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课程简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6:30:24
 2004年度“国家精品课程”
申报表 所属省市            天津市          
推荐学校           南开大学          
课程名称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课 程 层次(本/专)  本科专业基础课            
所属一级学科名称         法学           
所属二级学科名称        政治学                                       
课程负责人        朱光磊                 
申报日期        2004年6月30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
2004年 6 月 30日
  填 写 要 求一、 请严格按表中要求如实填写各项。
二、 申报表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次出现同一词时可以使用缩写。
三、请以word文档格式填写表中各栏目。
四、凡涉密内容不得填写,需要说明的,请在本表说明栏中注明。凡
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1. 课程负责人[1]情况
1-1
基本
信息 姓   名 朱光磊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59.03
 最终学历 研究生 职 称 教授 电   话 23509389
 学   位 博士 职 务 院长 传   真 23500327
 所在院系 法政学院 E-mail zgl@nankai.edu.cn
 通信地址(邮编) 天津市 南开大学法政学院政治学系 300071
1-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
 年度 类别 课时/周学时 班级 学生数
政治学原理 99-00 基础课 21/3 99级(政治学系) 64
 00-01  12/3 00级(政治学系) 69
 01-02  15/3 01级(政治学系) 103
 01-02  42/2 00级(社会学系等) 80
 02-03  15/3 02级(政治学系) 109
 02-03  42/2 01级(法学系等) 122
 03-04  42/2 02级(社会学系等) 187
中国政府与政治 99-00 专业基础 60/3 97级(政治学系等) 42
 00-01  60/3 98级(政治学系等) 26
 00-01  63/3 99级(社会学系等) 54
 01-02  63/3 00级(政治学系等) 65
 02-03  63/3 01级(政治学系等) 115
 03-04  63/3 02级(政治学系等) 122
讲授的其他课程:
课程名称 起止时间 学时 授课班级名称
政治学理论前沿问题研究 01-03 48 博士生01.02级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研究 99-04 300 博士01-03级;硕士99-02级
政治学理论研究 99-02 180 硕士生99-01级   
1-2
教学
情况 
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年限、学生总人数);
(1)近5年来,作为政治学系党总支副书记、系主任、院长,我和其他同志一起组织了每年的本科生实习工作,特别是在天津市河西区政府、团市委等党政机关建立了比较稳定的实习基地,涉及的学生在200人左右。在组织这些实习活动时,从政治学、行政管理学的专业特点出发,我始终强调要坚持“顶岗实习”的理念,聘请实习单位的部门首长担任学生的导师,不安排带队教师跟班,按公务员的标准要求和规范学生,受到了有关单位的好评,学生也反映实际效果比较好。现在,“顶岗实习”的理念已经成为了稳定的工作机制。
(2) 在1999-2003年中,为12名本科生指导了毕业论文或“五四论文”。
(3)积极参加素质教育的各项工作。作为学习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的成员和法政学院负责人,主动支持教务处主办的“周末论坛”等的活动,组织教师前去开办讲座,近5年来,每年至少一次在“周末论坛”上为学生做学术报告。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五项);项目名称 来源 经费 任务 起止时间
政治学原理教材建设 学校 1.20万 主持 2000.1-2001.12
中国政府与政治示范课 学校 2.00万 主持 1999.1-2002.12
努力建立适应21世纪需要的政治学学科 学校 0.50万 参加 1996.1-1997.12
关于硕士研究生培养制度的公共政策研究 市教委 1.00万 主持 2003.11-2004.12   1-2
教学
情况 
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相关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与级别、时间)(不超过十项);
 论文题目 时间 刊物名称与级别
1 当代中国的四个阶层 1999年第4期 党政论坛
2 贫富差距与当代中国阶层关系 1999年第6期 南开学报
3 如何认识目前中国贫富差距问题 2002年第4期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4 非国家形态民主:当代中国民主建设的突破口 2002年第6期
 教学与研究
5 论城市化进程对当代中国阶层分化和阶层关系的影响 2003年第4期 天津社会科学
