学说,日本人为什么叫大和民族?它的民族构成是朝鲜来的,还有通古斯族过来的,我们大陆上过去的,有南亚过去的,有我们南方过去的,这些个人组成了大和民族,就是今天的日本,所以这个也是一种学说。

  

  * 一切证据都在指向一个推断,杨贵妃可以渡海来到日本。而登陆的地名也是一个证明。

证据五 唐渡口的由来

  还有一种说法,就是说为什么这叫唐渡口,武则天建立周朝,唐皇上的亲戚这些宗室她给予迫害,很多唐朝的贵族逃难,借助这股海流,逃到了油谷町村,从这儿上岸,于是这就叫做了唐渡口。就是说在唐代这儿也经常有中国的人过来,这个观点是日本山口大学一位教授的观点,他是这样说的。所以,这些就为杨贵妃登陆久津提供了一个历史背景。

  * 日本的一个寺庙供奉着一个菩萨雕像,据传说是唐朝时期雕刻的,这尊菩萨的面貌传说竟然就是杨贵妃本人的模样。

证据六 杨贵妃雕像

  还有什么流传呢?在日本京都有个泉涌寺,泉涌寺据说它是有个杨贵妃菩萨,供奉着杨贵妃。我就去找这个泉涌寺,跟泉涌寺的长老打电话事先联系,我说我是来自陕西周至县,我提出来要看一看杨贵妃菩萨。于是这个长老就派人把我领到那个殿堂,当时已经关门了,为了我的到来重新开启重新开灯,我一看那个杨贵妃,那个叫美啊!因为他说这个杨贵妃菩萨,这个杨贵妃雕像是唐朝雕刻的,雕刻这个佛像的人见过杨贵妃本人,所以她的美丽就体现了当年杨贵妃是多么地美丽。我看这个佛像我说它确实是和我所见到的任何佛像都不一样,大家都知道唐朝贵妇头上戴的什么?金步摇,一种首饰,可能那个璎珞非常地多,一走叮叮当当地摇动。但是看到了杨贵妃菩萨我才明白了什么叫做金步摇,杨贵妃菩萨头上戴的不是我们通常见的佛教菩萨头上的那些个装饰,一看就是一个唐朝的妇女。我说这个也是日本的国宝,也是非常珍贵的东西,我说看到这个菩萨也许就见到了杨贵妃当年是什么样子吧!

  

  * 环环相扣的逻辑推理,加上现实留存的历史遗迹,还有古老相传的文字记录,所有的证据似乎都表明:杨贵妃来过这里。那么,杨贵妃当年真的从马嵬坡死地逃生了吗?在危险万分的兵变中,面对明晃晃的刀枪剑戟,杨贵妃怎样平安脱险?她真的没有死吗?

  回过头来我们再说杨贵妃究竟死没死?你现在说了半天,到底死没死,你给我们一个明确的答复。历史上咱们的《唐书》上记载的,说是六月十三号,当然这指的是阴历了,天宝十五年六月十三号天刚刚亮的时候,因为安禄山造反,潼关已经破了。

  * 据《旧唐书•玄宗本记》记载:“官门不守,京师大骇……乙未凌晨,自延秋门出。”

  皇帝携同嫔妃,包括杨贵妃和他的皇子皇孙,以及重要的大臣,包括六军代表陈玄礼,带领着他这个大军一块出了长安的延秋门向西跑了。往西是哪儿呢?就是咸阳,去过西安的同志可能都知道咸阳离西安是非常近的,在现在要是走的话,大概汽车二十多分钟就能到咸阳,咸阳和西安两个城市现在已经慢慢地接起来了,很难分清楚了。但是在当时它四十里路,这一行人走了半天,到中午的时候到咸阳了,本来是想叫咸阳县的县令接待他们,但是咸阳县的县令一听那边造反了,吓的比谁都跑得快,跑没影了。同时皇帝悄悄地跑出长安城,谁都不敢告诉,因为皇帝逃跑这是一件非常不道德的事情,所以到百官上朝的时候发现皇上怎么不见了,才知道皇上跑了,于是长安城里大乱,抢店铺、放火、打家劫舍,于是都出来了。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唐玄宗到了咸阳连吃饭都吃不上了。

  * 据《旧唐书•杨贵妃传》记载:“亭午未进食,上谓之曰:如何得饭?”

