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艾灸网华夏千年灸法总结系列之十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4:58:28
(2009-05-02 09:57:48)转载
七、保健灸法
明高武《针灸聚英》卷三云:“无病而先针灸日逆。逆,未至而迎之也。”“逆灸”一词最早见于《范汪方》,就是无病而灸,以期增强身体的抗病能力,祛病延年,这就是保健灸法。
《范汪方》用灸法预防霍乱。因为灸治霍乱可以“终无死忧”.所以主张“不可不逆灸”(据《医心方》卷二十)。隋巢元方《诸病源候总论》卷四十五记载:“河洛间土地多寒,儿喜病痉,其俗生儿三日,喜逆灸以防之;又灸颊以防噤。”但是反对那种不分南北寒温,一律给新生儿逆针灸的做法。《千金要方》卷二十九记载用灸法预防疟疾,据云:“凡入吴蜀地游官,休上常须两三处灸之,勿令疮暂差,则瘴病温疟毒气不能着人也。”《针灸大成》卷十一则以灸法预防中风,主张发现中风先兆时,“便宜急灸三里、绝骨四处.各三壮”,“如春交夏时,夏交秋时,惧宜灸。常令二足有灸疮为妙”明李中梓《病机沙篆》卷五也载“顶防中风灸法”。以上都是针对一定的疾病,用灸法加以顶防的办法。
此外,还有一些选择保健穴施灸的方法,它不是针对哪几种疾病,而是要增强整个机体的健康程度,以期防止衰老,延年益寿。见载于文献的,有用以下诸穴的灸法。
1神阙灸:如前面引录过的《针灸资生经》的记载。有人年老而颜如童子,是由于每岁以鼠粪灸脐中一壮之故又如《针灸集成》卷二记载,明朝时,厂西有一人.“年逾百岁,而甚壮健”,他自己说:“少时多病.遇一异人,教令每岁灸脐中,自后康健”。这都是灸神阙而得以祛病延年的实例。灸的方法,除单纯艾灸、鼠粪灸外,值得提倡的还是熏脐法,《医学入门》说:“凡一年四季备熏一次,元气坚固,百病不生”,“益气延年”。此外,据《类经图翼》卷八所载,在神阙行隔盐灸,“若灸至三五百壮, 不惟愈疾,亦且延年。”
按神阙穴,一向受到养生家重视,宋苏东坡云:“人之在母也,母呼亦呼,母吸亦吸,口鼻皆闭。而以脐达,故脐者生之根也”(《苏沈良方》卷六)。保健灸神阙,理或在此。
2.气海灸:据《旧唐书》卷一百六十五载,柳公度年八十余,步履轻便,别人问他养生之术,他说:“吾初无术,但未尝以元气佐喜怒,气海常温耳。”王执中在《针灸资生经》里讲到此事时说:“今人既不能不以元气佐喜怒矣。若能时灸气海使温,亦其次也。予旧多病,常苦气短,医者教灸气海,气遂不促。自是每岁须一二次灸之。”
按《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云:“气海者,是男子生气之海也。”《针灸资生经》云:“《难经疏》以为元气之海,则气海者,盖人元气所生也。”说明灸气海有培补元气的作用。
3.关元灸:《扁鹊心书》讲到“注世之法”云:“人至三十,可三年一灸脐下三百壮;五十,可二年一灸脐下三百壮;六十,可一年一灸脐下三百壮。”脐下是指关元穴。窦材自己就是白五十岁以后“常灸关元五百壮”,“遂得老年康健”。宋洪迈《夷坚志》卷十二记载,有一绰号王双旗的强盗,八十多岁尚“精采腴润,小腹以下如铁而常暖”。他自己说是得火灸之力,“每夏秋之交,辄灼艾数千壮”。南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八载一事,与此略同,“有寇魁年八十,筋力绝人,盛寒卧地饮冰,了不为异”,“岁灸丹田百炷,行之盖四十余年”。又古代谚语云:“若要安,丹田、三里不会于”。丹田。多数针灸书指为石门穴的别名,然《类经图翼》载:石门“不宜多灸,令人败伤”。《钉灸资生经》则根据《难经疏》指出“丹田在脐下三寸”,就是关元穴,并且说:“老医与人灸,皆从此说,多者千余壮,少亦三二百。”
4.三里灸:足三里穴的治疗范围很广。秦承祖甚至说“诸病皆治”,所以古代多针灸此穴保健防病。《外台秘要》三十九卷云“凡人年三十以上,若不灸三里,令人气上眼。”说明灸足三里有预防老花眼的作用。《医说》卷二云:“若要安,三里莫要干。”这个谚语,诸书所裁不尽相同,有的增加丹田,有的又增加膏盲,但是都离下开足三里穴。
5.膏盲:《针灸问对》卷下载氏间谚语云:“若要安,膏盲、三里不要干”,《千全要方》卷三十指出:“膏肓俞无所不治”,“此灸讫,令人阳气康盛”,说明灸膏肓穴,也能牧到保健之效。
从上述保健灸法所用的俞穴来看,它们的共同点是治病范围广,不少俞穴有调理胃肠的作用。特别是腹部穴,从神阙到关元这一段,不但是针灸要穴,也是练习气功的重要部位。从这里,我们看到了保健灸法同气功的某些联系。       (待续)