6 “以时间换空间:论阶层分化对中国政治发展的影响” 2002年第8期 中国研究(香港)
7 私营企业主的政治参与的意义、形式及其限度 2004年3月18日 新华社内参(保密)
8 城市化进程对当代中国农民分化的影响 2004年3月 《南开政治学评论》,天津人民出版社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奖项名称 授予单位 署名次序 时间
1 全国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奖 教育部 一 2002
2 全国首届“教学名师”奖 教育部 一 2004
3 宝钢全国优秀教师奖 教育部 一 1999
4 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 教育部 一 1999
5 南开大学“敬业”教师奖一等奖 南开大学 一 2003
1-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名称、课题类别、来源、年限等,限五项);
 项目名称 项目来源 起止时间 经费 作用
1 中国跨世纪时期阶级阶层关系跟踪研究 国家社科基金 2001-
2003 5.2 负责人
2 现代政府理论的框架
研究 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奖配套 2002-
2007 30.0  独立
3 城市化与
中国社会阶层关系 中央统战部
重点项目 2003-
2004 2.5 负责人
4 中国政府官员规模问题研究 中央编制办公室委托项目 2004 2.0 负责人
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论文(题目、刊物名称与级别、时间、次序,限十项);
 论文名称 发表日期 发表刊物、会议名称
1 政府机构改革应提高运行质量 1999.9.2 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
(机密)
2 绿色组织问题(正式题目略) 1999.6.21 新华社某内部资料(绝密)
3 对乡镇政权体制改革的构想 2000年
第15期 人民日报《内部参阅》
(机密)
4 城市化进程对我国阶层分化和阶层关系的影响 2002
第38期 中央统战部《调研参考》
(机密)
5 私营企业主阶层社会属性问题研究 1999年
第1期 教学与研究
6 论转变政府经济职能在经济与政治体制改革中的中介地位和联动作用 2000年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编
《经济体制转型中的政府
作用》,新华出版社
7 “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与当代中国政治的主题 2001年
第2期 天津社会科学
(《新华文摘》转摘)
8 贫富差距制约因素问题初探 2001年
8月号 开放时代
9 中国政府官员规模问题研究 2003年
第3期 政治学研究
(《新华文摘》转摘)
10 杜绝“新人”患“老病”,构建政府与第三部门间的健康关系 2004年
第3期 战略与管理
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名称、授予单位、时间、署名次序,限五项)。
1.著作《当代中国政府过程》,1999年获天津市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
2.著作《当代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2003年获教育部优秀人文社科成果二等奖;
3.论文《政府过程的学说与方法及其在中国的适用问题》,1997年获第二届全国青年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最高奖,中国社会科学院等主办);
4.论文《贫富差距与中国社会阶层关系》,2002年获天津市优秀社科成果二等奖;
5.论文《新世纪之初我国的阶层分化趋势与特征预测》,2002年获全国工会理论政策研究优秀论文一等奖(全国总工会)
[1]课程负责人指主持本门课程建设的主讲教师。
2. 教学队伍情况
2-1
人员
构成(含外聘
教师,但需注明)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职称 学科专业 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
 程同顺 男 1969.11 副教授 中国政府与政治(中国农村政治) 主讲部分
 杨大力 男 1964.09 特聘
讲座教授 中国政府与政治(中国政治发展) 讲座与交流,
双语部分
 贾义猛 男 1972.10 讲师 中国政府与政治
(中国决策过程) 主讲部分
 张志红 女 1975.05 讲师 中国政府与政治
(中国地方政治) 主讲部分
 郭道久 男 1976.07 讲师 中国政府与政治
(中国第三部门) 辅助教学
     (注:括号内为专业特长) 
2-2
教学队伍整体情   况 概述教学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师资配置情况(含辅导教师或实验教师与学生的比例)
教学队伍知识结构合理,5名青年教师中3位已经获得博士学位,一位作为优秀博士生提前留校,一位正在日本一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教学队伍年龄结构呈年轻化特征,平均年龄仅34.2岁,且都在40岁以下;教学队伍中每位老师都可以独立承担教学工作,但实际教学中,通常采取主讲教师与其他教师合作的方式,各自发挥学术特长,尽可能向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内容;另外,教学中配备了一定数量的博士研究生作为辅导教师,采取网上交互和课堂解答等办法,为学生解答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并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师生比例保持在1:25左右。主要成员的教学经历、年终考核成绩以及中青年教师培养计划与效果