  当时记载的是什么?高力士从街上买了一点带芝麻的蒸饼给皇上充饥。士兵也要饭吃,这实际上是一个契机,是造反的一个最直接的由头。那么真正操纵造反的是太子,他是想篡夺皇位的,于是杀了杨国忠,也杀了杨贵妃的姊妹,包括杨国忠的儿子。杨国忠的媳妇逃出这个是非之地,据说是走到宝鸡也不知道走到汉中,到底还是被杀了。于是,杀了以后,陈玄礼就作为代表跟皇上接触,要求处死杨贵妃。为什么处死杨贵妃?因为士兵把杨家全家都杀完了,贵妃还在皇帝身边,你这个士兵心里不安,这是一个祸害。尽管她说是不问朝政,但是你毕竟对我们是一种威胁,于是要求处死杨贵妃,否则的话不走。在这种情况下,唐玄宗是忍痛割爱,杀吧。

  * 据《旧唐书•杨贵妃传》记载:“帝不获已(不得已),与妃决。遂缢死于佛堂。”

  那么对于这段日本的那个蓝皮的书上是怎么记载的呢?它是这么写的:

高力士将贵妃从寝室中叫出,于庙堂前树下缢死,着六军代表陈玄礼验看,确认贵妃已死。”

  

  这个记录好像和我们的记录没有太大的出入,有人分析说,陈玄礼强迫皇帝处死了杨贵妃,这件事情实在有损于皇帝的尊严,一个皇上让人把媳妇杀了你就杀呀,这脸面上确实是有损于脸面,那么,陈玄礼这件事情是犯上,大不敬。他也非常明白,自己做的这件事情是违背皇帝意愿的,皇帝是非常不高兴的,所以他心里也非常胆怯。咱们的史书上也有这样的记载。

  * 据《旧唐书•杨贵妃传》记载:“上既命,赐妃自尽,玄礼等见上请罪。”

  说“四军将士闻杨贵妃死讯,即欢呼,陈玄礼免甲胄而拜。”他把自己军装内的甲胄脱了,脱了干吗,请罪呀!把皇上的媳妇杀了,陈玄礼请罪了。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说明了他就没有去验看杨贵妃的遗体。在这种情况下,还能验看杨贵妃遗体?已经大不敬了,还要扒拉来扒拉去看娘娘的尸体,他敢吗?他不敢。而且人们说,缢死杨贵妃执行的是谁执行的呢?我们想杨贵妃电视里面是杨贵妃自己上吊了,吊死了,实际上是内侍勒死的,内侍把她勒死的。那么缢死杨贵妃,在逃亡的过程中匆忙之中根本就不可能找到专门缢死人的专家吧,就让内侍,内侍是什么?皇上身边的侍者,让他把人给勒死了。勒死一个人实际上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不是说人一勒就死了,更何况这个内侍们稍稍有意,甚至是无意,都可以致死杨贵妃气绝而未毙命。

  

  军队皇帝都走了,这个杨贵妃慢慢地复苏,但是她就是复苏了,内侍也没必要再勒一遍,没必要了,这个事情已经平息了,都解决了,她活了,那就活了吧。杨贵妃醒来的时候,周围只有处理她殡葬的内侍和宫女,是这么分析的。有人分析杨贵妃没有死之所以留下来,原因有四点。

  第一点是什么呢,是说据说杨贵妃待人非常地宽厚。所谓的祸水,也是一个厚道人,在宫里边可能也不得罪人,这个大家对她是非常有感情的,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就是说,在逃难的过程中,调节唐玄宗和军队和各面关系的这是谁呀,是他的儿子叫寿王李瑁。李瑁是何许人,李瑁是杨贵妃的前夫,这个唐玄宗看上儿子的媳妇于是将儿媳妇据为己有,李瑁也献出他的爱妻。那么他的爱妻遇到这样的事情以后,你说他能不帮一把吗,他肯定要帮一把,这是第二个理由。

