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缺失的商业之魂 - Qzone日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8:13:30

日志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日志列表

[转] 不可缺失的商业之魂

转载自 拿单    转载于2010年03月15日 18:59 阅读(1) 评论(0) 分类: 个人日记 举报 赵晓:不可缺失的商业之魂
      随着金融风暴席卷全球,曾经在国际金融业扮演大赢家的美国华尔街,如今却成了最大输家。回顾华尔街从兴盛走向衰落,充斥于其中的自私、贪婪、欺诈等各种危险因素,早就为华尔街的没落埋下了伏笔。而在远方的中国也并非独善其身。在中国的“乳品风波”之后,中国牛奶行业中的领军企业几乎全部沦陷。这一波又一波的商业悲剧,让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企业家的道德和信仰。面对企业伦理的普遍匮乏,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视角观察当代商业伦理的精神?如何推动企业建立良好的商业伦理观?
        《论道》节目录制现场龙永图(左)、基督徒经济学家赵晓(中)、节目主持人(右)
近日,基督徒经济学家,北京科技大学教授赵晓走进贵州卫视高端对话节目《论道》,与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共同探讨《不可缺失的商业之魂》。他深刻揭示了奶粉门事件和金融危机背后所暴露出的商业伦理的缺失,呼吁商业界重建正确的商业伦理观。

奶粉门事件的背后是商业伦理的缺失
        在谈到商业伦理时,赵晓说,我想有一些东西大家不是特别敏感,例如一般产品的质量,大家可以原谅。但是有一些比如像奶粉,食品,大家对这里面的劣质问题就会变得特别敏感,所以我把这方面称之为伦理敏感型企业,伦理敏感型企业涉及到这些企业家用一个什么样的心态去经营他的企业。
        奶粉门事情发生后,温家宝总理讲了一句话,他说这些企业家没有良心。没有良心的问题,其实说到底就是企业自己的自律是不够的。政府有一个食品检验,那这里就有一个政府的自律存在,除了这个之外,企业还有一个自律,就是企业用什么样的心态与标准做事情,这个问题其实是道德问题,由此可以看出中国的企业在商业伦理方面,还没有建立起非常好的根基。
        不健全的商业伦理会导致一系列问题,赵晓进一步分析说,打工人员跟投资方的关系不好,有可能演变成与整个社会的关系也不好,这些人会觉得没有被社会所关心和关注,由此会演变成比较恶劣的社会关系,缺乏商业伦理,各种各样的假冒伪劣产品会层出不穷,然后各种各样的坑人,损人利己的行为就会出现,同时,各种各样坏的社会关系也会愈演愈烈,这就给社会带来一个恶果,甚至会造成大的金融危机或者是经济危机,这次美国金融风暴表面上看是金融危机,经济危机,其实背后是美国文化的危机,今天的美国人跟历史上的美国人,当初建国的那些美国人已经有很大的变化,当初的那批美国人很有理想,很有责任,也很有道德,有很好的个人信仰。今天很多的美国人其实已经变了,在追求享乐和个人主义,对他人不负责任,所以表面上看是金融创新,其实背后存在很多问题。
        以金融创新的名义卖出的金融产品却是掺了毒药的奶粉,这背后都是商业伦理的问题,在这样一个坏的商业伦理侵蚀下,商家为了煮熟自己的一个鸡蛋可以不惜烧毁全世界的房子,雷曼兄弟的总裁过去几年挣了5个多亿美元,但是他给全世界造成一大堆的灾难,而且他上了法庭以后竟然没有一点忏悔之心,所以最后人家实在气不过把他给揍了一顿。今天的美国正在衰败,衰败的原因不是因为他的金融危机,而是因为那已经守不住的道德根基和道德底线。

企业家也需要信仰
        有人把社会责任比喻成“企业或者企业家的信仰”,可是也有人说,企业在利益面前是没有信仰的,对于一个企业或者企业家是否需要信仰的问题,赵晓的回答是,其实每个人都需要信仰,只不过在人生的某个阶段,他暂时还没有这个需要,这段时间他在急着挣钱,忙着发财,用很多事情把时间填满了,但是总有一天他会去寻找,比如说中国的企业家潘石屹等人,他的企业做得很好,可是当有一天他谈到人生意义的时候,那么实际上他就开始从利润和财富的关注里面跳出来了。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这个意义可以从不同的层面来谈,比如挣的钱可以养家糊口,这是有意义的;谈得更大一点,把这个公司做好给国家交税了,这也有意义;甚至还可以谈得再大一点,中国的崛起需要一批优秀的企业,所以我们以产业报国,以民族昌盛为己任,那么这也有意义。但是还有一个人生最终意义的问题:如果这个地球上没有一个人,就剩下自己了,甚至自己的企业有一天根本就不存在了,那我还有没有意义?这个就是关于超越性的意义或终极意义,《论道》的“道”就可以理解为宇宙的本体。
        信仰是什么?信仰就是对道的一种答案,凭着这个信仰人会明白自己的行为,比如人相信这个世界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那么人就不敢做坏事。不是说通过一种理性去证明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所以才不做坏事,而是人本身凭着信心来相信这些。如果自己的企业没有商业道德,自己做了那些坏事,朝奶粉里面掺毒药,那么这个企业肯定做不长,因为相信这个,所以有些事情人就不敢去做了,这个就是从一个人的信仰引出的道德,所以信仰常常是道德的源泉。