杨大力教授现为美国芝加哥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和国际关系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南开大学特聘教授,主要从事比较政治理论、政治发展理论、国际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他在本课程教学过程中主要负责双语教学和中外政府与政治的比较研究方向的工作,工作出色,得到学生一致好评。
程同顺副教授1987年考入南开大学政治学系,1994年获法学硕士学位后留校任教。2002年在职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2003年到美国芝加哥大学做访问学者。主要从事政治学理论、农村政治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长期坚持进行中国农村政治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研究。在南开大学法政学院开设有政治学原理、比较政治学、农村政治学、农村社会学等课程。每年超额完成教学任务,年终考核成绩优秀。
张志红博士是南开大学政治学系自己培养的优秀学生,从硕士阶段就开始参与本课程的辅助教学,到现在已经有4年从事本课程教学的经验,在中国地方政治和纵向间政府关系等方面已经形成初步的学术专长;在她主持的课堂上,气氛活跃,学生积极性高,教学效果比较好。
郭道久讲师是提前留校的优秀博士研究生,从硕士阶段就开始参与本课程的辅助教学,到现在已经有3年从事本课程教学的基础;在政治学理论、地方政府、“第三部门”等方面已经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中青年教师培养计划与效果
(1)积极推动他们上讲台,并直接组织、参与“双向交流”、“顶岗实习”等重要的教学活动。(2)与主持人一起从事重要的科研项目和对策研究工作,比如目前正在进行的关于中国政府官员规模的调研工作,就是以目前的教学组为基础组织的。(3)与主持人一起直接与国外的同行学者交流。比如程同顺副教授2003年就刚刚在项目主持人的推荐下到美国芝加哥大学政治学系做过访问学者。(4)教学组2002和2003年,分别接受了国内访问学者各一位,促进了双方之间的交流和中青年教师的培养。经过这些工作,中青年教师的成长是比较快的,全部可以较高的水准完全教学工作,各自的科研工作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程同顺副教授还和其他同志一起获得了“五个一工程”奖。 2-3
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 近五年来教学队伍教研活动涉及的领域、提出的教改项目和措施、已经解决的问题和取得的教改成果 。
教学队伍的教研活动除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研究论文以外,最主要的就是教学方法的改进,而其中最具特色的就是“双向交流”教学方法的采用并逐步发展成熟。这是所有主讲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的结果。
针对文科教学中学生经常反映的“满堂灌”现象,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力图避免老师管教、学生管听、老师学生各做各的现象,逐步摸索出老师与学生双向交流的方法。最初是由主讲教师就讲课过程中的某一问题提问,学生课堂回答。这种常见的办法由于缺乏准备,往往仅仅是思想、观念的一闪现,很多具有创造性的想法都没有得到充分表述和论证而“夭折”了。后来就逐步演变为老师和学生共同商讨具有前沿性和重要意义的论题,课堂上拿出部分时间,师生双方共同交流,最后形成研究论文。
具体做法为,每次课用1/4—1/3的时间,组织学生对一两个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有准备的研讨。提前一周预报研讨题目,1-2人做10分钟重点发言,多人做3分钟以内自由质询,引导学生之间进行论辩,最后由教师进行讲评。持续一个学期的训练,为学生提供了“表现”的机会,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研究意识”、收集资料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沟通意识等,都起到了比较突出的作用。同时,教师也从中学习到了许多东西。在讨论中涌现出了一批非常优秀的作业(发言提纲)。
这些作业在经过修改之后,已经组织编辑成《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研习集丛(第一集)》一书,作为本课程的交流材料。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教改教研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与级别、时间、署名次序)(不超过十项)(不含第一署名人为课程负责人的成果);教改教研论文:  
英国约克大学考察报告 南开教育论丛 1999年第4期
法政学科建设与发展的若干问题 南开教育论丛 1998年第1期
高校学生自治的政治学分析 江苏高教 2002年第5期
中美政治学理论教材比较 香港社会科学学报 2002年冬季刊
政治学系学科建设之我见 南开大学教育思想讨论文集 1999年,南开大学出版社
获得的教学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时间、署名次序)(不超过五项)。