  第三个理由,高力士帮助。高力士和杨贵妃的关系更不必说,这个高力士设计杨贵妃先当女道士,再改嫁唐玄宗,这都是他设计的,他不光是唐玄宗的心腹,他也是杨贵妃的心腹,他不可能把她再勒死。

  最后一点就是可能存在是什么呢,杨贵妃的侄子帮助,她的侄子叫杨暄。她有几个侄子,其他几个侄子都在被士兵杀死了,只有这个杨暄在当时是没死。杨暄是什么人呢,杨暄是驸马,杨国忠的儿子,是万春公主的丈夫,官居鸿胪卿。鸿胪卿的官是个什么官,是外交部长,这位唐朝的外交部长和那些遣唐使们的情谊是非常深厚的,在随行的队伍当中,大家记得不,还有遣唐使呢。外交部长的姑姑出了这样的事,那么这些危难之中遣唐使们相助也是情理当中的事情。

  

  * 正史中记载,杨贵妃死于马嵬坡,但是从历史的情境出发,我们也能发现杨贵妃没有死的蛛丝马迹。杨贵妃如果没有死,她又怎么回到日本?

  那么杨贵妃到日本必须借助船,怎么到了海边?这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杨贵妃不死的话,她走的是什么样的道路?俞平国先生在解释《长恨歌》的时候也提出了贵妃不死的说法。杨贵妃逃亡只有一条道路,到陕西周至,到周至怎么走,她不可能追随着唐玄宗走宝鸡走汾州到剑阁,到四川。她不能这么走,跟着皇上后边走,那危险太大。但是她也不可能再退回来回到长安去,那长安是一片混乱。她所走的道路只有一条,就是周至的傥骆道。傥骆道从周至县的骆口驿,现在叫骆口村,进山,穿越秦岭,从陕西洋县穿出来。她是从这样的这么一条蜀道,这条蜀道修建得最早,最近便,所有的蜀道都是在山谷里边穿来绕去,沿着河谷,但是这个傥骆道它是遇山翻山、遇水过河,直上直下。今天从汉中飞往西安的飞机航线还是沿着傥骆道飞,大家就可以想见这是一条什么样的道路,它是最险峻的、最近的一条道路。这条道路我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一直到2000年大概前后走了六次,把它给考察了一遍,因为它荒废得最早,所以保留得最完好,沿途有各式各样的石刻。所以就是说,杨贵妃她是有可能沿着这条傥骆道从骆驿口进来,洋县出去,沿着汉江南下,然后到长江,再往东南到海边。

  

  * 有人考证,杨贵妃从马嵬坡出逃之后,穿过傥骆道,一直逃到了扬州,然后从扬州出海,最后辗转到达日本的山口县向津具半岛油谷町村。日本的实物与文字记录也证明了这一点,但这与中国的正史完全不同,哪一个与真实的历史相符合?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但不管杨贵妃是死在马嵬坡,还是逃到日本,她都没有摆脱所谓红颜祸水的悲剧命运,这是时代与认识的局限。知古鉴今,历史发展到了今天,这种局限和这种悲剧将成为永远的过去。

  当然这只是一种说法,中国的正史和日本的文字记录完全不同,谁是谁非我们姑且不去评判,历史给我们留下了这样一个故事。杨贵妃看不见的美丽,和马嵬坡以后的这种让我们抓不住的虚幻,这是艺术的张力,这给了文学艺术发展扩张的一个余地。所以,历史上自从天宝轶事以后,不管是诗歌,还是传,在马嵬坡的杨贵妃墓留下了历代文人墨客的诗篇,还有一些戏剧《长生殿》《大唐贵妃》《唐明皇》等等之类的这些艺术上的东西,是非常多的,这是老祖先给我们留下的一笔财富。我们说杨贵妃从霓裳羽衣舞,到宛转娥眉马前死,一直到油谷町里望家乡,这是一个故事,可是在故事的背后,它的内涵是太丰富了。杨贵妃抓不住,这种扑朔迷离,或许正是杨贵妃的本意,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