中西方市场经济的差异在于商业动力
        赵晓多年来从事商业伦理的研究,并且是用中美两个国家做了直接分析,对此赵晓回顾了自己2002年去美国考察的经历和感触。2002年他被差派到美国去做考察工作,考察的主题是美国的市场经济跟中国的市场经济还有什么不同,我们可以向美国学习什么来促进中国市场经济的转型?可是赵晓在美国考察的时候却发现中美两国市场经济的差异,很多不是质的差距而是量的差距。观察思考之后,他发现一个本质的差异是美国到处是教堂,而中国到处是澡堂。换句话说中国人做商业,追求的是比较虚荣的、个人的、功利的东西,最终追求的是财富和享乐,要做强做大;而美国超越性的商业动力是为了荣耀上帝,比如巴菲特很有钱,但是他生活得很简朴,他说那些钱根本不是我的,而是上帝的,我只是他的管家而已。所以他对财富对很多东西的态度不一样,商业的动力不同,商业的行为不同,那么商业的表现结果也不同。
        所以后来赵晓写了一篇文章《有教堂的市场经济与无教堂的市场经济》,那篇文章是改革开放20周年以来第一次从市场伦理的角度或者经济伦理的角度来看中国这些年的改革。发现这些年的改革只是经济改革单兵突进,但是政治法律的改革遥遥在后,文化的变革、商业伦理的变革根本无从谈起,甚至很多人认为这种东西不重要,重要的是制度。但是我发现美国不是这样的,他是政治,经济,文化是一个整体 一个有机体,彼此之间相互支撑,就像一个木桶,因为各个板都很整齐所以可以装很多水,而我们的木桶则是某些板很长,某些板很短,所以这个木桶肯定装不了很多水,赵晓当时就提出中国市场经济除了将来经济继续变革之外,政府方面也要加强变革,将来可能还有一个商业伦理建构的问题,过去已有的文化资源,可能还不足以支持现在的商业。商业伦理可以说是中国最短的一块木板。

中西方应该共建一种新的商业价值观
        对于中西方是否应该共同建立一种新的商业价值和价值观的问题,赵晓的回答是肯定的,但是他更进一步说现在中国很多人还没有这种意识,他们不承认有普世价值,不承认我们要遵守别人的规则,我们要参与进去,不承认这样一个变更的路线。比如说尊重产权,全世界都在尊重产权,如果你想发展自己的经济,想自己的市场经济能够建立在一个比较稳固的制度基础上,那就一定得尊重产权,这就是普世。
         赵晓说,在伦理学上,有一个词叫“待人如己”,就是说你希望别人怎么待自己,那你就该怎么对待别人,你希望别人对自己客客气气的,那你对别人也需要客客气气的,你不希望别人卖给自己的是坏东西,有毒的东西,那么你也不要卖给别人有毒的东西,你希望别人能够爱自己,能够对自己很宽厚,那么你也要对别人宽厚,也不要去恶意地攻击别人。这可能是全人类的一个普世的价值,虽然我们承认文化是有差异的,但是也要承认人是有共性的,无论是什么国家的人,无论是什么民族的人,乃至无论是白人、黑人还是黄种人,最终大家都是人,你会发现有时候人的共性比差异性其实是更大的。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日志列表 相关搜索词:

伦理  商业  市场经济  企业  奶粉 

本文链接:

评论列表

想第一个看到日志抢沙发?腾讯公司温馨提示:当前已出现通过网络、电话和短信等途径假冒中奖网站、“400”“0898”开头电话、宣称低价购物、购房退税等手段诈骗,请您提高警惕,慎防遭骗。识别更多网络骗术,请点击:腾讯反骗术帮助中心。取消批量删除批量删除全选 发表评论系统正在进行升级维护中,暂不支持日志评论,敬请谅解!日志评论推出新附加功能!评论可以通知所有好友了。您还可以进行设置,保护个人隐私。附加功能   

       道具:        | (以小纸条形式发送)   查看今日免费发送数量

设置

马上开通空间,体验权限日志、记事本等全新日志体验!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日志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