(1)教育部全国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奖(2002年)。课程主持人利用项目和配套资金,团结一批青年学者,正在紧张地进行教材“现代政府理论研究”和对策研究项目“21世纪初中国政府改革和政府发展的十大重要问题”的攻关工作。
(2)“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的教材《当代中国政府过程》(独著),1999年获天津市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为国内外的许多大学的政治学、行政学专业所采用,已经发行了1万4千册。
(3)2003年获全国首届“教学名师”奖。
3. 课程描述
3-1  课程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及其在课程体系中的作用
1987年,政治学理论专业刚刚设立,我就开设了“当代中国政府”的课程,而且是政治学专业课程体系中,本科生必修的基础性专业主干课。当时国内其他兄弟院校开设的相同课程命名为“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经过十几年的持续积累和发展,“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成为学生了解中国政治和政府发展的基础性专业主干课程。课程教学内容和质量在国内学界居于前列,而且国内其他几所著名高校甚至包括港澳台的一些著名高校,也将其开设的类似课程命名为“当代中国政治与政府”。在教学团体的共同努力下,课程教学不仅受到了本系学生的欢迎,而且受到其他院系的旁听或选修学生好评。
1998年,“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被评为校级优秀示范课程。得到学校的重点资助后,本课程从教学环节、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等多方面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和提高。
2003年,在我参加国家“2003年度教学名师”的评选过程中,课程建设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规范化发展。
另外,在教材改进方面,不断推陈出新,尽量做到理论与实践发展紧密结合。
(1)1997年,《当代中国政府过程》出版,成为国内第一本以过程方法研究政府实际运作的专业教材,并且被多家高校列为教材使用。
(2)2002年,《当代中国政府过程》(修订版)出版。
(3)2004年2月,经台湾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推荐,包含最新资料和部分新内容的繁体字版在台湾出版,并且改名为《中国政府与政治》(台湾扬智文化事业公司)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是政治学与行政学和行政管理学的专业主干课,是课程体系中起“提纲协领”作用的专业核心课,不仅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了解中国政治发展提供基本的制度框架和实际政治发展背景知识,而且引发学生对“中国地方政府研究”、“农村政治学”、“市政学”、“比较政治学”等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同时为这些课程教学的开展,提供必备的专业知识积累。而且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其他专业课程的理论和方法,分析中国政府和政治发展问题,打通学科之间的人为壁垒,开拓学生视野。
3-2  教学内容(含课程内容体系结构;教学内容组织方式与目的;实践性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
(1)课程内容体系结构
第一单元 研究方法与理论框架
1.“体制研究方法”与“过程研究方法”
2.政府、政府过程的含义与“偏离”假设
3.政府过程研究方法的基本框架:1+4+2
 第二单元 中国政治的基本问题与主要特点
1.中国的政治权力结构:6+1+2
2.党的领导地位、党的执政地位与宪法
3.中国政治的主要特点
 第三单元 中国阶级阶层构成的变化及其对政治发展的影响
1.中国社会阶级阶层构成的变化过程和基本状况
2.从西方国家社会阶级阶层构成变化规律看中国政治的相关发展
3.“从身份到契约”与“从契约到身份”
第四单元 中国政府的决策与施政活动
1.中国政府的决策
2.“一府两院”的施政和执法活动
3.中国政府施政活动的主要特点和主要问题
 第五单元 中国社会之中的中国政府与政治
1.政府信息传输体制的转轨
2.社会监督体系的建设
3.社会中介组织建设、政府规制与政企关系
 第六单元 中国地方政府与政治的若干重要问题
1.纵向间政府关系:中国政府发展的“困点”
2.省制、市制、县制以及中国地方行政区划的调整问题
3.城市政府过程的特殊性
4.城市化进程中的政治问题
(2)教学内容组织特点、方式与目的
以推动学科建设为目的,不断总结和完善教学内容更新的思路,不断以新的科研成果丰富教学内容。本着积极,慎重,循序渐进的原则,在充分尊重已有知识体系的前提下,不断通过艰苦的科研工作,同时分阶段、小幅度,不停步地对教学体系进行调整,大胆引进、改造、嫁接了美国本特利创造的“政府过程”方法,在学术界独树一帜,受到了普遍肯定,教材为国内多所著名高校所采用,也是日、韩、香、台部分大学比较政治专业本科和研究生的主要教学参考书,并为国内外的许多著作和论文所引用。
(3)实践性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
设计“顶岗实习”的实践教学环节的最初想法是“实践出真知”。希望学生切实投入到政府具体工作部门的运作过程,通过自身的观察和具体参与,了解政治制度与政治过程的“偏差”,了解课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的差异,并且希望通过“顶岗”,提高学生实际工作能力,促进学生政治社会化过程,达到政治学专业制定的学生培养目标。
实际效果证明,这个教学环节的开展基本达到了我们预设的目标。一方面,实践基地的领导普遍认为,我们的学生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进入角色快,而且在短时期内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够提出相关的合理化建议。往年的学生因此而获得毕业后工作的机会。另一方面,学生们反映,教学内容与实践联系紧密,实习提高了他们实际处理问题的能力。
3-3  教学条件(含教材使用与建设;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配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实践性教学环境;网络教学环境)
(1)教材的使用上,本课程的教材是在学校教材建设计划指导下、为本课程而专门编写的,且一直在不断地更新和完善。1997年1月1,《当代中国政府过程》出版,成为国内第一本以过程方法研究政府和政治制度实际运作的专业教材,并且被多家高校列为教材使用;2002年,《当代中国政府过程》,经认真修订,第二版面世;2004年2月,经台湾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授的推荐,包含最新资料和部分新内容的繁体字版(定名为《中国政府与政治》),由台湾著名的教材出版商——扬智文化事业公司出版。同时,由朱光磊教授主编的该课程另一部重要教材《现代政府理论研究》,已经列入“面向21世纪教材”,将于年内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2)以课程支持人12年来在担任天津市南开区人大代表、人大常委、政府咨询委员和天津市市委研究室特约研究员等社会工作中有意识积累的大量第一手材料为主,加上其他文字材料,建设了“中国地方政府原始资料库”。
朱光磊教授还从国外带回了一定数量的中央(或联邦)政府和地方的资料,包括一些中小国家政府建设的资料,既丰富了我的研究成果,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3)本课程还选用了国内比较有影响的参考教材和辅助教材,如北大谢庆奎的《当代中国政府》,复旦浦兴祖的《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等,并且准备了一定的外文参考教材,如Bentley的“The Process of Government: A Study of Social Pressures”等。
现有电子政务实验室可培养的学生具有熟练地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管理政府和企事业行政事务的能力,主要实验课有:政府运作流程与绩效评估系统、政府文化与政治道德测评机制。
(4)课程配备了完善的实践教学。不仅有充实的教学资料,购置相当的参考书,而且组织学生到政府机关(主要是天津市河西区政府)的“顶岗实习”,让学生在实习中学习中国政府的运作等问题,并要求学生完成实习报告,以保证实习制度的效果。教学过程中还随内容的进度而要求学生研读指定书目,并据此完成读书心得或读书报告,主要以课堂交流的形式体现出来,其成果也是学期末作业的一种形式。
(5)制作了与《当代中国政府过程》一书相配套的“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课程的多媒体课件。
(6)“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的教学大纲、网络课件、参考文献、案例分析等,已经全部放在“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的主题网站www.gp-china.org上,学生可以随时调阅、下载;其中在“教学互动”栏目中,教师既可以在线回答学生问题提供方便,学生也可以相互交流。3-4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含多种教学方法灵活使用的形式与目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与教学改革)
以讲授为主,但是,用于讨论的时间比较多,大约要占1/3。
在讲授中使用多媒体光盘作为辅助手段。(见辅助材料五)
网络课堂建设具有基本规模,提供教学大纲、教学参辅书目等共享资源。(见辅助材料1—2)
在建设学校示范课“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课堂双向交流法”,即每次课用1/4—1/3的时间,组织学生对一两个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有准备的研讨。具体做法是,提前一周预报研讨题目,1-2人做10分钟重点发言,多人做3分钟以内自由质询,引导学生之间进行论辩,最后由教师进行讲评。持续一个学期的训练,为学生提供了“表现”的机会,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研究意识”、收集资料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沟通意识等,都起到了比较突出的作用。同时,我自己也从中学习到了许多东西。在讨论中涌现出了一批非常优秀的作业(发言提纲)。
这些作业在经过修改之后,已经组织编辑成《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研习集丛(第一集)》一书,作为示范课的交流材料。
3-5  教学效果(含校内同事举证评价、校外专家评价及有关声誉的说明;近三年学生的评价结果;课堂教学录像资料评价) 
朱光磊教授连续17年超工作量,教学内容成熟,课堂教学有自己的优势和特色。他授课严肃认真,重点突出,详略得当,深入浅出,思路开阔,“放”中有“收”,口才好;善于对教学内容的总体把握,理论联系实际。他在实践中总结出了“文科理论课教学六大要点和三项认识”,在学生和青年教师中有很高威信。由于教学成绩突出,“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等课程数次被学校列为供新教师观摩的开放课程。
校内外的专家一致认为,该课程教学体系完整,教学内容充实,教学方法灵活,教学以深厚的研究基础为依据,紧密联系中国政治的现实,富有启发性,教材自成体系,观点鲜明,逻辑严密,居于国内先进水平,是一门教学、教材和教法均十分优秀的课程。
 近三年来,学生评教的结果均在93分以上,一直在学院处于最前列。学生普遍认为,主讲老师学术素养较高,能够以的活泼语言深入浅出地阐释理论,不断开启学生的思路。同时,双向互动交流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生的深入思考,学生非常欢迎。希望今后在教学硬件的配置,如教材修订、讲义编写、教学配套参考书目、国际交流等方面逐步走向完善。
4. 自我评价
4-1  本课程的主要特色(不超过三项)
    (1)方法论先进、新颖,教学内容丰富。本课选择“过程方法”作为分析中国政府与政治的基本理论框架,不仅实现了方法论上的突破,在相当的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现代政治学和政府学的学科建设。同时,由于注意把对中国政府与政治的认识,置于了更为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下,丰富了政府与政治理论研究的视野。
(2)“双向交流”等教学方法活泼、多样。该课程在学生中的非常高的威信,很大程度上源于课程的主持人富有特色和广泛吸引力的讲课方式及其效果。除了内容的丰富以外,主讲教师口才突出以外,本课程还采用“双向交流”的方式,采用了多媒体方式教学,并在教学内容上,既有对基本理论的比较深入的讲解,也有对政府实际活动的介绍,较好地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3)教学内容是开放式的,为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创新提供了平台。由于在书中,我提出了一系列比较重要的命题、假设和观点,比如政府过程中的“偏离”假设、比如“中国政治生活的基本问题”等,容易调动起学生思考和讨论的积极性。
4-2  本课程在国内外同类课程中的地位
在国内,朱光磊教授和北京大学的谢庆奎教授、复旦大学的浦兴祖、林尚立教授分别负责的团队等,是做得最好的几个单位。
他们的优势是均处在全国重点学科和学校重点发展的学科之中,课程建设的时间也比我们长一些。而我们的特点在于在方法论上比较先进;国外同行和学生更加认可;教学队伍年轻,主要成员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教学效果比较突出。
现在,许多大学采用《当代中国政府过程》为政治学、行政管理学、宪法学等的主要教学参考书或研究生入学考试必读书之一,包括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重要的高等院校。我本人也是北京大学政府学院的兼职研究人员。(参见附件)
在国(境)外,包括日本、韩国、美国、英国和台湾、香港都有大学采用《当代中国政府过程》为主要教学参考书。根据台湾大学教授的推荐,已由台湾著名的教材出版商扬智公司已经出版了繁体字版;日本的文部省重点科研基地——爱知大学中国学研究中心已经邀请我在2004年通过网络为他们的博士研究生上中国政府与政治课程。(参见附件)
4-3  目前本课程还存在的不足之处
(1)由于申请人的精力和时间的限制,课件的水平还比较低,结构还比较简单,还不是互动式的。现在,随着年轻博士研究生毕业留校协助我工作,这一情况会很快改变。
(2)随着专业“扩招”所带来的学生人数增加,教学中的“双向交流法”受到了限制,时间不够用了。因此,近两届交流的质量不得不有所下降。我们准备今后尝试通过分组的办法来解决。
(3)教学参考书籍储量难以满足学生需求,需要尽快补充。
(4)国外的参考书比较少,目前是用复印的办法来临时解决,今后特别需要引进国际“中国学”研究的经典著作。5. 课程建设规划
5-1本课程的建设目标、步骤、课程资源上网计划等
在团队的集体努力下,将本课程建设成为学生了解中国政府和政治发展的基本平台,实现“三化”“三结合”的建设目标。
“三化”:(1)理论视野开放化,拓展国际比较领域,突出中国政府发展的独特性。
        (2)学生本位主体化,教学活动以学生为核心,加强创新性的素质培养。
        (3)教学过程立体化,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突破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构建教学互动新空间。
“三结合”:(1)理论结合实践,以中国政府和政治发展的实践发展为主线,不断更新理论教学。
           (2)教授结合实习,教师引导和学生参与齐头并进,以学生实习为媒介机会,将课堂教学延伸到实际政府过程。
          (3)教学结合科技,不断更新教学手段,积极利用各种高科技媒介进行教改,
具体步骤包括:
(1)继续完善有关课件,增加和丰富影象内容;继续充实“中国地方政府与政治资料库”;着手编辑《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研习集丛》的第二集。鼓励学生参与每一年度的“中国政府发展报告”。
(2)在招生规模持续扩大,班级学生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使用多年的“双向交流”方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我准备探讨新的办法,比如将学生分组,然后调动研究生参与辅助教学工作等,来继续坚持这一做法。
(3)研究和完成《现代政府理论研究》教材的写作、修订任务,从而较好地解决完善“现代政府理论”这一新课的结构合理化和教学内容更新的问题,力争使有关工作走在全国的前列。
(4)与全国同行一起,进一步探讨政治学原理课程体系的改革问题,同时努力提高个人教材、讲义建设的水平。同时适当增加学生与政府官员、人大代表等的互动交流。
(5)在组织学生实习的环节上,要进一步强化“顶岗”的意识,完善有关措施,使之与提高学生素质和配合课堂教学更好地协调起来。
(6)就这一教学在政治学本科专业、相关本科专业、远程教育教学、研究生和MPA教学中的异同点和衔接等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求在较深的层次上掌握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一课的教育教学的规律性,为今后深层次的教改奠定基础。
课程资源上网计划:
1、创建“当代中国政府发展”的网上互动论坛。
2、建立“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的个案研究资源库。
3、进一步完善“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的独立公共教学网站,在原有基础上,实现包括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践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并免费开放的教学资源共享。  5-2  本课程已经上网的资源名称列表
本课程已经在万维网上建立了独立的主题网站,域名是:www.gp-china.org,校内外均可以直接进入。其中,“gp-china”的含义就是的中国政府过程(Government Process of China)的缩写。另外,该网站已经与南开大学法政学院的网站相连接,也可以从那里的“精品课程”栏目直接进入。网站资源内容包括:
(1)课程简介,包括课程描述、历史沿革、课程特色等
(2)师资队伍,包括项目主持人和主讲人的详细资料。
(3)教学大纲,包括培养目标、培养要求、课时分配等。
(4)网络课件,包括每一章节详细的多媒体课件。
(5)电子教材,将《当代中国政府过程》一书放在网上。
(6)参考文献,提供国内外相关的书目及论文。
(7)案例分析,结合时政与课堂内容,提供案例分析集。
(8)教学成果,包括近年来上课学生所写的优秀学术论文集,并提供下载。
(9)教学互动,提供师生互动、课后交流的平台。
(10)教学评估,包括学生评教、同行评价及学生评教指标体系。
(11)课程测试,包括课程的标准化试卷范例和参考答案。
(12)视频教学,包括三分钟的课程简介和三名主讲教师的教学实况录像(每人45分钟)。
(13)申报材料,包括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表及左证材料,并提供下载。  6.说明栏
主要佐证材料及相关说明一、自身课程建设成果部分
1.教材更新:《中国政府与政治》(繁体)   台湾扬智文化事业 2004年2月
2.课程主页 网址:www.gp-china.org            
3.教学成果《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研习集丛(一)》     学生优秀论文集
4.教材的社会评价
  (1)国内评价:天津《今晚报》、天津电视台的《沟通》栏目(音像资料)等。
  (2)国外评价: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亚洲研究书目二、国内著名高校使用《当代中国政府过程》作为教参用书的情况
1.北京大学素质教育课程:“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的唯一指定教材。
2.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政治学系硕士课程专业用书。
3.中国人民大学MAP课程专业推荐书。
4.中国政法大学“当代中国政治分析”、“当代中国政府”等的专业课程用书。
5.中国矿业大学“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专业课程教材。
6.台湾大学 国家发展研究所 课程指定参考书目。
7.台湾政治大学政治学列为“中国大陆政府与政治”的必要教材。
8.2003年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入学考试指定参考书。
9.200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政治学系硕士研究考试参考书目。
10.东北林业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院考试推荐书目。三、国内外交流以及在专著在国际学术界的引用情况
1.受聘于北京大学政府研究基地研究人员。
2.在美国欧伯林大学(美国最好的10所本科学院之一)讲学。
3.日本学者的引用。
4.韩国学者的引用。
5.英国学者的引用。四、与教学相关的社会对策成果
1.2001年,参加中国社会科学院举办的“21世纪初中国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对策问题”研讨会。
2.1999年,新华社内参:“政府机构应提高运行质量”。
3.1998年,人民日报《内部参阅精选》:“管好‘第二财政’规范政府行为”。五、教学辅助光盘六、专家同行及学生评价
(也可登陆课程主题网站:www.gp-china.org,查阅相关详细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